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交量红绿日线:春节感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1:05:21

                                            春节感怀

(壹 最忆是童年

人生之中、可堪回首的两件事、莫过于初恋和童年了、无论它是快乐的亦或是痛苦的、任岁月流过人们总愿意去回忆。当央视春晚的那个提着灯笼的小福娃念着“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刹那间那种感觉在脑海里渐行渐近亦又渐行渐远、既熟悉且又陌生。梁启超曰:“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我虽还没那么老、但是也时常常思既往了。 最美好的时光仿佛都是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溜走的,悟往之不谏、觉今是而昨非,等追忆时似乎又是那么的久远事。

童年之忆、最忆是春节。懵懂童心、最憧憬的莫过于春节了、因为可以不用上学了、可以穿新衣服、吃好吃的、有压岁钱(但每每都会被爸妈给收走、理由是替我给攒着)…… 总之有太多的美好。但是、有时候美好和幸福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童年时决定自己是否能够过个好春节的前提是学期考试成绩、意念中每年的腊月二十三(小年)那天到学校去拿成绩单(当时我们叫通知书)、上面有各科的成绩和老师的评语。至今仍记忆犹新、多数都是些溢美之词。印记中多数的考试成绩都不能满足父母的期许、因此难免要受父母之责怪。父母所给出的最大惩罚就是“考成这样过年别想有新衣服穿”、未泯的童心里这简直是最大的惩罚了、一汪热泪在小眼框里打完转之后顿然夺眶而出、任凭带有温度的泪水滑落到脸颊、只抽泣却还不敢发出声响。每年似乎都经历这样的时刻、但是每年的最终还是都能穿上但是都能穿上新衣服。小的时候对过春节是那么的虔诚、新衣服除夕晚上会叠好了放到床头、一定要等到初一的早上才会穿、然后和那些小伙伴们进行炫耀。

春节在中华民国之前称“元旦”、之后称“旧历年”现在称“春节”春节这个习俗其实是农耕社会的产物。每年阴历的腊月进入深冬之时、万物都进入冬眠期。这时忙碌了一年的人们、也会在这个季节进行休养生息。在深冬即将结束、春天即将来临之时我们的先人通过各种的方式驱除一年来的不顺和晦气、并祈福明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同时也犒赏一下自己的劳动成果。因此在中国的传统春节里、“雪”似乎和“年”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小时候描写有关春节的作文、最多的一个词就是“瑞雪兆丰年”了。

但是印象中我小的时候、天气要比现在冷很多。每年进入深冬的早晨会有重重的寒霜、犹如薄薄白白的雪包裹在屋顶和树梢、待太阳升起、在暖暖的阳光下便慢慢的消融了。春节前后都会下几场名副其实的鹅毛大雪、每次大雪来临之前、天空总是那样的灰暗阴霾、并伴有呼呼的西北风、其形势会让你联想到一个词“今夜有暴风雪”。到了午后便会有零星的雪花从天而降、逐渐大片的雪花密密麻麻的飞舞着飘然而至。不计其数的堆积在房屋上、树上、马路上……正所谓是“落尽琼花天不惜”。夜幕降临、万籁俱寂、一切都是那么的安静与肃穆、仿佛能听到那无尽的雪花沙沙飘落的声响。翌日、骤雪初霁、透过窗看到那银装素裹的景象、粉妆玉彻、浩然一色、真是一派瑞雪丰年的喜人景色。当阳光照射在茫茫的雪地上、反射的光潋滟你的眼、眼饧着看阳光照射的地方能看到五颜六色的光芒。天气很冷厚厚的积雪要好些天才会消融、因此阳光的温度却好像被冰雪冷却过似的。

冬天是心灵的年轮、虽十分寒冷、但却能给人无可比拟的温馨和希望。引用雪莱所说的“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句话就十分的恰当。每到除夕那天、大街小巷都是“咚咚的”剁馅声、嘭…啪!!接连不断的鞭炮声、不绝于耳。每家每户都忙着贴着对联、每次贴对联时父母都会考问能否认识上面的字、并会告诉我哪为上联哪为下联。而且哪个贴正门、哪个贴厨房也是有讲究的。印象最深的也是最常用的对联是“炮竹声声辞旧岁、红梅朵朵迎新春”横批是“万象更新”。有些人家的门口还有挂两个大红灯笼、等家里的对联都贴好了之后、才会有真正过年的气氛。除夕夜全家人会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喝辞旧岁酒、晚上父母会点上蜡烛、摆上供品(多为大块猪肉、馒头、苹果之类)之后会给压岁钱、印象中一般就是十块最多是二十块。晚上就围坐在一起看电视、至于什么节目都已经没有任何的印记了。那时候电视频道也不多、而且到晚十二点以后基本都看不到节目了。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把新衣服叠好了放在床头、一定要等天亮了再穿。印象中每年都会说除夕夜守岁熬一夜、但每次也都是在坚守中不知不觉的睡着了、同时又都会被第二天的鞭炮所叫醒。早晨起床之后、会放三个“开门炮”就是比较大个巨响的那种、导火线也比较短、因此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胆小的人一般是不敢去点燃的。安全起见、会举着一根长长的香火去引爆、因为害怕手总是发抖着举出去然后又很快的缩回来、就这样反复好几次才会引爆。然后自己就会吓得跑到很远的地方缩着头、捂着耳朵、闭着眼睛等待鞭炮爆炸、真所谓是又怕又爱。之后会放足有几十米长的一大盘鞭炮、在连续的噼噼啪啪中迎接着新年的到来。

大年初一那天、都是自己家人和爷爷奶奶们一起过春节的。早上第一顿饭吃的品种最多。先吃面条、再吃馒头再吃酒糟加鸡蛋、然后还要接着吃饺子、家长给盛的不许剩下,说吃剩下不吉利之类的话、但每次似乎都爸妈哄着才能吃完。春节的饺子里都会放上若干个硬币包在饺子里、一起放在锅里煮看谁最有福气能吃到带有硬币的饺子。年初二就要一大早起床、准备好礼品点心之类去给姥爷姥姥、和舅舅家去拜年。饭毕、外婆就会偷偷的给我压岁钱(因怕为外人看到每次外婆唯独给我的压岁钱是最多),都是五十或一百块、这在我小的时候那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了、也时常在小伙伴中引以为耀。所以每年的初二、最兴奋的事情莫过于给外公和外婆拜年了。写到此难掩我对她的思念之情、思之悲戚不已。外婆姊妹六个、终鲜兄弟。因家贫不能养其多、其父便将她的几个姐姐送给了他人。我只认识外婆的一个妹妹也就是我的(姨姥姥)、她其他的几个姐妹都距离很远、自是也疏于往来、因此我也就不熟识了。外婆一生清苦兼受封建思想的毒害、是被“裹脚”的一代。在我记忆的影像中外婆的脚前面尖尖长长的以至于后来走路都不稳妥,背也是异常佝偻着、走路是总是一高一地东倒西歪、因此手里时常需拄个拐杖。外婆一生两个孩子(我的舅舅和我的母亲)其人母性娴静、素性慈悲、仪容温厚、与人慈爱、持家勤俭、老而康强。一生茹苦劳累、苦撑坚忍。顾艰难岁月中接济多人于垂危(1960年的自然灾害和文革时期、外公在屠宰厂)、凡遇有孤贫无告者、莫不周济体恤。外公脾气不好、时常会因事责骂她、她总是吞声饮泣、对孩子总是爱护尤笃。外婆一生不善言辞、因其饱受苦难、所以皆为勤俭。总爱把别人送她吃的东西藏起来、有时因舍不得吃竟然都放坏掉了。我每每到外婆家、她总是会不做声的起身走到一个黑色的木柜子旁、然后吃力的打开柜子、取出她认为是最好的东西悄悄的递给我并投递以温情怜爱的眼神、并不做声。她自己从不舍得尝上一口、她会慈爱的看着你吃、嘴角并不时流露出一丝幸福的微笑。恒累月留、此情此景、仿若又在眼前。外婆去世那一年我读大一、母亲没有告诉我。春节回家再也没有见到过她温厚慈爱的面庞、晶莹的泪光中仿若又看到了她那尖尖长长的小脚、佝偻着的背、一颠一跛的拄着拐杖的背影。不孝之罪、乃成为终身之痛。岂可追耶!其不可赎也!每逢春节之时我真的都很思念她、睹物是人非的境况、总不禁泪如泉涌。不禁唏嘘感叹“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有时流逝的光荫会把那种望尘莫及的沮丧压迫、或不能承受之重。

 之后的几天父亲会带着我走很远的路、去我从来都不认识的亲戚家拜年这些亲戚除了春节之外似乎平时从来都不走动的、因此我见了都会显得些许的生疏。开始大家都会互相的寒暄、父亲告诉我该如何称呼长辈、印象中是应该喊“舅爷爷、舅奶奶”之类的。我会很礼貌的并带有羞涩的表情问“舅爷爷舅奶奶”好,然后紧贴着父亲身边。此时他们会给我压岁钱、父亲会拦着不让给、就因为此双方之间会撕扯半天、他们装进我口袋、父亲就会迅速拿出来、然后他们就再放进去、口里还不停的念叨着“你看好像是我们给不起压岁钱似地、能见到孩子我高兴啊”之类的话、就这样你推我搡我的衣服口袋都差点被撕破、记得我都快被给吓哭了、还以为是要打架似地。记得当时舅奶奶还说了句“看把孩子给吓的、快让收下吧”就这样在几番撕扯之后、结果父亲还是因为盛情难却、推辞不过也就恭敬不如从命了。因此、脑袋里就开始思索“亲戚”的含义了(后来我给定义为具有亲戚关系的陌生人)。更奇怪的是这个亲戚家的家里除了我和父亲是客人之外、还有主人家其他的客人我们这些具有亲戚关系的陌生人、坐在一张大桌子上吃饭。这种亲戚虽平时都疏于往来、但是彼此之间却有足够的礼节和热情、真所谓是“亲戚朋友远来香”。我来这个亲戚家来拜年、总共有二次。第二次来的时候那个慈祥的“舅奶奶”已经不再了,而这次接待我们的是她的儿子。睹物思人无论我如何努力的去回忆、可怎么都记不起她的模样来、不免有些黯然神伤。真所谓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贰 ) 成长之惑

最快乐的时光总是溜的很快、真是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除夕一过昨天的事情也就成了去年的事情了。随着年岁的长大逐渐的也就越来越惧怕过年了、小时候幼稚的童心总渴望着能天天过年多好、总是不惑父母缘何总是唏嘘感慨此来又是一年。

等长大了以后、却也如此感叹“又是一年雪来此、人却不在少年时”。却也派生出诸多的烦恼来、因此很多人就有了过年恐惧症。以往的春节、就犹如我上面所述。春节习俗的传承、是农耕社会的产物。中华民族是个苦难深重的民族、有着几千年的封建礼教和原始贫困落后的农耕社会。时令已进入深冬、万物已冬眠。所以农民无法耕种、也劳累了一年进入了修养期。所以就杀猪、宰羊犒赏自己。所以真正传统的春节习俗还是在农村、包括各种的祭奠、烧香、贴对联、放鞭炮等诸多习俗。其实饺子是我们的先人的饮食智慧、我们的先人总不能丰衣足食的、顿顿是肉也吃不起、所以就把肉和青菜一起弄成馅、然后再和面粉一起包成饺子。又能吃饱、还改善了伙食。但里面的鲜、在不断的历史沿革中得到了创造性的延伸、以至于现在创新出很多的鲜。所以从中国人春节的礼俗剖析、中国人更多的期盼还是在吃和穿上、包括一些文化所反映的也都是“五谷丰登、丰衣足食”之类。随着中国激荡三十年年的发展变化、中国这片长期受饥饿之苦、并饱尝灾难沧桑的土地上、实现了几千年来前所未有的空前大繁荣。不仅解决了丰衣足食之愿、而且还达到了物质的极大丰富、并逐步向享受型过度。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更多的农村人进城务工、被城市给同化了、很多的乡村也加快了城镇化。很多的大城市还禁止燃放烟火炮竹、单元楼里也不好贴对联了、所以就感觉不到那种传统的年味了。因此、中国的春节是该进行创新、还是该坚守旧俗、这是个值得思考的话题。每年的春运大军、在国际上都是史无前例的、一方面是中国人多、其次是比较集中。但是、再大的艰难险阻似乎又都阻挡不了人们回家过年的步伐、其实这是一种团圆的期盼、更是一份亲情、一种情怀。

                                                                       清雅徽风

                                                                      2012年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