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阴跌突然放量下跌:农业标准化问题浅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4:35:50
农业标准化,就是通过对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制订出实施标准,把市场的要求以及先进的科技成果、成功的实践经济结合起来,推广到农产品的生产经营中去,实现农业生产与销售商、消费者乃至整个大市场需求的直接对接。它的范围已经从单一的农产品生产标准拓展、延伸到产前、产中、产后系列标准,内容已经覆盖农业、林业、畜牧业等各业,涉及种子、种苗、种畜、种禽和养殖、栽培、病虫害防治,动植物检疫、饲料、肥料、农产品等分级、贮藏、保鲜、包装等各种农产品生产、加工工艺技术。农业标准化在农业领域中的确立,为名特优农产品的规范化、产业化生产提供了依据和技术支持。可以说,标准化生产已成为农产品进入市场的“身份证”与“通行证”,尤其是国外市场对农产品进口要求很严,只有按照国际市场标准生产,农产品才具备直接进入国际市场的基础。在种植业、养殖业上,要及时收集、掌握国内外农产品的需求标准和栽培技术标准,并结合自身的产业特点与生产实践,对种养业品种制定从种养到加工销售的系列化生产标准,指导农民对照生产。对龙头加工企业,要从产品包装、标准制定、条码注册等基础工作做起,内提质量,外树形象,争取获得直接进入国内与国际市场的资格。标准化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1、标准化是培育农业名牌产品的重要基础。农产品由卖方市场走向买方市场后,农产品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临近和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农产品不仅面临国内市场竞争,而且也面临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农产品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农产品科技含量的竞争,是农产品质量的竞争、品牌的竞争。所以,建立农业标准化,推出农产品品牌,培育农产品名牌,实施农业名牌战略,对农业和农产品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运用“统一、简化、协调、选优”的原则,对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制定标准并实施标准,促进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和经验迅速推广,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没有标准就没有质量,没有质量就没有农业名牌产品。近些年的大规模的农业综合开发,使传统产品得到大发展,也引进了一些新品种,但是由于技术不一,标准不同,产品品质差异很大,在农产品短缺时期形成的“只求数量,不讲质量”思想的影响下,农产品质量甚至还倒退了。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先进、合理、可靠、可操作的农业标准,就为确保农产品质量的稳定和培育优质名牌农产品提供了依据和支撑。农产品的商品化、基地化、规模化生产和农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更加需要农产品统一的标准,更加需要对市场有吸引力的品牌,更加需要能够成为市场骄子的名牌。农业标准化是农产品进入市场的“通行证”和必备条件,是树品牌、创名牌的基础和前提。也可以说,农业标准化是农产品市场的呼唤,是农产品品牌的呼唤,是实施农产品名牌战略的必由之路。 2、农业标准化是科教兴农的崭新载体。科技必须走出书本和课堂,科教兴农需要桥梁和载体。农业标准化融技术、经济、管理于一体,把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为科教兴农找到了一种崭新的载体和坚实的桥梁,成为农村科技推广的一种新形式,在把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依靠科技振兴农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农业标准化是发展效益农业的有效途径。实施农业标准化,提高农产品的品质,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不仅解决了“卖难”问题,实现了商品的使用价值,而且由于提高了品质,适应了市场的需要,也提高了农产品的身价,提高了商品价值,增加了农民收入,达到了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 4、农业标准化是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动力。农业标准化既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也促进和推动了农业产业化。产业化经营是集供销、贸工农于一体的机制,是实现生产和市场有机衔接,适应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需要,社会化生产程度比较高的产业发展形式。生产、加工、销售等农业产业化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标准化的迫切要求,也都适用标准化管理的手段。标准化生产是从工业开始的,农业标准化借鉴了工业生产的经验,所以产后农业即农产品的加工、销售更加需要运用标准化手段进行管理。产业化经营的厂家由于了解市场需求,所以比一般的农户更加了解标准化生产的重要性。农业标准化把生产优质农产品作为目标,生产市场适销对路的优质农产品,是农业产业化自身的迫切要求。同时,标准化的实施,又给农业产业化经营带来了更加广阔的前景。只有在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实现标准化生产,才能使农业产业化经营整体走上标准化的路子。农产品只有在生产、加工、销售的每一个环节上实现标准化,消费者才能真正承认它是优质产品。一流的产品,要一流的包装。所以,农业标准化必将推动农业产业化,成为农业产业化的动力。 5、农业标准化是引导农民走向市场的成功指南。农业标准化的实施和名牌战略的效应,使农民群众更加懂得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技术成果转化,实行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是市场的需要。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产品快速实现了量的扩张。但是随着买方市场的出现,几年来农村普遍出现了增产不增收的现象。如何走出困境,使农民实现增产增收?这就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教育、引导、鼓励农民群众适应市场、把握市场、进入市场、占领市场。农业标准化的基础是市场,标准来自于市场,服务于生产,服务于农民,它遵循市场的发展规律和市场的内在要求,农民群众掌握标准,按标准生产,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从而也增强了农民的市场观念、市场意识。农业标准化指出了农产品发展的方向,引导农民走向市场,必将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欢迎。实施农业标准化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抓住重点,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从实际出发,抓住当地主导产业、主导产品、选准重点,逐个制定系列标准。要认真总结农产品生产技术和经验,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和当地农民的生产水平,及时修订、完善和提高标准水平。要逐步将农业标准延伸到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形成完整的技术标准体系。二是要以点带面,努力抓好农业标准化的实施和推广。制定标准是农业标准化的开始,关键是抓好标准的实施推广。要重视发挥示范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抓好示范和培训,建立咨询服务,落实推广措施,使农业技术标准一直贯彻到农户和企业,使标准落到实处,真正发挥作用。三是要明确职责,切实加强部门协调配合。领导重视是搞好农业标准化的根本保证。各级政府要把农业标准化作为创农业名牌、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效益农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放到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位置。农业标准化工作涉及到多个部门,必须明确部门职责,加强农口、技术监督、工商等部门的协调。各责任部门要齐心协力,密切配合,抓好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抓好质量检测、商标管理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