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阿玛尼公寓户型图:从《伤寒论》谈张仲景治水十法 | 经方体质研究 - 经方医学论坛(Huanghuang's...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8:20:43

从《伤寒论》谈张仲景治水十法

在《伤寒论》中,张仲景运用治水法所治病证达十六种,涉及原文27条。笔者就其部分原文概括为治水十法,浅谈如下:
       1、温通心阳 化气行水
       《太阳病变证?心阳虚欲作奔豚证》:“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65)。太阳病发汗后,虚其心阳,心火不能下蛰于肾,肾水无以蒸化,则水停下焦,复有上逆之势,故脐下筑筑然跳动,如奔豚之将作。以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温通心阳,化气行水。方中重用茯苓以淡渗利水,且能宁心,以防水邪下逆;大枣健脾,脾健则有利于水湿之运化;桂枝、甘草温通心阳,并能助茯苓化气行水;心阳复,水饮去,则悸动可止。
       2、温运脾阳 淡渗利水
       《太阳病变证?脾虚水停证》:“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67)。邪在太阳当汗,若施吐下,损伤脾胃之阳,致中虚水气上逆而心下逆满。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上蒙清阳,故起则头眩;脉沉主水,紧主寒,水寒为病,故以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温阳健脾利水。方中茯苓淡渗利水,白术健脾燥湿,炙甘草补益脾胃,配桂枝更能温阳化气,平冲降逆,正合“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精神。若病水饮而误发其汗,不仅水饮不去,而阳气益虚,经脉失养,故身体振摇不能自持。
       3、温胃化饮 通阳行水
       《太阳病变证?胃虚水停证》:“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73)。“伤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于胃必作利也”(355)。茯苓甘草汤证为胃阳不足,水饮停于胃中所致,故口不渴而心下悸;水饮内停,胸阳被遏,不能达于四末,故四肢厥冷,治拟茯苓甘草汤温阳化饮,通阳行水。方中茯苓淡渗利水,桂枝通阳化气,甘草和中,重用生姜温胃而宣散水气,合为温胃化饮、通阳行水之剂。悸而厥,均是水饮为患,故应先治水,是不治悸而悸自安,不治厥而厥自回之法。倘若水饮不去,阳气一时不能恢复,仍可再议治厥之法,否则水饮停胃,必浸渍胃肠,而发生下利。
       4、温肺化饮 解表散寒
       《太阳伤寒表实证?兼水饮咳喘证》:“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40)。伤寒表不解,是言其发热恶寒、头项强痛、无汗等证不解,为风寒外束之象。因其人素有水饮内停,外寒内饮、相互搏击,壅塞于肺,肺失肃降,则咳嗽喘息。水停心下,干犯胃腑,以致升降失常,故令干呕。然水饮为患,随气机升降,所到之处皆可发生病变,如水饮趋于肠胃则下利;壅塞于上,阻碍气机,则咽喉有噎塞感。若水饮内停,以致气不化津,亦有口渴之象,然而毕竟属寒饮,故渴而不能多饮,或喜饮热汤。治以小青龙汤外散风寒,内化水饮。方中麻黄发汗平喘,兼能利水;配桂枝则增强通阳宣散之功;芍药与桂枝配伍,功能调和营卫;干姜、细辛散寒化饮;五味子敛肺止咳,半夏降逆化痰,甘草和中;凡水寒射肺之咳喘,用之多验。《金匮要略》中,用本方治溢饮及咳逆倚息不得卧等证,重点在治寒饮咳喘,不论有无表证,恒可酌情用之。
       5、和解少阳 温化水饮
       《少阳病兼水饮证》:“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152)。盖少阳手足常互相影响,少阳枢机不利,疏泄失常,则三焦因之壅塞而失决渎之职,故使水饮停内,小便不利。饮结于胸,胸胁满微结,水饮停蓄,气不化津,故口渴。病在三焦,尚未涉及胃腑,故不呕。但头汗出是气机不畅,阳气不能宣发,郁而上蒸所致,故用柴胡桂枝干姜汤以和解少阳,温化水饮。方中柴胡、茯苓合用,和解少阳之邪;瓜蒌根、牡蛎同用,能逐饮开结;桂枝、干姜、甘草同用,能温化水饮。少阳和解,三焦通利,则水饮可除。
       6、温肾散寒 以利水气
       《少阴寒化证?阳虚水泛证》:“少阴病,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或下利,或呕,真武汤主之”(316)。少阴阳虚,下焦寒盛,水气不化,浸淫肌体,故四肢沉重疼痛。脾肾阳虚,水气侵渍胃肠,故腹痛下利。水寒之气停蓄于内,则见小便不利。水饮内停,随气机升降,无所不到,或上逆犯肺为咳,或冲逆于胃而呕,或水寒下趋大肠而下利更甚,或下焦阳虚不能制水而小便不利。这些证候都是肾阳虚,水气不化所致,故用真武汤温阳散寒,以利水气。方中附子辛热以壮肾阳,使水有所主;白术燥湿健脾,使水有所制;生姜宜散佐附子之助阳,是于主水有散水之意;茯苓淡渗,佐白术健脾,是制水中利水之用;芍药既可敛阴和营,又可制附子刚燥之性。肾阳复,水气化,则诸症可愈。
       7、化气行水 表里同治
       《太阳腑证?蓄水证》:“太阳病,发汗后……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五苓散主之”(71)。表邪未尽,太阳之邪随经入腑,影响膀胱气化功能,水道失调,邪与水结而成蓄水之证。外邪不解,故脉浮、身有微热。膀胱气化不利,津液无以输布,故小便不利而渴欲饮水,用五苓散化气行水,兼以解表。方中桂枝通阳行水,能散肌表之邪;白术健脾燥湿;猪苓、茯苓、泽泻利小便,导水下行,合为化气行水、表里同治之方。本方重在化气行水,无论有无表证,只要膀胱气化失常,水饮内停,小便不利,即可酌情应用。膀胱之气化,则蓄水可行。
       8、疏泄肝胆 清热利湿
       《阳明腑证?湿热兼里发黄》:“……但头汗出,身无汗,齐颈而还,小便不利,渴饮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238)。若汗出仅限于头部,至颈而止,身体无汗,是热邪不及外散而郁蒸于上,加之小便不利,则湿无下行之道。因内热而渴欲饮水浆,因小便不利更增湿邪,以致湿热薰蒸,影响肝胆疏泄,胆汗外溢,发为黄疸,故以茵陈蒿汤主之。茵陈苦寒清热利湿,并有疏泄肝胆,推陈致新的作用,为清热除黄之要药;栀子苦寒以除烦热,清泄三焦而通调水道;大黄导热下行,以泄湿热壅遏毒邪。湿热得去,三焦通利,肝胆不受熏灼,故小便当利,“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9、养阴润燥 清热利水
       《阳明腑辨证?辨阳明清法三证》:“……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猪苓汤主之”(226)。《少阴热化证?阴虚水热互结论》:“少阴病,下利六七月,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319)。前条指阳明病误下后,余热未清,津液受伤引起水热互结。后条为少阴病邪从热化,既耗伤津液,又影响水道通利。然二者病机主证相同,故治法一致,均以猪苓汤养阴清热利水,阿胶滋阴润燥,滑石清热利水而不伤阴,猪苓、茯苓、泽泻渗淡利水。诸药合用,共奏养阴润燥、清热利水之功。
       10、泻下逐水
       《太阳病类似证?悬饮证》:“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鞭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157)。外有风邪,内有悬饮,应当先解表,表解后,方可攻逐饮邪。饮为有形之邪,停结于胸胁之间,以致胸阳被遏,气机壅滞,故心下痞鞭而满,牵引胸胁疼痛。水饮在胸,肺气不利,所以呼吸短气。肺合皮毛,因肺气不利,毛窍之开合失常,故汗出。由正邪相争,故发作有时。饮逆于胃则干呕,下趋于肠则下利,上攻于头则头痛,这都是水饮内结,走窜上下,充斥内外,泛溢周身所致,故以十枣汤峻逐水饮。方中芫花、甘遂、大戟是逐水剧药,而以甘遂之力最峻。三药合而用之,其力尤猛,故用大枣十枚煎汤服下,以顾护胃气。
       综上所述,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论述治水虽有十法,然其治水总则不外扶正与祛邪。如健脾利水、温肾利水是以扶正为主;而泻下逐水、清热利湿是以祛邪为主。其所治病证为脏腑功能失调、水饮痰湿为患的病证,如心阳虚,肾水不化,水停下焦之欲作奔豚证;胃阳不足,水饮停于胃中所致的茯苓甘草汤证;膀胱气化失常,水饮停蓄之蓄水证。由此可见,《伤寒论》不愧为一部理论联系实际,理法方药比较完善的古代医学著作
回复 引用 举报顶端 六成 级别: 侠客
显示用户信息  UID: 5482
精华: 0
发帖: 163
经方币: 473 点
威望: 14 点
贡献值: 0 点
经方交易币: 0 点
注册时间: 2009-01-06
最后登录: 2011-01-07 1  发表于: 2009-01-26   来自: 四川省 只看该作者   小 中 大王老师,最近我看了成都刘梓衡治水肿擅用桂枝芍药知母汤,绝。他用三拗汤,真武汤,五皮饮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分上中下论治妙极了,值得一看。另外他提出医学当由博简约,诸位大师均当经历此过程,不知黄教授也是否经过。 回复 引用 举报顶端 wangqixian 级别: 精灵王
显示用户信息  UID: 2716
精华: 1
发帖: 1129
经方币: 4674 点
威望: 493 点
贡献值: 2 点
经方交易币: 0 点
注册时间: 2008-06-04
最后登录: 2011-01-07 2  发表于: 2009-01-26   来自: 山东省聊城市 只看该作者   小 中 大把刘梓衡治水肿的文章发到这里来 回复 引用 举报顶端 六成 级别: 侠客
显示用户信息  UID: 5482
精华: 0
发帖: 163
经方币: 473 点
威望: 14 点
贡献值: 0 点
经方交易币: 0 点
注册时间: 2009-01-06
最后登录: 2011-01-07 3  发表于: 2009-01-26   来自: 四川省 只看该作者   小 中 大王老师,刘梓衡的临床经验回忆录,陈达夫、黄德彰作序。85年版。 回复 引用 举报顶端 wangqixian 级别: 精灵王
显示用户信息  UID: 2716
精华: 1
发帖: 1129
经方币: 4674 点
威望: 493 点
贡献值: 2 点
经方交易币: 0 点
注册时间: 2008-06-04
最后登录: 2011-01-07 4  发表于: 2009-01-26   来自: 山东省聊城市 只看该作者   小 中 大刘梓衡老先生所著临床经验回忆录,语言朴实无华,切中临床实用。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先发表一则。
1肝硬化腹水治验
病例1      赖xx,女,36岁,成都市五0二厂工人。
自一九六一年起,开始患慢性肝炎,肝区胀痛,经中西医治疗无效,逐渐发展为肝硬化腹水。前后十二年,时愈时发,一直没有上班。到一九七二年春,已经卧床一年多,曾去几个医院求医,都诊断为不治之症。
一九七二年三月,病人初次来我处求诊,见其腹大如箕,通身浮肿,胸紧气急,不能弯腰。据主诉:“已个多月不思饮食,食后即倒饱中满,肿得来连打针都找不到血管。”初则为之舒肝理气,驱风解湿,采用汗利兼施法,处方如下:
柴胡10克,白芍24克,香附12克,当归15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苍术10克,猪苓10克,羌活10克,防风10克,独活10克,苏叶10克,槟榔10克,杏仁10克,秦艽10克,桑枝40寸(酒炒)。
上方连服三剂,肿胀均有所减。继又连续来诊十余次,均根椐以上处方,酌情加减。并采用四苓散加木通、前仁、滑石,以消下焦下焦之水。又采用三拗汤(麻黄、杏仁、甘草)以驱上焦之风寒。间用重剂五皮饮(桑白皮31克,大腹皮31克,生姜皮31克,陈皮15克,茯苓皮31克),加附片12克(先熬1小时),麻黄8克,细辛4.5克,以汗利兼施。并曾用真武汤:附片12克(先熬1小时),白芍31克,白术21克,茯苓18克,生姜24克,加木通10克,防己10克,椒目15克,从中宫以导水消胀。每用一法,均有成效。及至六月已能乘车来我处诊病,肿胀大减,胃口亦开。但她每次前来,浮肿见消,回家以后,又肿了起来,服药后又消了下去。知其来去一趟,在车上受风和过劳,必然又增浮肿,长此下去,何日得愈?即对她说“你能用四个月时间在家修养,避免风寒,静心治疗吗?”我再三说明,服药后必须忌风的重要性,愿送医上门,随时为她改方。病人极为高兴赞成。
于是从端午节后,另为处方,嘱她在家守服忌风:
桂枝10克,白芍24克,麻黄6克,防风12克,附片12克(先熬1小时),白术15克,知母24克,生姜15克。
上方连服三剂,虽系暑天,仍仅见微汗,但人觉舒服。乃减白芍为18克,加细辛4.5克,茯苓10克,防己15克,木通10克,椒目15克。服后大汗,小便一昼夜十余次,通身浮肿大消。嘱仍服原方,又加白芍为24克,连服六剂,肿胀消尽。然又出现单寒不热,近似牝疟,人亦虚弱疲惫,脉沉而弱。因审其为过汗过利的必然反应,且重用知母24克,过于寒凉,影响肺肾,乃为用桂附理中汤加苓、夏以温之:
肉桂6克,干姜10克,附片12克(先熬1小时),潞参31克,白术24克,茯苓15克,法半夏10克,甘草3克。
服后虚寒立解,冷汗亦止,胃口大开,精神好转。体温恢复正常后,旋即以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八珍汤、十全大补汤之类,酌情加减,培补气血,调整阴阳,改剂为丸,守服数月,精神体力恢复正常。于一九七二年冬,她即开始上半班,次年即上全班,至今九年从未复发。一九七五年元月,她曾向我们单位写了感谢信。
按:此症为肝硬化腹水,与心脏性、肾脏性水肿的来源不同,但其为水肿则一也。《金匮要略》说:“肝水者其腹大不能自转侧,胁下腹痛,时时津液续生,小便续通。”陆渊雷注指出:“此条类似门脉郁血之症。其人腹胀痛,先发腹水。有继发全身水肿。多数病发黄疸。若是门脉郁血,则谓之肝水正宜。”此即为肝硬化腹水的症状和病因。但张仲景论五脏水肿之后,却总结为:“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此已说明表里上下分消之法,亦即《内经》“开鬼门,洁净府”之要义也。
最初接触此症时,一因其发病时间达十二年之久,一因某些大医院均断为不治之症,不敢抱必能治愈的希望。但经过数次诊治,每方有效,始建立可能战胜此病的信心。遂命其闭门忌风,自愿送医上门。采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套真武汤、麻辛附,加入防己、木通、椒目诸法,竟克奏大效,肿胀全消。当时病人曾向我说:“我厂卫生科长经常来看处方,多次摇头说,胆大,胆大!”后来,还有前辈老中医告诫说:“仲景法是不能随便加减的,你公然三个方子综合使用,任意化裁,确实太胆大了。”我对此善意劝告,初颇提高警惕。继后反复钻研,认为仲景虽为中医之圣,但其所论证举方,不过总结东汉以前数千年劳动人民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条分缕析,指出医疗法则的大方向而巳。例如桂枝芍药知母汤,虽知母消肿,陈修园说:出诸神农本草经,而利尿之药太少。真武汤、麻辛附,一以温阳利水,一以温肺肾而发汗。上肿下肿,均各有所偏,今综合而用之,竟获特效,乃审势用方,形成汗利兼施之猛剂,故能取得肿胀全消的效果。
我肿胀虽消,由于病人经汗利之后,五脏困疲,营卫俱虚,故出现单寒不热逆证。在此生死关头,如不敢用桂附理中汤加茯苓、半夏,以回阳救逆,鲜有不死者。古人说“胆欲大而心欲细”,“剑胆琴心”,确为医门要旨,既不可泥于古方,更不可因胜利冲昏头脑。久病多虚,不论在任何阶段,攻下发表,只能适可而止。一遇逆证,必须紧急转变治法,顾全根本,否则,破船下滩,何能挽救? 回复 引用 举报顶端 wangqixian 级别: 精灵王
显示用户信息  UID: 2716
精华: 1
发帖: 1129
经方币: 4674 点
威望: 493 点
贡献值: 2 点
经方交易币: 0 点
注册时间: 2008-06-04
最后登录: 2011-01-07 5  发表于: 2009-01-26   来自: 山东省聊城市 只看该作者   小 中 大病例2     刘××,男,60岁,山东人,成都水电勘测设计院干部。
患阿狄森氏病,久医无效,据说已近十年。症状表现为:双目、两耳、口鼻周围,均呈老黑色;腋下、两胯、膝弯,以及手弯、腕、手脚趾缝、脚胫,举凡关节地方,均系老黑色。时住×医院高干病房已愈一年半,通身肿胀,关节疼痛,面目浮肿,小便难涩,西医用双氢克尿塞之类后,虽能暂时通畅,但旋又闭塞。每顿只能进食一两左右,食后即倒饱中满,室内行动,脚底擦地蹒跚而行。臀下直至脚部红黑湿疹遍布,奇痒之极,夜不能睡。医院已多次发出病危。
一九七六年五月五日,请我为他诊治。阿狄森病乃西医病名,中医只能根据病情,按脉和症状处方施治。诊其脉沉紧细数,舌黄白厚腻,断为风寒湿热入于肾脏,老黑色乃肾脏表现的明症。遂按通身肿宜汗利兼施法,处方如下:
白术15克,茯苓15克,羌活10克,防风10克,独活10克,香附12克,灵仙12克,柴胡10克,白芍24克,当归15克,蒺藜31克,仲24克(盐炒),玄参15克,花粉12克。
前方连服四剂后,汗出较多,小便亦通,肿胀大消。五月+三日复诊时,胃气大开,已能每顿进食二、三两,极为高兴,因瞩其仍按原方再服三剂。仍汗微出,小便畅通。
五月二十日,通身肿胀全消,关节痛大减,遂出院回家。二十一日午后,接我到他家诊治,仍前方加枸杞、杏仁。
五月二十七日,又接我去复诊,据他说:“全身肿胀消尽,已能每天进食约一斤,精神大好,心情甚为愉快。现仅手指和膝部微胀痛。”乃另为处方如下:
桂枝10克,白芍18克,麻黄6克,防风12克,白术15克,附片12克(先熬1小时),生姜15克,知母24克,杏仁12克,杜仲24克(盐炒)续断31克(盐炒),桑枝40寸(酒炒)。
六月三日去诊,据他说:“此方服三剂后,昼夜均微汗,但精神更好,手指和膝部胀痛已解,臀以下湿疹亦大减。”前方加银花31克,连服六剂。六月十日去诊时,据他说:“微汗续出,下肢红黑湿疹散完,各关节处黑色退尽,各症皆愈,眠食正常,精神振奋,已经上班工作。”用真武汤加桂枝,重用白芍,以敛其汗。
附片15克(先熬1小时)茯苓21克,生姜15克,白芍31克,桂枝10克,白术31克。
六月十三日去诊,前方已服两剂,汗已止。又另处方如下:
黄芪15克,桂枝10克,白芍24克,生姜15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枸杞15克,杜仲24克(盐妙),续断31克(盐妙),当归15克,丹参15克,狗脊62克。
六月二十日,病人来我处就诊,主诉,“前方连服三剂,精神爽朗,超过病前。现已整天上班,有时晚上还要开会。只是睡眠稍差。”于是仍前方加药四味:熟地25克,山药31克,泽泻12克,夜交藤31克。
七月三日来诊,为处补剂方如下:
黄芪15克,潞参24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熟地24克,当归15克,白芍31克,川芎10克,桂枝10克,柴胡6克,山药31克,泽泻10克,枸杞15克,杜仲24克(盐炒),丹皮10克
此后,因工作太忙,未来续诊。后来,该院有些同志来我处求诊,并说:“刘XX自经你医好后,现在身体更加健壮,干劲冲天,精力弥旺,有的年轻人还赶不上他咧!”
按:阿狄森氏病,现代医学认为系慢性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临床上有衰弱无力,色素沉着,血压下降,胃肠及神经系各种症状,因失钾、失水等,引起的代谢紊乱。其所举症状表现,如色素沉着散见的全身各部位,以及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精神、神经系等各种症状,与我所亲见皆吻合。它与《金匮要略?水气篇》所说风水、黄汗、肾水等症状,均有相同之处。从中医角度诊断,乃肝脾肾三经湿、热、风、寒,蕴积既久所引起,尤以皮肤老黑色为肾脏病变的明证,盖“肾属水,水乃北方元武,其色黑。”《金匮要略?黄疸篇》说:“额上黑……手足中热,薄暮即发,膀胱急……名曰女劳疸,腹满如水状,不治。”陆渊雷:“女劳疸,旧注多以肾之虚热……乃副肾腺之阿狄森氏病。……额上黑,旧说以黑色为肾病之候,乃阿狄森氏病之'色素沉着’也,……腹满如水状,即后世所谓臌胀,因肠机能衰减、肠内容物发酵,而生瓦斯故也。”故据其症状脉象,即诊断为风寒湿热入于肾脏,首用逍遥散加防风、二活、香附、灵仙、蒺藜,以舒肝扶脾,驱风除湿,再加杜仲、玄参、花粉,培补肝肾,养阴清热,药味极其平淡,而竟获速验,实出乎预料也。
续手桂枝芍药知母汤,加杏仁、续断、杜仲、桑枝,即心、肝、脾、肺、肾诸经同时并治,又加入银花,而各症皆愈。前后为时一月,微汗时出,故用真武汤中桂枝,重用白芍以敛之,再用黄芪建中汤合真武汤,去附片,加当归、丹参、杜仲、续断、枸杞、狗脊,以峻补气血,培养肝肾,扶脾利水。最后始用十全大补汤,套入地黄汤、逍遥散,加杜仲、枸杞、独活,全面照顾,以善其后。已经四年,从未复发。
3黄疸型肝炎引起臌胀危症治验
病例3    郭xx,男,21岁,蓬溪县副食品公司干部。
一九七三年夏秋之际,由于工作繁忙,过于劳累,坐卧湿地,饥饱不匀等等原因,七月中旬,又感染急性黄疸型肝炎。在当地治疗无效,转诊到成都某医院治疗,为时两月,发展为肝硬化腹水险症,医院已三次发出病危通知。
一九七三年十月八日午后三时,请我到医院住院部内临床诊断时,见其目珠尽黄,周身老黄色,面部和四肢骨瘦如柴,惟腹大若抱瓮,青筋奋张,脐眼平翻,食难下咽,喝水后即胀满不堪,大小便闭,舌赤黄而粗厚,诊其脉弦数而紧,气急张皇,确已到至为危急之证。离开病室,即向其兄说明病势危急,难于挽救的理由,婉言谢绝处方。其兄再三恳求,但得医治稍为缓解,才好搬回家乡去。不得已,勉拟一方,嘱其试服,随时联系。处方如下:
鳖甲15克(先熬一小时),茵陈31克,炒栀子12克,香附15克,郁金15克,枳壳12克,槟榔12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赤芍31克,柴胡10克,桑白皮15克,猪苓10克,泽泻10克,木通10克,滑石10克,冬瓜皮62克,车前草3株。
连服四剂。十月十三日复诊,据说:“臌胀虽稍缓解,惟大小便仍未通。”处方如下:
牡蛎31克,鳖甲15克(以上两味先熬一小时),柴胡10克,白术24克,茯苓21克,泽泻10克,猪苓10克,白芍31克,腹皮31克,陈皮10克,茵陈31克,香附15克,郁金15克,枳壳12克,炒栀子10克,木通12克,椒目15克,桑白皮31克,冬瓜皮31克。
连服七剂,逐步见松,大小便畅通,臌胀大部已消,胃口大开。
十月二十九日,由其兄护送前来我处就诊。处方如下:
鳖甲15克(先熬)、炒栀子12克,茵陈31克,羌活10克,防风10克,柴胡10克,白术31克,茯苓31克,香附15克,郁金15克,枳壳12克,槟榔12克,泽泻12克,白芍31克,当归21克,川芎12克,木通12克,防己12克,椒目15克,桑白皮31克,冬瓜皮62克。
连服两剂,臌胀全消,每天要吃四五顿,随时要走出病房,在住院部园庭内散步,精神面貌已如常人。
十一月十一日,处方如下:
鳖甲15克(先熬1小时),茵陈31克,柴胡10克,炒白芍31克,当归24克,羌活10克,茯苓21克,白术31克,枳壳10克,炒栀子10克,花粉14克,香附15克,防风10克,郁金15克,槟榔10克,冬瓜皮62克
连服两剂,各病皆愈,巳经出院。十三日来我处诊治,并准备回家休养。仍原谅加猪苓10克,嘱他严禁盐、酱、生冷、燥硬等食物一百二十天,以免复发。
按:黄疸一症,祖国医学概括为阳黄、阴黄。《素问?平人气象论》说:“溺黄赤,安卧者,黄胆。……目黄者曰黄胆。”张仲景将它分为黄胆、谷胆、酒胆、女劳胆、黑胆五种,我先高祖父清臣公著《医学集成》论黄疸说:“疸症解,曰黄汗,曰黄疸,曰谷疸,曰酒疸,曰女劳疸,而一言可蔽者,曰阳疸、阴疸。阳疸宜燥湿利水,阴疸宜温中逐水,同是湿热湿寒所化,故曰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我初临此症,即为湿热阳黄,亦即现代医学称急性黄疸型肝炎所引起的臌胀危症。故首用四苓散、逍遥散、茵陈蒿汤、舒肝利疸汤诸法,加鳖甲、木通、滑石、车前、桑皮、冬瓜皮之类,大剂除湿清热,平肝理气,利小便,软坚消胀。用仲景茵陈蒿汤,而去大黄者,一则以利示利小便为宜,再则久病体虚,不堪从大便猛下排水,再伤元气,以其水湿太重,泄其水而大便亦自通也。辨证施治,必须细审,抓住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即可迎刃而解矣!
第一处方,连服四剂,初见成效后,加入牡蛎以助软坚,椒目、腹皮以助行水消胀;故连服七剂而奏速效。此乃祖国医学属湿宜利水。我先高祖父清臣公“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之说,确为千载定论。贵在临床之际,善于体会,轻重缓食,加减出入,灵活运用。 回复 引用 举报顶端 六成 级别: 侠客
显示用户信息  UID: 5482
精华: 0
发帖: 163
经方币: 473 点
威望: 14 点
贡献值: 0 点
经方交易币: 0 点
注册时间: 2009-01-06
最后登录: 2011-01-07 6  发表于: 2009-01-26   来自: 四川省 只看该作者   小 中 大王老师,真是博览群书,经时并重,临床丰富。您对范文甫治中风独服补阳还五汤咋看,来春茂用侯氏黑散、当归芍药散、麦门冬汤,吴少怀用苏子降气汤呢。我上网不行,如果愿意,我的联系是13778906037,以后多请教您。 回复 引用 举报顶端 wangqixian 级别: 精灵王
显示用户信息  UID: 2716
精华: 1
发帖: 1129
经方币: 4674 点
威望: 493 点
贡献值: 2 点
经方交易币: 0 点
注册时间: 2008-06-04
最后登录: 2011-01-07 7  发表于: 2009-01-26   来自: 山东省聊城市 只看该作者   小 中 大范文甫调理阴阳治失眠
黄振声,苦不寐,百药不能治,召余处方。以川百合3g,紫苏9g,二味煎服,三剂而安。问曰:此不治不寐而见效,出于何本?余曰:我常种百合花,见其朝开暮合。又种紫苏,见其叶朝仰而暮垂,取其意而用之,不意其得效之速也。方中紫苏发汗解表、行气宽中,百合甘而微寒,入心、肺二经,有清心安神之功,《本草求真》云:“能敛气养心,安神定魄. 回复 引用 举报顶端 wangqixian 级别: 精灵王
显示用户信息  UID: 2716
精华: 1
发帖: 1129
经方币: 4674 点
威望: 493 点
贡献值: 2 点
经方交易币: 0 点
注册时间: 2008-06-04
最后登录: 2011-01-07 8  发表于: 2009-01-26   来自: 山东省聊城市 只看该作者   小 中 大白癜风中药方剂
  中医处方(一)
  【辨证】风邪侵犯皮肤,袭入毛孔,致使气血瘀滞,毛窍闭塞,血不荣肤。
  【治法】祛风活血,除湿清热,补益肝肾。
  【方名】如意黑白散。
  【组成】旱莲草90克,白芷60克,何首乌60克,沙蒺藜60克,刺蒺藜60克,紫草45克,重楼30克,紫丹参30克,苦参30克,苍术24克。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收贮勿泄气,每日服3次,每次6克,开水送服。
  【出处】来春茂方。
中医处方(二)
  【辨证】风湿侵入毛孔,以致气血瘀滞,日久气阴两亏,血不荣肤。
  【治法】调补阴阳。
  【方名】双调祛风汤。
  【组成】当归15克,川芎10克,黄芪20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女贞子15克,旱莲草20克,黑芝麻20克,何首乌15克,黑故纸10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来春茂方。 回复 引用 举报顶端 wangqixian 级别: 精灵王
显示用户信息  UID: 2716
精华: 1
发帖: 1129
经方币: 4674 点
威望: 493 点
贡献值: 2 点
经方交易币: 0 点
注册时间: 2008-06-04
最后登录: 2011-01-07 9  发表于: 2009-01-26   来自: 山东省聊城市 只看该作者   小 中 大吴少怀治疗哮喘
病例1    董某,女,52岁。1965年4月20日初诊。咳嗽,喘息.鼻干,痰生拽锯,彻夜不眠,倚息难卧。病已十数日,最怕油烟刺激,胃不思纳,二便尚调。舌苔淡黄腻,脉滑数。热哮气逆。治以清热化痰,肃肺。拟苏子降气汤加减。方药:炒苏子1.5克 橘红4.5克 炙前胡4.5克 姜川朴4.5克 杏仁9克 炒山栀4.5克 炒枳壳4.5克 葶苈子3克 桑白皮6克 桔梗4.5克。水煎服。服药5剂,喘哮大减,安卧如常
〔按〕哮喘的发生,为宿疾伏肺,遇感引触而发。苏子降气汤化痰降气平喘,故可用于哮喘属痰涎壅盛者,但若偏寒偏热,则须随证加减。本案痰多,声如拽锯,倚息难卧,并见舌苔淡黄腻,脉滑数,证为“热哮气逆”,无下虚(肾虚)之兼证,故用本方去肉桂、当归等,加桑白皮、葶苈子、山栀子等清热泻肺平喘,故能达“喘哮大减,安卧如常”的效果。
病例2.  杨某,女,56岁。1964年4月11日初诊。原有哮喘,每冬必犯。昨突然发作,咳喘难卧,喉中水鸡声,胸闷痰白,胃不思纳,也不欲饮,右胁微痛。舌苔白,脉细滑。乃冷哮复发,气逆不降。治以温肺化痰,降气止哮。拟苏子降气汤加减。方药:炒苏子4.5克 橘红4.5克 犀朴4.5克 炙白前4.5克 清半夏9克 杏仁9克 白芥子4.5克 射干3克 炙麻黄3克,水煎服。服药3剂喘嗽已减,哮鸣消失,胸满胁痛均止。白沫痰涎未清,胃纳呆少。苔脉同前。按上方去半夏、麻黄、白芥子,加川贝6克,蛤粉9克,桔梗4.5克水煎服。服药三剂,缓解如常. 回复 引用 举报顶端 六成 级别: 侠客
显示用户信息  UID: 5482
精华: 0
发帖: 163
经方币: 473 点
威望: 14 点
贡献值: 0 点
经方交易币: 0 点
注册时间: 2009-01-06
最后登录: 2011-01-07 10  发表于: 2009-01-26   来自: 四川省 只看该作者   小 中 大在来春茂医话中,治疗高血压肝阳上亢先用玉石汤,再用当归芍药散加女贞子、何首乌长期服用,我用于顽固性高血压,不停西药,效果不错。侯氏黑散、五积散组方复杂,我用过,疗效也不错,我只用过几次,但道理不明。三阴证遵火神派,三阳证遵胡希恕、刘度舟、曹颖甫,妇科遵傅山,现代的刘奉五、刘云鹏。我约有百分之三十病人疗效欠佳,甚至有茫然之感,希王师指点一二,不胜荣幸。 回复 引用 举报顶端 wangqixian 级别: 精灵王
显示用户信息  UID: 2716
精华: 1
发帖: 1129
经方币: 4674 点
威望: 493 点
贡献值: 2 点
经方交易币: 0 点
注册时间: 2008-06-04
最后登录: 2011-01-07 11  发表于: 2009-01-27   来自: 山东省聊城市 只看该作者   小 中 大【辨证】肝经热盛,痰浊中阻。
【治法】清肝熄风,活血散瘀。
【方名】八味降压汤。
【组成】紫丹参30克,怀牛膝15克,夏枯草30克,丹皮15克,马兜铃30克,钩藤15克,刺蒺藜15克,代赭石30克(碾细)。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来春茂方。 回复 引用 举报顶端 wangqixian 级别: 精灵王
显示用户信息  UID: 2716
精华: 1
发帖: 1129
经方币: 4674 点
威望: 493 点
贡献值: 2 点
经方交易币: 0 点
注册时间: 2008-06-04
最后登录: 2011-01-07 12  发表于: 2009-01-27   来自: 山东省聊城市 只看该作者   小 中 大侯氏黑散加味治疗脑梗塞
治疗方法
1 基本方 菊花80g,矾石(研细末冲服)、防风各6g,白术、党参、黄芩、川芎各10g,当归12g,茯苓15g,生牡蛎24g,桂枝、桔梗各9g,细辛4g,干姜5g。
2 加味方法 面红目赤,舌红或绛,脉弦有力,属肝阳暴亢者,加用生龙骨24g,钩藤15g,白蒺藜18g;头晕语謇肢麻,苔腻脉弦滑,属风痰阻络者,加用胆南星、天竺黄、远志各9g,菖蒲6g;便秘,午后潮热面红,舌红苔黄腻,脉弦滑大,属痰热腑实者,加用厚朴、枳实、大黄各10g,芒硝6g;气短,心悸,自汗,苔薄质黯,脉细缓或细涩,属气虚血瘀者,加用黄芪18g,水蛭9g;眩晕耳鸣,手足契从,舌红苔少,脉细,属阴虚风动者,加用枸杞子15g,生地黄、鳖甲胶各10g,丹皮9g。
3 服用方法 每日1剂,浓煎2次,每次取汁200ml,和入矾石末3g,温服。14天为1个疗程
脑梗塞的形成,中医认为与风、火、痰、瘀有关,治疗须辨寒热虚实。隋唐以前医家认为,风从外中。自河间始,提出本病非外中于风。李东垣也认为中风者,非外来风邪,乃本气自病也。至张景岳著有《非风论》一篇,提出:“本皆内伤积损颓败而出,原非外感风寒所致。”景岳论治中风,首推侯氏黑散。侯氏黑散出自《金匮要略》,方中菊花清头明目,占全方比例40%;矾石燥湿祛痰涤痰,因其末色黑,故名黑散。该方中菊花、黄芩清头胸之热、肝经之火,配合潜降虚阳的牡蛎,共奏清肝潜阳之功效;矾石涤痰排垢,配合桂枝有升有降,祛经络之痰;防风、桂枝、细辛搜散阴寒,祛风通络,温阳通脉;茯苓、白术、干姜温中健脾胜湿;人参、当归、川芎活血祛瘀通络。全方治寒、治热、治虚、治实各有所为;治风、治痰、治血、治痹、治火,中风之术尽矣。故临床用其辨证加味治疗脑梗塞疗效满意。
  此方临床应用发现具有降血脂、改善血液流变性,加快血流速度,改善微循环等作用,但由于临床资料较少,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回复 引用 举报顶端 wangqixian 级别: 精灵王
显示用户信息  UID: 2716
精华: 1
发帖: 1129
经方币: 4674 点
威望: 493 点
贡献值: 2 点
经方交易币: 0 点
注册时间: 2008-06-04
最后登录: 2011-01-07 13  发表于: 2009-01-27   来自: 山东省聊城市 只看该作者   小 中 大五积散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组成:白芷9g 川芎9g 甘草9g 茯苓9g 当归9g 肉桂9g 白芍9g 半夏9g 陈皮18g 枳壳18g 麻黄18g 苍术72g 干姜 12g桔梗36g 厚朴12g
  【组成】五积麻芷桂姜苍朴,二陈四物去地枳桔。
  【趣记】无极马知桂姜藏魄,二陈四物去地只急。
  【用法】水煎服。
  【功效】发表温里,顺气化痰,活血消积。
  【主治】
  1.外感风寒,内伤生冷。
  身热无汗,头痛身疼,项背拘急,胸满恶食,呕吐腹痛。
  2.妇女血气不调,心腹疼痛,月经不调等属寒者。
  【制方原理】
  1. 病机: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脾阳不运,以致寒、湿、气、血、痰积结于体内。
  2. 症状分析:
  (1)外感风寒——身热无汗,头身疼痛,项背拘急。
  (2)内伤生冷,脾胃阳虚——
  A. 寒凝气滞→胸满腹痛
  B. 食积内停→恶食
  C. 痰湿阻胃→呕吐
  D. 气滞血瘀→月经不调
  【方解】因寒积于中则运化失常而生湿,湿聚则生痰,湿痰导致气滞血瘀。故治疗本证,应采用发汗解表、温中散寒为主,佐以理气活血化痰、燥湿健脾之法。待到寒邪去除,痰消湿化,脾阳复振,气血调和之时,本证即痊愈。本方中麻黄、白芷发汗解表;苍术、川朴、陈皮、炙甘草燥湿健脾;干姜、肉桂温里祛寒;法夏、云苓燥湿化痰;枳实、桔梗开胸行气;当归、川芎、白芍活血止痛。
  【方论】方中麻黄、白芷发散表寒;干姜、肉桂温散里寒;苍术、厚朴健脾燥湿,半夏、陈皮、茯苓理气化痰,当归,川芎、芍药养血和血;桔梗、枳壳升降气机;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散寒、祛湿、理气、活血、化痰之功。是治疗寒、湿、气、血、痰五积的主方,故名"五积散"。
  3.治法:
  解表+温里+散寒+燥湿+化痰+行气+活血化瘀
  君药——
  麻黄、白芷:
  辛温发汗解表,散外寒。
  臣药——
  干姜、肉桂:
  辛热温里,以祛内寒。
  佐药——
  (1)平胃散(苍术、厚朴):燥湿健脾。
  (2)二陈汤(陈皮、半夏、茯苓、甘草):行气燥湿化痰,以消痰积。
  (3)四物汤去熟地
  (当归、白芍、川芎):活血化瘀止痛,以化血积。
  (4)桔梗、枳壳:一升一降,理气宽胸,善行气积。
  使药——炙甘草:
  健脾和中,调和诸药。
  【临床应用】
  1.用方要点:
  寒热无汗,胸腹胀满,苔白腻,脉沉迟。
  2.临证加减:
  (1)胃痛,呕吐清水——吴茱萸,温中散寒,降逆止呕。
  (2)饮食停滞——山楂、神曲,消食导滞。
  3. 现代运用:
  坐骨神经痛、腰痛、喘咳、胃痛、痛经等证属寒邪为患者。
  4. 注意事项:
  (1)素体阴虚忌用——应该用麦门冬汤。
  (2)湿热者忌用——应该用二妙散。
  五积散的临床应用
  五积散源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苍术、厚朴、陈皮、半夏、茯苓、甘草、麻黄、桂枝、白芍、当归、川芎、干姜、枳壳、桔梗、白芷等15味药物组成。再加姜、葱,似乎较庞杂,但中药复方方剂的疗效,不能孤立地从个别药物看药效,而应当看合理配伍后而产生综合协同的药理作用。
  如本方中苍术、厚朴、陈皮、甘草为运脾化湿消食积之平胃散;陈皮、半夏、茯苓、甘草为主治痰饮之二陈汤;有治太阳表证的桂技汤;又有治痰饮之苓桂术甘汤;有肾着病的苓姜术甘汤;有四物汤去熟地黄,具行血调经之功;有麻黄合桂枝辛温发表以散表寒;姜、桂、枳、朴温里以行气滞;陈皮、半夏合麻黄、桔梗开肺以豁痰;麻、桂、干姜、白芍、归、甘草具续命汤之方意。
  综现全方,结构严谨,实为以上诸名方综合的复方。依诸方之功用,本方不仅主治寒、食、气、血、痰五邪之郁积,而对表里内外、脏腑经络之寒湿阴邪,悉皆能治。
  现内外妇儿临床中多用于脾胃宿冷,腹胁胀痛,胸膈停痰,呕逆恶心;外感风寒湿,内伤生冷,心腹痞闷,头目昏痛,肩背拘急,肢体怠惰,寒热往来,饮食不进;及妇人血气不调,心腹撮痛,经候不调,或闭不通方。若冷气奔冲、心胁脐腹胀满刺痛、反胃呕吐、泻利清谷,及痃癖症瘕、膀胱小肠气痛,加煨姜三片,盐少许;伤寒时疫,头痛体痛,恶寒发热,项背强痛,加葱白三寸,豆豉七粒;但觉寒热,或身不甚热,肢体拘急,或手足厥冷,加炒吴茱萸七粒,盐少许;寒热不调,咳嗽喘满,加大枣;妇人难产,加醋一合,不拘时服。笔者用于内外妇儿临床,每收奇效。
  一、胃肠型感冒
  魏某,男,43岁,工人,1998年7月2日就诊。患者3天来畏寒发热,体温38.6℃,出汗较少,神疲乏力,四肢酸痛,头昏且痛,泛泛欲吐,稍有咳嗽,饮食不思,脘痛作胀,大便稀溏,日三四次,小便短少,舌苔白腻,脉象细滑。证属暑湿内侵,卫表郁遏,肠胃失和,治拟祛暑化湿,调中运脾。处方:五积散加鸡苏散。上药1帖服后即汗出热退寒罢,脘腹作胀依然,口淡乏味,原方去鸡苏散,加陈皮6g。再进二剂,诸症全除,病变向愈。按:胃肠型感冒在夏秋季节较为常见,以卫表失和及中焦脾胃运化失健的症状为主,治疗重在解表化湿,运脾和胃。五积散能温散表里,行气祛湿,用于治疗本病多能收效。为加强解表化湿之功,每加用鸡苏散、豆卷之类。
  二、急性胃肠炎
  刘某,男,5岁,2000年8月3日初诊。患儿一天前因饮食不慎出现腹痛肠鸣、恶心呕吐、便泄如水,伴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肢重,舌淡,苔白腻,脉浮。证属外感风寒,内伤生冷,困遏脾阳。治宜解表化湿,温中散寒,理气和胃。方拟五积散加肉桂(后下)2g。水煎服,日一剂。连服二剂而愈,诸症悉除。按:本例急性胃肠炎乃饮食不慎伤脾,又外感风寒所致。方中寓解表散寒、健脾化湿、行气和胃、缓急止痛,另加肉桂温中止痛,则表解、寒祛、湿化、气畅,故诸症尽去矣。
  三、慢性肾炎
  兰某,女,12岁,学生。患慢性肾小球肾炎二年余,肾穿刺病理类型为轻度系膜增生型肾小球肾炎,曾用中西药治疗未能完全缓解。于1995年3月18日来诊:全身轻度浮肿,腰背酸痛,恶风神萎,舌体胖大,苔白而润,脉沉缓弱。尿RT:PRO(++),RBC(++),24小时尿蛋白定量1.8g/L,血清ALB36g/L。辨证为中阳不足,寒湿内困。给予五积散原方,炼蜜为丸,一日二次,每次10g,连续服用。每月尿检二次。初水肿、腰痛减轻,一个月后尿蛋白始转阴,诸证消失。为巩固疗效,续予上方。嘱其继续服用一月,随访至今,未见复发。按:慢性肾病在整体上表现为肺、脾、肾虚损的一面,另一方面在病理上又表现为风邪、水湿、湿热、瘀血、痰浊与湿浊的一面。慢性肾病由于病久不愈或反复发作,临床表现常常是虚实夹杂,寒热并存。故选用五积散祛邪扶正,邪去正安,病未复发。
  四、类风湿性关节炎
  曹某,女,47岁,1996年12月6日就诊。周身肢体关节肿痛伴晨僵一月余。阴雨天疼痛加剧,患者双手、腕、肘、膝、踝、足关节肿胀、疼痛、僵硬,手指呈梭形肿胀,双膝关节因疼痛不敢伸直、行走,右腕关节桡骨茎突处可触到一黄豆大小结节,苔薄腻、脉弦紧。查ESR:80nm/h,RF:(+)。证属风寒湿痹,治拟祛风散寒,除湿通络,佐以化痰祛瘀。处方:五积散加全虫5g、海风藤10g、清风藤10g、鸡血藤15g,炙甘草10g。上药进服七帖,关节疼痛明显减轻,肿胀基本消退,晨僵亦好转。原方再进月余,关节肿痛全除,晨僵消失,复查血沉15mm/h,类风湿因子阴性。按;本例痹证日久,正虚邪恋,气血运行不畅,瘀阻于络,津凝为痰,痰瘀痹阻而发病。因此治疗上一方面要祛风散寒,除湿清热散外来之邪,又要化痰祛瘀、活血通络祛内在之邪。五积散方溶温阳散寒祛风、理气化痰除湿、养血活血通络于一方,切合病机,故获良效。
  五、痛经
  丁某,16岁,未婚。经期腹痛半年余。每于经期前小腹冷痛,甚则不能坚持上学,得热则舒,经行量少,色紫黯,有血块,畏寒,纳呆便清,舌淡,苔薄白,脉象沉紧。证为寒湿凝滞。拟温经散寒,除湿化瘀止痛。方选五积散加小茴香5克,醋元胡15g。于经前一周始服,连服三剂,药后小腹冷痛大减,经来量中等,色紫红,无血块。后每月于经前服原方三剂,连服半年痛经消除,随访一年未再复发。按:痛经发病,有情志所伤、起居不慎、六淫为害等不同病因。寒凝胞中,多因经期冒雨、涉水,或经行贪食生冷,内伤于寒,或过于贪凉,或生活于湿地,风冷寒湿客于冲任胞中,以致经血凝滞不畅。本患为寒湿凝滞内阻,客于胞脉,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五积散首治寒积,故用其温经散寒,健脾利湿,化瘀止痛。
  六、产后风(产褥热)
  唐某,女,28岁,农民。患者1998年5月3日来我院妇产科分娩,产后三天,出现发热、恶寒、头痛及四肢关节疼痛。血检:白细胞12x109/L,中性72%,淋巴26%,体温39.8℃,西医诊断为“产褥热”。经用抗菌素治疗三天效果不显。中医会诊:患者神疲嗜睡,面色苍白,四肢微冷,舌质淡,苔薄白,脉微细。证属阳衰阴盛,寒邪外袭。治以解表温里,扶正祛邪。方用五积散(肉桂易桂枝)水煎服二剂。复诊,诸证减轻,继进原方二剂。诸症悉除,痊愈出院。按:由于产妇多虚多瘀,抗病力弱,因此常见气血失调,且易受外邪侵袭,而产生各种病证,故治疗一般以调和气血、扶正祛邪为原则,用药宜温宜补。剖析“五积散”之药味,实由“四物”、“麻桂”、“二陈”、“平胃”诸方化裁而成,聚温补、行散于一方,既能调补气血,消散瘀滞,又可表里同治,扶正祛邪。故以治疗产后诸疾,如产后风、产后恶露不绝、产后腹痛等多获满意效果。
  七、不孕症
  周某,30岁。结婚后六年未孕,经中西药治疗无效。患者肥胖,平素两少腹经常隐隐作痛,月经后期,量少色紫,有血块,少腹疼痛拒按,怕冷喜温,畏寒阵作,带下量多,色白粘稠,胸闷头昏,纳呆乏力,舌质淡苔白腻,脉弦滑。输卵管碘油造影示粘连、积水。证属寒湿痰浊,阻滞胞脉,两精不能相合,故而不孕。治拟温经散寒,顺气化痰,活血化瘀通络。取五积散加香附10g、鹿角胶、龟板胶各6g。经期服药三剂,经量中等,色转红,腹痛大减。后于每月经期服上方三剂,治疗一年后,怀孕十月,顺产一男。本案肥胖之人,痰湿之体,复因脾虚失运,肾虚失温,湿聚痰盛,痰湿阻滞冲任、胞宫而不能摄精成孕。用本方温里祛寒,行气活血,和气散结通络,补肾调冲任,而获痊愈。
  运用五积散贵在辨证,只要证属表里内外,脏腑经络之寒温阴邪,寒、食、气、血、痰之郁积,均可加减应用,并可获良效。若患者热重于湿,壮热烦渴,舌苔黄腻,则不宜使用本方 回复 引用 举报顶端 六成 级别: 侠客
显示用户信息  UID: 5482
精华: 0
发帖: 163
经方币: 473 点
威望: 14 点
贡献值: 0 点
经方交易币: 0 点
注册时间: 2009-01-06
最后登录: 2011-01-07 14  发表于: 2009-01-27   来自: 四川省 只看该作者   小 中 大谢谢王师。 回复 引用 举报顶端 xlj6332792 级别: 侠客
显示用户信息  UID: 11597
精华: 0
发帖: 435
经方币: 6 点
威望: 0 点
贡献值: 0 点
经方交易币: 0 点
注册时间: 2009-12-12
最后登录: 2010-11-08 15  发表于: 2010-04-28   来自: 江苏省苏州市 只看该作者   小 中 大正好总结了。谢谢,学习了。 回复 引用 举报顶端 skw 级别: 骑士
显示用户信息  UID: 12223
精华: 1
发帖: 429
经方币: 349 点
威望: 20 点
贡献值: 5 点
经方交易币: 0 点
注册时间: 2010-01-28
最后登录: 2011-01-06 16  发表于: 2010-12-12   来自: 江苏省 只看该作者   小 中 大有些文章得反复读,这就是一篇。五积散,好方。 回复 引用 举报顶端 老北风 级别: 新手上路
显示用户信息  UID: 11749
精华: 0
发帖: 46
经方币: 13 点
威望: 0 点
贡献值: 0 点
经方交易币: 0 点
注册时间: 2009-12-26
最后登录: 2011-01-08 17  发表于: 2010-12-12   来自: 山东省淄博市 只看该作者   小 中 大王老师:
  广闻博识,钦佩! 回复 引用 举报顶端 jtlzl18 级别: 侠客
显示用户信息  UID: 15686
精华: 0
发帖: 377
经方币: 100 点
威望: 0 点
贡献值: 0 点
经方交易币: 0 点
注册时间: 2010-06-30
最后登录: 2011-01-08 18  发表于: 2010-12-13   来自: 江苏省 只看该作者   小 中 大大师美文,  拜读学习了,  谢谢! 回复 引用 举报顶端 qgwby 级别: 新手上路
显示用户信息  UID: 2780
精华: 0
发帖: 40
经方币: 164 点
威望: 2 点
贡献值: 0 点
经方交易币: 0 点
注册时间: 2008-06-10
最后登录: 2011-01-03 19  发表于: 2010-12-13   来自: 中国 只看该作者   小 中 大《湖北中医杂志》 2000年03期
从《伤寒论》谈张仲景治水十法
作者:殷立敢
【作者单位】: 湖北省宜昌县中医医院    443100
【关键词】: 伤寒论 水气病 治则治法
【分类号】:R249
【DOI】:CNKI:SUN:HBZZ.0.2000-03-004
回复 引用 举报顶端 交流 级别: 侠客
显示用户信息  UID: 17342
精华: 1
发帖: 102
经方币: 269 点
威望: 20 点
贡献值: 0 点
经方交易币: 0 点
注册时间: 2010-12-06
最后登录: 2011-01-07 20  发表于: 2010-12-13   来自: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 只看该作者   小 中 大大师美文,  拜读学习了,  谢谢! 回复 引用 举报顶端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经方医学论坛(Huanghuang's jingfang Salon) ? 经方体质研究http://hhjfsl.com/jfbbs访问内容超出本站范围,不能确定是否安全继续访问取消访问描述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