尔康娶了小燕子:巧解《西游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0:38:13

巧解《西游记》

犟牛老居士 主讲

 

 

唐僧取经这个故事,是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但没有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及妖魔鬼怪等荒诞离奇的情节。这是文人编造的。故事发生在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年间(公元630—650年左右),有一位叫玄奘的和尚,为了弄清佛法的教义,发心到世尊讲法的发源地天竺国,就是现在的印度去考察。他一个人花了十七年的时间,往返走了几万里路,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终于取来六百多部梵文的经典(古印度文)。回国后,他奉旨主持佛经的翻译,日常对善信讲解经典,组织依法修持。这三件事就是当时学佛人的基本课程。

佛法主要是度活人的,现在与死人、鬼魂打交道的种种作法,都属于不正的佛法,是变了质的佛法。佛法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是教学,它不是宗教。佛门称“宗”是指宗门教下,是修行的不同方法,绝不是宗教之宗。但现在佛法变质了,真的成了宗教了,这是很不幸的事情。但最可怖的,就是有人利用佛法篡改成邪法、邪教,和社会上那些打着佛法旗号的人,装神弄鬼骗人骗钱,宣传迷信,蛊惑人心,扰乱社会秩序,破坏安定团结。这种邪教必定对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国家政府对它们的取缔是完全正确的。

玄奘和尚取经的故事到了宋朝、元朝、明朝,由于文人的不断完善,演绎成小说,后由吴承恩编写了神话故事,就是《西游记》。虚云老和尚曾对《西游记》、《封神演义》讲过一段公案。老和尚说《西游记》这部书清浊不分,是非颠倒,真假混淆,鬼话连篇。我们佛家对玄奘大师取经的实际情况有记载,叫《大唐西域记》。那么《西游记》是怎么写出来的呢?当时北京白云寺有一名很有修持的白云和尚,他宣讲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德经》吸引了许多道士都到白云寺听他讲经。后来这些人都尊他为师,改做和尚了。这下引起了麻烦,长春观的道士们非常不甘心,认为丢了道教的面子,就到官府打官司。老道告和尚,官府也觉得很棘手,最后想出一个调解的办法,寺观互换。长春观改成白云寺,由和尚居住;白云寺改成长春观,由道士居住。寺院虽然换了,道士们心中还是不满,借机写了一部《西游记》小说,暗中骂佛教。最厉害处就是说经典在通天河被大龟翻到河里去了,只留下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想以此抹煞玄奘大师所翻译的全部经典。后来,和尚针锋相对,编写了一部《封神演义》骂道士,“杂毛老道”地骂个不停。

这段公案已经过去几百年了,我们都不要管它。六祖惠能大师讲,“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恰如觅兔角”。可见世间一切法,无不是佛法。佛法称出世法,世间法又称入世法。出世、入世本来是一法,悟时是出世,迷时是入世。出世叫背尘合觉,入世叫背觉合尘。法无区别,诸法平等都是缘生,区别在心,不在法。

佛说:“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尽虚空遍法界都是自性变现的,都是自己的心。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迷悟一如。迷也是这个心,悟还是这个心,只不过是感受不一样。迷时就有苦乐忧喜舍,这个乐不是真乐,是与苦相对的乐。悟时就现常乐我净,这个乐才是真乐呀!但决非凡夫能得到的。

凡夫之迷有四:1、常颠倒,认缘生之法,幻有之相,虚有之实为不变、实得之有常;2、乐颠倒,认色声香味触法,名闻利养等感触,享受众苦之因,以苦为乐;3、净颠倒,尤其以九孔常流不净之物的臭皮囊为净,将腐败的陆海空众生的尸体大吃大嚼,以腥臊臭为净;4、我颠倒,将色身之我,有生老病死之身误当永恒不变之我。佛说:“众生之苦莫过有身,身为诸恶之本,众恶之源。”

佛说“万法因缘生”。因是起因,是身、口、意三业造作的开始。身所造的业是杀、盗、淫;口所造的业是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意所造的业是贪、嗔、痴。这十方面不犯叫十善业,犯了就称十恶业。佛说十善是厚友,十恶是冤家,世人却搞颠倒了。在身、口、意三业中起主导支配作用的是意业,“意业清净,十业不犯”。在三业中最好犯的是口业,话一出口便不能收回。古大德讲“开口便错,举念皆乖”。世间人常说的“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很有道理。佛教我们要“善修行、善默然”。会修行的人一定要少说话,言多有失。我们学佛的人,尤其是我们这些很少有机会听人讲法的老居士,应该如何修呢?“手不离珠,口不离念,净念相继,佛号不断”。聚到一起绝不要唠家常,或讲与学佛无关的话。聪明的人知道,人的生命有多长?佛说就在呼吸之间。纯印老人讲:“今夜脱了鞋和袜,不知明早穿不穿。”可见我们没有多余的时间唠家常。我劝老居士都要安下心来,老实念佛,一心念佛。你们去各家念佛很好,但就是念佛时间短,唠家常时间长。牛车虽然走得慢,但错过机会也是赶不上。漏下就很难再有机缘。赶快乘末班车,早生极乐,早见弥陀,早得自在,免受轮回之苦。这就叫起因。缘是条件,有因、有条件,两者具足了就要生果报。善的叫善报,恶的叫恶报。

《西游记》一开端就讲五行为因(金木水火土),“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交合,群物皆生”,这些都是缘。又叫“天清地爽,阴阳交合”。有此因缘则生万法,生人、生禽、生兽,天地人三才定位。宇宙划分为四大部洲:东胜身洲、西牛货洲、南赡部洲、北俱卢洲。

话说东胜身洲,亘古女娲补天时留下一石,遗落在花果山的山尖正中,称为仙石。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经无量劫,因缘成熟,有通灵之意。一日缘熟,突然爆烈,产一石蛋,见风化作一个石猴,这就是佛说的因缘生万法。石头中间生的蛋表心,“心生法生,心灭法灭”。大教缘起不离一心。石猴本具灵气,犹如我们人一样,都具佛性,与佛无二无别,有情众生称佛性,无情草木山石称法性。法性涵佛性。佛说“有情无情,同圆种智”;众生“本来是佛,本来作佛”。因无量劫妄想、执著而迷失了本性,枉受轮回之苦,真是“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们得了人身又闻了佛法,还不老实念佛,抓紧修持,整天在争不急之务,转眼白了少年头。如果今朝修不出去,来世已无期。不知多少劫,受多少苦方能再得人身。

天津美术学院韩教授,她为自己拍照时,家变成了石窟,家具全成了佛像。原来是她浅意识里的心识所现。她在二千多年前的周朝是个贫苦的凿塔庙、塑佛像的石匠,经二千多年因缘成熟生富贵家,得了聪明智慧,才第二次得了人身。现在她精心念佛画佛,表示今生一定要修出去。她画佛像并没有怎么用心学,一看就会画。这样的人如今才得人身,我们与她比,能再得人身吗?我们所造的全是贪、嗔、痴的三毒业,是地狱里的主人,在三善道只不过是头出头没的客人,进入恶道实在求出无期。我们绝没有韩教授的善根福德因缘。书中说“山中无甲子”,就是地狱无年无月,进去容易出来难。地狱一天是人间二千七百多年,寿命是万万岁。太可怕了。“寒尽不知年”,这是说痛苦不堪言表,再也找不到众生的苦超过地狱之苦了。石猴为了避开无常,得无量寿——人和动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天体、宇宙、星辰、大地有成住坏空——都是无常的,也都是假有。佛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切一切都是有漏之法。

石猴为了寻找无漏,不生不灭长生不老的不死之方,来到南赡部洲,也就是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为什么呢?因为北俱卢洲没有佛法。所以能生到南赡部洲,又能听闻佛法,真是百千万劫难遭遇呀!生天享天福还没有出欲界,天上苦少乐多,不易生起修行念头。待乐尽时,衣服脏了、旧了,地狱境现前又来不及了。三恶道众生有苦无乐,没有修行的条件。唯有人道苦乐掺半,最便于修行。我们修的条件虽然有了,但被无始劫熏染的习性所牵,贪、嗔、痴、慢、疑、妄想、分别、执著心难改,习性难断,不易接受佛法,疑心作怪,遇到佛法也不相信。起信都不可能,又怎么能起修呢?好在佛为我们末法众生讲了带业往生的殊胜念佛法门。要放下万缘,改变世俗有所得的观念,一切看开。日常要随缘作善,老实念佛。只要佛号成片,伏住烦恼,就有了往生的把握,生凡圣同居土。若念到烦恼不起现形,断了烦恼,达事一心不乱,就可生方便有余土。再能破一品极微细的尘沙无明,就是理一心不乱,生实报庄严土,最后就是常寂光土,就是佛了。我们同修生凡圣同居土是人人有希望。只要随缘作善,老实念佛,功夫成片,就能万人修万人去。要远离愦闹,净念弥陀,修清净心。

前几天广东省韶关市南华寺,六祖惠能大师肉身所在的寺,是个古老的寺院。有一位印灵师在电话里为我指点迷津。师父告诫我不要各处走了,岁数大了,人怕出名猪怕壮。再谨慎,烦恼也会找上门的。让我在家老实念佛准备往生的资粮,早见弥陀才能普度众生。印灵师信口说了一首偈,指出修行之路:

起心如云遮日,动念迷失家园。

清净常观自在,如如如来现前。

当时在电话里我也胡诌了几句:

无心云遮幻,无念返归真。

净染若不思,此心何所碍。

当时我回他的话是:“依师教诲,自证为先,欲去安养,闭门专念。”

现在的人都吃亏在贪心上,缺乏老实的态度。世间的五欲贪不得,佛法也贪不得。有一首偈说得好:

争名争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

骑着驴骡想骏马,官居宰相望封侯。

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

五欲最害人者是名利。对此有几个人像古人那样,皇帝请做大官去都不出山,躲到大山里去甘愿清苦。名利不但是修行人的大敌,也是灭佛法的祸根。纯印老人往生后,回来度我时,让我记住四句话,其中就突出讲名利之大害:“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戒),远离名利(定),一心念佛(慧)”。佛说名利可伤道人之皮、道人之肉、道人之骨、道人之髓。破道人皮,皮者戒也(有了名利戒律必然丢失);破道人肉,肉者定也;破道人骨,骨者慧也;破道人髓,髓者无上菩提也。可见若贪求名利,戒定慧一样都不存在了。犹如没底的桶,念佛念得再好,拜佛拜得再虔诚,功德智慧德能点滴不存,都成为有漏之法了。一个真正的学佛人必须要有正知正见,又叫八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当的作为),正命(正当的职业),正精进(正当的努力),正念(正确的观念),正定(正确禅定)。修此可证阿罗汉,依圣言来约束自己,观照自己。

学佛人修行好了,最清闲自在,我出过一首偈子:

坐地随转又一年,专修专念厌谈玄。

世人在争不急务,唯念佛人得清闲。

粗茶淡饭能饱腹,旧衣衲袄可御寒。

待到腊月严冬至,你花凋谢我花艳。

一世争名争利的人,等到腊月三十,阎王老子来,谁能应付得了呢?真正聪明的人应对名利看开放下,要学石猴寻个不死之方:发菩提心,老实念佛,一心念佛。念佛是因,成佛是果。

石猴为了学道,历尽千辛不辞劳苦,来到一座山,叫灵台方寸山。灵台、方寸就是心的别称。修道主要是修自己的心,修“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之心。灵台方寸山里有一个斜月三星洞,这里还是一个“心”字。斜月是心字的一弯勾,三星是心字的三个点。洞里的祖师叫须菩提,这里借用世尊十大弟子之一的须菩提尊者,此人是《金刚经》的应机者。菩提是觉悟的意思。若觉悟必修心。智慧是清净心生的,极乐世界也是从净心生的。心净则土净,净心就要放下名闻利养。世人不明白“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用什么办法修清净心呢?老实念佛,用佛号伏住妄想、烦恼。转烦恼为菩提,觉悟是在烦恼中修炼的。

石猴来到洞门口,见那洞门紧紧关闭,山中静悄悄,杳无人迹。这段即喻般若之门乃净也,净即一尘不染,点尘不沾,纯净之心。喻我们学佛之人应“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要远离愦闹,修寂静法,心离非身离,否则心不净绝不会成就的。百年前史(释)纯印老人自带法号来到人间,有深奥之意。晓喻我们修行要精纯而不杂,以念佛法门修净心之法,这是末法众生成佛的唯一途径。

石猴一见无人,不敢贸然敲门,他猛然一回头,见山崖上立一石碑,上写“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十个斗大的大字。这里的“猛回头”就是皈依、猛然醒悟的意思。也就是古人讲的“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如意”之义。修五德:温、良、恭、俭、让;离五欲:财、色、名、食、睡。明白诸法不可得,不再搞名闻利养,看破世俗观念,能够放下万缘就是真的回头了。石猴这里的“猛然一回头”,就是佛家常讲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屠刀表贪、嗔、痴三毒烦恼。儒家讲“悬崖勒马,回头是岸”。这是经里常讲的观照,就是回观返照。佛讲的“四如意足”,如意就是回头。古代人手中拿的玉如意、檀香木的如意、骨头的如意,刻的形象都是回头。以此告诫自己早回头。回头就要悖世间人的看法、说法、做法、想法,世间人以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佛法就是要违背这个观念,要反其道而行之。要“弃熟就生”,别人走惯了的路我不走,就要走与人们世俗观念相反的路,这就是回头。如意就是回头——销归自性,回归本源,妙明真心即现前。此即“有而非有,非有而有”之性体。不如意就没回头。“四如意足”的足呢?是表真真实实不欠缺、不虚假之义。

要回头,佛告诉我们应从四方面做起。

第一、欲如意足。

欲是希望、愿望。要真的回头就要发大愿,像石猴一样历尽艰辛,不辞劳苦,不达愿望,绝不罢休。我们所发的愿要随心圆满。这就是我们早晚课后的回向文,“同生极乐国,当生必成就”。无论遇到什么挫折和引诱,成佛的心不能动,念佛的法不能变,只要一门深入,持名念佛就能满自己的愿力。如果光说不做,理解了,但就是舍不得放下,这样不去做、没有行是空愿,不能如意。这样的修行也只能是空想而已,是画饼充饥。所以“欲如意足”就要去实行道业,推动道业。如果光有修行而无道业,犹如镜中之花、水中之月。有修行一定会有道业。

修行就是发愿,修是修正自己错误的看法、想法、说法、做法,走新路、快回头、猛回头。行是做,是行为。什么行为呢?身口意三业引起的——身:杀、盗、淫;口: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意:贪、嗔、痴。不违犯叫十善业,犯了叫十恶业。在三业中,意业是根本,只要断了贪嗔痴的念头,前面身口业就不会犯了。道是路,有路必走,站在原地不断发愿,不去行走,永远也达不到目的地。我们净土法门应如何修学呢?就是老实念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善行随缘做,“随缘勿攀,随遇而安,净念相继,佛号不断”。只有这样修才能圆满自己的愿。佛在《大集经》中讲:“末法亿亿人修,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不要看别人修禅、学密,那是别人的事情,人家根性好,我不行也不希求。我学佛三年多了,啥也不会,就是依净空法师讲的“一句佛号念到底”,死守一声佛号,就靠这句佛号满自己的往生大愿。这就是欲如意足。修行障碍有很多,其原因:法愈高,魔愈盛;道愈深,障愈重。要用定力制服。

第二、念如意足。

念就是心的念头。心要时刻存正念。纯印老人讲“心正即佛,心邪即魔,正心邪不侵”。现在学佛人,修来修去与仙神魔鬼勾搭上了,有的得了癔病,有的出马看病,广收供养,发了财。什么原因呢?心不正,被妖魔鬼怪钻了空子。烦恼都是从欲念生,贪心、嗔心都生烦恼。要想去掉烦恼必须要调整自己的心念,只要心念正确,则事事如意。要发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四无量心,事事作、时时作、念念善,才能圆满如意。正念就是念佛,不念佛就是邪念,这就是念如意足。

第三、进如意足。

进是精进。“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精进,有两点。一是认准方向。方向若差了,“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我们修的是净心,以念佛伏万念、杂念。你若贪经、贪教、贪法是不会成就的。清凉大师讲“广学多闻,增长邪见”。为什么呢?放弃了“根本智”,贪快,修“后得智”了。什么是根本智?清净心是根本智。用什么方法修?一部经、一声佛号足矣。所以不认准方向,愈勇猛精进则愈错,“欲速则不达”,离目标必然愈来愈远。清净心是般若智,般若就是无知,无知者是无所不知,无知是根本智。二是要明了皈依处。真正的皈依是皈依自性的佛、法、僧三宝。即皈依自性的觉、正、净——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现在一皈依就成了寺院某个师父的门生了,成了认干爹干妈了。正法要灭,这也是灭的一大因缘。

所以进如意足,就是我们精进、进步要正确,目标要准,方法要对,要丝毫不差。修行只有正确无误,才能如我们所愿。否则进了迷魂阵,出来可就难了。为什么?邪理邪说迷了你的心窍的缘故。不修自心而依靠师父,仰仗大法,都是心外求法,久之成癔病产生幻觉。佛法修邪了、歪了也可害死人!今后将会有形形色色的邪功邪法,这是末法时期的特点。正邪最易辨别,凡是心外求法,靠某个人、某个什么大师加持,甚至靠神、仙能得成就的,不修自己清净心的都是外道,甚至依赖佛菩萨像想得到所求利益的,也是外道。如此,你愈进得快,愈不能如意。只有修自心,才是正精进,方能达如意的愿望。

第四、慧如意足。

慧是智慧。什么叫智慧?佛门称的智慧与世间人说的智慧不一样。世间人称的聪明智慧是个人的知识、见解、想法、念头、方法,这是世智辩聪,不究竟不圆满。佛门的智慧离见闻觉知,是无知、无见、无想、无念、无心、无法。有知有见必有是非对错、人我的分别,一有分别就产生欢喜、厌恶等无明烦恼,所以知见就是无明的根本。般若本无知,无心生智慧。清净心是智慧的本,是智慧的母,只有清净心才能离人、我、众生、寿者相,才能断“四见”。无知才能无所不知。无知是根本智,无所不知是后得智。要理解智慧——分别法相叫智,洞彻法性叫慧。法相有分别,法性无分别。分别一切法叫智,不作分别想叫慧。分别一切法不落空,事事可随缘做。不作分别想又不着有,随缘而不攀缘,心还是清净的。不着有就是作而无作,无作而作,空而不空,不空而空,空有一如。《心经》云,“色不亦空,空不亦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分别色受想行识乃至一切法是智;一切法因缘生,因缘生无自性,无性则空是慧。智者足有,慧者尽空。有是色,空是心、是体。色是物质,空是精神。佛法非物质、非精神,精神与物质不二。精神在佛门统称“心”,物质称“色”。心是能现,物质是所现。离开能现则着于有,离开所现则落于空。若着有还好办,若着空诸佛不能度。为什么?着有自然相信因缘果报,不敢越雷池一步;若着空,不相信因果,必然胡作非为,佛也奈何不得。这就是佛不度无缘之人。

佛不是万能之神,他是老师,学生不跟老师学,老师也没办法。“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所以学佛“宁可着有如须弥山,不可着空如芥子许”。圆满的法是能所不二,这就是佛法圆融之处。如果再进一步说,分别五蕴(色受想行识)及一切世出世间法就是智,但又要明白“因缘所生法,我说皆是空”。佛菩萨讲的这句再明白不过了。因为一切法都是有条件、有起因而生的(缘生),缘生之事物没有永恒不变的自性,无性则空,是无常的,是不可得的。所以只能利用,不可贪取,不可生有得之心。

佛说我们众生迷惑颠倒就迷在这里。看法、想法、作法全错了,若能颠倒过来就好了。要“弃熟就生”,这就叫慧。智者从有上讲,佛法称俗谛,慧者空不可得是真谛。若能空色圆融,有而非有,非有而有,空而不空,不空而空就是佛法称的妙智慧。有而非有好理解,因为是无常的、得不到,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为什么说空而不空呢?自性犹如虚空,虚空虽空但它包涵山河大地、日月星辰、江河湖海这些有实之物。虽然有实物,但它有生灭。人和动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日月星辰、山河大地有成住坏空。佛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前两句是世间法,后两句是出世间法。只要无生无灭了,才证了真常,摆脱了六道——佛家讲的“跳出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外,不在五行(金木水火土。即众生赖以生存的环境)中”。

虽然万法皆空,了不可得,但有实在物体这个空是缘生的。缘生可随缘变化发展,变化发展又现了新的缘法。佛讲“随缘现诸法”,所以空而不空,不空而空。空是从理、体、自性讲的;不空是从事、相、用上讲的。这个道理即称般若。般若智慧是我们佛门独有的名词。般若就是清净心,就是无知。无知是根本智。无知才能无所不知,无所不知是后得智。我们学佛人真在一生中做到一门深入,死守一部经、一声佛号就是培植根本智。若什么经都读,什么法都学,就是杂修广学多闻,是后得智。成佛靠净心,弘法可多闻,但自己修不出去。为什么?思想杂了。佛讲的法是应机而谈,在《金刚经》里佛着重讲空,但在《阿弥陀经》、《无量寿经》佛又着重讲有。其实佛一句没说,一句没讲。为什么呢?佛是大医王,讲的法是为众生开药方,什么药你全用,非中毒吃死不可,况且古佛、今佛、未来佛无不是这样讲,并非释迦佛这样讲。可知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众生,若无一切众生,何用一切法。就是《金刚经》讲的“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不取于相不着有,如如不动不落空。“不取于相”,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清清楚楚,了了分明,但不落心意识,此即学佛人修行的功夫,为妙观察智。“如如不动”指心做而无做、无做而做,事照办而心不动为大圆镜智。此理即菩萨所修的随缘不变、不变随缘。随缘无性称智,无性随缘称慧。此即离“四相”断“四见”也。

开智慧有三种缘:一、摄心持戒。二、心定如磬。三、无知发慧。(修戒、定、慧)。

障智慧也有三种缘:一、不持戒。二、喜攀缘。三、好愦闹。

佛门以无事为兴旺,修行以寂静为安养。有智慧的人应该明了一切法不可得。不得一切法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依无所得心修一切法,一切法皆可得;依有所得心修一切法,一切法皆不可得。

龙树菩提偈:

若人见般若,是人被法缚;

若不见般若,是亦被法缚。

若人见般若,是人得解脱;

若不见般若,是亦得解脱。

为什么说见般若、不见般若,有的被法缚,有的得解脱呢?关键在于有无所得心。凡有求圣解心,有所得心,有所希求心必被法缚,最终皆不可得。反之无所求心为净心,一切皆可得。念佛亦同理。诸同修切记、切记,依无所得心修法,依无所得心念佛,以无所得心求往生,方能往生见佛,此即感应道交,必得大自在。每个人修得好坏,是正是邪,不要问别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别人说好说坏一点关系没有,都是你的助缘,要善于利用。能否成就,能不能往生不靠别人,全靠自己。这就叫“有麝自然香,何用当风立”,“花开自然美,何需别人赞”。记住无性为实性,净心生智慧。也可以说清净心就是一切法,一切法就是清净心。这就是慧如意足。只有福慧双修则如意。佛说“修福不修慧,大象戴缨络;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因为有福则有众生缘,有众生缘才能具足一切福业,有智慧则能领导众生,所以称佛为福慧两足尊。足是圆满之意。

石猴猛然回头就表四如意足。修行就是回头,就要舍掉悭贪心、嗔恚心、愚痴心,舍掉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心。意味修行就是修心,修自己的心,不要到外面去找佛、找法。有的居士逢寺烧香,见佛拜佛,就是不拜自家炕头的活佛(公婆、父母)。不拜自己的心佛,不修净心之道,岂不是骑牛找牛,徒劳无益。相上修、相上求,心外求法,穷劫修亦难得成就。我们念佛人要去极乐,孰不知只要心一尘不染,空色圆融、清净平等就是极乐,就是佛。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门无内外,心无大小”。若明此理,皆是开悟人。

话说石猴见洞内走出一童子,打了个招呼说明求道之意。童子引他拜见菩提祖师。菩提就是觉悟,禅宗叫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密宗修三密相应,即身成佛;教下叫大开圆解;净土宗叫一心不乱。叫法不同,其理一如。“统万法唯一理,贯万古唯一心”。我们念佛就是修净心、佛性。一声佛号一声心,声声唤醒自性觉。觉就是菩提。“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菩提祖师问石猴:“你姓什么?”他回答说:“我无性。人若骂我,我不恼,人若打我,我不嗔恨。只是赔个礼儿就罢了,我一生无性。”石猴的话禅机深奥。这是化性成佛之道,也是修行必具的忍辱法门。弥勒菩萨就以此法成道,他有一首偈:

老拙穿衲袄,淡饭腹中饱。

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

有人骂老拙,老拙自说好。

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涕唾在面上,凭它自干了。

我也省力气,他也没烦恼。

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

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

此即化性、无性,没有烦恼就是佛菩萨。见思烦恼断了则出六道,尘沙烦恼没了是佛。等觉菩萨尚存一品无明没断,无明就是烦恼。要想断烦恼,必须要看开、放下。因为事事无常,了不可得。纯印老人讲:“世间本来无烦恼,烦恼全是自己找,凡事不走心,就没有烦恼。”我们遇事产生烦恼就是走心,还是没真的放下,我相作怪。其实我们修净土法门最好修:吃亏,阿弥陀佛!占便宜,阿弥陀佛!行也阿弥陀佛,坐也阿弥陀佛,睡也阿弥陀佛,醒也阿弥陀佛(呼吸念佛法)……与人无争,于事无求,学佛怎么能不自在呢?怎么会起烦恼呢?无烦恼当下即佛。只要看开、放下,穷富都快乐,顺逆境没烦恼。入这个境界要从自己心上找原因,不要强调外面的条件如何。顺境、逆境都是你修行的好助缘,要善于利用,要明白心能转境就是觉,被外境所转就是迷。

如何达到断烦恼的境界和心态呢?要修四正勤。

第一、已生恶令断。已生恶要不再起现形,要断。学佛前没有弄清诸法缘生,缘生无性,无性则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观点搞差了,认为所得的、所受的、所有的全是真实的,所以心中只想自己这个小家庭,只想个人不想他人,古人讲“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自私自利,佛家称这样的心态为恶念。最终是什么也带不走,“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真正的聪明人,有智慧人将福让大家享,有钱为社会、为众生、为佛法,这才叫真的储蓄。明白这个道理,就要赶紧下功夫,以正确的观念、正确的方法精进用功。这就是佛所讲的“正”。正是正确、正路、正道、正法;“勤”是精进。心生利己损人的恶念,马上要断除。尤其在待人、接物、处事中要时时警惕,不起贪、嗔、痴的心念,起了要及时警觉,将其断除。无始劫的习性很难免,古大德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要及早觉悟,令嗔、恨、爱、怒、贪的心念及早断除。这就是“己生恶令断”。

第二、未生恶不生。就是尚未生起的杂念、恶念将它消灭在萌芽状态,千万不要让它起现形。这样就必须要经常保持一份对人平等、慈悲、同情的心念。

第三、未生善令生。学佛与信佛不同,现在人都迷信佛菩萨,希望他给你带来好运:妻贤子贵、官运亨通、大吉大利、财源滚滚……这种迷而又迷的事情与佛法毫不沾边。佛是大觉悟者,菩萨是觉悟的人。佛菩萨不是管家婆,什么事情他都管,求他保佑他就保佑了。保佑不保佑与他没关系。什么是保佑?依教奉行就是保佑。还得自己去做,所以不要将佛菩萨当神灵看待,那叫迷信。佛是让我们破迷开悟,断恶修善,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即诸法实相。这就要学佛人未明理要明理,未生善念要生起善念。什么是善念?就是同体大悲、平等博爱,“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所以“未生善令生”就是让善念尽快地长养。为什么要尽快地长养?因为人生无常,今夜躺下,就不知明天还能不能起来呀。若不赶紧结善缘、生善念,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呢?要劝所有能度的人赶快乘佛的大法船早日离苦得乐,尽快培养体解大道、发无上心的慈爱之念。

第四、已生善令增长。看到别人发心我们要随喜、要鼓励、要支持,千万不要诽谤,甚至造谣污蔑。尤其对弘扬正法的人,更不可嫉妒,那将造无间地狱的因。现在天矮了,报应来得快,这样的事情我见到好多。有人不分青红皂白在监狱里打和尚,没出一个月他也被关在同一狱中,和尚消业没事了,他反到遭报应了。所以对已生的善念不要断,对别人也要使其爱心绵延不断常行。此即已生善令增长。不仅是十善,还要精进到六度万行、菩萨道的阶段。

石猴说的无性也就是化性。石猴非是父母所生的血肉之躯,所以祖师问他姓什么,他错会了意思,答“无性”。“人骂我,我不恼,人若找我,我不嗔恨,只是赔个礼儿就罢了”。这话里禅机深奥,无性之性为真性呀!只有真性才不生不灭。

早在六十年代,舆论界刮起了一场争论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的大讨论,最后不了了之,谁也没找到不生不灭永恒不变的真理。“理”字是“王”字旁加个“里”,就是说世间的真理——官职大即理大,无理亦有理,有理亦无理。王位也就是官位,现代话叫干部,大者理即大。我学佛后才明白,不生不灭永恒不变的绝对真理是自性,佛讲的心性。除此而外没有绝对,都是相对,都是互相依赖而存在,相互作用而生长,互相排斥而前进而发展。只有无性之性是真性,这是华严境界,玄妙之理。

祖师听石猴说他是花果山上一块仙石经天地之灵气破裂而生的,心中暗喜。这里祖师之喜又含佛理,佛说“众生之苦,莫过有身,身为诸恶之本,万恶之源”。我们所以轮回,全是身体这个大坏蛋给我们造的累赘,为了它要吃喝、保养,与众生结下不解之冤,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佛比喻说“人死为羊,羊死为人”。我们难出六道就因有这个身体,有身体则不得大自在,有身体世界才不得安宁。为什么?杀业太重!我们到饭店、屠宰场看一看、听一听,猪也哭、羊也哭、牛也哭、狗也哭、鸡也哭、鸭鹅也哭……它们只不过没有抵抗能力罢了,它们的怨恨之气并没有消失。去年城市晚报登了几件事,一件是杀鸡专业户将鸡杀死后放大锅里烫,有两只鸡突然飞起将杀鸡的人双眼啄瞎;还有一蛇餐馆的老板杀了两条大蛇,头割下来后想扔到垃圾筒里去,一拣蛇头,两只蛇头死咬住他手,当场中毒身死;还有一农民在地里见一条大蛇,赶上去用锄头将蛇打死,半夜他八岁的小孩做梦被蛇咬,结果因惊吓而死。

杀生过重是引起刀兵劫的起因。那么我们身体是不是需要以肉食补充营养呢?这点纯印老人已为我们做了示范。老人家是胎里素,一生无大病,没住过医院,活了一百零九岁。走时不吃不喝,坐了二十一天,一点病没有,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可见素食的营养远远超过肉食。现在人得的奇奇怪怪的病:高血压、糖尿病、脑出血、心肌梗塞、癌症等等大多数都与肉食有关,尤其现在养猪、养鸡鸭用的都是化学饲料,对人体有百害而无一益。所以佛家的根本戒就是不杀生。什么时候我们把身体修没了,没有身体了,就得自在了。此即众生身变而性不变。对这个身体,我们将它当作我,爱护的了不得,佛才教我们要依四念处而住,就是要看开身体的真相。一是观身不净;二是观受是苦;三是观心无常;四是观法无我。

观身不净。世间人都是为了身躯的我而计较,而烦恼。佛陀教我们看开一切,让我们好好用心去分析这个身躯,提出不净观。身体不是我,是我的。犹如衣服、房舍,是暂时利用的工具。我是清净不生不灭的,身体是有变化的,是不净的,九孔常流不净之物。观身不净,佛让我们不要因为身躯妨碍了我们的道业与修行。我们明理后就可转染污为清净,好好把握时间,善加利用假身来修真身,此生完成道业。

观受是苦。所有的感受、享受无不是苦的。若世间没有苦,佛就不会存在人间,也就没有佛法了。心佛众生是一体。四大洲中,东胜身洲没有苦,没有佛法;西牛货洲没有苦,也没有佛法;北俱卢洲没有苦,也没有佛法。唯有南赡部洲我们婆婆世间有苦,所以才有佛菩萨活动的余地。我们常讲“事不如意常八九”,十件事中,能得满足的只有一、二件。虽然满足了,人的欲望仍然没有满足的时候。犹如一个破水桶,注满水会漏掉,漏掉再注无尽无休。人的欲望也因永不满足而痛苦。就拿吃饭来说,从生下来就吃,一直吃到死。形体变了后还没忘了吃,有形体就有吃。真是世间大海有涨满之日,人鼻子下的一横无填满之时。上头吃了,下边就要便出去,香的进来,臭的、臊的出去,享受感受无不是苦啊!世间人我是非无不是在感受之中啊。对此理又有几人能看明白呢?大多数人花天酒地、荒淫无度,在酒桌、麻将台、舞场虚度光阴。腊月三十阎王老子来讨债,拿什么应付呢?可怜悯者呀!即或我们佛门弟子又有几人能看开、放下呢?

观心无常。心犹如海浪,一浪高过一浪,总是不断,总是起伏。卿卿我我,万般情爱无不是苦。入佛门后我冷眼看世间,观察人的爱念也是假的,不是变质就是迁移,往往爱一个人反倒因爱生恨。我们市几年前因搞对象爱得特深,结果用炸药毁了全家四、五口人,这就是爱的变迁。有的人接受别人恩惠,而待他发迹后,对有恩的人却忘恩负义。为了钱财父子、夫妻、兄弟手足互相残害,何况外人呢?反恩为仇的事情太多了。心是无常,阴晴无定的啊!

观法无我。就是要透彻宇宙万物的道理,了解人生的真相。世间哪一样东西是我们所拥有的呢?人有一口气就有占有心,一口气上不来,所有的儿女、妻子、财产都带不走,所带的是业缘。纯印老人讲,“贫富没差别,家大业也大,最终有业无家,此理世人看破的太少了”。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万法皆空,怎么会有我呢?

此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指世间有色无色都是法。有形是物质,佛门称色;无形的就是声、香、味、法等。细讲就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接受外界的六尘。色声香味触法而产生六识即见、闻、嗅、尝、觉、知等分别作用,即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身觉触、意知法,佛讲的六种感官的神经。总而言之,有形体的东西称为色尘,无形体的能分别外物的称为识(辨别的意思)。就是佛经的感受、感官的知觉、体味或心灵的意识。再详细一点讲就是有形色的物质对自己称为根,对外称为色;没有形色但可以感觉其存在的就称为识(如声、香、味、法等),这就是色与识的分别。统称都叫法。有形称色法,无形称心法。众生无不被法所困扰,佛告诫我们“常守根门、莫著六尘”。根就是六根,对外境起作用的根本和源头。门就是我们的意识,眼见物、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等种种与根门相对的外境。对这些外境若不提起警觉,必然扰乱我们的意念,心随境转。佛告诫我们守根门,莫著六尘,对此我们要明理。外界事物都会引诱我们的意志,分散了人的心念,犹如染污的源,才称为尘。尘就是不净的意思。世俗没有一样不是尘。为了世俗来学佛,学佛为何染世俗呢?根本的一条就是修心,对外境尘缘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就好了。守心最好的方法莫过念佛,念佛就是觉法,觉法就是无我。不念佛了就迷,就产生了妄想。如何念佛呢?不求成片,先求不断,不断久了,也就成片了。佛号成片走时绝无痛苦,有把握往生,生凡圣同居士,凡夫生圣地呀!抓紧念佛、老实念佛、一门深入最为重要。

我们再回到《西游记》中来。石猴说他是从仙石遇缘而生,没有姓名。菩提祖师根据他的长相特点为他起名叫孙悟空。孙字是因他的形体很像猴子,人们称猴为猢狲。悟空是证体。这三个字就具足了体、相、用。空是体,孙是相,悟是用、是修、是证。悟是从心上起悟,就是信。佛在《华严经》中讲“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当生欲证菩提愿,佛号洗涤染污心”。孙悟空在斜月三星洞(大家要注意洞的名字是个心字)修行就是修自己的心。我写过一首偈子:

修道主要是修心,境缘变幻在迷人。

世人难识真假我,来来去去无二人。

其实孙悟空所修的并没离开自己的心。他所练的功是什么呢?扫地、锄园草,养花、修树条,寻柴生篝火,担水煮食浆……六、七年的光景就是这个功法,修的就是这个道,但悟空没有厌倦心,修的就是这个定力之心。这才是根本法,修的是根本智。六祖惠能在忍和尚那里八个月,每天就是舂米、劈柴、烧火、做饭,在粗杂活计里修了禅定开了智慧。反之那些有头有脸的师父们整日参禅打坐、跪香拜忏、诵经念佛,没有一个开悟的。所以开悟必须在生活中磨练自己的心性,靠外力、外法不能开悟。六祖讲“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这才是根本法。我们贪法到处乱跑,结果把心跑散了,钱跑光了,家跑乱了,法跑没了,生死大事也耽误了。若真的明理,吃饭、穿衣、睡觉无不是道,无不是法。这就是“行住坐卧皆是道,闭目即是宝王禅”。净土法门最好修,就是单提一句佛号,不怀疑、不间断、不夹杂,功夫久了,自然受益。佛在自心,功在自证。不离生活,绝不是一学佛就成了无事忙,什么也不干了,那不是一个真正的学佛人。那是佛混子,佛之不喜。为什么?空度时日,不能成就。因为佛菩萨度众生是让众生离苦得乐,免轮回之苦,绝不是让你借佛事搞愦闹,把心搞散乱了。佛怎能忍心眼见你搞轮回呢?所以正常的工作、家务、事业无不是佛法。要精进,佛法就是生活——更好、更圆满、更幸福、更自在的生活。所以孙悟空在山上干粗杂活计整整七年没起心、没动念、没厌烦,修的就是净心,这是根本大法。

话说孙悟空在三星洞干粗活七年,祖师一看他有定力,才教大法,又学了一十三年,总计学艺二十年。学成了七十二般变化和筋斗云,一个筋斗能翻出十万八千里。十万八千里,表微细的心念,一秒钟产生两个十万八千次。此即菩萨最难断的无明,等觉菩萨尚有一品无明未断,皆指此言。一日他卖弄神通,变一棵老松树,众人拍手叫好,惊动了祖师。祖师斥责众人道:“你等大呼小叫,全不像个修行人的样子。修行人口开神气散,舌动是非生。”这段话就是佛陀三福中的第二条,也是阿罗汉修的法门——“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行、住、坐、卧四威仪对修行人尤其是出家人非常重要。一次阿难尊者见有的比丘不重威仪,问迦叶尊者,“他们为什么不重威仪?”迦叶答说:“他们是来灭佛灭法的。”可见威仪之重要。威仪就是持戒,修任何法门都离不开戒定慧三无漏学。佛说无戒生定者无有是处,无定生慧者也无有是处。守戒是修行的基础,这里的戒应广义理解,主要是摄心守念。整日念佛但心猿意马,喊破喉咙也枉然。戒犹如盖楼的基础,基础不牢,楼房盖不起来。当今有人提出不需持戒,只要念什么咒语,百日就可开智慧,纯属魔说。但就有一些人上当受骗。戒是让我们净心、束缚心的方法。守住心了,才能达定。定是枢纽,是转运站,也就是六根不被六尘所动。《楞严经》讲,“若能转物,即同如来”;“随心自在,处处真如”。我们都是凡夫,没有定力,正因没有定力,才被万物所转,被妄想所障。定力的根扎的不牢,犹如墙头草,西风吹往东倒,东风吹往西倒,自己的心做不了主。学佛念佛也是忽忽悠悠、松散放逸,心不在焉,没考虑了脱生死的大问题。念佛也不老实,断断续续,在喜怒哀乐的是非烦恼中混日子,放不下五欲的诱惑力(财色名食睡)。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身觉触、意知法,六根对六尘的境界,没有觉照的功夫。对合意的,生欢喜贪爱心,生牵挂留恋心;对不合意的,也就是逆境的,则生烦恼憎恶心。人家一说哪部经消业快,就放弃五经而换新的经典;人家一说参禅好就不念佛了;一说咒语感应来得快,就持咒了。整天在朝三暮四中修行,都是属于无定力。

儒家有摄心的方法,叫“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净土宗修心之法:“口不论是非,行不介入社会,身不沾恶缘,心不离弥陀。闻而未闻无烦恼,见而不见少是非,事事变化心无住,一心只求真智慧”。所谓定力就是身口意和六根不被物转。修定不一定在打坐中修,虽然这是一种较好的方法,若能在动中不动,才是真实的功夫。慧是我们学佛人要达到的目标。戒定慧是了生死、除烦恼的必修课。佛告诫我们,“生死烦恼,要以戒捉、以定缚、以慧杀”。这里我提醒诸位同修一句,就是要定慧等持,决不能偏向一方。定多了易昏沉,难明是非;慧多了,经典论述学多了,心杂乱、生邪见,离净心自性的真实慧愈来愈远。我们修净土法门最好修,就是持戒念佛,随缘做善,老实念佛,念佛伏妄想就是定。明白能念的心是佛,所念的佛是自心——“心外无法,法外无心”;“一声佛号一声心,声声不离自性觉”。这就是慧。

这就是须菩提祖师教训悟空及众人的涵义。后来须菩提祖师将孙悟空撵下山,并告诫他,今后他必定生不良,惹什么祸也不准说是我的徒弟。悟空答说:“绝不敢提师父半个字,只说是我自家会的便是。”这又是一段禅语。一是祖师说悟空将来定生不良必惹祸。这里的孙悟空是表凡心。佛陀让我们观心无常,凡夫的心从来没有安静的时候,起惑造业都由它生,是惹祸的发源地。佛说“心生法生,心灭法灭”,万法心想生,一切唯心造嘛!二是悟空答复的,“绝不提师父半个字,只说是我自家会的罢了……”佛说众生本来是佛,本来作佛,众生与佛智慧德能无二无别,自性本来是一个呀!“三世诸佛同一法身”就包括我们了。我们都是未来佛,如何理解呢?犹如灯光,千灯一光,绝分不出光是哪盏灯发出的;就像海水,众生是海水泡,诸泡都是海水。这里就指出了修行的方法。六祖讲“何其自性,本自具足”。宝藏要在自己心中去挖掘,三身、四智、五眼、六通我们都具足,与佛无二分别。既然自家全会,你反到外面朝山拜佛,赶法会求法,岂不是舍本逐末,“般若智自性生,依外法不得成”。那就是骑牛找牛!法就是心,心就是法;离法无心,离心无法;心生法生,心灭法灭。心不灭,法当然也不灭。本来自家会却外求,佛门称这种人叫外道。

从古至今有许多人都是靠老实念佛成就的。明朝有一黄姓打铁匠,一边打铁一边拉风箱一边念佛,结果走时身无病苦,站立自在往生。他说了一首偈:“叮叮当当久炼成钢,太平将近我往西方。”一九九九年元旦,四平张振远老居士坐着往生;一九九九年农历九月十九,我与同修去通榆县香海寺参加开光法会,有一位七十五岁的老居士邹桂英,在临上火车前的十分钟向我笑一笑跪在地上往生……他们的成就无不是修净心,其方法就是老实念佛。只要佛号成片,决定往生。这跑那颠什么也得不到。要从“自家会”引发悟性,千万不可心外求法。对经典也要本着“一声佛号,一部经,一生成就”。经典是释迦佛应机为众生开的对治贪嗔痴和妄想、分别、执著的药方。你不分是否对症,一律照方吃药,焉有命在?如果你没病,药方也失去作用了。所以经典对凡夫,对有贪嗔痴,有妄想、分别、执著心病,对迷的人是法宝。但对觉悟的人,对没有三毒烦恼,没有妄想、分别、执著习气的人来说是累赘、包袱。佛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六祖惠能大师有语“迷时师度,悟时自度”。真正的佛法没有文字相、名字相、言说相、心缘相。佛为我们留下的法是方便法,佛本来一句一字都没说,谁要说佛说法是谤佛、谤法,真的法要向自己的净心求。纯印老人讲:“佛就是心,心就是佛,法就是心,心就是法。”心生法生,心灭法灭。心是能变,法是所变。清净心就是一切法,一切法就是清净心。这就是孙悟空讲的“自家会”的真实义。

一个真正的学佛人,一个名符其实的三宝弟子,应具备三条:一者,具备大慈悲心;二者,有欢喜心、忍辱心;三者,明了诸法的真实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宇宙人生的真实相)

什么是正法?什么人是圣人?教导指引你开发自性宝藏而不让你依靠神仙、甚至依靠佛菩萨这样的法是正法,这样的老师是圣人。反之让你依靠神,依靠某个人摆脱生死烦恼都是邪法。无论修何种法门,都要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叫八宗并立,导归净土。八宗是禅宗、律宗、密宗、净土宗、华严宗、法相宗、三论宗和天台宗。若当好如来家业,支撑佛的大厦,靠一根柱子不行,这些法门都是正修,都是佛倡导的正法。好坏优劣是从我们修行人的根性上分的,非是法上分别。法法平等无有高下。但有一条是统一无分别的,就是往生极乐。这是诸佛菩萨都赞叹、都弘扬、都向往的。《华严经》最终也是“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法法一如,佛佛道同嘛!要想自在往生,纯印老人家一生所行、所为、所说都为我们示现了法。老人家一百零九岁,临走不吃不喝,坐了二十一天,谈笑风声,身无疾病,走得非常自在,抬到太平房还坐起来,提示衣服没穿好。表了活着走的法。其实每个人都能如此自在地走。日常我们要从十方面起修:

一者,于一切众生常生慈心,于一切众生不毁其行。若毁其行,终不往生。六祖讲“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佛法是自学、自修、自证的,对别人要隐恶扬善,日常紧闭双眼,塞住耳朵,老实念佛即是。

二者,于一切众生常起悲心,除残害意。我过去喜欢钓鱼,进入佛门这些钓具我宁可毁了也不送人。除自己不造业外,也不助别人造杀业。

三者,发护法心,不惜身命,于一切法不生诽谤。

四者,于忍辱中生决定心。

五者,身心清净,不染利养(纯印老人家给我指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远离名利,一心念佛”即此义)。

六者,发一切种智心。日日常念,无有疲忘(念佛就是发心,发心必须念佛。念佛之心是始觉,所念之佛是本觉。始觉是自心,本觉也是自心。能念的心是自己,所念的佛还是自己。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一切种智就是佛)。

七者,于一切众生起尊重心,除我慢意,谦下言说。这就是古大德倡导的“心愈下,道愈高,地在上,山在下”的道理。大海所以无边无际,深广莫测,因它最低故,方能容纳百川。

八者,于世谈话,不生昧著(善恶语言不生分别)。

九者,近于觉意,生起种种善根因缘。远离愦闹散乱之心。

十者,正念观佛,除去诸根。

世人若能具足如是十念,即得往生安养国土。何去何从不在外,不在环境。主要是自己,外是助缘,心是主修。

祸福随心作,苦乐自家当。

心清水现月,意净天无云。

话说孙悟空辞别了师父,一个筋斗云就回到花果山水帘洞,真是“去时凡骨凡胎重,得道身轻体亦轻,举世无人肯立志,立志修玄玄自明”。悟空得了不生不灭的玄功,身上有八万四千毫毛随心变化,喻八万四千法门,随意修学之意。这就是佛度化众生的八万四千法门。法门无量,统归一心。“一切唯心造,万法理无新”。孙悟空是表心的,即表真如本性,此性不生不灭。形体虽然有差异,有七十二般变化,此表众生在六道中轮回不息,属分段生死,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实无二人。只要断了见思障,就出六道;断了尘沙障,破一品无明,证一法身,尘沙烦恼无明没了就出十法界,证一真法界。只要生到极乐见到阿弥陀佛就不退转,因极乐世界没有恶缘,是与诸上善人聚会一处。

因为孙悟空是表心的,心可包太虚,能量周遍法界,所以才能大闹天宫,捣乱王母的蟠桃大会,老君炉里炼了四十九天(这个数字是一般众生转世的七七数)。心没有生灭,无体无相,无形无法,又怎么能把它缚住呢?最后还是如来佛把它缚住压在五行山下。如来即本性,如来即心的统称,心方能缚住于心,这就是“以心印心”。五行山表金木水火土五行,五行是众生赖以生存的条件,也叫环境。用它不被它所用是圣人,反之就是凡夫。如来收了悟空,玉皇大帝感恩非浅,设宴款待,此会为“安天大会”。安即清净,不净则不空,即无住生心。我们心总是住在六尘境界中,欲安只有住在一声佛号中。其实本性的净心里也没有“阿弥陀佛”,这是佛为末法众生开的特殊的方便法门。以一句佛号安其妄心,伏住妄念,替代一切妄想、分别、执著,成为无法之法。只有一句佛号,心方能安。

话说观世音菩萨领如来法旨去东土大唐寻找取经之人。经过流沙河收取了灵霄殿的卷帘大将,为他取名沙悟净,人称沙和尚。安排他在此等候取经人。以后又在福陵山云栈洞收伏了错投猪胎的天篷元帅猪悟能,也就是猪八戒。观音菩萨真可谓是扫三灾救八难,千处乞求千处应的救苦救难的大菩萨。与娑婆世界最有缘,大人小孩不知释迦牟尼佛的有,但不知观世音菩萨的绝对没有。她以无量化身,经常来娑婆世界度化众生。我在儿童时代,纯印老人曾告诉我遇到危急的时候喊“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快来救我,弟子有难”,只要喊她的名字,观音就到。这位早已成佛(正法明如来)就下而度众生的菩萨,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如果我们都有大慈大悲,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我们就是观世音;若有无相菩提般若智慧,我们就是文殊、势至菩萨;若十大愿王,愿愿圆满,我们当即就是极乐世界的普贤菩萨;若修六度万行,就是四十一个位次的大菩萨;若修十二因缘就是缘觉,也叫辟支佛;若修苦集灭道四谛法就出三界为声闻、罗汉;若修十善业发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就可生天享天福;如果光有福报没断嗔恚心就是阿修罗道;若是修五戒、五德就能得人身。若念佛、忆佛、佛号入心成片,随缘作善,随缘勿攀,随遇而安就能往生极乐见佛成佛,成三不退。这就是佛讲的因、缘、果。

单说观音菩萨安置了悟能、悟净,驾起祥云与弟子木叉到东土寻找取经人。听见空中有一条玉龙在叫,上前一问才知道是西海龙王敖闰之子,因火烧明珠殿被玉皇大帝吊在空中,准备斩首。也被菩萨救下,让他等候取经人做龙马,后来又在五行山安顿了悟空。至此菩萨已将悟空、悟能、悟净、龙马等唐僧的四大弟子(表出家、在家四众)安排圆满了。孙悟空代表般若智和无生无灭、换形不换心的真如本性,就是觉;猪八戒代表能知能觉、能修能证、所知所证、无知无证的法。八戒就是在家人修出家戒律的八关斋戒法,也叫八支斋法,共有八种戒律一种斋法,合起统称为八关斋戒。八种戒律法是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身不擦胭抹粉喷洒香水戒律叫不涂饰香发;不听不看不参与歌舞音乐,修净心远离靡靡之音,此戒律法叫不自歌舞或观听;不坐卧高广大床。这八方面叫戒法。不过中食是为斋法。凡受菩萨戒的修行人应受八关斋戒法。受后,每月坚持此戒八天,就如同出家一样,行住坐卧肃穆威仪。斋戒是不过午时或非食时而食(就是散食,不是吃饭的时间吃饭),这叫斋戒法。

八关斋戒的宗旨是为了培养、历练在家学佛人每月里自己为自己设八道关卡,在八天中受持考验,效仿出家人的修养,从中来认识了解欲成佛必须清净无为的境地。这就要与人无争,于事无求,看破放下,苦乐一如。我理解这八关斋戒是受十重四十八轻的菩萨戒法的人应坚持的,绝不是三皈五戒或受菩萨戒法六重二十八轻的人修持的。就是每月要过八天出家人的生活,但不一定要连续。因为当前是工业市场,竞争时代,不可能有安稳的连续八天假期,吃斋是守日中食或不非时食,不一定非吃一餐不可。日中食是正中午吃一顿饭,非时食是指不应该吃饭的时候吃饭,受十重四十八轻的居士可以选晨午两餐,还是正当的饮食。午后饮食是不正当的。在戒律中也并没有要求出家人要日中一食,这条只有修头陀行也就是修苦行的人才应严守日中一食的戒律。我们中国的寺院大部分出家人要工作,晨午两餐最为受益,是受供养。但对所有学佛人并没有吃素和过午不食的要求。不吃饭绝不是修行,修行是修清净心,老实专一诵经、相继不断念佛就很如法,心就清净了。我认为学佛要学普度众生、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心。心正,行必正。相上修,心不改不是修行。不吃饭、不睡觉、折磨自己的身体绝非正法,儒家尚知体肤父母所赐,焉能不惜?何况至善圆满的佛法呢?“守口摄意身莫犯,莫恼一切诸有情,无益之苦当远离,如是作者得度世”。如果以健康之道来讲,应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吃少,才是维护身体之道。我以学佛的经验来讲,晚餐最好不吃。尤其喜欢打坐念佛,我曾向大家推荐的静坐呼吸念佛法,晚上吃得很饱,腹胀排气多不卫生,晚上气血弱,吃得太饱除了负担肠胃消化的运动量外,用功、用呼吸念佛时有压气的感受,并且也容易昏沉,这样对念佛,对身体都不利。但是法无定法,根据个人条件去做,只要能净下心来就好。不坐卧高广大床,这条我有不同的看法。我们都住暖气楼,都睡床铺,不必非要在持戒日到地下睡不可。有的人还特意制作一个小床,那就是头上安头,很不必要。这条是戒我们身体贪图舒适。只要没有贪心对此身能以四念处观,不要为身而造业,可在生活中自在随缘。不要学死佛,要学一个快乐、美满、幸福、自在、守心的活活泼泼的佛!如意佛!形相无拘无束、心常乐我净的一真法界的圆满佛!这就是八戒的要义。

沙和尚悟净代表离世俗一尘不染的僧,也就是净。这三个人就是觉、正、净,佛法僧三宝的化身。要从人物上来看,孙悟空表般若智。猪八戒表贪著五欲(财色名食睡)的世俗人,也就是不闻佛法的愚痴人。沙和尚表中道,因和尚是老师之意,非是指出家人专有的名词,凡是称和尚的都是指有修有证的人,对出家人可称师父,但不能统称和尚。猴子的形象和白龙马是表凡夫心,迷惑颠倒不觉的障道心,也就是修行人被色受想行识五十种阴魔的干扰和六尘缘影之心。这个心就是贪嗔痴慢疑障道,根就是妄想、分别、执著,古人称心猿意马。心似猿猴一刻不安静,意念犹如狂奔之马一时不歇。古人讲“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收”。

话说古都长安城乃历代帝王建都之地,自周朝、秦朝、汉朝以来历代王朝都建都于此。真是“都城花似锦,八水绕城流”。这时恰好是大唐太宗皇帝登基之时,太宗皇帝为了招贤纳士开立选场,不拘贫富但有读书的儒流,都可以应试。海州地方有一穷书生叫陈萼,字光蕊,一十八岁,到了长安进到考场就中选了。太宗皇帝御笔亲赐状元,跨马游街三日。这一天游到丞相殷开山的府前,正赶上殷小姐温娇搭彩楼抛打绣球择婿,恰巧打在游街夸官的新科状元陈光蕊的身上,光蕊就做了殷开山丞相的女婿,奉旨到江州(可能是现在的九江)为州主(现在的省长)。光蕊接取母亲携带殷温娇小姐前往江州赴任。在路上,一天陈光蕊的母亲身染重病,就住在万花店刘小二家中。一天早晨光蕊见门外有一人提着条金色鲤鱼,这条鲤鱼两眼不断淌泪,光蕊花钱买下,就地到洪江放了生。因上任的期限快到了,没有办法就把母亲陈氏老夫人暂安置在刘小二的客店,小夫妻两个搭船赴任。开船的一个叫刘洪,一个叫李彪。一天行到洪江渡口,两个贼人起了坏心,先将家僮杀死,又将手无缚鸡之力的新科状元陈光蕊打死抛到江中。小姐一见欲投江自尽,被贼人刘洪拦住,强逼小姐与他成亲,小姐当时身怀六甲,有了身孕,为了陈家后代,暂忍屈辱以便将来替丈夫报仇。贼人刘洪将金银分给李彪,他穿上陈光蕊的衣冠,遮掩住人面兽心的面孔,带着官凭文书同小姐到江州上任去了。

且说陈光蕊的尸首沉在水底,被洪江的龙王发现,此龙王恰是被陈光蕊放生遭劫难的那条金鲤鱼。龙王为了报救命之恩,给陈光蕊的尸体口中含一颗“定颜珠”以免坏了肉身……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日刘洪公事出门,小姐产下一子,她写了一封血书将孩子放在木盆里推到江中,只好凭天由命了。小孩随着木盆顺流而下,一直流到金山寺。长老法明和尚很有修持,被老和尚捡到,见了婴儿怀中的血书,知道了原由。取个乳名叫江流(由江里飘流而来之意),托人抚养。光阴荏苒,不觉江流长到一十八岁,长老叫他削发修行,取法名玄奘,受戒修道。一日老和尚把玄奘的来历及血书交给他,让他到江州认母。这天贼人刘洪公事外出,母子方得相见。殷小姐写了一封书信让儿子江流到京城殷丞相府认亲投寄。丞相一见书信不觉大怒,报知圣上。太宗命他带领御林军六万人去江州擒拿贼人刘洪、李彪。将李彪绑赴法场枭首示众。

佛家讲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报。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是不是法呢?是法。为什么因果不空呢?佛说如是因得如是果,丝毫不爽,因为前因必造后果,后果又成了新的因。就这样循环不息,所以说因果不虚。明白这个道理,一个学佛人就要从起心动念上为国家、为社会、为大众多做有益的事情,哪怕一点点小善也要做,一粒米虽小可是积起来就是一碗、一袋米。这叫“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不但行为要如此,说话也是如此。古人有句,“出其言善,千里之外应之;出其言不善,千里之外迷之”。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这就叫“人心生一念,天地尽皆知,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陈毅老总曾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不到,时候一到,一切都报”。儒家也讲因果,哲学家也讲因果,毛泽东讲“石头抱不出小鸡”就是石头没有出小鸡的因。

我们念佛人就是修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读万卷经不如念一句佛。有许多学佛人好高骛远,人家一说读经可开智慧,他就钻到经典里去了;人家一说参禅来得快,他又闭眼、打坐参话头了。殊不知这些全由根性所定。如天台宗、禅宗、密宗,各宗虽然修行的方法不同,成佛目标是一致的。天台宗修止观由浅入深大开圆解之后,从信中按一定理去修证,它是从慧门入手,先悟后修;禅宗是抱定一个话头,如参“念佛的是谁”?“如何是未生前的本来面目”?禅宗又分如来禅和祖师禅之别,古德讲“如来禅易悟,祖师禅难明”。如有一偈,“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此机锋语若能真的参透,根性非浅!

修止观是从慧门而入,先悟后修。参禅是从行门入手,先修后悟,除非上上根性利智的人可修悟同时,否则极难做到。从慧门而入者犹如先开眼而后行路,从行门入者是先行路而后睁眼。前者行人是“慧性”锐者,后者行人是“法性”利者。虽然入门不同,修悟有先后,然成佛的目的无异。“修极自悟,悟极是修”。但我们学佛人特别要明了,从慧门入手易走轻狂,慢起难伏;从行门入手易因力猛走岔路。密宗以持咒语为主,可即身成佛,但是必须在具德上师指导下修行方可成就。所以,根性不同,遇缘不同,修行方法亦应选择。最稳妥、最快捷、最殊胜、最易行的法门莫过净土法门。正如大势至菩萨所修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一句佛号念到底,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随缘勿攀,随遇而安,常发菩提,佛号不断”。就可万人修万人成就。

吉林省伊通县八十一岁的老居士于桂芹,一生除一句佛号外,往生咒语一句不会,回向偈大女儿教了半个月,一句没记住,只记住“阿弥陀佛”。一生行善而不记善事,都说她呆傻,往生时瑞相殊胜,修行人望尘莫及。要明了念佛法门是三世诸佛无不赞叹之法,有因必有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中间有个缘,断恶修善。诸恶莫作是自度,众善奉行是度人,自净其意是证果。法门不同,去向归一。这叫八宗并立,导归净土。法门一如。都是佛说的,都可以修出去。念佛法门最稳妥,它是平等成佛的法门,上至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只要有善念、善行、善思维。念佛是最大的善思维,忆佛念佛,就一定会成佛。善与不善如何分别?我理解著相修行是不善,不取于相是善;心有所住是不善,心无所住是善(如果我们将心住在佛号上这点不犯毛病);执著于人我、法我是不善,不执人我、法我是善(有人愈修我执愈重,将私心用在佛法上,用在道场上,不平等搞分别,破和合划小圈子,花了许多钱出了不少力搞的是不善法。千万千万要注意呀!有的念佛堂搞的是孤家寡人之法,口念佛没修行啊);起烦恼障、所知障是不善,无所得的心是善;无知无见无法无我是善,有知有见有法有我是不善。

佛是诸法实相,实相诸法。诸法实相,诸法不可得;实相诸法,实相不可得。《心经》讲的“无智亦无得”嘛。我们学佛尤其是信佛都是想从供佛、烧香、拜佛、摆供中得到点什么,这就叫崇拜偶像,是愚痴、迷信的做法和心态。佛让我们破迷开悟,佛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有人问我,“你们佛家最大的官是不是如来佛?”还算他有点《西游记》的常识。如来是诸佛、自性、真如之心的统称,叫如来性海。无所来亦无所去,不生不灭,永恒不变的这个心就叫如来。就是真如本性的心。纯印老人讲“心就是佛,佛就是心,人人都有心,人人都是佛”,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我们的心就是个小宇宙,小宇宙与大宇宙毫无差别,小大一如。小宇宙可包含大宇宙,大宇宙没缩小,小宇宙也没放大,这就是华严境界,就是无大无小。芥子纳须弥,大灯光与小灯光光体相融就是此意。佛就是我们的心,就是自己,心与佛没有两样。自己有宝不开发利用,到外面找宝找佛,求佛不如求自己。“愚者求佛不求心,智者求心不求佛”。佛说“不作善解,即得智慧。若作善解,必入泥犁”。我们学佛人犯得最大毛病就是在经典中求解,以自己的心意解释经典。我不懂佛法,我不会讲法,所讲的是学佛的心得体会和弘扬纯印老人家的德行。因为我知道对佛法一个观点讲错了就种下无间地狱的因,断了众生慧命。佛说“知见立知,皆无明本”。学佛人尤其是那些博览经论的善知识,所犯的通病就是偏、漏、执。偏是偏见、迷失见、凡夫见;漏是无德行,不能积累功德,是没底的桶;执是执著、固执、不开化。有偏、漏、执必然失去福慧,不会生般若智。因为满头脑的经论,满头脑的执著。佛是应机说法,一法无说,一法无立。你样样全立还不是杂乱吗?杂乱不是智慧,因为法是缘起,缘起则性空,“当处出生,当处灭尽”,这是法的实相。

单说老丞相殷开山将李彪推出市曹,剐了千刀枭首示众后,把刘洪拿至洪江渡口就是当年打死陈光蕊的地方,剜取了他的心肝,祭奠了陈光蕊,还烧了一纸祭文。此举惊动了水府,夜叉急忙将祭文呈给龙王看,龙王将“驻颜珠”从陈光蕊口中取出,尸体就浮上水面。众人捞起尸体一看原来是陈光蕊,正不解之时,光蕊苏醒过来,向大家述说了放生得救之事。这样一家人就团圆了。话要简洁,玄奘辞别父母,受皇封到洪福寺修行,并亲自到金山寺报答法明长老的恩德等等这些不提。

单说观世音菩萨和弟子木叉尊者来到长安城访察取经的人,正赶上太宗皇帝死后游了地狱又还阳,下旨意宣扬因果选举高僧,坛主法师恰巧是江流儿,也就是奉旨在洪福寺修行的玄奘和尚。他投胎于殷温娇小姐之腹,也是观世音菩萨引送的。菩萨见机缘成熟就与弟子变化了个埋里埋汰的癞和尚,身穿百孔千疮补丁的破衲衣,赤着双脚,光着头。手中捧着如来佛赐给的宝物:锦斓袈裟和九环锡杖,沿街叫卖。在法坛落选的光享供养而不修行的僧人倒有些钱财,问这两个癞和尚要多少钱,菩萨说袈裟五千两白银,锡杖两千两。那些不具慧眼的凡僧都哈哈大笑,说这两个和尚是穷疯了。菩萨也不与他们争论。正在众人熙熙攘攘时,撞着宰相肖禹散朝,鸣锣开道。菩萨公然不避,高举袈裟迎着宰相高声叫卖。肖宰相一看袈裟金光耀眼,就请观音入朝见驾。菩萨与木叉来到金殿之上,也不行礼也不叩拜,自然而立。对答了袈裟、锡杖的好处后,太宗就要依价买下。菩萨将此物赠予玄奘法师,告诉他西天天竺国大雷音寺我旨如来处有大乘佛法让他去取。说完与弟子木叉惠岸尊者现出本相起在空中。

话说玄奘法师发心到西天取经,太宗对玄奘法师这种“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他人得离苦”的大慈大悲精神所感动,与玄奘法师结为兄弟,赐名唐三藏。三藏乃经、律、论。经是表定,律是表戒,论是表慧。一切经典一切法门都离不开戒定慧。修行必须要持戒,这是所有修行各种法门的基础。由戒生定,定是枢纽;由定发慧,慧是目标。佛说“无戒生定者无有是处,无定生慧者无有是处”。当今我听到信佛人有一种怪论叫无戒修行,言十恶业俱全,用一两个咒语常常念就能往生,这纯粹是魔说,是魔灭佛法之谈。末法时妖魔鬼怪全都出笼,学佛中遇到的奇谈怪论也非常普遍,这就需要定力和智慧才能不被干扰,不被迷惑。

话说太宗皇帝亲自为三藏法师饯行,赐御酒三杯,从地上捏一捻土放入酒内赠他两句话:“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一个真正的佛门弟子要念佛、信佛、学佛,最后作佛,在行为上要爱国、爱教、爱众生。学佛人严守五戒:杀盗淫妄酒。前四条是根本戒,酒是方便戒。酒本身是粮食、水果制成的,如果按其所成尚无可非议,但饮酒过量过了度数可乱性,乱性后前四条戒律都守不住。佛陀将此乱性之物有碍修行的酒列为戒律是非常慈悲的。学佛人可不可以饮酒?因它是方便戒,如果治病或特殊场合能度人,使众生欢喜乐意接受佛法,饮之无妨。但要注意量和度,以不失四威仪为准(行、住、坐、卧),对此应明了。太宗的“宁恋本乡一捻土,莫恋他乡万两金”的临行赠言,其意义深远。学佛人绝不像世俗所说的“消极、无爱国心”。“一个小昆虫你们都不敢杀,敌人来了只能任其宰割。”这全是不懂佛法的说法。佛说“为救一家可舍一人,为救一村可舍一家,为救一国可舍一村”。学佛起码条件就是做个真正的、光明磊落的、言而有信的、正直不谗曲的爱国、爱民、爱教、爱众生的人。已故周总理讲“上马杀贼,下马学佛”。学佛的人要做见财不贪、富贵不淫、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的人。古人称为“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智者不惑”。我们佛家的五戒正好与儒家的五常相一致(仁义礼智信)。戒杀为仁,杀则不仁慈;戒盗为义,取不义之财就是盗;戒淫为礼,邪淫者不守礼法;戒妄为信,否则妄语即失去了信行;戒酒为智,饮酒过度必丧失理智。五常一失人格安在?

唐僧取经经历了千辛万苦,在没学佛前,二十岁左右看过《西游记》,当时我想佛菩萨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又大慈大悲,为什么不把经典送到长安,还非要让唐僧历经磨难到西天去取呢?这里面就有佛法。佛是究竟觉悟的人,他不是神。佛法无边神通广大但佛也有三不能:佛能空一切相,有一切种智,但佛智虽大不能灭定业;佛能知众生本具佛性与佛无二无别,众生本来是佛,本来作佛,又知每个人无量劫的根底、三业,但佛无能力化导无缘,更不能替代众生消业或救度众生出轮回;佛能度无量有情众生,只不过是教诲、引导、摄受,但不能度尽众生界。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度是有限量的,对邪迷心、狂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恶毒心,对正法持疑心者佛不能度,还必须自性自度。佛是老师,只能讲清道理而不能替代不发心者出轮回,依自度为真度。“烦恼无尽誓愿断”,非是仰仗佛来给断,还是明理后以自己的自性般若除去妄想、分别、执著,断见思烦恼。“法门无量誓愿学”,必须要靠自己修行,一门深入达到见性后,常行正法。净土宗就是仰仗念佛见佛,再圆证诸法,是名真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要靠自己谦谦下心,行于正道,背尘合觉,觉迷一如,常生般若,除真除妄,一念不思,即见佛性。

学佛以后才明白,当生成就了脱生死靠任何人都靠不住,有靠的思想就是外道。我们学佛人靠佛、靠法同样是外道。佛是老师。世尊释迦佛是至善圆满的义务教育家,不是神。佛是老师,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哪。考试优劣老师替代不了。所以靠佛菩萨信他、拜他、供他、求他,不修自己本来就有的妙明真心——自性,就是迷信。靠佛靠不住,那么靠法行不行呢?法是佛教人破迷开悟的方法,当处出生,当处灭尽。“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佛、四圣、众生、宇宙万有无不是心所现、所造。识能变的是心,所变的是相、是法。万变不离一心,心生法生,心灭法灭,根本无一法可立,哪有什么法呀!佛说“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没有法你靠什么哪?万法心想生,回过头来还要靠自家有的这个心。

现在信佛、学佛大部分人不是我执就是法执。有的人天天跑道场,天天搞法会,以为这就是修行。孰不知心跑散了,人跑懒了,修行之道跑没了,修行之法跑杂了,钱也跑空了(心没净没空,钱净了钱空了),家也跑不和了。这样的修行,穷劫修亦不得成就。所以唐僧必须要亲自到西天取经就是修自心,自己吃饭自己饱,自修自得,修行是任何人替代不了的。佛再慈悲只能给你指出修行的方法也就是取经之路,他没有办法替你思想升华,况且西天在哪里?佛又在何方?古人讲“心为净土,自性弥陀”。请同修从这两句话中思维吧。要想当生成就,“不经一番寒彻骨,焉有梅花扑鼻香”。不经磨难难见自性,难得成佛!魔多反使道心坚,不魔不成佛!学佛人一遇逆境就抱怨自己修行的条件太不好了,没法学佛了!孰不知增上缘就是有顺有逆。顺境好修行但不易精进;逆境难修,修一步,进一步,得一步。六度里的忍辱排在精进的前面,就是这个道理。只有会修忍辱法门,精进就在其中。“境缘无善恶,得失在自心,只要心如如,觉性化六尘”。所谓取经就是取治八万四千烦恼的药方。最佳的药方应是《无量寿经》,因为所有的大乘经典,“千经万论,处处指归净土”。其他经典只不过是指路标、引航灯。最殊胜的经典是《无量寿经》,因为佛法运完结时,诸经灭尽,唯有《无量寿经》尚多留世间一百年。可见《无量寿经》是经中之经,念佛法门是法中之最了。这就是:

观念念即住,觉妄妄皆真。

空色若圆融,寂灭证法身。

且说三藏法师一路上受尽了艰辛险恶,一日至五行山下,听山下有人高喊“师父”……唐僧近前一看,山下有一石匣,里面压有一猴儿,头上长满了树和草,耳里塞满了泥和沙,高叫“师父快来救我,我保你去西天求取真经”。唐僧一问才知道是如来佛将他压在此地已五百年了,观音菩萨曾告诉他有一个僧人去西天取经,你做他的徒弟,他可救你,待取经后,你也可成正果。唐僧听后问:“我怎么救你呢?”石猴告诉他山顶有一咒语,只要将咒语揭下,他自己就出来了。唐僧爬到山顶果见一块方石,上面贴一咒语“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金光闪闪,唐僧跪拜了三次,说明了原委,用手轻轻地揭下来了,但被一阵大风刮入云端,悟空才从五行山下跳出来。对于金木水火土什么时候摆脱它,没有累赘之身了,也就自在了。五行压的心随境转。唐僧救了悟空要给他起法名,石猴说:“师父,我有名字,叫孙悟空。”唐僧满心欢喜,又给他起个号叫行者。行者即修行之人。三藏法师又将观音留下的锦衣小帽哄行者穿戴上,即成了“紧箍咒”。这表皈依,我们学佛人进入佛门第一件事就是受持三皈,皈依佛、法、僧。“紧箍咒”是唐僧给孙悟空戴的,我们皈依三宝是自己约束。三皈,皈依自性三宝才是我们真实的皈依处。

三宝一是住持三宝。佛陀涅槃久远,为度众生续佛慧命,就要有人替代佛传法。“人能传法,非法传人”。住持三宝将佛像代替佛宝,经典为法宝,出家师父为僧宝。二是自性三宝。这才是我们真正的皈依处。自性的觉而不迷是佛宝,正而不邪是法宝,净而不染是僧宝,佛法僧、觉正净三宝是一而三、三而一,三就是一,一是三。只要你得到一个,三个全具足,这点是不要有分别的。宝是我们内心里面本来具足,不生不灭,不垢不净的。马鸣菩萨讲“本觉本有,不觉本无”。觉就是如来性,就是妙明真心。自性即佛,自心生一切法。佛宝是自性之体,法宝是自性之用,僧宝是自性之相。三宝在哪里?就在我们自己心中。学佛、念佛、拜佛、诵经都是为了修这个心,此心被无量劫妄想、分别、执著染污的无明性,不修这个还搞贪嗔痴慢疑,虽然焚香、诵经、念佛也是外道(身外求法之意),本末倒置怎能受益呢?最大的益处也只能是与佛结个缘罢了。修自己心的法叫真谛,其他善行是助缘为俗谛。念佛就是念自己: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想弥陀。

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无所求无所得,净心念佛就与佛感应道交,为什么呢?因为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清净心就是佛。念佛念得清净了,频道就对正了,与佛就相应了。古大德讲“念佛无计量,清净平等就是佛”。念佛不要记数,记数是鞭策新学佛的人促进他精进的一种方法。欲想当生成就就不记数,心里一有分别、执著,心就不净了,频道就与佛对不上了。“一声佛号一声心,声声不离自性觉”。念佛是修清净心的一种方法,以佛号伏住烦恼,使它不起现形。“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念佛法门是直趋极乐的法门,不需要任何法门相助,是当生成就的殊胜法门。印祖讲“轮回路险,无常迅速,老实念佛,莫换题目”。只要专心念佛,又能随缘作善,万人修万人可生极乐国。只要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成佛心就是大心,大心就是菩提心。只有往生、成佛才能度众生,才能救生生世世的父母,才是大孝、真孝,否则父母头出头没轮回在苦海中,你在岸上不去救,不去学游泳,硬往海里跳,要和父母死在一块,绝不是智慧人。死在一堆一块,在恶道中谁也不认识谁,实为不孝,实际是假孝。不能劝父母学佛者,起码孝心不圆满。

如何念佛呢?请同修从八句话里悟:“佛号如珠,念头如线,分则相离,合则成串;心不离佛,口不离念,如线贯珠,相继不断。”学佛绝对不要向佛像求神通、求感应、求发际、求长寿、求官、求子……这样做就叫迷信,绝不是“行者”。所以,行者之意,让我们续佛慧命,子子孙孙都能有机缘、有善根、有大福报遇到佛法认真修行。佛法有一规律,“愈高深、愈精要,愈简捷、愈有效”;“有求不得,无求可得”。这就要破我执、法执。首先要改变久远劫来的观念,真正认识到五蕴皆空(五蕴也叫五阴),五蕴就是色(形色,有形有相之物质),受(嗜欲、嗜好、感受、享受),想(是意念、思维、分别、执著),行(是业缘、造善业恶业的行为。身的行为是杀盗淫;口的行为是妄语、恶口、两舌、绮语;意的行为所造的业是贪嗔痴。这些都是造业的因素和条件,总称业缘),识(是心灵)。一切众生都要被五蕴所支配。不懂五蕴皆空、了不可得就是凡夫。佛是四德:常、乐、我、净。常,是永恒不变,没有生灭。佛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乐,是寂灭永安自在随心之意。这个乐是真乐。我们是苦中求乐,我们的乐是与苦相对的。佛的乐是无乐无苦为真乐,是自性起作用,我们是八识起作用。我,是主宰之意。体是真实的,用和相也是真实的。体相一如,是一码事。离体无相,离相无体,这才是真实的。我,众生都拿身体当我。净,是解脱之意。净是本性,本体。“何其自性,本自清净”。净就是解脱,解脱一切垢染。“常乐我净”是佛的境界,是究竟圆满的境界。我们凡夫所居的环境和十方佛国土的环境与我们娑婆世界都一样,都有六道,只有极乐世界才具足“常乐我净”四德,这是一真法界的境界。我们这个世界是“口舌凶场,是非恶海”。要摆脱轮回,远离这一秽土就要修行,唯一得力的法门,最稳妥的法门就是念佛法门。唐僧为悟空起的“行者”就是指修行的人,就是表这个法。

话说三藏法师在五行山收了孙悟空,历经千辛万苦在鹰愁涧收了白龙马,高老庄收下了八戒猪悟能,在流沙河收下了沙和尚沙悟净,这样三宝佛法僧圆满了。悟空表不生不灭、无体无相的妙明真心。众生此心与佛等同。众生因被邪恶之见所迷不行正道,种种烦恼覆障其心。障心主因是什么呢?顽固的执著诸有,以幻相当本体,以无常当实得实有,坚执不舍。学佛人若当生成就,就要修菩萨行。不执著身是我,不执著法可得,不执著有念无念,不执著有愿无愿,不执著正受邪受,不执著寂定无定,不执著修行的境界,甚至不执著度化众生之心,也不执著我修行的是否入法界的念头。一门深入,不用心机,自在随缘,老实念佛。为什么呢?因一切法界如虚幻。自利、利他、清净、平等就是佛菩萨。世人行者要在“悟空”上开发、启发自己的悟性啊!若再讲就只能意会,不可言谈。这叫“开口便错,举念皆乖”。

一切世间,如幻、如影、如梦、如化,无不是以不生不灭的如来性妙明真心为自性,此心无住而生,如是而住。这个心随诸众生业报的差异、净染而有分别,诸根各异而现佛身。但此心不可得,过去、现在、未来之心都不可得。这就是佛说的三心不可得呀!心在哪里?无可觅处。虽然无可觅,有没有呢?真有!犹如磁铁,磁铁有形,磁性无形,看不见、摸不着。电也同样,有没有呢?有而非有,非有而有。要明白诸法皆悉无相。要想使众生不执著诸法相(就是不着相),必须修无上菩提。要看破、放下,以一声佛号断除或伏住烦恼,除世间烦恼之相,心只有住于“阿弥陀佛”的佛号中就算清净有成就了,当然这是无法之法。若能以此法对治心不散乱,于大乘门皆得圆满。“待见弥陀,自性即显”。这是末法时期佛为六道众生开的了生脱死的唯一有效妙方。听不听老师话就靠个人的根性、悟性了。修行是贵精专,不贵多杂,要明纯印之理。纯就是净,纯就是性,纯就是心,纯就是理,纯就是体,纯就是一真,纯就是如来;印就是法,表净心念佛之法。莲池大师说的好,“三藏十二部,饶于别人悟”,自己就是本着一部经,一声佛号,一生成就。

我这样讲,有人说我不让人广学经论,是灭佛灭法是外道。内道外道我都不知道,就知道一心念佛可成佛道。况且没有一个人说自己是外道的。听不听由你,信不信就在你。“华严大法,经中之王”,但是最后还是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诸法理相同,八宗并立,导归极乐。要生极乐必须念佛,不念阿弥陀佛与阿弥陀佛无缘,怎么能去上呢?当然我绝不排斥其它法门,更不阻碍你广读经论,成为一个佛门的大通家。真要能不念佛就能度诸众生,成为一位佛门的大通家,真要能不念佛就能度诸众生,无需见佛就有度众生的本领,何乐而不为呢?但每个人的根性不同,我这样的劣根性只有念佛带业求往生,绝没有第二条路可走!孙行者,也就是修行的人,就要有自知之明。

如何修正、伏住这个心呢?应以法水润泽浇灌此心,于境界陶冶此心,要以修持的精进度坚固这个心,要以忍辱遇事不起嗔恚坦荡这个心,要以念佛自证洗刷这个心,应以智慧明是非培养这个心,应以佛的四无四无见和菩萨的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开发这个心,要以清净、平等、广大历练这个心,要以五根五力照察这个心(五根是指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五力是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所谓根就是培植道心,吸收营养不可缺少的主因。根无力而不守,吸水份营养而不饱,所以光有根还要有力,根茁壮才能有力。佛告诫我们要从五方面培植根和培养力,具体就不详细讲了。

悟空表自性,自性就是佛。“非念离诸念,求智不可得,无生亦无灭。性净恒寂然,自性本空寂,无二亦无尽”。修行人就要“乾坤容我静,名利任人忙”。悟能表示法,要明了一切法空,一切法无实相,一切法无愿,一切法无作无取,一切法无分别(分别一切法不作分别想,法本无分别),一切法无所依,一切法亦无生无灭(因心生法生,心灭法灭,心既然无生无灭,法自然也无生无灭,有生有灭是差别相,非体非相)。

一切法众生都难脱离,都难超越。简单讲,众生之迷在于颠倒。世间法不离五蕴:色、受、想、行、识。出世间法是戒、定、慧、解脱和解脱知见(有知有见就有烦恼,有烦恼就是凡夫,所以要解脱知见)。如果若从有为法和无为上来讲,有为法是欲界、色界、无色界,统称为众生界;无为法是虚空、涅槃、缘灭、非缘灭、缘起、法性住。有为法无为法本是一法,悟时是无为法,迷时是有为法。要明白一切众生随业所系,才长眠生死,生生死死轮回不息。佛讲众生是分段生死,形体改换,心本一如。若能证无相,无形亦无心,就证一真圆融法界了。沙和尚悟净表僧,僧乃净也。身业清净,口业清净,意业清净,住无所得,亦无所住,明了身口意三业皆无所有,方称为净。无性无依,住如实心,住真如法性,不生不灭住涅槃境界,住无性之性,方为真净。

悟空、悟能、悟净表佛法僧、觉正净三宝。以自性三宝是真的皈处。因为佛法不异世间法,世间法不异佛法。世法佛法本是一法,觉为佛法迷为世法。佛法世法不出一心,所以没有杂乱、清净、差别之分。相上有别,理体一如。这即是法界体性平等一如。众生被邪见所迷不行正道,才有是非善恶。“心若净时道亦亡”。心佛众生本无差别,同一性体,同一善根,无二无别,迷悟分觉愚。佛是觉悟的众生,我们是没觉悟的佛。终有觉悟时,早晚可成佛。心就是佛,佛就是心,我们与佛心性无差别,只要心清净、平等了就是佛。

另外从人物看,唐僧表没有悟性,光有慈悲心的学佛人。正因如此,真假不分、是非不辨才魔难重重。古人讲这种人“慈悲生祸害,方便出下流”。八戒是猪的形象,猪记吃不记打,祖祖辈辈被人杀,表愚痴的众生,没有缘闻到佛法的众生,是最痛苦的众生。娑婆世界就是堪于忍受轮回之苦的世界,这个世界虽有佛法但绝大多数人不相信、不醒悟,还以假作真。不餐法味餐三毒,贪着财色名食睡的五欲,将色声香味触法的六尘当享受、当实得,整日造三途之因,这与猪的嘴脸、猪的肠胃没有两样。沙僧表中道,实际是小乘修行之法。大乘法是不著两边,又去掉中间,为什么呢?中间是对两边而言,有中必有两边,没有中两边也不存在了,有中有两边还是二法。声闻、缘觉就被中所系缚,我执断了,法执很重,无量劫被法所误。对中道有一首偈说得好:

海藏多罗一叶舟,不居两岸不中流。

一篙撑出虚空外,惹得春风笑点头。

大乘法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多少一如,大小一如,性相一如,理事一如,垢净一如。这方面不再细讲了,大家随缘悟吧。

话说唐僧师徒四人一路上受尽了魔难,这一天又被陷空山无底洞的白骨精将不辨真假、愚昧修行的唐僧掠入洞中,又遭魔难。这段书就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白骨精变了少女、老太婆、老长者蒙骗了没有智慧的唐僧。我们先从这山名“陷空山”来分析。空是我们的本体,但它并非真空,犹如虚空,包含山河大地、宇宙星辰、万物万象,学佛人若不明此理执著于空观,必然灭失因果。佛说“若着于空,诸佛不能度”。“陷空山”就告诫我们学佛人,若陷在空里非常可怕,不但自己拔不出来,佛也无能为力,业力可怕故。神通大,大不过业力;业力大,大不过愿力。若陷入空里,没有愿力只有业力,就没办法解脱了。为什么呢?因为陷进了业力的无底洞。什么是无底洞?身体是无底洞。佛说“众生之苦,莫过有身。身是诸恶之本,众恶之源”。有身体必然为它而造业,身搞杀盗淫,口造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意搞贪嗔痴,都是身体所为。别的都不用细讲,单说这个嘴就是无底洞。海之大、之深、之广尚有满日,但鼻子底下这一横从来就没有填满时。老人说:“凡夫子不成才,吃了新的把旧的顶出来。”身体实实在在是修行人的累赘呀!累赘在有生、有灭、有变的形体,若没有身体了,就得大自在了,大圣人老子说:“吾之大患,在吾有身。”可见若不修掉身体,就摆脱不了轮回。这就是陷空山、无底洞的含义。白骨精是什么?就是人。俊男美女就是白骨精。人美在什么地方?美在一张皮上,皮下面没有美了。揭去伪装的皮,现出了本来面目——脓、血。没有一个人会产生欲望。所以修行人要收摄六根,美女俊男现前不起心、不动念。俗人把美女俊男看作是一枝花,但是有德行的人看法是豆腐渣,迷人心窍、生魔生鬼的就是她。眼睛若能像有智慧的孙悟空火眼金睛,辨妖邪不被色尘所转,其余五根也都能同样不被声香味触法六尘所转,人我是非由他去,怎能不开悟呢?又怎能不断淫欲之心呢?五欲淡漠了,修行就入门了。反之整日念佛、拜佛也没修行。

古时有一位开悟的和尚有几句偈子(前边几句记不住了)。他说:“坐卧不知原是道,只么忙忙受苦辛。认声色觅疏亲,只是他家染污人。若拟将心求佛道,问取虚空始出尘。”这偈子真是有悟性,既然坐卧、吃饭、穿衣、工作、生活中无不是道,还舍近求远朝山拜圣去求道、求法,实在不值得。应明白世法外没有佛法,佛法与世法无二无差别。若硬分差别的话,佛法是体、是真谛;世法是用、是运用、是实践、是俗谛。真谛、俗谛、空谛本是一谛。明理人处处事事都是修道。对经典也一样,“迷时千卷少,悟时一字多”。有一首插秧偈:“手拿稻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这是华严境界,“佛法无差别,千灯共一光”。道就在你日常生活工作中,低头就是虚心,要做谦谦君子,不做傲慢小人。要回光返照,“水清天现,心清见性”。修行就要“心愈下,道愈高,道愈高,心愈下”。念佛时总觉得自己退步了,你就有了警觉心,不怕念起就怕觉迟。实际你是向前进步了。若退得急就必然进得快,不动是不成的。如何进步向前呢?还得从自己心上入手,对事、对人不起分别心,不是痴呆不运用心,而是心不附物,情不附物,这样做,物和境界又怎么能有碍于心呢?只要不被境转,心如如不动,就不生烦恼。心若起分别,就产生尘见,也就是心意识起用,必然被苦乐境界所转。若无分别就无障碍。纯印老人家让我们凡事不走心,不走心就没烦恼,能做到不走心就与道相应。否则“坐卧不知原是道,只么忙忙受苦辛”。心若被境转,必然在烦恼中过日子,那才是真苦啊!要转烦恼为菩提,请大家要从陷空山、无底洞这两个名词中解悟。

末法时期邪魔混淆正法,生活中的事情以假乱真已不足为奇,司空见惯了。若无真智慧,不辨真伪、帮助邪法,必堕三途。现在是“六尘境风浩浩起,魔意摧残功德林”。心火炎炎,烧尽菩提之种。所以末法时期的学佛人时时事事都要有警觉心,只有老实念佛,念到一心不乱时,便能“一闻千悟、举类旁通”。到那时“心田不长无明草,觉地常开智慧花”。学佛人要想当生成就必须要以戒为基础,修学大乘法,戒若不存,佛法即灭。

话要简捷,一路上唐僧师徒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扫清了妖魔鬼怪的种种干扰与陷害,历经几年时间,行程几万里,才到达了西天大雷音寺,见到如来佛祖。一路上的妖魔鬼怪表心里产生的种种杂念,心里若有知、有见、有念、有我、有人、有众生、有寿者的念头,即产生烦恼,烦恼不断不得见如来。

中国字表法非常好,先说这个“妖”字是个女字加个夭亡的夭字。阿弥陀佛为什么考察了十方无量佛国土,以性海发愿建成极乐国土,这个国土没有女人,生到彼国,莲花化生,临命终时女转男身。为什么呢?女人是祸害之身,人若离不开女人死得就快了。所以一个女字加个夭亡的夭字表贪女色死得快。一个学佛人若贪恋女色,淫欲心不断,出不了六道。诸位读读《楞严经》,全经讲的就是一个淫字。这部经是阿难遭到摩登伽女以大幻术险些使他犯淫戒,佛将他救回,他才祈请佛,佛才讲了一部《楞严经》。有贪欲则入生死。佛说“一切众生无始劫来,由于有种种贪爱贪欲,故有轮回。当知轮回,爱为根本”。真是“爱不深不生娑婆”,这就叫“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还爱为基”。人生在世间无不都在财色名食睡五欲中钻来钻去,有了五欲就生出喜怒哀乐爱恶欲七情,七情又牵连五欲,这样缠绕不清,才生死不了。人的投生就是淫欲为起首,长大了就陷在财的泥坑里不能自拔。当今社会人们以财为命,什么报国恩、报党恩、报父母恩全是假话,为了钱财,真的父母都不爱了,党的母亲早扔到脑后了。为了啥?为了财!有了财在衣食住上奢侈,才想女色、养小妾,造下了无端的罪业。可见财的厉害。世间人都是以财为乐,无财为苦。除了学佛人省吃俭用将钱财用于布道、救灾、济贫,为安定社会尽一点点力量,那些花天酒地的真有钱有势的人,让他出点钱用于社会大众服务上,一分钱他都舍不得。在钱财上,人没有知足的。一是为自己打算,二是为子孙打算。不知有钱难买子孙贤,到腊月三十,一分钱也带不去。为了钱,为了权谋,不知害了多少人,有多少干部嗅铁窗风味,不都是在钱财上出的毛病吗?有多少受大戒的人,一见钱财就忘恩负义,不相信因果了,种下了阿鼻地狱的恶因。又有几个人能把钱财看穿的。以上讲的是“妖”,女色千万贪不得,美女是妖精啊!陷进无能为力就掉到无底洞里了!

再说“魔”字,是一个麻字下边一个鬼字,心乱如麻、心不净胡思乱想时,鬼则悄悄从下边钻进来,就着魔了。用什么方法对治魔呢?用净心念佛的方法。不想、不理、不弃、不厌、不求、不喜,一心念佛,老实念佛,遇事不起心不动念,魔就自消自灭了。“心清水现月,意净天无云”嘛。我刚入佛门时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明心见性,心慈心善心净,随遇而安成佛道;下联是:常诵弥陀,意清意明意纯,净土相招正果存。暗含纯印之意。鬼字是一个白,一个人。本来是个清清白白的人,不知警觉来个厶字(古代的私字),将右腿压弯了,就成了鬼了。贪心变饿鬼嘛!怪字,是一个心字旁加一个圣人的圣字。本来是个圣人,因为多心,有了心,胡思乱想方为怪。佛说“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知,斯即涅槃”。若无心、无念、无想、无分别、无执著就是圣人。

唐僧取经就是表伏住妖魔鬼怪的乱心为净心,此即真经。第一次佛给他的就是无字真经,因为真的佛法要离四相,文字相、言说相、心缘相、名字相。也就是无相菩提,无字是真经。佛说法四十九年,他说他一字未说,若说佛说法了是谤佛!现在的经典是佛度愚痴众生的无法之法,也就是方便法。若执著法,绝难成就。佛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对这个深奥的道理又有几个人明了呢?佛在自家,法在自身。纯印老人讲“心正即佛,心邪即魔”。魔佛全在一心,一念心生十法界。“即心即佛,即佛即心”。我们学佛人要修行,修什么?就是要修自己这个心。不明此理,到处拜佛,到处求法,终不入道。修行就是修的这个心,众生造业也是由此心所造。正因此心不明,我们才要修呀!造佛成佛,造众生成众生,一切唯心造。四圣、六凡、十法界都不出一心。四圣是佛、菩萨、缘觉、声闻;六凡是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这十法界除了佛法界外,余下的九法界都叫众生,因为尚不圆满的原因,四圣不受轮回之苦,六凡流转生死,头出头没苦不堪言。所以心是能变,法是所变。能变之心所变之法是一不是二。这叫心生法生,心灭法灭,离心无法,离法无心。哪里来个十法界呢?十法界皆从一念生。若能清净平等,一乘任用,万德庄严,是诸佛法界;若修六度万行是菩萨法界;修十二因缘,证偏空理是缘觉法界;修苦集灭道四圣谛,归小涅槃是声闻法界;若广修戒善,发四无量心,作有漏之因是天人法界;若情爱不息,修五戒是人道法界;若修行中生骄慢、嗔恨心,虽然行十善,也只能修成阿修罗法界;若爱见为根,悭贪不舍是饿鬼法界;若五逆十恶嗔恨心重,谤佛谤法,修行人严重破戒是地狱法界;若愚痴不明是畜生法界。十法界不离一心。

学佛根本在修心。我们念佛、诵经、礼拜,一切佛事都是修的这个心。这个心放不下,无明烦恼动不动就起现形,就是向下堕落。若能除习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就向上升华,我们自性本来是佛,不要妄求。只要把贪、嗔、痴三毒烦恼习气除掉,就会自见本性,随缘自在了。我们与佛所差异的就是觉与迷。背尘合觉就是佛菩萨,背觉合尘就是众生。所以佛门中一点迷信没有,要靠自己觉悟,自己来掌握自己的命运。我记得国际歌词中有不靠神仙皇帝,要靠自己解放自己,与佛家的观点极为相近。儒家的观点也是如此,如“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都是讲的自己掌握自己命运,讲因果关系。

同修们,听了《西游记》的故事,到西天取经不要错误理解,外面大道场、大寺庙有佛、有法、有经,西天就是我们自己的心,心善心正没有贪嗔痴的心就是佛法,反之就是邪法。佛,就是自己的本性。如何修呢?以无所求、无所得之心老实念佛。我赠各位两句话“随缘作善,老实念佛”。为便于同修理解,归结起来就是:

心就是佛,佛就是心,离心无佛,离佛无心;心是自己之心,佛是自己心中之佛,切勿外觅。

法就是心,心就是法,离法无心,离心无法;心生法生,心灭法灭;心就是体就是自性,法就是相就是用;心法一如,性相一如,理事一如。

佛就是众生,众生就是佛,众生是佛心中的众生,佛是众生心中的佛;众生是根,佛菩萨是枝叶是花果,没有众生就没有佛,没有佛也就没有众生,此即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若明此理,宇宙万物无不是心之所现,识之所变,能变的是心,所变的就是法。觅心,心如磁石的磁性,无体无相,了不可得,法又怎么能得呢?当处出生,当处灭尽。“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万法皆空,了不可得。正如《心经》讲的“五蕴皆空”。“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悟空一路上降妖捉怪,全是表自心邪生妖魔,妖魔鬼怪与佛菩萨都是心生的。只要以念佛法门将妄心、执心、分别心伏住,当即就见如来了。具体方法佛讲的再透彻不过了,要解脱生死烦恼,应“以戒捉,以定缚,以慧杀”。这就是戒定慧三无漏学,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

明镜照万像,不迎又不拒。

心平若似水,与道方相应。

非心不问佛,问佛非正心。

 

境缘无好坏,好坏起于心。

心若无分别,妄念从何起。

以上偈子提供大家,随缘随份理解吧。“九九数定魔尽灭,三三行满道归根”。

以上我对《西游记》的解释也是胡编乱造,瞎诌一气,居士们对我讲的什么也记不住你算真的有了心得体会,否则你认为得到了法就是偏见。无法可立是佛,若认为有一法可得、一法可立就是凡夫。

最后劝同修要在修持中降自心之魔,取自性真经。若能明了自性与佛无二别,你就是大丈夫。要老实念佛,一心念佛,放下万缘,当生必能成佛。

阿弥陀佛!

 

三宝愚学犟牛

 

淨土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