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不锈钢管:浅论手足心热从脾胃辨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8:33:23

廖文明

四川省万源市官渡中心卫生院(636363)

摘 要:主要从李东垣脾胃内伤的理论出发,探讨了手足心热从脾胃论治的病理机制和具体治疗方法。最后以验案佐证其实用性。

关键词:手足心热;脾胃内伤;中医治疗

中医对手足心热的治疗中,多从阴阳失和、肝郁发热、湿热熏蒸、脾气虚弱、食积阻滞等方面论治。笔者在研读东垣脾胃学说时发现,对因脾胃内伤所致的手足心热,遵东垣法论治,在临床实践中,可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探讨如下。

1脾胃内伤可出现手足心热

东垣在《内外伤辨惑论》中,将内伤与外感作出区别。其在“辨手心手背”中指出,外感之病,寒热齐作,伴见手背热,手心不热,为邪在表的一个见证。内伤之病,寒热间作,每见手心热,手背不热,为热伤元气的一个见证。由此可见,脾胃内伤可以出现手足心热的症状。

2脾胃内伤手足心热的病机

脾胃内伤的病机为脾胃之气受伤,中气不足,出现两种变化:一种是清气下陷,不能上升,即水谷精微之气,不能输脾归肺,上行阳道,心肺之气无所禀受,荣卫之气亦就不足,皮肤腠理无阳气以滋养,不能卫护其外,即东坦所谓“脾胃之气下流,使谷气不得升浮,是生长之令不行,则无阳以护其营卫,不任风寒,乃生寒热”(见《内外伤辨惑论》、《饮食劳倦论》)。另一种是“阴火”上冲,即中气下陷,水谷不化精微,变生湿浊,流于肾间,以致下焦之气不化,郁而生热,成为“阴火”炽盛,必然逆而上冲。下焦阴火上冲,中焦脾胃又首当其冲,形成阴火乘其脾胃之变,即东垣所谓“脾胃之气不足,而反下行,极则冲脉之火逆而上,是无形质之元气受病也”(见《内外伤辨惑论· 辨阴证阳证》)。也就是说,内伤病的主要病理变化为:一方面清气下陷,而另一方面有阴火上冲,形成阴阳清浊升降反常的局面。而四肢、手足心为脾胃所主,脾胃阳气充足,手足四肢温暖,脾胃阳气虚弱,手足四肢寒冷。脾胃内伤,中气不足时,由于阴火上冲,本为阳气充实之处,变为阴火充斥之地,故出现手足心热的症状,是病在于里,热伤元气的见证。当然患者除手足心热外,还有恶寒怕冷、怠惰嗜卧、四肢沉困不收、少气懒言、食少便溏、脉虚弱等中气不足之症。

3脾胃内伤手足心热的治疗

手足心热的病机为热伤元气,其治疗即遵东垣“甘温除热”法,以升阳散火汤(见《内外伤辨惑论》)为主方散郁火。组成为:升麻、葛根、独活、羌活、白芍药、人参、炙甘草、柴胡、防风、生甘草。此方用人参、炙甘草之甘温益气;并用升麻、柴胡升脾胃中清气,上行阳道,亦能引甘温之气味上行,使元气充实皮毛,阳气得以卫外而为固,这是治其本者。同时配伍羌活、独活、防风等诸风药,东垣认为:“泻阴火以诸风药,升发阳气以滋肝胆之用,是令阳气生,上出于阴分,末用辛甘温药,接其升药,使大发散于阳分,而令走九窍也”(《脾胃论·脾胃胜衰论》)。丁光迪认为,“升阳与益气两者配合,发越脾土之郁遏,亦发越郁于肌表之躁热,使郁者伸而阴火散……”,这一部分是本方的重点用药。佐以生甘草,泻火而缓急迫;更加白芍药,合人参能补脾肺,合甘药能化阴敛阴,参于升阳散火药中,寓收于散,有制约调节意义。全方合用能使营卫调和,阳道充实,浮热亦自解。

4验 案

例1:李某,女性,35岁。因双手心发热、瘙痒、起皮疹2年就诊。患者2年来反复出现双手心发热,随即手掌起红斑、瘙痒。曾经某医院诊断为“手部湿疹”,应用西药治疗,病情反复不愈,遂投中医治疗。症见双手掌皮肤粗糙、发热,伴见怠惰,舌质淡、苔薄腻。辨为脾胃中气不足,阴火夹湿郁于脾土。以东垣升阴散火汤和升阳益胃汤合方加减。药用:升麻6g,葛根6g,独活6g,羌活6g,白芍药12g,党参12g,黄芪15g,甘草(炙)9g,柴胡9g,防风6g,甘草(生)6g,陈皮9g,半夏9g,茯苓12g,泽泻9g,白术12g。水煎服。服10剂后,症状明显好转。后改为散剂服用以巩固疗效。

例2:王某,女性,45岁。因手足心发热1年就诊。患者1年来反复出现手足心发热,曾服用六味地黄丸治疗,效不佳。症见双手足发热,伴见烘热汗出,心烦寐差,少气懒言,食少便溏,脉细弱,舌质淡,苔薄腻。辨为脾胃中气不足,阴火乘脾。以东垣升阳散火汤加减。药用:升麻6g,葛根6g,独活6g,羌活6g,白芍药12g,党参12g,甘草(炙)9g,柴胡9g,防风6g,甘草(生)6g,苡仁15g,茯神12g,泽泻9g,白术12g,,当归9g。水煎服。服10剂后,症状明显好转。后改为散剂服用以巩固疗效。

 

参考文献

[1]李杲.内外伤辨惑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

[2]丁光迪.东垣学说论文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99-101.

[3]湖南省中医药研究所编.脾胃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