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门图片:日本分国略述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5:43:24

日本分国略述5-1

(2009-07-02 17:00:24) 转载标签:

佐竹

上野

安堵

伊达

陆奥

关东

分类: 历史人文,断章娶义

日本分国略述
 不懂战国  

虾夷:
特点:由于地理位置原因,不容易受到别国入侵。军事力和经济力欠缺
石高(取自庆长三年检地数据,下同):不详
分郡(因不同年代分郡有变,本文郡名取自《和名抄》,下同):不详
主要特产名物:木耳、海獭皮
代表风土:松前、箱馆、江差、三平汁、有珠善光寺、国泰寺、洞爷湖、十胜岳
主要势力:下国氏,蛎崎氏,阿依努民族
梗概:位于日本列岛最北端,为阿依努民族的聚居地。通过津轻海峡与陆奥国津轻地区隔海相望,北方的千岛列岛是少数民族的居住地,有着自己的文化圈。这种地理条件,使其未卷入各战国大名的激烈争夺,很少受到他国大名的侵略。虾夷的主要豪族实际上只位于南部的狭长地带。由于面积广大,未开发的地区很多,虽不缺乏资源,但农业,商业,工业,林业等产业都很不发达,各种物资如食品和彈藥等都需要进口,唯一丰富的资源就是渔业,特别是鲑鱼,鲢鱼,昆布等,被成为虾夷三品,是该地重要的贸易品。除此而外,野生动物的毛皮,鹰羽等也是该地的特产。收获这些东西的阿依努民族人与日本人进行交易,有时还会起争端。由于未受到日本新兴势力和下克上之风的影响,还保持着镰仓以来的地头领主和武士的割据状况,奥州探提和陆奥守护的权威仍然保持。
阿依努民族发动暴乱后,花泽馆的蛎崎家和茂别馆的下国家联合,实力有所加强。由于下国家当主下国恒季不服从主家安东家之命,被安东家所杀,后又于1562年同阿依努民族交战,被击败后迅速没落。蛎崎氏成为了安东家在虾夷的代官,从而掌握了该地实权。蛎崎家以松前大馆为据点多次与阿依努民族交战,终于在1551年阿依努酋长同意结成友好条约。这时蛎崎家脱离安东家被官的立场独立,于1590年趁丰臣秀吉奥州检地的机会上洛,从而获得了虾夷岛的支配权,成为独立大名。秀吉死后,蛎崎氏接近德川,并改姓松前,1600年在松前筑福山城,成为近世大名。

陆奥:
特点:因为国土面积广大从而可发展性高。距离京都文化遥远,经济不发达。
石高:167.3万石
分郡:白河、磐濑、会津、耶麻、安积、安达、信夫、刈田、柴田、名取、菊田、磐城、标叶、行方、宇多、伊具、亘理、宫城、黑川、贺美、色麻、玉造、志太、栗原、磐井、江刺、胆泽、长冈、新田、小田、远田、气仙、牡鹿、登米、桃生、大沼
主要特产名物:津轻烧、木材、砂金、铜、马、栗、米、绢、酒、和果子、味增、烟草、漆、蜡、鲇鱼
代表风土:外浜、岩木山、三马屋、酸汤温泉、恐山、大鳄温泉、中尊寺、岩手山、报恩寺、净土浜、厨川栅、松岛、盐釜、金华山、壶碑、野马追、温面、亘理神社、白河关、勿来关、汤岐温泉、磐梯山、猪苗代湖、尾濑、医王寺
主要势力:安东氏,南部氏,大浦氏,大崎氏,留守氏,葛西氏,伊达氏,芦名氏,相马氏,田山氏,二阶堂氏,田村氏,石川氏,斯波氏,北田氏
梗概:占据东北大部分面积的东山道大国。北临津轻海峡与虾夷隔海相望,南与上野、下野、常陆等关东三国接壤,东临太平洋,西部和东北通过奥羽山脉与出羽相邻。
在绳文时代,该地出现了繁荣,到弥生时代出现了最早的稻米耕作记录。大和时代开始,一部分陆奥国和北方的虾夷随着大和朝廷的发展,领土不断在北方扩大,同时虾夷成为囚犯的流放地。平安时期的安倍氏继承了当地清河源氏的旧领地发动了前九年和后三年之役,后三年之役胜利后,清原氏改称奥州藤原氏,并建立了政权。但奥州藤原氏后被镰仓幕府所灭,之后陆奥国便在幕府的支配下。镰仓时代设立奥州总奉行,室町时代设立奥州探题以加强对陆奥的统治。后在地头、土豪和小大名的不断发展中,迎来了战国时代。
在战略上,陆奥国和其西部的出羽被统称为奥羽,二者的联系非常紧密。由于关东各国的长期争乱,对陆奥也有很大影响,陆奥与关东之间设立了白河关和勿来关等,都是重要的战略要地。从历史上看,由于里京都较远,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发展缓慢,但由于国土面积大,石高较多,因此并不缺少战略物资。特别是兵士和马匹的素质从古代开始就一直较高,至于潜在的战斗力有多高,就不得而知了。
奥州探题大崎家的权威衰退后,伊达家开始在陆奥崭露头脚。伊达晴宗积极与京都搞好关系,并接替大崎家担任奥州探题,并与近邻诸家联姻,积极地扩展势力。
1565年,辉宗继承伊达家当主,攻略二本松城的田山氏,后又让弟弟政景继承留守家当主,开始逐渐平定中奥。常陆的佐竹义重为了渗入奥羽,1575年取得了白河的领地,北上的佐竹和南下的伊达必然会发生冲突。同时,北奥的南部趁机扩大势力,达到了从下北半岛至北上川的广大面积。1584年,政宗继承家督,在岩代击败了芦名,田山,佐竹,大内的联军,又击破了有杀父之仇的田山家。但田山余党纠集了佐竹,岩城,石川,白河,芦名等大名与政宗交战,后经过相马盛胤的斡旋后和睦。1588年的郡山之战,伊达家压制了田村家,次年又降服大崎家,在猪苗代胜国从属后,支配了陆奥的广大土地。同年在摺上原击败芦名义广后,又得到了仙道七郡和会津四郡。后又以黑川城为根据地,攻灭了从属于佐竹家的二阶堂家,降服了石川,白河,岩城等家,成为了奥州第一大名。1590年,丰臣秀吉平定关东,奥州大名们的命运发生变化,尽早从属秀吉的大名们都安堵了领地,小田原参阵迟到的都受到了处罚,没收领地后进行奥州再编。结果,本隶属于南部的大浦为信上洛晋见秀吉后本领得到安堵。南部称其为叛逆,二者直到江户时代都有仇恨。
获得芦名领地的政宗起初对秀吉的命令不以为然,在家臣劝说下迟到参加了小田原阵,秀吉见到政宗的器量后,出于政宗支配陆奥的考虑,只没收了会津四郡并安插了心腹蒲生氏乡,政宗以仙道为中心,七十万石安堵。同时相马家也受到五万石安堵,开创了近世的格局。而大崎,葛西,白河,石川等大名由于小田原未参加而被没收了领地。秀吉将大崎葛西的三十万石赐于木村吉清,而吉清的统治造成两家旧臣的蜂起,结果领地被没收并赐与政宗。1591年,南部一族的九户政实夺取了主家信直之城,秀吉看到了大崎葛西一揆造成的连锁反应,命令德川家康,丰臣秀次,上杉景胜为总大将率领东北关东的十万大军前去Z压。在经过大规模的反抗和Z压后,最后奥州终于趋于安定。秀吉死后爆发了关原合战,伊达和南部联军打响了对上杉的关原前哨战,战后政宗又获得奖赏。至此,以仙台为中心的伊达和以盛冈为中心的南部主导了奥州的支配体制,为江户时代两藩奠定了基础。

出羽:
特点:金、米、马等战略资源丰富。
石高:31.8万石
分郡:最上、村山、置赐、雄胜、平鹿、山本、饱海、河辺、田川、出羽、秋田
主要特产名物:红花、青苧、砂糖饼、金、银、铜、木材
代表风土:出羽三山、立石寺、芋煮、最上川、藏王岳、大日坊、上山温泉、鸟海山、象泻、力水、男鹿半岛
主要势力:户泽氏,小野寺氏、最上氏、大宝寺氏、由利十二头
梗概:东北西部的东山道之国。东部那须火山和奥羽山脉将其与奥州分开,西邻日本海,北方与陆奥津轻地区接壤,南方与陆奥会津、信达地区接壤,西南与越后接壤。国内有米代川,雄物川,最上川等河流,在出羽山地注入日本海。这些流域有能代、秋田、本庄、庄内等平原,并形成大馆,横手,新庄,山形等盆地。这样,便有了高地上的山林,平原的粮食,因此农林业生产力高。
出羽是绳文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弥生文化较早的起源地。自658年阿倍比罗夫远征后成为朝廷支配的领地,是对虾夷的最前线。修筑了秋田、由利等栅,并修建秋田城。古代出羽的港口,是海外交流的据点,也是渤海国使节前来的登陆地点。平安时期奥州藤原氏支配出羽,镰仓时期又受到幕府支配,和陆奥一样,受幕府指派的地头所管理。之后,国内土豪势力有所增强,到战国时代,形成了守护大名与大领主的割据情况。自古注意摄取京都的新文化,并形成了自身的地域性文化。北部的津轻安东氏和秋田安东氏合并为秋田氏后势力有所扩大,南部的奥州探题伊达氏和羽州探题最上氏开始争霸。仙北的户泽,小野寺,六乡等豪族继续争斗,由利十二头仍然是国内国人的一大势力。伊达和安东的势力已发展到陆奥,仙北的户泽,雄鹿的小野寺及山形的名门最上都努力维持的自己的势力。
其中制止了最上家的内纷,统一了一门和家臣的最上义光开始与伊达家抗争,通过政治联姻,两家取得了暂时和睦。义光1577年开始攻击天童氏,上山、细川等豪族接连归降,后来受到伊达家的干扰。1585年,伊达辉宗被田山义继所杀,子政宗便开始致力于平定奥州,攻击出羽便收到抑制。这正好给了义光机会,攻入庄内,于1587年消灭大宝寺义兴。1588年陆奥大崎家发动暴乱,义光援助大崎与伊达家对立,之后再次与伊达和睦。但由于庄内地区统治失败,和大宝寺有婚姻关系的越后本庄氏在越后上杉家的支援下入侵庄内,最上家只能从庄内撤退。1590年秀吉征伐小田原,东北诸大名选择是否参阵。户泽氏参阵后收到本领四万石安堵。一方面,最上义光因为父亲的葬礼而迟到,在德川家康的斡旋下也获得了领地安堵。之后,义光就便随秀吉。
1600年最上氏在关原之战时加入东军与西军上杉家交战,战后获得由利四郡的封赏,成为52万石的大名。另一方面,常陆54万石的西军大名佐竹氏被转封到秋田20万石。加入东军的户泽诸大名则被转封到常陆。1614年义光死后,最上家发生内乱,1622年最上家改易。之后户泽氏被加封最上,村山两郡6万石。之后,米泽的上杉,上山的松平,山形的鸟居,本庄的六乡,龟田的岩城,鹤冈的酒井,在江户时代分割统治出羽。

常陆:
特点:地形优越,农业渔业发达。国境为平原,易受到进攻。
石高:54万石
分郡:新治、真壁、筑波、河内、信太、茨城、行方、鹿岛、那珂、久慈、多珂
主要特产名物:烟草、纸、纳豆、笠间烧
代表风土:鹿岛神宫、筑波山、代田瀑布、水户八景、潮来、霞浦、要石、息栖神社
势力分布:佐竹氏、江户氏,大掾氏,小田氏
梗概:关东最东端的东海道之国。北通过阿武隈山地与陆奥相连,南通过利根川与下总国境隔开,西通过八沟山地与下野相邻,东边是海岸线和鹿岛滩。该国气候温暖,物产丰富。国中部和南部低地,是广大平原,并有利根川,霞浦、北浦等水利资源,农业发达。农田面积是仅次于陆奥国的第二位。同时以鹿岛浦为中心,渔业也很发达。关东地方中,上野下野通过险峻的山地与陆奥相连,只有常陆是沿着鹿岛滩和平地与东北地区连接,因此,也是是东北地方的开发的根据地,在陆奥与常陆之间设置了勿来关。
这样的地理条件到战国时期也没什么变化,一直作为进出东北的据点。东北和关东诸国在此角逐。但是没有任何险要与关东平野和下总所隔开,还要警惕旁边的武藏国的入侵。国内的守护佐竹家一直致力于保证国内的安定形势。
常陆在1560年上杉谦信入侵关东期间,佐竹、小田等各家均参阵对付小田原北条家,之后,佐竹家便以常陆统一和关东制霸为目标,开始与周围势力作战。有鬼义重和坂东太郎之称的佐竹义重在下野同北条家对抗,传说佐竹家拥有8600挺铁炮,压制了宇都宫,结城,白河,江户等家及东北诸势力,成为关东一霸。之后义重又联合东北的芦名和田山,1585年攻击伊达家,北上的大军由于伊达政宗的奋战而退回常陆。
秀吉发迹后,佐竹,结城,宇都宫等均降服,共同对抗北条家,由于义重在小田原之役和平定奥州的优异表现,获得了本领安堵,同时扫荡了江户氏,大掾氏等,统一了常陆。于1595年获得54万石安堵的佐竹家在关原之际接受石田三成的密约加入了西军,败战后被减封转封到了出羽秋田,仙北两郡20万石。之后家康的五子信吉被加封水户15万石,并由多家大名分割统治常陆。1603年信吉死后由家康十子赖宣,1609年十一子赖房25万石入封,被成为御三家的水户藩成立。

上野:
特点:分布着很多优秀的武士团。多山的地形导致生产力的低下。
石高:49.6万石
分郡:碓冰、片冈、甘乐、多胡、绿野、那波、群马、吾妻、利根、势多、佐位、新田、山田、邑乐
主要特产名物:松茸、蚕、木绵、竹细工、干蕨
代表风土:上毛三山、草津温泉、烧饼、满德寺、川原汤温泉
主要势力:长尾氏,长野氏
梗概:关东北部的东山道之国。北是陆奥,越后国,西是信浓国,东是下野国,南是武藏国。被北面的越后山脉,西方白根山,浅间山,南方的妙义山所包围,七成以上的面积是山地,东南部随着关东平野而展开。国内有榛名山和赤城山等著名山峰,不适合农业。平原部分的田地也不是很多。从国中央流过的利根川形成了武藏的国界。周围的山造成了典型的内陆气候,寒暑温差大,雷电和强风也很多,气候比较恶劣。
自古以来以出产名马而著称,镰仓时代是新田氏等关东著名武士团的聚居地,这种尚武的风气一直流传到战国时代,形成了本地的战国大名,与上杉,武田,北条等大名争霸。上野是关东管领上杉氏的重要领国和据点,享德之乱后上杉家急速衰退,形成了守护代长尾氏和其他小豪族的割据状态。
关东管领上杉家的威信在1546年被北条家大败后便急速下降,关东的很多势力都投奔到北条家。北条氏康于1551年将上杉宪政赶到越后,并收纳了厩桥,沼田城等势力。另一方面,继承上杉家名的上杉谦信于1560年出兵上野沼田,厩桥等城,夺回两城,关东武士团又投奔上杉氏。谦信攻略小田原城未果,于鹤冈八幡宫举行就任关东管领的仪式后便返回越后,逐渐关东武士团又脱离上杉家的支配。但谦信令厩桥的长尾谦忠,那波的北条高广,武藏松山的上杉宪胜于1562年夺取馆林城,决定了对上野的支配权。1563年武田家入侵上野,在真田幸隆的奋战下攻落仓贺野城,收取了吾妻郡。之后武田军又攻击安中,松井田等城,为牵制信玄,谦信出兵信浓,但最终东上野诸势力要夺回西上野的企图失败。1566年箕轮城落城,西上野完全落入武田家,上野国人众又倒向武田家,决定了上杉势力在上野的衰退。厩桥城代北条高广也开始私通北条家。今川义元战死后的1568年,武田信玄入侵今川领地导致甲相同盟破裂,之后北条家与上杉家结盟。而北条氏康死后氏政再次连接武田,上野在上杉,武田,北条势力争来争去。信玄死后,上野的诸势力争相扩张地盘,最后由良氏取得胜利。次年,谦信出兵与北条家作战,无果后撤退。1578年,谦信和由良成繁相继死去,在长筱大败而采取守势的武田家企图入侵东上野,但1582年被织田家所灭,上野逐渐归于织田家势力范围。信长令泷川一益以厩桥城作为关东攻略的据点。信长死后,一益势力衰退。厩桥的北条高广和沼田的真田昌幸等城再次从属于北条家。后真田家背叛北条氏,在沼田展开了北条和真田的攻防战,后由羽柴秀吉调停。但由于1590年的名胡桃城时间,北条和真田再次对立,也给了丰臣家讨伐北条的口实。前田利家率兵进入上野,驱逐北条家势力。战后,德川家康受封上野,将平岩,本多,井伊,神原等谱代配置于此,江户幕府成立后,形成了诸藩分割统治的体制。

下野:
特点:生产力和文化水平都较高。
石高:37.4万石
分郡:足利、梁田、安苏、都贺、寒川、河内、芳贺、盐屋、那须
主要特产名物: 牛蒡、生姜、葫芦、铜、漆、素面、益子烧
代表风土:日光东照宫、神桥、杀生石、华严瀑布、那须山
主要势力:大田原氏、宇都宫氏、佐野氏、皆川氏、那须氏、小山氏
梗概:位于北关东中央部分的东山道之国。东边通过八沟山地与常陆接壤。西边的白根山,皇海山,足尾山地将其与上野分开,南面是关东平野的武藏,下总等国,北边通过那须山与陆奥接壤。是东北连接关东的东山道要冲。东边的八沟山和西边的日光山形成下野平原,那珂川和鬼怒川从中央流过,有着丰富的农业用水,因此生产力较高。另外足利学校的存在,使该地文化水平也较高。
在古代,下总爆发的平将门之乱被平定后,藤原秀乡的子孙形成各地的土豪,足利氏,小山氏都是秀乡的后代。从南北朝内乱开始,到相模的战乱,一直延续到了战国时代,多家土豪被攻灭,只剩下足利,大田原等保住了家名。但受到了关东管领上杉家的内乱和北条家入侵的影响,那须和宇都宫等豪族经历着互相友好和对立,再加上古河公方、芦名、结城、佐竹、上杉、武田、北条等大名的介入,国内形势更加混乱。战国期的下野主要由国人割据,分别由东北的那须众,中部的宇都宫众和南部的皆川,小山,壬生众,西南的佐野,长尾等家统治。其中最有力的小山氏和宇都宫氏无力统一全土,便推举古河公方率领互相兼并。之后招来周边大名的介入,芦名、结城、佐竹、上杉、武田、北条等大名从四面八方入侵。天正年间,小山、佐野等家屈服于北条家,使北条家在下野的势力不断扩大。但小田原征伐和北条家灭亡后,率先加入丰臣家的宇都宫国纲受18万石的领土安堵,成为丰臣系大名和下野第一大势力。后由于宇都宫家的继嗣问题导致了改易,成为江户初期水户藩的家老。在宇都宫氏改易后,浅野长政任宇都宫城代。德川政权建立后,下野成立了佐野,小山,足利,大田原,那须等诸藩。

 

上总:
特点:航线发达,与各国交易繁盛。地形对于本国防御不利。
石高:37.9万石
分郡:市原、海上、畔蒜、望陀、周淮、天羽、夷隅、长柄、山辺、武射、埴生
主要特产名物:红花、木绵、炭薪、鱼干
代表风土:笠森寺、鹿野山、选择寺、大东崎、玉前神社、蝙蝠安之墓、光明寺
主要势力:房总武田氏、正木氏
梗概:占据着房总半岛中部和北部的东海道之国。北边与下总国隔着九十九里浜和下总台地相接壤,南部通过房总丘陵与安房相隔。西边的内海,通过富津岬和浦贺水道与相模三浦半岛隔海相望,去武藏国也可以通过海上交通。
古代下总是古代总国的一部分,后总国分成上总,下总,安房三国。国土中间的房总丘陵连接着较低的山地,西边的内房海岸线是一片平原。东边是九十九里平原。下总是东西外洋和内海围成的海洋国,渔业发达,但在国土防御方面,容易受到来自相模三浦半岛的攻击,而且为了不让下总国的军队可以通过九十九里浜随意进出,只能在此加强防卫。进入战国时代,安房的里见氏势力扩大,掌握了上总南部。守护武田氏由于在天文年间起了内纷而衰落,正木,土岐,酒井等国人势力却在扩大,上总守护武田家由于厅南和真里谷两家的纷争而权威堕落,北部被北条家,南部被里见家逐渐支配,上总成为两家争夺的战场。
里见家为了寻找机会从西上总进入东上总方面,而攻击武田家,进而实现上总的领国化。但1554年北条家在压制了关东大块土地后,开始逐渐压迫里见家。1564年借着国府台之战击败里见家的契机,北条家使下总和上总的大部分地区纳入自家版图。而1567年,里见义弘在三船台合战中击破北条,暂时阻止了在上总处于劣势的状态,但由于有力国人正木氏的叛乱而艰难经营。直到和上杉谦信结盟。
后上杉与北条结盟,里见便与武田信玄结盟与北条对抗。之后,北条氏政继位,结盟于信玄,里见义弘则再次与上杉结盟,使里见氏存在于北条,上杉,武田三大势力中。1573年,信玄死去,上杉的注意力移到北陆,氏政计划向上总用兵并孤立里见家,为了保卫领国,里见与北条达成合议。1590年,丰臣秀吉攻略小田原,以出阵迟到的理由没收了里见家上总的领地,里见家只领有安房。关东被德川家支配后,本多忠胜受封大多喜十万石。为了压制里见家,同时还配置了大须贺忠政,石川康通等谱代。江户幕府成立后,上总形成了由谱代和旗本共同统治的形态。

下总:
特点:优越的地理条件是农业渔业都比较发达。
石高:39.3万石
分郡:葛飾、千葉、印幡、匝瑳、海上、香取、埴生、相马、猿岛、结城、丰田
主要特产名物:栗、盐、牛蒡、茶、海苔、酱油、酒
代表风土:新胜寺、香取神宫、弘法寺、小金原、船桥大神宫
主要势力:足利氏,千叶氏
梗概:房总半岛中南部的东海道之国。西同武藏,北同下野国接壤,东和北被小具川等河流与常陆隔开,南部沿着下总台地与上总交界。东边通过鹿岛浦和九十九里浜与海洋连接,西南部是一片内海。
平安时代在桓武平氏的支配下,平将门,平忠常的暴乱相继爆发,是古代末期内乱的发源地。镰仓时代平忠常的子孙千叶氏等豪族逐渐支配了下总,关东的古河公方,堀越公方,关东管领等战乱影响到了下总。战国时代千叶氏连接北条和越后长尾氏与里见家对抗,保存家名。
主要以平原地形为主的下总农业发达,同时有着较长的海岸线及优质良港,因此渔业也很发达。但是武藏,下野,常陆,上总各国由于下总的平原地形,可能会爆发大规模战争,与笼城战相比,更加适合野战。
1538年国府台合战以来,下总大部分都在北条家的统治下,北条关东制霸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下总领国化,不甘心为守护千叶氏的属将。北条氏康扶植了外甥傀儡古河公方足利义氏,平定了国内。之后古河足利氏改称喜连川氏,受到了丰臣德川政权的优待,一直存在到明治维新之后。
而为了确定上总和下总的利益,北条家极力压制上总和安房的里见氏,北条与里见之争,北条连接武田,今川,里见连接长尾上杉,构成了关东争乱的中心。第二次国府台之战里见氏遭到极大打击,北条扩大了在上总下总的支配范围。被北条家压制的里见家,最终于1578年选择了与北条和睦。1590年北条灭亡后,北条旧领被家康所得,家康分封谱代到下总,成立了多个小藩,以制约关东诸势力。

 

安房:
特点:气候温暖适合渔业。生产力缺乏。
石高:9万石
分郡:平群、安房、朝夷、长狭
主要特产名物:鲣鱼、海苔、石材、米、炭薪、团扇、斗笠
代表风土:日本寺、小凑、富山、水仙、岭冈牧场、洲崎神社、安房神社、镜忍寺
主要势力:里见氏
梗概:房总半岛南端的东海道之国。古代是上总国的一部分,之后安房、平群、朝夷、长狭四郡合并形成了安房国。北面由房总丘陵将安房与上总隔开,通过浦贺水道与三浦半岛相对,与相模国的关系密切。里见义实就是通过三浦半岛的海路从安房上陆。正木家祖正木通亮是相模三浦时高之子,受到三浦义同攻击逃往安房正木。因此在安房立足,应加强相模水陆和上总陆路的防御。中世时期国内由东条,神余,安西,丸等诸势力统治,后被里见氏逐一消灭,统一了安房。
1538年国府台合战以来,北条势力伸向了房总,与里见家展开争霸。1554年,三国同盟成立,消除了背后威胁的北条氏开始攻略与上杉谦信结盟的里见家。1556年,里见义尧派出水军由房总半岛出发打击对岸的三浦半岛,给予了北条水军很大打击,并确保了房总方面的制海权,以后在海战方面保持着优势。
1564年,上杉谦信攻击北条家的小田原城,义尧之子义弘率领八千人马参加,第二次国府台之战北条军奇袭击破里见军,确立了在上总的势力。里见家逐渐处于劣势,于1578年同北条家讲和。
之后的里见家通好中央政权的丰臣家,参加了小田原之战,但由于参阵迟到,安房国以外的领地被没收。德川政权建立后,里见氏安房安堵。1614年,里见忠义遭到大久保忠邻事件连坐,被流放到伯耆的仓吉,家系断绝。

武藏:
特点:平原广阔,适合农业和畜牧业。
石高:66.7万石
分郡:久良、都筑、多磨、橘树、荏原、丰岛、足立、新座、入间、高丽、比企、横见、埼玉、大里、男衾、幡罗、榛沢、那珂、儿玉、贺美、秩父
主要特产名物:真桑瓜、葱、海苔、今户烧、荞麦、江户染
代表风土:、隅田川、浅草、冰川神社、熊谷寺、八百善、吉原、两国花火、江户三座、金泽八景、武甲山、武藏野
主要势力:成田氏,太田氏
梗概:占有关东平野大部分的关东之国。东以江户川与下总接壤,东北短距离与下野接壤。利根川为北部与上野的边界,西北以甲武信岳与信浓相邻。西以秩父山地和关东山地一直延续到甲斐,西南通过多摩丘陵与相模接壤。古代为东山道一国,后变成大和朝廷东北经略之国,变成了东北和关东之间的重要地域。
国内东部为平原,西部为山地,由于广阔的关东平原,自古以来农业畜牧业发达,平安时代的庄园归豪门所有,后在地武士团势力扩大,平安末期到室町时期出现了横山,猪俁,儿玉,丹,西,私市,村山党之称的武藏七党割据的局面。平安末期作为平家知行国,坂东八平氏中的秩父氏为国内最大势力,镰仓幕府建立后处于源赖朝的支配之下。
之后新田义贞率领打倒镰仓幕府的武士团中,武藏武士多有从者。室町幕府建立后,属于关东管领的支配下。到战国期管领山杉氏支配衰弱,相模的后北条氏趁机将武藏纳入自己的版图。由于相模入侵武藏的北条氏在河越夜战中击破扇谷上杉氏,1552年,追放了关东管领山内上杉宪政,为关东管领支配武藏的历史画上了休止符。
1561年,山内上杉宪政将管领职务让与上杉谦信,为了从北条氏手中取得关东,他14次关东出阵,多次入侵武藏等地,严重阻碍了北条氏的发展。但北条氏康也夺取了亲上杉方太田资正的松山,岩规等城,慢慢扩张势力,同时筑造了国人和地侍等支配体制。氏康将江户城给予重臣远山直纲,泷山城给予次子氏照,钵形城给予三子氏邦,岩规城给予孙子氏房等一族。重臣支配的武藏,成为关东制霸的最重要据点。
1568年,武田信玄攻击今川家,与今川家同盟的北条氏开始与武田氏敌对,信玄因此也开始出兵关东。受到信玄威胁的氏康,与宿敌上杉谦信议和,一起对抗信玄。1569年,信玄大军入侵武藏,攻略钵形城,逼近小田原。但氏康1571年死后,武田与北条再次达成和睦。之后,北条氏再次安定地支配了武藏。直到1590年丰臣秀吉讨伐小田原,丰臣军上杉景胜和前田利家由上野,下野入侵武藏,攻略松山,忍,岩规,钵形,江户,八王子等诸城。北条灭亡后,德川家康移封关八州,进入了江户城,并着手开发城下。家康1592年开始整备江户城,幕府成立后作为将军的居城。

相模:
特点:经济和文化水准高。
石高:19.4万石
分郡:足上、足下、余绫、大住、爱甲、高座、镰仓、御浦
主要特产名物:野萝卜、烟草、炭薪、竹、鲇鱼
代表风土:江之岛、大山诣、游行寺、鹤冈八幡宫、七里浜、芦之湖、箱根七汤、寒川神社
主要势力:北条氏
梗概:由东到北与武藏接壤,西北与甲斐,西与骏河,南与伊豆分别接壤。通过三浦半岛和浦贺水道与上总和安房隔海相望。
国内被分成了有着关东平野的东部和关东山地的西部。西部有着足柄山和箱根山,是东海道一道天险。三浦半岛根部镰仓作为镰仓幕府的中心,经济,文化,政治都比较发达,到了室町时期,一样非常重视,设立了镰仓公方,鼎盛时期统率了关东十国。战国期镰仓公方大幅衰退,北条氏展开了关东制霸,相模的小田原成了关东经略的中心。作为东国和西国在东海道的要地,并且有武田,今川等大名在北,西的存在,应凭借丹泽和箱根天险,加以防备。
1495年北条早云进驻小田原以来,逐步开始相模领国化,1515年统一了相模,从小田原城的整备开始,这里成为了北条氏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二代氏纲开始逐渐在关东南部扩展领土,并在三浦半岛突出部的三崎城作为水军根据地,确保相模滩的制海权。三代氏康击破了山内,扇谷上杉两家,吞并了武藏,并与今川,武田结盟,更加巩固领国统治。
1561年,上杉谦信继承了关东管领之名,并掌握了关东武士团,大军攻击小田原。但氏康笼城小田原,对抗谦信的包围。谦信只好解围而去,在鹤冈八幡宫举办继任仪式后撤退。之后,很多之前从属于上杉的关东武士团,再次臣从到了北条家。之后北条家筑起了更加坚固的支配体制,与上杉,武田等大名对抗。
直到1590年,五代北条氏直因与真田家争夺在上野的沼田领,因此使丰臣秀吉得到了出兵的理由。集结全国兵力的秀吉包围小田原城,氏直开城投降,北条家的百年统治结束。之后,相模处于德川家康的支配下,重臣大久保忠世获得小田原4万石,此外还有一些小藩和幕府直辖地。因大久保氏后来失势,阿部氏,稻叶氏进入小田原,一直存续。

伊豆:
特点:国境由高山包围,易守难攻。生产力低下。
石高:7万石
分郡:田方、那贺、贺茂
主要特产名物:生姜、纸、山葵、酒
代表风土:三岛大社、热海温泉、伊豆山权现、天城山、箱根宿、三岛囃子
主要势力:北条氏
梗概:北与相模,东北与骏河接壤的占据伊豆半岛的东海道之国。含有了大岛,利岛,新岛,式根岛,三宅岛,八丈岛等诸岛。自古以来就是罪人的流放地。伊豆半岛中央部有很多温泉,气候温暖。
战国时代的伊豆是接近北条,今川,武田的接壤地区,有必要加强防卫。可以利用山地地形,是易守难攻的地区。自从1491年北条早云制霸伊豆后,凭借卓越的政治手段统治领民和在地领土,保持了伊豆一国的平稳,1491年,北条早云灭掉了堀越公方足利政知之子茶茶丸之后,伊豆国纳入了北条支配下。在早云支配时,筑起了韭山城,在本城移动到小田原后,此城作为小田原的支城存在。战国时的伊豆国没有什么大的波澜,一直在北条氏的支配下保持安定,直到1588年为了防备秀吉的入侵,才开始加强防御。韭山城配置了北条氏规,山中城配置了重臣松田氏,筑起的下田城派重臣清水氏守备,防止丰臣军从水路进攻。但小田原陷落后,伊豆便在家康支配下。韭山城配置了内藤信成,下田城配置了户田博次,对伊豆进行统治。关原战后,伊豆纳入了幕府直辖范围,并在三岛设立了江川氏为代官。

甲斐:
特点:盛产马匹,并且有金山。土地贫瘠,生产力低下,许多物品依靠进口。
石高:22.8万石
分郡:山梨、八代、巨摩、都留
主要特产名物:葡萄、马、烟草、金、水晶、纸
代表风土:猿桥、天目山、景德院、惠林寺、龟屋座、山中湖、浅间神社、八之岳
主要势力:武田氏
梗概:中部与关东分界地区的东海道之国。北通过秩父山地与信浓和武藏两国相接,南通过富士山系与骏河相连,东通过关东山地与武藏和相模接壤,西边的赤石山脉和白根山等,是与信浓和武藏的边界。四面高山围成的内陆国,造成了与其他国联系少,地域独立性强的特征。国内的大菩萨山和御坂山地将国内分为西国中和东郡内两部分。国中央的甲斐盆地有釜无川和笛吹川经过,此甲斐盆地一直处于武田氏的支配下。武田氏压制了国内国人层,在家督武田信昌与长子信绳的争乱中,迎来了战国时代。在家督之争中胜利的信绳子信虎再次压制了国内豪族,统一了甲斐,为子信玄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甲斐由于山多平地少,农产品匮乏,交通不便。盐是需要从他国输入的必要物资,在物资运输路线被封锁的情况下,就有可能造成领国灭亡。但困难的土地孕育了精强的士兵,而且从平安到战国时代,这里一直是名马的产地,同时还存在一些金山,以上是成为军事国家的前提。
武田信虎在16世纪初压制了河内地区的穴山氏和郡内地区的小山田氏,完成了国内统一。但其实行的苛政导致家臣和百姓的离反,最终导致被嫡子晴信流放,晴信在领内广泛施政,继续完成着信虎扩大领土的愿望。
      信玄1542年开始攻略信浓,同时与北条,今川结盟。但由于其信浓攻略,导致信浓国人投靠了越后的上杉谦信,二者在1553至1564年间爆发了五次川中岛之战,最终以信玄统一了信浓全境而告终。但这几次战争,大大延缓了信玄西上的脚步。1568年三国同盟瓦解,信玄入侵骏河,1571年完成占领。到1572年,西上作战开始,在三方原之战大破德川织田军,但因病于次年去世。家督由四子胜赖继承,由于其在诹访领内为养子,重用了信浓众,导致了家中信浓众与甲斐众的对立,双方矛盾激化。胜赖1574年攻落远江高天神城,以此作为攻略远江的据点。但因1575年长筱之战的惨败,只能退回甲斐。之后只能致力于武田军团的再编成与国内防卫体制的强化,但1582年,织德联军发起了对甲斐和武田的总攻击。在织田大军前,木曾,小山田,穴山等大批重臣背叛,最终胜赖在天目山自殺,名门武田家灭亡。征服甲斐的信长令穴山信君的河内领安堵,其余赐与河尻秀隆。秀隆受信长意志,迫害武田家臣,烧毁惠林寺,信长死后导致民众反叛,杀死河尻秀隆。此后武田旧领便成为了北条和德川争夺的焦点。直到1590年北条家灭亡,家康被转封到关八州,甲斐由秀吉家臣加藤光泰入国。1593年光泰于朝鲜战死,便由浅野长政和幸长继续甲斐的统治。关原战后,浅野父子被转封和歌山,家康重臣平岩亲吉被任命为甲府城代,之后经历了德川一门的义直,忠长,纲丰等,最后由柳泽吉保入国。柳泽家失脚后,被收为幕府直辖领。

信浓:
特点:险要的山地地形有利于防守。被十国所包围,周围势力虎视眈眈。
石高:40.8万石
分郡:伊那、诹访、筑摩、安曇、更級、水内、高井、埴科、小县、佐久
主要特产名物:荞麦、牛、熊、木材、鲤鱼料理
代表风土:诹访湖、镜台山、善光寺、桔梗原、温泉乡、西宫歌舞伎、浅间山、布引观音
主要势力:小笠原氏,诹访氏,真田氏,高梨氏,木曾氏,村上氏
梗概:本州中间位置的东山道之国。是南北较长的内陆国,被上野,武藏,甲斐,骏河,三河,远江,美浓,飞騨,越中,越后十国所包围。因此战略位置极其重要,且处于国土防卫的劣势。幸好还可以较高的山岳作为防御屏障,一定程度上阻挡外界入侵。
东边通过白根山,妙义山等山系与上野相接,通过关东山地与武藏相接,通过赤石山脉与甲斐相接。西以飞騨山脉与越中,飞騨相接,通过木曾山脉与美浓相接。北部的妙高山系和东颈城丘陵是与越后分界线,南部通过木曾山脉与赤石山脉同骏远三三国接壤。平原部分以千曲川流域的长野盆地为最大,此外还有诹访湖畔的诹访盆地,天龙川流域的伊那,筑摩山脉中的松本盆地等。河流有注入太平洋的天龙川和木曾川,通向日本海的千曲川和犀川。以上两大水系将该国分成南北两部分,并形成了南信,中信,北信,东信等四个文化圈。此地一直由一些小大名所割据,一时由守护小笠原氏统一,后由于小笠原内部的分裂,导致国人领主们的飞速成长,转变成了战国大名。但一直未有能够领有信浓一国的大大名出现,直到甲斐武田氏统一信浓。而对此有危机感的上杉家,则与武田家在川中岛激战了数次。
南信浓的小笠原氏与北信浓的村上氏一直在信浓国内处于主要竞争状态,但这种格局随着1540年代甲斐武田家的入侵而发生了改变。1540年开始入侵佐久郡的武田信虎,于次年在攻击了诹访,村上,海野几家之后,被子信玄所流放,而信玄则继续着之后的信浓入侵。1542年,信玄击破了诹访赖重,高远赖继等;1546年攻降佐久郡的大井贞清;1547年又在佐久郡击破上杉宪政的部队;1548年虽然被村上义清所败,但在盐尻岗击破了小笠原氏。1550年,再次被村上义清击破后,信玄开始诱降信浓国人,最后终于击败村上义清迫使其前往越后,依赖于上杉谦信。之后随着信玄逐步在信浓扩大势力,感到危机的上杉谦信应村上义清等信浓国人之邀于1553年第一次出兵川中岛。为了为北信浓诸将恢复旧领,谦信与信玄分别在1553,1555,1557,1561,1564年在川中岛对阵五次。在这一连串战斗中,第四次川中岛之战,就任了关东管领的谦信打算扫平信浓内的武田军,在海津附近于武田军激战。此战信玄之弟信繁等战死的情况下,最终击退上杉军,为统治信浓奠定了基础。自1558年信玄就任信浓守护后,名副其实地成为了真正的信浓守护。之后信浓作为信玄的最重要分国,信浓众随信玄四处转战,直到1582年武田家灭亡之前,信浓国内未有什么大的变故。
1582年,天目山之战,武田胜赖自殺,武田家灭亡。信长派遣森长可,泷川一益,木曾义昌,河尻秀隆,穴山信君,毛利秀赖等分治信浓。本能寺事变后织田家武将接连退走,信浓被上杉,德川,北条等侵略。结果,北信四郡被上杉景胜取得;伊那,诹访二郡被德川家康取得;佐久,小县二郡被北条所统治,之后除了北信浓外,其余均由德川家取得。1590年随着北条家灭亡,德川家康移封关东,信浓被封给了仙石,石川,真田等丰臣系大名。关原战后,信浓再次处于家康支配下,此后一直延续着由诹访,真田等信浓出身的武将的小藩分制统治。

飞騨:
特点:技术工人众多,山林资源丰富。土地贫瘠,生产力很低下。
石高:3.8万石
分郡:大野、益田、荒城
主要特产名物:绵、木材、银、铜、鳟鱼、熊
代表风土:笼渡、白川乡、水无神社、乘鞍岳、高山祭、温泉乡、位山
主要势力:三木氏,江马氏,内内岛氏
梗概:周围都是高山的东山道之国,东是飞騨山脉和乘鞍岳,御岳山等与信浓的国境;西边的两白山地是与加贺,越前的国境;北面的飞騨高地以北是越中,南边的鹫岳和飞騨川是与美浓的交界。
周围是山岳地带,中间是飞騨高地,是典型的高山内陆国。自古以来粮食产量很少,但是因为森林覆盖率高,林业资源丰富。同时也是偏远之地,是大和朝廷时贬官和犯人的主要流放地。
因为山林丰富,木工工匠很多,因此在律令制时期免除了工匠的租税,征调其去建造宫殿等,从事这些工作的工匠被称为飞騨工。在苛刻的劳动条件下仍建造出很多华丽的宫殿,因为成为了名工的代名词。因为提供筑城的木材资源,该国因战略资源生产国而逐渐受到重视,特别是可将木材以水运沿飞騨川南下,运输到美浓,发往各国。除了沿飞騨川至美浓和沿庄川,宫川至越中,与其他国间都有高山的阻隔,不可能频繁通交。
国内守护京极氏的被官三木氏逐步扩大势力,后打倒主家势力支配了南飞騨,后继承了飞騨名家姊小路家名,与连接武田家的另一豪族江马氏争霸。1544年,守护京极家的势力被灭,形成了守护代三木,国司姊小路,国人江马氏等争霸的局面。1556年,姊小路氏被江马家所灭,国内进入三木和江马对峙的时代。另一方面,上杉和武田势力已经渗透到飞騨,三木氏连结上杉,江马便与武田家交好。1558年,三木良赖受领了朝廷从五位飞騨守的官位,次年令子自纲继承已经灭亡的姊小路家,1562年改名姊小路赖纲,继任飞騨国司。同时娶美浓斋藤道三之女为妻,加强了与美浓的关系。1564年,美浓受到武田家骚扰,同时影响到飞騨,姊小路赖纲趁机在飞騨继续扩展势力,并与织田信长接近。
飞騨在织田,武田,上杉的争霸中,其他豪族势力逐渐衰退,至1582年本能寺之变后,赖纲开始着手统一飞騨。另一方面,江马时盛之子辉盛也卷入了武田与上杉的纷争,最后支持上杉的辉盛打倒父亲坐上当主宝座。強硬性格的辉盛在本能寺事变后,意图与姊小路赖纲一决胜负。倾全力攻击姊小路赖纲,被赖纲击败。赖纲击败宿敌,统一了飞騨大部分领地。但在信长死后,赖纲支持柴田胜家一方,因为受到丰臣秀吉的讨伐。1585年,秀吉令金森长近和可重父子攻击赖纲居城高堂城并落城,赖纲投降。飞騨处于了金森家支配下。同时趁三木国纲反叛之际,长近扫灭飞騨国内所有的敌对旧势力。1586年,长近正式受封飞騨一国,确立了对国内的统治。1692年金森氏移封,幕府在高山阵屋设立了飞騨代官进行统治。

 

骏河:
特点:港湾丰富,国内文化程度高。平原地区不多,生产力不高。
石高:15万石
分郡:志多、益头、有度、安倍、卢原、富士、骏河
主要特产名物:茶、鲇鱼、真桑瓜、松茸、蜜桔、漆器、安倍川饼
代表风土:富士山、浮岛原、鸢之细路、三保松原、田子浦、宝永山、久能山
主要势力:今川氏
梗概:在与关东国境的东海道国家。东边以箱根山连结相模,清水的东方与伊豆国相连。西边的大井川是与远江的边界,北面通过身延山地,天子山地,富士山,赤石山脉等与甲斐和信浓相接。同时可通过南面骏河湾的海陆至远江和伊豆。
国内大部分是山地,只有狩野川,富士川,安倍川,大井川等河流河口附近有些平原。河口港湾众多,渔业和海运业发达。国内在镰仓时代为北条氏支配下,南北朝以后处于今川氏支配,长期处于安定状态。到战国时代,很多从京都下向避难的公家和僧侣,都来到骏河,促进了此地的文化发展。自从镰仓时代日莲布教以来,富士川周边日莲宗隆盛,以古代的灵峰富士山为神体的富士信仰深入人心。
在国土防卫方面,除了远江外,与各国均有高山阻隔,而与远江交界的湍急的大井川也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国内守护今川氏致力于维持领内平定,在国内实行检地,以寄子寄亲制统治家臣团,筑起了坚固的战国大名支配体制。义元时代又将远江和三河纳入版图,同时与北条和武田联盟,开始入侵尾张。
室町时期的骏河,远江守护今川氏数次度过了内纷的危机,确立了战国大名的支配体制。1536年,与兄玄广惠探争夺家督之位的今川义元获胜,将国人众组织化,整备国内,在太原雪斋的辅佐下,将三河和尾张的一部纳入版图。而领内不断有公家来访,骏河文化开花结果,随着甲相骏三国同盟的成立,义元消除后顾之忧,开始再次扩大领地。但是1560年的桶狭间之战义元被织田信长讨取,继承人氏真能力低下,包括松平元康在内的家臣团相继背叛。到了1568年,武田信玄入侵骏河,同时德川家康入侵远江,不断逃亡的今川氏真最终屈服,骏河守护名门今川家灭亡。之后,武田和德川从东西两方蚕食今川家旧领。
1573年,信玄急死,继承人胜赖在1575年的长筱之战大败,1582年武田家灭亡。信长承认了家康领有三河,骏河,远江,骏河至此处于了德川家康支配下。家康于1586年将居城由远江浜松移到了骏府城,以后骏府变成了领国经营的中心,得到了大发展。1590年,小田原北条家灭亡后,家康转封关东,后丰臣家臣中村一氏入主骏府。1600年关原合战获胜的德川家康将一氏移封到伯耆米子,骏河成为了幕府的重要据点,幕府直辖地,旗本知行地,谱代大名小藩等。1607年骏府作为家康隐居地进行扩建,1616年家康死后,作为大御所政治的德川政权的政厅。家康死后十男赖宣进入骏府,1619年转封和歌山,1625年家光之弟骏河大纳言忠长以骏府为居城,1631年忠长强行被家光命令隐居。骏府变成了幕府直辖领,在骏府城代的管理下。

远江:
特点:国内长期在今川统治下,国情安定。天龙川经常泛滥,损失巨大。
石高:25.5万石
分郡:敷智、丰田、引佐、麁玉、长上、长下、磐田、山香、周智、山名、佐野、城饲、蓁原
主要特产名物:鳗鱼、蜜桔、茶、茜、万年青
代表风土:小夜中山、浜名湖、金谷茶、天龙川、“风筝合战”、新居关所、小国神社、御前崎
主要势力:今川氏
梗概:面向远州滩的东海道之国。东以大井川与骏河相接,西边的浜名湖以西是三河,北面的赤石山脉和伊那山地是与信浓的交界。北部到中部是山地地形,南部的海岸线周围是广阔的平原。天龙川由中央地带南北穿过,虽然经常泛滥导致水灾,但周围的土地肥沃,农业发达。同时,以浜名湖中心,是渔业发达的地区。
远江作为东海道要冲自古受到重视,16世纪时期由今川氏领国化。国内井伊,朝比奈,饭尾等国人从属于今川氏,国内政局长期安定。北部有山地与信浓相连,形成了天然屏障。但与三河和骏河的交界应加强军备。1536年在家督争夺战中胜利的今川氏亲之子义元,以骏河骏府为据点,开始逐步将国人众组织化,整备领国,扩大势力。最终,义元通过卓越的才能,成为了骏远三三国太守,君临东海道。义元在领国内配置了支城群,筑造强力的防卫体制。委以远江国内的挂川城的朝比奈,高天神的福岛,犬居的天野,引马的饭尾,二俣的松井,井伊谷的井伊等诸氏对远江进行统治。
义元1560年战死后,包括德川家康在内的很多家臣相继背叛今川家。特别是与织田信长同盟的德川家康,将今川势力彻底驱逐出三河。后武田与德川都开始进行远江的攻略,更多的家臣,如井伊谷的井伊氏,都背叛了今川家。1568年,撕毁盟约的武田信玄入侵骏河,氏真被迫逃往远江挂川城,而该城受到德川家康的攻击后降服,战国大名今川家灭亡。入手远江的德川家康将居城由三河冈崎移到远江浜松,开始一边致力于领国经营,一边协助盟友信长进行天下统一的战斗。但是到了1572年,武田信玄的大军开始西上,三万武田军由信州伊那口沿天龙川进入了远江,开始攻略二俣城。家康集结兵力与武田军在三方原决战,惨败后退回浜松。但很快信玄病死,继承人胜赖于1574年夺取了重镇高天神城,次年进军三河,但在长筱惨败,元气大伤。之后,远江还持续着德川与武田争霸的局面,直到1581年,家康夺回高天神城,才将武田势力彻底清除出远江。1582年,武田家灭亡,信长确认家康领有三河,远江,骏河三国。秀吉在征伐小田原后,家康转封关东,浜松由堀尾吉晴,挂川由山内一丰等丰臣系大名入国。关原战后,家康成为中央政权的主导,吉晴和一丰分别转封出云和土佐,远江封给了十子赖宣,之后又有了松平忠赖的浜松,松平定胜的挂川,大须贺忠政的横须贺诸藩,来统治这东海道的要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