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益速递倒闭真相:菊湖广州古代最大的人工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3:28:53
寻找水岸广州征文

清末明信片上,珠江停靠着密密麻麻的渔船(罗林虎工作室供图)
据史载,广州最早的“羊城八景”出现在北宋年间,“菊湖云影”是其中八景之一。 到了南宋以后,菊湖就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直到清初,著名学者屈大均才把这个湮亡已四百多年的菊湖考查出来。
屈大均的《广东新语》“白云山”篇就记述开凿菊湖的情景: 三国时期吴国刺史陆胤看到广州临近大海,每到秋天海水倒灌,珠江水就会有咸味,不利饮用和耕种!于是陆胤就率军民,开凿了白云山的蒲涧帘泉,把水引往西南的上下二塘,水至越秀山东麓,一分为二,右支汇越溪之水,左支流入菊湖。  湖建成之时,时值秋冬,野菊遍及湖周四野,故曰“菊湖”。
到了唐代,时任广州节度使卢钧再次扩建了菊湖,他率军民筑堤百丈,把白云山的甘溪和东溪合作一源,引入菊湖。在筑堤围湖的过程中,卢钧用到了火药。
唐代的菊湖究竟有多大呢?范围大致这样:东面从黄华路起,西至中山纪念堂,南至东风中路,北至越秀山南麓,面积约4平方里,和今天的麓湖差不多。
菊湖建成后,卢钧还在环湖的四周开辟了能跑马车的阔道;在湖的堤岸上广种红棉、刺桐及奇异花草,远望菊湖一片殷红。
到了五代,广州的南汉帝国君主刘在菊湖之畔建成行宫,曰“甘泉苑”,把菊湖改名“流杯池”。他在湖中和宫女泛舟饮酒歌舞。
北宋初年,广州第一次评比羊城八景,“菊湖云影”入选。
到了南宋年间,因天气干旱,白云山的泉水已经不足以流入上下二塘,东溪的水也断流,菊湖已经开始干涸了!
因为广州城是建在珠江下游凹陷的古海湾冲积层上,每当台风雨季,北面的洪水倾泻,而南面的江水托顶,形成了水淹广州城的危局。
因此,当时的大学士李卯英开凿了两条运河,由北往南横穿菊湖的纵深,把泉水引入清水濠和西湖。这两条运河,除了有排涝作用外,尚有交通运输的功能。因李卯英是大学士,所以史称“文溪”。也就是后来的“六脉渠”中的左一脉、左二脉。菊湖就是在这个时候的广州版图消失了!
虽然菊湖在南宋年间消失,但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广州的老百姓依然怀念着陆胤和卢钧。为了纪念他们,修筑了先贤祠,在菊湖的旧堤岸上修建了陆公亭、卢公亭。
菊湖虽然消失了七百多年,但在清代乃至民国初年,人们还是可以看到菊湖的遗迹,而史料也不断地提及。
《羊城古钞》说:“今湛家园以南,天官里以北的菜地为菇塘,城外的黄华塘的长堤,尚可仿佛看到菊湖其概。”
清代《番禺县志》记载:“药师庵始建于唐,菊湖之旧壤上,茂林修竹,实避暑之胜地也……”
到了民国初年,菊湖仍残存着两个大的遗子湖:一个是挞子大鱼塘,一个是将军大鱼塘。这两个大鱼塘,直到上世纪20年代才被广州市政厅公务局填平,有着千年历史的菊湖遗迹才彻底地消失。
 
刘兆农
(授权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