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人适合做神婆:【长寿百岁】100位百岁老人的故事第三辑(共四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0:12:10

 

    写在前面的话

    第一辑30个故事转自天涯论坛(只登30个故事。作者刘红)。   第二辑70个故事转自广西玉林新闻网(序号有点乱)。     第三辑是介绍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组在遍访全国各地百岁寿星基础上探讨长寿秘诀的一本《百岁传奇》书。书的结论与一般专家的理论相悖:活生生的现实告诉人们,长寿并没有“一招鲜”式的所谓秘诀,每一个寿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案。   第四辑是有声读物《100位百岁寿星的长寿秘诀》                                                 --ZHAO501书馆

《百岁传奇》100位百岁寿星的长寿秘诀

2010年02月14日 来源:央视网

    

  《百岁传奇》是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组在遍访全国各地百岁寿星基础上探讨长寿秘诀的一本书。书的结论与一般专家的理论相悖:活生生的现实告诉人们,长寿并没有一招鲜式的所谓秘诀,每一个寿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案。

     可贵的是作者以此为基础还挖掘出9条带有规律性、富有借鉴意义的结论。当然更丰富的养生秘诀还是在这些寿星的活生生的生活中,仔细读这本书,会从中得到启发。以切实调研为基础的图书是我们社出版的保健书所看重的。

  目 录
第1章 爱吃什么吃什么
爱吃面的长寿?
没有长生不老的仙丹
吃荤吃素有规律
吃惯的食物好吸收
吃习惯的食物是节约,细水长流人长寿
食物单一人长寿
酒喝不喝随你
吃饱了不长寿
生活规律人长寿
“早吃饱中吃好晚吃少”健康定律无依据
偶尔出轨无大碍

第2章 不要运动要劳动
147岁会武功的深山老道
卧床十载也长寿
心脏有寿命,节约才长寿
被忽略的运动污染
百岁寿星爱劳动
一生勤劳人长寿
家务劳动人长寿
吃苦受累,因祸得福

第3章 神仙才能不得病
教你一招不生病,千万医生都下岗
几度住院的百岁名医
疾病缠身一样高寿110岁
小病不断,司空见惯
100岁寿星不让疾病吓倒
104岁寿星的康复之路
带着疾病的痛苦高兴地活
双目失明的百岁寿星
有病治病,没病别找病
106岁寿星婆媳抗病

第4章 私心太重没病找病
癌症是怎么得的?
不居功的百岁寿星
吃亏是福的百岁寿星
109岁的老保姆有幸福没有辛酸
百岁寿星独守空房70年
善良改变命运的百岁寿星
挣钱不为钱的百岁寿星

第5章 “认命”是一种智慧
“认命”的百岁寿星没有怨恨
“认命”的百岁寿星顽强坚韧
倒霉当天灾,得利是人惠
替人赎罪的百岁寿星知足常乐
要1不要0长命百岁

第6章 扛得住白发人送黑发人
爱子心切的百岁寿星
百岁寿星的花女儿
劳动是治愈伤痛的灵丹妙药

第7章 孤独也要唱首歌
孤独是长寿的影子
孤独是长寿的最大杀手
为自己找到与人沟通的方法
百岁寿星的孤独歌谣
替丈夫厮守孩子的百岁寿星
孤独自强的百岁寿星

第8章 改变心态,崭新生活
百岁寿星的心理疗法
退一步海阔天空
一百岁也能从头来
理直气壮活到120岁
百岁寿星的蝈蝈
换种活法更快乐
100岁也要做新郎
100岁的“摔跤明星”

第9章 长寿基因与长寿环境
我们有长寿基因吗?
住在深山老林里才能长寿吗?
总结 长寿的秘诀
 以下是部分书摘

        爱吃什么吃什么

        史桂兰105岁爱吃面

        食物是人体营养唯一的来源,没有食物人就无法存活。因此,说到长寿,人们自然会想到吃,吃什么才能长寿?百岁寿星他们都吃了什么特别的食物这才长命百岁的?

        家住青岛市的史桂兰老人今年105岁。史桂兰爱吃面,而且吃得很讲究。外面买来的挂面、切面她都不吃,一定要自己动手和面、揉面、切面,只有这样的面吃起来才有味道。虽说已经百岁高龄,可是她揉出来面,切成均匀的面条,吃起来果然是不同凡响。说起史桂兰切面,这其中还有一段传奇故事。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我党为了在山东胶东地区开展抗日工作,决定在通往威海和烟台的必经之路上开辟一个情报站。当时已经是我党地下工作者的史桂兰和爱人高德新被委派为这个地下工作站的负责人。为了掩护工作,他们夫妻二人就在夏初村的村头开一个面馆,一来好接待过往的情报员,二来也有点收入维持生计。从这个时候开始,史桂兰就天天揉面切面吃面,与面条结下了不解之缘。

     史桂兰回忆说:当时一天擀50斤的面条,擀那个面条就使那个大盖子,

     50斤面条至少要这么厚

     揉面擀面练出了史桂兰一身的好力气。每天与日伪顽周旋,也练就了史桂兰从容不迫临危不乱的胆量。一次,我们的一个女交通员刚在史桂兰的面馆交换完情报吃完面上路,就被当地的地方保安丁府亭的部队抓走了。上级决定营救,史桂兰就挺身而出。由于开面馆认识人多,她就去找人一口咬定女交通员是孩子姑姑。经过各方的努力,女交通员终于获救。

     1940年,当地一个名叫宋书元的人叛变了,我党地下组织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一天傍晚史桂兰从外面回来,一个老乡惊慌地跑来,告诉史桂兰快跑,刚才一股敌人已经去过饭店了,现在正进村来抓你。史桂兰一听,赶紧带着女儿往村外跑。刚跑出没多远迎面就遇上一股日伪军正一路搜查过来,史桂兰眼看着逃不脱了,就急中生智一下子钻进了陆旁边一捆的麦秆下边。

     史桂兰回忆当时的惊险:“一个反动派用刺刀乱扎还用枪打,我想这回活不了了。还有孩子,我脸上的汗哗哗的流,哎呀真是紧张。”

     万幸地是,敌人没有发现史桂兰,喳喳呼呼搜查了一通,一无所获只好扫兴地走了。这之后,史桂兰转入地下坚持在当地与敌人斗争。日本鬼子投降之后,史桂兰的老家解放了,夏初村成了解放区,史桂兰终于可以扬眉吐气地打土豪分田地,组织担架队动员之前、组织妇女们做军鞋、军服、运送粮食,为全国的解放出力。

     如今,硝烟散去,史桂兰也已经105岁,儿孙绕膝四世同堂。虽然很早就住进了城市,生活改善食物丰富,想吃什么就能吃到什么,但是,史桂兰最爱吃的还是自己亲手擀制的面条。人们好奇她的长寿,都来向她探寻长寿的秘诀。这里有报社记者,医学专家。人们似乎不相信,史桂兰亲手擀制的面条就是她的长寿食品。

     是啊,如果吃面条就能长寿,那岂不是所有北方的人都应该长寿了吗?

     不行,还得寻找。

     除了吃面,史桂兰还吃什么别的吗?据史桂兰的家人介绍,除了吃面,史桂兰还特别喜欢吃生姜,经常把生姜当作零食一样来吃,每天都要吃。一时间吃生姜被总结成是史桂兰的长寿秘诀。

     吃生姜真的能够长寿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江西、广西等地的百姓都有把生姜当零食吃的习惯。糖姜、醋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当地孩子们的零食。姜片炒肉,嫩姜涮火锅是当地的家常食物,可是这些地区却并不比其他地区长寿。由此可见,吃生姜并不能使人长寿,生姜并不是史桂兰的长寿仙丹。

     没有长生不老的仙丹

     我们经常在电视上或报纸上看到专家们指点百姓,某某东西富含某种营养,有利于身体健康,要多吃。某种食品是长寿食品,吃了延年益寿。有些地区为了推销某种土特产,也煞有介事地请专家鉴定,富含什么微量元素,吃了能长寿。

     对吗?当然是不对的。

     我们都知道,没有长生不老的仙丹。这句话大家都认为没错。可是一旦有专家告诉你吃什么有利健康,我们又都深信不疑。

     为什么会这样?

     这说明骨子里我们都相信仙丹的存在,只不过现在还没有找到。我们寄希望于科学的进步能够找到它。于是乎维生素片、阿拉斯加深海鱼油、贝加尔湖灵芝孢子粉等等便大行其道了。

     食色性也。想吃是人最原始的本能。所以,自古以来,上至君王,下至百姓,都把长寿的希望寄托在吃上,希望有一种食物,或者经过高人研制的仙丹,一吃便延年益寿长生不老。秦始皇希望能找到一种长生不老之药,从而能使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一统江山能够千秋万代。于是就有人投其所好,说是东海蓬莱有仙人,服用仙药长生不老(不幸的是今天换成了深海鱼油)。秦始皇上当受骗,拨巨款派侯生、卢生、徐福等人,或于咸阳组建长生不老研究所,研制金丹;或率领庞大舰队,三千童男童女赴东海寻访仙人。结果是什么毫无悬念:侯生、卢生等人骗得巨款,然后逃之夭夭。

     这里还有一段历史公案:焚书坑儒。历史上一直把焚书坑儒的儒说成是读书人。秦始皇屠杀手无寸铁的读书人,落下千古骂名。其实《史记》里司马迁记载得很清楚:秦始皇是“坑术士”。秦始皇知道自己上了术士们的当了(始皇闻亡,乃大怒曰:——徐市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姦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于是依法惩处,经过审理,把犯有贪污国家巨额科研经费的方士坑杀于咸阳,无罪者释放。

     不要笑话秦始皇愚昧,其后的历代君王一面笑话秦始皇被人坑骗,一面继续投入重金,炼丹觅药;后世的百姓一面嘲笑秦始皇愚昧,一面仍然对吃某种东西就能长寿深信不疑。不是吗?我们不是这样吗?早年喝红茶菌,举国上下人人一个茶杯,视若珍宝。后来喝蜂王浆,吃洋参片,再后来喝牛奶,有人天天拉稀,坚持不懈。再后来吃蚂蚁,直到有人中毒身亡。再后来补钙,再后来吃排毒餐,再后来各种进口的什么片,什么胶囊,再后来30种蔬菜,再后来怎么喝水,再后来各种专家学者,名医太医的养身秘方。

     专家告诉你,吃西红柿对男人的前列腺有好处。有什么好处?是不吃就会得前列腺病,还是吃了前列腺病就能好?都不能!那好处在哪里?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经过了多少例的实验?没有!

     专家告诉你,吃芹菜能够降血压。那是不是得了高血压不用吃降压药,天天吃芹菜就行?不行!不吃芹菜就会得高血压?也不是!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经过了多少例的实验?没有!

     专家告诉你,吃梨润肺。那是不是不吃梨肺就不润就要得病?得了肺病吃梨病就能好?都不是!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经过了多少例的实验?没有!

     很多百岁寿星从来没有吃过西红柿,他们的前列腺并没有出毛病。很多百岁寿星从来没有吃过梨,他们的肺似乎也不需要润没有出毛病。我们一点也不比两千年前的秦始皇聪明。两千年了,我们对长寿的认识一点也没有进步。

     如果吃什么能长寿,如果吃什么太医的方子能长寿,那不会等到今天。两千年,无数太医,无数金钱,无数君王的人体试验,早就应该有结果了,早就应该总结出一套成功的经验了。那都是当朝当代最顶级的太医、最顶级的医生,最顶级的科学家,用的是百分之一百二十的功力。如果有什么灵丹妙药、长寿食品,有什么合理的配伍、高明的方子,两千年早就有了结果了,早就在历代君王嫔妃身上灵验了。

     所以,正确的结论是:没有一种东西吃了就能长寿,没有所谓的长寿食品。

        爱吃肥肉的百岁寿星朱新吾

     如果没有某种食物吃了能长寿,是不是吃某一类食物能够长寿?比如,习惯上我们都认为,饮食清淡能够使人长寿。某些专家也忠告老年人,不要大鱼大肉,要素食为主,粗茶淡饭。是这样吗?101岁的朱新吾老人的饮食正好相反。

     百岁老人朱新吾是江苏人。江苏是鱼米之乡,又盛产黄酒。江苏很多人都爱喝黄酒。即使是穷苦人家,每年也会自酿一些黄酒逢年过节招待亲朋。朱新吾小时候家里很苦,很小的时候父母因染上传染病双双身亡。她便被送给人家做了童养媳。幸运的是丈夫家是书香门第,生活富裕。虽然做童养媳的朱新吾很小就要做很多家务活,但米饭肉菜还是家里的正常生活,这也形成了朱新吾从小的饮食胃口。

     本来依靠丈夫家里的家底和自己的勤劳,可以过上幸福安逸的生活,但是时运不济。上个世纪20年代战乱不断。识文断字的丈夫也不满意包办婚姻童养媳的恶习。就在朱新吾的女儿两岁的时候,突然有一天,朱新吾的丈夫不辞而别离家出走了。朱新吾曾担心丈夫遭遇了土匪,也怀疑与谁结下了恩怨,更害怕不经意间死在战乱之中。但是朱新吾安慰自己,丈夫一定会回来了,自己要坚强把孩子养大,而且要让她读书认字像她的父亲一样。

     这以后,朱新吾一面操持家务,一边打些小工,辛辛苦苦攒来学费送孩子上了学。女儿至今记得十岁生日时的一幕:母亲朱新吾从学校把她接出来,带着她到十里外的集市买肉,要给女儿做一碗长寿面。天很冷,还下着小雨,母女俩走了很远的路。等到上灯的时分,一碗热腾腾肉丝面端到了女儿的面前,感动不已的十岁女儿流着眼泪把面吃得精光。

     就这样,朱新吾一直坚持供孩子读书到孩子长大。19岁那年,孩子争气,考上了苏州卫生学校。朱新吾就离开了家乡和女儿一起来到苏州。解放以后,母女俩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1951年女儿工作以后,朱新吾得到消息,丈夫离家出走后已经在外成家,并且有了孩子。至此,朱新吾断了丈夫回家的念想,跟随女儿的工作四处搬迁,坚强地生活,一直到今天。

     朱新吾爱吃肥肉,而且一直到101岁的时候还是爱吃,天天吃。朱新吾老人80多岁的女儿甚至开玩笑地说,吃肥肉喝黄酒,是老人的长寿秘诀。

     吃荤吃素有规律

     究竟应该是粗茶淡饭还是吃肉喝酒呢?专家们的意见也是莫衷一是。

     有主张清淡甚至素食的:

     美国国家癌症中心在“营养与防癌:食物选择守则”指出:35%的癌症与饮食过于油腻有关。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学者布格克和她的同事们,从1980年以后发表的200篇研究论文中得出结论,食用大量的新鲜蔬菜水果,可以降低肝癌、结肠癌、胰腺癌、胃癌、膀胱癌、子宫颈癌、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等癌症的发病率。大量食用蔬菜的人患癌症的危险,只有不常食用的人的一半。国内的研究也发现了相同的结果。每周吃蔬菜14次以上者,比每周吃两次以下的人,肺癌发病率少了75%,肝癌发病率少了60%,结肠癌、直肠癌少了40%。

     美国白宫健康医疗顾问欧宁胥曾长期做过一项心脏病研究,结果发现心脏病人如果要成功恢复健康,就要全面改变饮食,即停止吃肉食、改吃素食。他自己也是素食者。他说:“我生长在德州,爱极了肉食的味道。但是坦白说,我更喜欢舒服又健康的感觉。”吃素增强免疫力。

     根据德国癌症研究中心(German Cancer Research Center)发表的研究结果发现,男性素食者的白血球对抗肿瘤细胞的力量,比男性肉食者强两倍。也就是说,素食者只要肉食者一半的白血球,就有相同的免疫功能。

     吃素减轻更年期不适对女性同胞来说,这真是大好消息。妇女进入更年期,不再分泌雌激素时,有时会出现难以启齿的易怒、性欲减低、潮热等问题。根据纽约市哥伦比亚长老教会医学中心附设妇女健康中心更年期研究部门与预防杂志合作了一份关于更年期的问卷,发现不少妇女有更年期问题,而吃素的妇女却出现较少的更年期不适。成大医院营养部主任彭巧珍所做的的全台素食调查发现,女性吃素者停经后,雌激素竟然随吃素年数增加,而显著上升。她推测,摄取黄豆制品所增加的雌激素,可以节约身体原本的雌激素流失的量。吃素比较长寿。

     可是,也有相反的证据表明,饮食清淡不利于健康:

     美国麻省大学医学院一项研究发现,长期素食影响男子睾丸激素的分泌,直接影响男性的性能力。长期素食会导致低胆固醇血症,胆固醇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也是人体细胞膜、性激素、皮质醇等的物质基础,对白细胞的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长期素食,死亡率增加四倍。冠心病、脑中风发病率明显增加。长期素食造成血清胆固醇含量低下,易患忧郁症。

     长期素食还会加重恶性肿瘤的发病率。维生素被称为抗癌先锋。动物的肉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特别是脂溶性维生素。比如,维生素A在动物肝脏、蛋黄、奶油、虾、蟹、带鱼中含量较高。如果缺乏维生素A,容易发生皮肤癌、口腔癌、肺癌等。因此,结论是吃肉有利于身体健康。

     我们不能说上述的这些研究毫无道理,但是不可否认,这些调查是片面的。

     世界上有五个地区由于宣传得当,被人们称为五大长寿之乡。它们是:日本的冲绳,希腊的西米,意大利的凯姆博迪迈勒,巴基斯坦的罕沙,中国的巴马。专家们曾经进行过大规模的学术调查,希望发现食物对长寿的作用。但是,研究的结果却让他们迷惑。这些地区,有吃荤的,有吃素的。专家们迷惑,究竟是吃荤好还是吃素好?有吃鱼的,有吃肉的。主张吃鱼能够长寿的专家,就拿日本的冲绳吃鱼做证据;主张吃肉的就拿意大利的凯姆博迪迈勒来反驳?不仅如此,这些地区有的吃新鲜食物,有的却专吃腌制食品和烧烤食品,专家们不知所措。

        在我们采访的百岁老人中,喜爱吃肉的不只是朱新吾一位老人。四川105岁的百岁老人吴泽铭也喜欢吃肉。用他自己的话说,“每天我都要沾油气,不沾油气我就恼火,鸡呀、鸭子呀、牛肉呀都行。”

     老家是山东莒南县的百岁老人冯斗存,他的最爱是猪肉白菜炖粉条。几乎天天都要吃,而且每次里面必须放大块的肥肉。不仅如此,他还要就着白酒一口白酒一口大肥肉地吃。

     山西运城103岁肖玉如老人更是不同寻常。她除了每顿饭一定要有肉吃外,如果能买到西瓜,不论酷暑还是严冬,她还要吃上一碗西瓜拌白糖。生冷食物按说是老年人的大忌。而白糖更是让许多专家闻之摇头的东西。可是肖玉如老人却照吃不误,吃得津津有味。

     当然,也有许多百岁老人的饮食是清淡的。比如,出生在重庆的108岁的刘钟氏老人,她的饮食习惯就是以素食为主。她的女婿告诉我们,老人基本上是不怎么吃肉,吃蔬菜吃得多,对豆制品特别喜欢。

     家住河北涞源水堡镇102岁的蔺秀花老人,也是很少吃肉,平时以素食为主。

     江西省乐平市黄家村101岁的黄德胜老人,他的饮食也是以素食为主,他不但不怎么吃肉,不吃鱼,甚至一吃荤腥的东西就会有泄肚。

     家住海南省澄迈县黄家下村102岁的王妚旧,不爱吃肉,饮食以素食为主,但是却爱吃腌咸鱼。

     那么。吃肉还是吃菜有没有规律可循呢?有的。回忆一下朱新吾老人的一生,再对比一下上面举例的那些百岁寿星,我们就有答案了。

     考察朱新吾老人的生活,我们发现,吃肉喝黄酒是老人年轻时候形成的饮食习惯。习惯形成了就想吃,就爱吃。朱新吾老人之所以百岁之后还吃肥肉喝黄酒,只不过是顺其自然,延续饮食习惯而已,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上面列举的那些百岁寿星也都有这样的特点。

     四川105岁的百岁老人吴泽铭喜欢吃肉。他是出生在四川的一个法官家庭,在十几岁时当过兵,1924年离开部队到上海上了同济大学。1935年黄埔军校成立了成都分校,吴泽铭又成了这个学校第一期军官班的学员。年轻时候富足的生活使得他养成了吃肉的胃口。

     爱吃肉爱吃西瓜拌白糖的肖玉如老人,也是出生在一个富足的家庭。虽然父母去世得早,但肖玉如却得到了爷爷奶奶的宠爱。那个时代女孩子都要缠足,肖玉如怕疼不干,爷爷奶奶也就放任自流了。富足的生活也养成了肖玉如爱吃肉的胃口。

     相反,出生在重庆的刘钟氏老人,因为家境贫寒,从小没有肉吃,所以她的饮食习惯就是以素食为主。河北涞源水堡镇蔺秀花老人,也是因为前半生贫苦,很少吃肉,因而养成了清淡的饮食口味。江西省乐平市黄家村的黄德胜老人,更是因为很少吃鱼吃肉,一吃荤腥的东西就会有泄肚。而家住海南省澄迈县金江镇黄家下村102岁的王妚旧,因为生在海边,鱼是最廉价的食物。前半生虽然家境贫苦没有肉吃,但是却爱吃鱼,尤其爱吃腌咸鱼。为什么吃腌咸鱼,因为腌咸鱼是那个时代穷苦渔民储存食物的最常用的方法。

     家住河北涿州的102岁的百岁寿星杨桂芳,由于生在辽宁的海边,从小吃惯了海鲜,所以到老了还是爱吃海鲜,几乎很少吃肉,绝对不吃肥肉和动物内脏。即使是三年困难时期,那时候只供应三两油,大家感觉非常缺油水,即使是那样,杨桂芳也不吃肥肉,肥肉都炼成油炒菜。

     出生在莱阳的百岁寿星冯凭爱吃芋头,尤其爱吃家乡莱阳的芋头。据他的家人介绍,每天都要吃一顿芋头。冯凭吃芋头的方法很多:蒸的,炒的,还有晒干了的干芋头他也爱吃。而且老人吃其芋头来,一次能吃好几个。

     出生在陕西韩城102岁的王云竹老人,父亲是当地很有名气的中医,从小生活富足。长大后王云竹嫁给了一位在当地很有势力的军官。年轻时候富裕的生活,养成了老来吃肉的饮食习惯,尤其爱吃猪头肉。

     结果出来了,百岁寿星们并不是故意要饮食清淡或者大鱼大肉,他们不过是吃自己吃习惯的食物而已。

     是习惯吃什么就吃什么,还是按照专家提供的健康食谱进食呢?

     是想吃什么吃什么,喜欢吃什么吃什么,还是专家说什么有益于健康就吃什么呢?

     在我们采访的百岁老人中,曾经发生过这么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有位百岁老人生病去医院动手术。老人出院的时候,医生关切地嘱咐他,什么应该少吃,什么应该多吃,并很耐心地在一张纸上写下了这些注意事项。写到一半的时候这位医生突然笑了,扔下笔把纸撕碎了然后说:您都这么大岁数了,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吧。长寿您是专家。

     这位医生的话是不错的。百岁老人的实例告诉我们:吃自己习惯的东西,吃自己想吃的东西,有益于健康,能够长寿。

     专家们调查的五大长寿之乡的主要食谱也证明了这一点。日本冲绳是个海岛,过去的冲绳人主要以打渔为生,主要食物就是鱼;巴基斯坦的罕沙地处内陆,过去没鱼吃。当地居民大多信奉伊斯兰教,食物主要以牛羊肉为主。专家们考证半天是吃鱼好还是吃肉好,其实他们就是吃了习惯吃的东西。意大利经济发达,所以凯姆博迪迈勒的人吃肉多;中国的巴马长期以来是贫困山区,老百姓大多不能经常吃肉,只能以蔬菜为主。吃肉好还是吃才好?他们也只是吃了吃惯的东西。食物没有优劣,吃自己吃惯的东西就好。

     所以,正确的结论是,吃自己吃习惯的东西,吃自己爱吃的东西长寿

       吃霉豆腐的百岁寿星钟洪珠

       为什么吃自己习惯的东西能够长寿呢?108岁的钟洪珠老人能够告诉我们答案。

     1901年钟洪珠出生在浙江西北部一个名叫上宅村的小山村里。浙江西部盛产黄豆,因此豆制品就成了当地人的主要食物之一。钟洪珠的一生也与黄豆和豆制品结缘。

     浙江地处东南沿海,气候潮湿,东西容易发霉变质。最初是因为穷苦人家好不容易制作好的豆腐发霉变质,可是食物匮乏不舍得扔掉,勉强吃了。无意间发现,这些发霉变质的豆腐竟然有特殊的鲜美。于是当地人开始特意制作和食用霉豆腐。

     钟洪珠家有几亩薄田,由于父亲嗜赌,一家人生活的担子早早地就落了幼小的钟洪珠身上。钟洪珠聪明,跟着妈妈学会了制作霉豆腐的手艺。由于她做的霉豆腐好吃味正,加上模样长得清秀甜美,在上宅村一带,只要一提到“洪姑娘”腐乳,没有人不知道的。时常有人来钟家请钟洪珠母女俩上家里去制作霉豆腐。

     12岁那年的夏天,在外赌输了钱喝得醉醺醺的父亲回家告诉钟洪珠,明天有个大户人来家来接她去做霉豆腐。夏天怎么还会有做霉豆腐?钟洪珠这心里犯嘀咕,可看着父亲威严的神态也不敢多问。

     第二天一大早,父亲跟来人嘀咕了几句后,就让小洪珠跟来人动身。就在洪珠刚要走出家门时,母亲却紧跟着撵了上来,她泪眼汪汪地抓住洪珠的手说:“我的儿啊,你可要记得回家的路啊!”

     妈妈的话,小洪珠一头雾水!这时她又发现,妈妈悄悄地把一把黄豆放在了她的手心里。

     就这样,从没出过远门的小洪珠,随着来人赶了一天一夜的路,终于来到了一户大地主家。只见这家院里院外到处是张灯结彩、喜气洋洋。这时候,小洪珠才被告之,原来嗜赌如命的父亲把她卖到了这里,给一个才六岁男孩做了童养媳。

     孤身一人只有12岁的钟洪珠,在一个陌生的深宅大院内,经常挨打,举目无亲。小洪珠想妈妈,她决定逃走。可是怎么才能找到回家的路呢?突然,洪珠想起来,临行前母亲放在她手心里的一把黄豆。一摸口袋,一路颠簸几乎没剩几粒了.对了!寻着一路丢撒下的黄豆,也许可以找到回家的路。于是趁着地主家人大意,小洪珠溜出家门,跑出村外,她尽然真的靠黄豆找回了家。15岁那年,钟洪珠自己做主,嫁给了一个比她大18岁一个姓黄的皮匠。出嫁的那天,洪珠的母亲又抓了把黄豆放进了女儿的嫁妆里,母亲希望这个曾经带给女儿幸运的黄豆,能够给女儿今后的生活带来保障和幸福。

     天随人愿,结婚后的钟洪珠,丈夫勤劳,由娘家带来的“洪姑娘”霉豆腐名声远扬,日子安宁而红火。一连十几年,钟洪珠和黄皮匠生了10个孩子,此时的黄家真是人丁兴旺,生意昌顺。

     然而,就在这时,灾难降临了。1938年日本人的魔爪由我国东三省一步步向中华腹地进行蚕食,1942年7月,钟洪珠的家乡遭到了日本飞机三天三夜的轰炸,钟洪珠的父母和她的7个孩子死在了轰炸中。为了躲避日军的轰炸,钟洪珠和丈夫只好抛弃家业,带着一儿两女开始了逃难的生活。不想祸不单行,就在钟洪珠夫妻俩带着三个孩子快要逃到安徽地界的时候,钟洪珠的丈夫却被一场突然而来的热病夺去了生命。掩埋完丈夫的尸骨,看着身边嗷嗷待哺的三个孩子,钟洪珠真是欲生无路欲死不能。这个时候,是做霉豆腐的手艺救了她和孩子。

     在安徽旌德县,一个大户人家的太太听说钟洪珠会做霉豆腐,由于自己和家人也好吃这一口,于是就把钟洪珠请到家里做几缸霉豆腐好打发食物匮乏的日子。渐渐地钟洪珠会做霉豆腐的名声传开了,不断有人来请,于是她就干脆租了这家人的一间店面房,卖起了“洪姑娘”腐乳。是霉豆腐帮助钟洪珠养大了孩子,熬过了那个苦难的时代。钟洪珠的女儿告诉我们,现在,老人天三餐离不霉豆腐。霉豆腐是老人的下饭的好菜,也是最可口的美食。

     发霉的豆制品能吃吗?

     很长时间里,发霉的豆制品是被专家们严令禁止的。因为显微镜下专家们检测出有黄曲霉菌等有害物质,黄曲霉菌被认为是导致癌症的元凶之一。可是,百岁寿星钟洪珠却从小就吃它,吃到一百岁也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如今在江苏、安徽、浙江和江西的很多地区,老百姓也都拿霉豆腐当家常菜。当地的癌症发病率并没有比其他地方更高。从霉豆腐我们还可以推而广之,比如腌肉、烤鱼、熏制的肉制品,很长一段时间里专家们也是告诫我们,它们会致癌。甚至专家们把从这些肉制品中提炼出来的东西去喂小白鼠,确实发现小白鼠的癌症发病率上升了。可是人吃了这些食物却并没有出现小白鼠的问题。被称为长寿之乡的日本冲绳和希腊的西米,腌鱼、烤鱼是当地人的美食,几乎每天食用。腌肉和熏肉,也是意大利凯姆博迪迈勒和巴基斯坦罕沙人的家常便饭。

     是百岁老人的实践正确,还是某些专家的理论正确?当然是百岁老人的实践正确。我们常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专家的理论同样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其实,某些专家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人的身体其实是一个化工厂,是一个巨大的、复杂的、高度智能化的化工厂。自然界的食物被人体摄入之后,只要数量得当,人体都有这个能力把它转化成有用的东西。比如砷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砷能防止头发、皮肤、指甲的生长紊乱。微量的砷还能使人皮肤白皙。可是砷提纯了就是砒霜,那是致命的毒药。

     李时珍重修本草,他对中医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不再把草药分为对人体有利的补药和对人体有害的毒药。在他的《本草纲目》中,所有的药材都是视人体的需要而一视同仁。毒药能治病救命。是药三分毒也适用于人参、灵芝等习惯被认为的补药。

      吃惯的食物好吸收

     为什么吃自己习惯的食物便能够长寿?

     当我们吃进的食物的时候,这些食物就好比是人体这个化工厂的原材料。针对这些原材料,我们的身体会用自身现有的催化剂与之相结合,生产出合格的产品,这些合格的产品就是我们身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这些营养被送到特定的地方,来保证我们人体各种器官的存活、工作和生长。

     这里所说的催化剂我们通常认为是一种名叫酶的东西。酶有成千上万种,至今没有穷尽。酶是从哪里来的?是我们人体这个化工厂自己生产出来的,是这个化工厂的产品之一。

     举个例子:一个人中午吃进一块牛排,当牛排吃进嘴里的时候,嘴里的唾液就在牙齿的帮助下,松软牛排,唾液中的酶开始初步分解牛排中的各种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等。

     牛排吃进胃里,早已等候多时的胃液,开始消化牛排。胃液中数量丰富的酶开始把牛排彻底分解,然后送到小肠,小肠中等候多时的酶,则开始把已经分解的牛排,再合成为身体各部位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

     比如长头发所需要的营养,长骨骼所需要的营养,长皮肤所需要的营养,长精子所需要的营养。根据身体实际的需要,每样营养物质合成多少,随机变化。

     然后,这些营养物质被分门别类送到指定的位置,被那里的酶吸收转化,变成头发、皮肤、骨骼、精子。当然还有诸如血液,心脏组织,肝脏组织,脑细胞组织等等。

     人体不用吃进毛发,便能生长出毛发;不用吃进血液,就能生长出血液,这样的本领哪里来的?来自于人体这个巨大、复杂、高智能的化工厂。

     然而,每个人身体内酶的种类是不同的,每个人的化工厂有着不同的消化、生产的能力。有的善于消化肉,有的善于消化菜。这种能力哪里来的?来自于遗传和长期形成的生活习惯。

     你是草原民族天天吃肉,身体就会从父母那里遗传了合成消化肉的那几种酶的能力,你的身体就会天天生产出大量消化肉的酶,来消化你吃进来的肉。

     同样,你是南方人,你父母爱喝粥,你的体内天生就会生产消化粥的酶。每天你又喝粥,正好这些酶有用武之地,酶与粥相结合,生产身体所需要的营养。酶用完了,身体又合成出来,周而复始。

     反过来讲,为什么你每天都想吃肉,她每天都想喝粥,也是因为酶的作用。那些等待消化肉的酶不断合成出来,堆积在那里,就会向你的身体发出信号。什么信号?需要肉来与这些酶中和,这时候你会怎么样?你就会想吃肉。

     如果你突然不吃肉了,会怎么样?化工厂不知道,还每天生产出大量消化肉的酶,这些酶堆积在那里,就会不断向你的身体发出信号,你就会越来越想吃肉,特别想吃肉。

     如果你说我忍着,我为了减肥就不吃肉,那就会有两种结果:

     一种结果,如果你年轻,身体应变能力强,你的那个化工厂慢慢地因为消化肉的酶堆积太多,就开始减少这种酶的生产,过一段时间,你就不怎么想吃肉了。

     你改吃别的食物,比如吃菜,吃素,刚开始不消化,老拉肚子,为什么?不是因为什么排毒,而是因为你的化工厂不会生产消化素菜的酶,或者数量不够。消化不了的蔬菜,就以拉稀的方式排出体外。

     但是你年轻,你的身体调节能力很强,过一段时间,经过身体内的科研,你的化工厂生产出了消化素菜的酶了,或者原来你就有这种酶,只是数量不够,现在因为你每天都吃进大量的蔬菜,身体得到信号,开始逐渐加大这种酶的生产,你不再拉稀,吃进的素菜转化成了身体所需要的营养,你又健康成长了。

     这是突然改变食物的第一种可能。

     第二种可能,你年纪比较大了,身体应变能力下降,那就坏了。那些消化肉的酶堆积在那里,越堆越多。你的身体应变能力差,反应慢,还在不断生产消化肉的酶,时间长了,你的身体就会出问题,就会生病。

     你说我改吃别的,我喝粥,我吃素,结果会怎么样?假设你是牧民,从来没有喝过粥,你的体内不会合成消化粥的酶,或者数量不足,粥和素菜没有转化成身体所需要的营养,那就会营养不良,也会生病。

     长期生活在内陆的西北人从来没有吃过海鲜,很多人到了青岛猛一吃海鲜就会腹泻,严重的还可能发烧呕吐,习惯上人们称之为高蛋白中毒。其实高蛋白不会中毒,就是因为西北人没有吃过海鲜,身体里没有消化海鲜的酶。同样,生活在沿海的人猛一去西北,吃几天面食就大便干燥,严重的也会发烧烂嘴角,也会生病。

     生产出来的酶发挥不了作用,对于身体这个化工厂来说无疑是浪费。生病了需要身体额外生产出抵抗疾病的物质,也是浪费。人体的细胞和器官是有恒定寿命的。身体的能量也是有限的。节约了才能细水长流。

     所以,正确的结论是:吃自己习惯的食物,吃自己爱吃的食物,有利于身体消化吸收,能够节约身体的能量,因而有利于长寿。

    ·   有人会说,我就想吃没吃过的东西,照你的理论,我身体里没有消化这些东西的酶,不是就不节约了吗?

     是的,是有这样的人,什么新鲜的东西都想尝一尝,但那不是身体的欲望,而是你贪得无厌的思想在作怪。

     人不会喜欢吃没有吃过的东西。

     没有吃过鱼翅的人,身体里不会发出想吃鱼翅的欲望;从来没有吸食过毒品的人,身体里也不会发出吸食的欲望。有的人会想吃鱼翅,那是因为那东西贵,吃了好像是一种身份,福气。有人想尝试毒品,那是在作。

     俄国伟大的作家托尔斯泰说过:一家的美食很可能是另一家的毒药。一点不假。原因何在?就是因为你身体里没有消化那种食物的酶,吃了那种东西身体无法消化吸收,而能够消化吸收的东西你又没吃,搞不好就会生病。

     在我们接触过的老人中,有的人从小吃惯了豆浆油条,突然有某些专家告诉他,豆浆油条不好,不如牛奶面包。你一定要改吃牛奶面包。于是他改吃牛奶面包,但他觉得不好吃,也不想吃,吃了不消化,拉稀反胃酸。

     可是,专家的话你不能不信,更何况专家的头衔吓人,好多人都疯信。接着吃,不行,还是拉稀反胃酸。如果是年轻人,坚持一段时间,情况会有改变,但是老年人不行。这样下去,别说长寿,就连身体健康也谈不上了。

     不要听信某些专家不负责任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饮食忠告。

     吃自己习惯的食物,不仅对身体健康有利,也避免了身体的浪费。省着点用才能细水长流,节约身体的能量人才能长寿。

     有人会问,如果我只吃自己吃习惯的食物,会不会因为偏食而营养不良?比如说会不会缺钙,缺锌,缺微量元素?专家们不是一直在讲要膳食平衡吗?

     看了百岁老人王桂兰的故事,这个问题便有答案。

        煎饼大葱的百岁寿星王桂兰

        山东大娘王桂兰生于1903年,今年106岁。王桂兰家境贫寒,23岁那年嫁给了邻村的张姓农民为妻,不久生了一女一儿。可是儿子长到5岁的时候,一次腹泻,由于贫困,加上上个世纪20年代中国的农村还十分落后,根本没有最基本的医疗条件。王桂兰的5岁儿子竟然因为腹泻而夭折了。

     正当王桂兰好不容易从痛失儿子的悲痛中挣脱出来的时候,日本人开始侵略中国,王桂兰的丈夫在日本人的一次扫荡中,被流弹击中了大腿,险些丧命。当王桂兰在乡亲们的帮助下把丈夫抬回家时,一家人都吓傻了。丈夫整个大腿都是血,王桂兰帮丈夫脱下衣服泡在大盆里,大盆里头全是血。

     鬼子的这一枪险些打中王桂兰丈夫的命根子,这一突发事件立刻引发了张家人对孙子的渴望。张家的老人担心没有男孩传宗接代,急切地盼望王桂兰再生个儿子。可是事与愿违,由于过度惊吓,王桂兰和丈夫再也没有怀上孩子。

     于是张家老人向王桂兰提出了一个特殊的要求:同意丈夫娶二房。

     上个世纪30年代,传宗接代在农村是大事。“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无奈王桂兰只好应允。不久,一个岁数只比王桂兰女儿大不了几岁的新媳妇娶进门了。没几年,新媳妇就给张家生下了3男两女。眼见着张家后继有人了,一家人可以平安地生活下去了,可是,王桂兰一直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张家人开始嫌弃王桂兰,无情地把她赶出了家门。

     回到了娘家的王桂兰被世俗的责骂淹没了。那个时代,被丈夫家休掉的女人得不到同情。父母过早的去世也使得王桂兰没有地方住,没脸见人,娘家的亲朋好友对她议论纷纷。这个时候,王桂兰唯一的女儿也离家出走杳无音信。走投无路没有了任何生活希望的王桂兰决定一死解脱。

     一个黄昏的傍晚,她一个人来到河边,正当她准备投河之时,远处一声娘的呼唤,让王桂兰眼泪奔涌,悲喜交加。原来,王桂兰唯一的女儿张桂芝离家出走后参加了革命队伍。听说母亲被张家人赶出家门后,趁夜色回家来看望母亲。听村里人说王桂兰出了村子奔河边去了,女儿便拼命地追了过来。母女俩在河边生死一线的门槛上相见了,不禁抱头痛哭。

     听说了母亲的遭遇之后,女儿便把王桂兰接了过去。和女儿在一起,王桂兰又鼓起了生活的勇气。不久全国解放了,王桂兰的生活渐渐好了起来,但是孤单和失落还是不时地折磨着王桂兰。这个时候,王桂兰的大哥突然病逝了,享年66岁。第二年,王桂兰的另一个哥哥也死了,年龄恰巧也是66岁。回家料理丧事的王桂兰听到乡亲们的议论,原来王桂兰的父亲母亲也都是在66年纪去世的。66这个本来对中国人是十分吉利的数字,现在却引发了王桂兰心中的恐慌。让刚刚从痛苦中走出来的王桂兰一下子对自己的生命充满了怀疑,她恍惚间开始认为自己的人生旅途也快走到了尽头。

     农村人迷信,劝王桂兰找人算一卦。算命先生一算,说王桂兰短寿,活不过56岁。算卦的先生还说,如果王桂兰想要在56岁那年躲过灾难,就必须遵守他开出的一个神秘的避邪偏方:初一十五不能吃大葱。山东人煎饼大葱是最基本的食物。一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前,在很多贫困的山东老区,大葱几乎是农村唯一的下饭佐菜。离开大葱山东人吃不下饭。

     王桂兰从小也是吃大葱长大的,不让吃了等于要了她的命一样。面对算卦先生给开出的秘方,王桂兰心里想,自己已经是到阎王爷那报过一回道的人了,干脆生死由命吧。

     王桂兰说:“初一十五我该吃葱还吃,我说我不听那些话,不让活就不活呗。”

     虽然表面上不信邪,但是这次算卦给王桂兰心理上带来的的阴影还是挥之不去。说来也怪,也就是在她56岁到来的那一天,王桂兰突然感到浑身的不适,她心中开始有一种预感大限将至,此时家里没有人,她就自己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静静地躺到床上等待人生逃不脱的那一刻的到来。就这样等啊等啊,不知不觉迷迷糊糊地睡着了,等她醒来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的清晨。

     看着自己哪儿不缺神清气爽的样子,王桂兰高兴了:“五十六岁活过来了,没事了。”

     从那时开始,王桂兰的性格变得更加豁达而坚强,因为她相信自己已经走出了死亡威胁的阴霾,今后能够决定她生命限度的只有她自己了。

     在生死关口徘徊过两次的经历,让王桂兰更加领悟到幸福两个字真正的含义,从那时起她开始把全部的精力放到对下一代的培养上。她的努力没有白费,她的两个孙子辈的孩子都先后成才。重孙子辈的孩子也在她的教育下先后考上了大学,王桂兰现在每天享受的是四世同堂、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

     2009年王桂兰106岁了,考察王桂兰的饮食,简单得让人惊讶。煎饼大葱就是她的主要食物。50岁之前生活在旧社会,生活贫困没东西吃。顿顿能吃上煎饼和大葱就是过年一样的好日子了。80岁之前中国还没有改革开放,食物匮乏。山东农村的日子基本上也是煎饼大葱。很长一段时间里,农民在自留地上种点菜,养头猪还被认为是资产阶级的尾巴要割掉铲除。直到王桂兰80岁之后,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经济,我们才有几年品种繁多的食物。即使是这样,王桂兰的饮食还是保持着过去的习惯,很少吃肉,主要食物还是煎饼和大葱。

     吃如此简单的食物会造成营养不良吗?王桂兰没有。

     吃如此单一的食物会造成缺钙,缺微量元素吗?王桂兰也没有。

     不仅仅是王桂兰,我们采访了100多位百岁老人,虽然他们有人吃肉有人吃菜,有人吃霉豆腐有人吃海鲜,但是有一点是一致的:他们的饮食都比较简单,品种不多,并没有什么都吃,也没有条件什么都吃,可他们都活到了一百岁!

        食物单一人长寿

     很长一段时间里,某些专家们给我们的忠告是要均衡膳食,什么都要吃,这样才能均衡身体里的各种营养,要不然就会缺这缺那活不长。甚至有人煞有介事地列举出每天必须吃的种类和分量:

     谷类薯类及杂豆250-400克,蔬菜类300-500克,水果类200-400克。蛋类25-50克,鱼虾类50-100克,畜禽肉类50-75克,大豆类及坚果30-50克,奶类及奶制品300克,盐6克,油25-30克等等。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都毫不怀疑地相信了这些专家的说法。其实,只要稍微挣脱专家吓人的头衔想开去,我们便会发现这种膳食平衡的说法站不住脚。

     大象光吃草不吃肉,可是四肢健全,什么微量元素也不缺。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草进了大象的肚子,在酶的作用下变成了大象身上的肉、骨胳和皮毛。大象既不缺钙,也不缺什么微量元素,长得高大无比,而且能活一百多岁。

     猎豹光吃肉不吃草,可是一点也不缺乏维生素。不用吃菜吃水果,肉进了猎豹的肚子,与酶结合,生产出身体所需要的所有营养。不仅身体健康,而且身材苗条,奔跑神速。

     动物的身体有这样的能力。人也是动物,人的身体也有这样的能力!

     我们不仅不应该吃30种蔬菜,20种蛋白质,15种水果,再吃点药片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相反,我们应该像百岁寿星那样,尽量减少食物的种类,尽量吃我们吃习惯的东西,尽量不要去吃我们从来没有吃过的东西,尤其是到了中老年以后。因为这个时候我们的身体已经处于衰落阶段,已经没有创新能力。这个时候我们的身体,已经没有能力生产出消化这些新玩意的酶了。这个时候,这些东西吃进来了,不仅浪费,还会影响我们的身体,消耗身体的能量。

     我们采访的100位百岁老人的饮食习惯,证明了这一点。没有一位百岁老人是按照专家的要求,进食丰富的品种。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也根本没有这样的条件。

     想想我们自己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都吃些什么?我知道我周围的人基本都是一样的食谱:早晨把昨晚吃剩下来的米饭用水一煮,这就是江苏、上海一带人的泡饭。一碗泡饭几块腌咸菜这就是早餐。中午在单位,经济条件好的一毛五分钱一盘肉丝炒芹菜,芹菜为主,肉丝只是点缀,再加一碗米饭。经济条件差的,中午也就五分钱一盘菠菜加米饭。晚上米饭为主,肉是一个月人均二两,大多是肥肉,都被用来炼油做菜了。这还是城市机关干部的食谱。百岁老人大多生活条件不如机关干部。他们在70岁之前,吃得远比机关干部的食谱还要简单,还要单一。可是他们什么营养也不缺,健康长寿。

     被称为五大长寿之地的日本的冲绳,希腊的西米,意大利的凯姆博迪迈勒,巴基斯坦的罕沙,中国的巴马,这些地方也都是在地处偏远的山区和海岛,那里的居民根本不可能得到像医生和专家要求的30种蔬菜,20种蛋白质,15种水果。那里的居民只能吃简单、重复的食物。五大长寿地区的长寿秘诀很清楚,其中之一就是食物单一。

     为什么单一的食物能够减少对身体的浪费呢?

     当人吃进从来没有吃过的新东西时,由于体内没有消化这种食物的酶,身体就会有反应。比如你从来没有喝过牛奶,突然开始喝牛奶,你会拉稀,那是身体的自我保护措施。

     我们常说这个东西对身体有害,那个东西对身体有益,这是一种机械论的认识方法。

     李时珍之前的药典,把人参等补药列为上品药,把砒霜等能毒死人的药列为下品药。李时珍为什么伟大?就是因为他发现,当人体不需要人参的时候,吃人参就如同吃毒药,会要人的命。当人体需要砒霜的时候,吃砒霜就如同吃补药,能救人命。

     喝牛奶也是一样,有人为什么拉稀,如果不拉稀,身体里又没有消化牛奶的酶,牛奶就是毒药,会损害身体。

     但是,身体也不光是这样消极地对待新生事物。它一面拉稀把牛奶排泄掉,一面一刻不停地在体内做着科研工作,不停地用体内的物质,尝试制造出能够消化牛奶的酶。

     终于有一天,消化牛奶的酶合成出来了,它可能不是一种,可能要15种酶才能把牛奶转化成这个特定人体所需要的营养。这个时候,这个人再喝牛奶,他就不拉稀了。牛奶从毒药变成了补药,从有害物质变成了营养物质。

     但是请注意,人体研制新的酶是要消耗身体的能量的。人体所能合成的酶种类越多,消耗的能量就越大。

     这就如同一个化工厂,在它的厂房大小固定,设备固定,人员固定,资金总额固定的情况下,购进的原材料种类越多,储存分类的工序就越复杂,占据的厂房空间就越多;

     需要生产的新产品越多,投入的科研的人力、经费、设备就多,真正用来生产的工人、设备、资金、场地就越少,工人的劳动强度就越大;

     东西越多,指挥调度就越复杂,出错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果这个生产过程再没有规律,一会儿生产这个,突然又要生产那个,这个工厂还能好吗?

     人体也一样。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我们坐着,我们躺着,我们工作,我们休息,但是我们的体内,那个复杂的化工厂一刻也没有停止工作。你是让它轻轻松松,按部就班,还是让它手忙脚乱,疲于奔命?是轻轻松松按部就班长久,还是手忙脚乱疲于奔命长久,答案不言自明。

     比如我们从小生长在内地,西北高原,从来没有吃过海鲜,四五十岁了你就不要去吃海鲜。如果你搬家到了青岛了,怎么办?你还吃你原来吃惯的东西。

     你从小生长在海边,从小吃海鱼长大的,你就不要改吃羊肉。不要去吃那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什么果子狸,福寿螺,老鼠田鸡之类的东西。不要馋嘴,什么新鲜的东西都要尝尝,折寿。

     道理很简单,我们体内没有消化这些东西的酶,吃了浪费,研究合成新的消化酶消耗身体的能量,食物郁积还会影响身体健康。

        几十年前,中国还没有改革开放的时候,老百姓出门少,城里人在城里生活,没机会到农村去。突然兴起中小学生下乡学农,学生由老师领着到农村去。城里的学生吃了别人家的饭,喝了别人家的水,有很多孩子就出问题了。浑身起大包,拉肚子,那时候叫水土不服。

     为什么会水土不服?就是因为身体里没有消化当地水和食物的酶,身体吃不消了。

     同样,从农村进城的人也会有问题。刚解放的时候,一大批农村来的军队干部进城了。城里的条件好,吃得也好,吃的东西也丰富,可是他们不习惯,粳米白面吃着没味,就想家乡的大煎饼,就想农村的棒子面粥。为什么?他从小吃惯了那些东西,身体里每天都造出大量消化那些食物的酶,你不吃进这些东西,那么多酶堆积在那里,身体就难受,脑子就想那些东西,人就会生病。

     所以说,食物种类简单,身体里每天生产出来的酶,正好符合我们吃进的食物,物有所用,相互中和,会减少浪费。

     如果我们吃的东西很杂,今天吃这15种食物,明天又是那15种食物,后天又换15种,身体就会生产出消化几十种食物的酶,而每次就会有大量的酶没有派上用场,没有东西与它中和,轻则造成浪费,重则淤积成病。

     我曾经采访过一位老人,名叫韩洪。采访他的时候他87岁,是个养路员,和老伴儿住在一条公路边,负责一条五公里长的砂石路的养护。本来老人早就该退休了,可是老人无儿无女,路也要人养护,经韩洪强烈要求,领导也照顾他无儿无女,韩洪就这么干下来了。

     我采访韩洪的时候发现,他们老两口的饮食极其地简单,一年365天都是一样的食物:蒸面条。面揉成团擀成饼,切成小拇指宽窄的面条,用一个竹箅子放在锅上一蒸。蒸面的方法也省火,一把柴火,水开了就熄火闷着,面就熟了。晌午一顿,晚上再热热,一天的饭就解决了。一年只有半年吃菜,菜就是一种东西,春天自己种下来的辣椒,秋天收了,切碎了腌一缸。每次吃饭,叉一碗面,加一勺腌辣椒,用筷子拌匀,就很香地吃下去了。

     就是这样饮食,韩洪87岁了,人很瘦,但是身体很好。每天扛着一把大扫帚和一把大铁锹,出家门开始护路,把被车轮扬到路边的碎石子扫回路中间,用铁锹铲一锹碎石子,把路中间的小坑填平补上。一去五公里,回来还是五公里,不论刮风下雨,尘土泥沙,87岁了。

     就是蒸面和一点点辣椒,满足了身体所需要的所有营养。许多主张膳食平衡的家教授,小心谨慎地按照他们自己的科学来养生,能有这样的身板吗?

     家住河南巩义的刘玉花今年100岁了。她的主要食物就是小米绿豆粥。小时候生长在农村她就这么吃。后来生活好了,住进了城市她还这么吃。100岁了身体很好什么营养也不缺。

        正确的结论是:吃相对单一的食物,减少了对身体的浪费,有利于长寿。吃的食物种类越多越杂,越影响寿命。

     酒喝不喝随你

     有人会问,吃自己习惯的东西,吃单一的食物,那么喝酒好不好?有人爱喝酒,可是他看了有些专家的文章,说酒精对身体不好,他想戒却戒不掉。有人不爱喝酒,可他又听电视里的专家说,喝酒有利于健康,他想喝,可是喝了痛苦。我们究竟该不该喝酒呢?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有了,喝不喝随你。酒不是长寿的仙丹,喝了不会增加寿命。在我们访问的百岁寿星中,大部分人都不喝酒。但是酒也不是影响长寿的毒药。也有百岁寿星是从小就喝酒的,喝了一样长命百岁。喝酒与饮食的道理是一样的。有的人因为遗传或从小的熏陶,喝上了酒,爱喝酒,他身体里有了消化酒的酶,他就老想喝酒。这个时候喝酒就没有坏处。如果他没有长辈的喝酒遗传,年轻时候也没有经常喝酒,他的身体里就没有消化酒的酶,就不想喝酒,喝酒就痛苦,那就别喝酒。

     比如,家住湖南湘潭101岁的杨永茂就爱喝酒。杨永茂老家是江西瑞金沙坪坝人,虽然家境贫苦,可是由于很小就从军,在军队里养成了抽烟喝酒的习惯。所以这一辈就喝酒抽烟,老来他也爱喝酒抽烟。

     他的孩子向我们讲他的生活习惯时说:“他吃东西控制得非常好。他吃饭总是按量来吃。我们现在总是从营养的角度来说,要拒绝烟酒。但他这一辈子烟和酒都有,不过他的酒量控制得非常好。这么一小杯酒他可以喝三天,他抿一口就放下去了。一根烟可以分三次来抽,他也享受了烟和酒带给他的乐趣。”

     百岁寿星杨永茂的饮食习惯正好引申出另外一个问题,可能有人会问:没错,我不爱吃乱七八糟的新玩意。我的饮食习惯很单一,我就爱吃肉,我就想吃肉。可是我老想吃,没个够,怎么办?我现在已经180斤了,要是再这么放开肚皮吃下去,很快就会280斤,380斤,路都走不动了,我还怎么长寿?

     102岁的百岁寿星李珍老人的故事,能够给我们正确的答案。

       半饥半饱的百岁寿星李珍

        西安市的百岁老人李珍今年102岁。李珍的老家在河南,八个孩子中她排行老八是老幺。两岁那年突然发高烧,上个世纪初的中国农村缺医少药,等到李珍九死一生地挣扎着活了过来时,她的母亲便发现自己的女儿一条腿伸不直了。原来李珍得了小儿麻痹症,从此落下了残疾。母亲为女儿的残疾哭了很多次,渐渐懂事的李珍也变得不爱说话,不愿出门。

     16岁那年,父母挑了一个最穷的村子一个最穷的汉子把李珍嫁了过去。父母善良想法是,最穷的村子土匪不会光顾,腿脚不便的李珍不用跑反;最穷的汉子人老实不会嫌弃李珍,自己的女儿才不会受气。

     嫁了人的李珍失去了母亲的庇护,不得不独自面对穷苦的生活。丈夫家太穷了,李珍几乎没有吃过一顿饱饭。每年一到春荒粮食接不上的时候,李珍只好一野菜和树皮充饥。秋天新粮下来了,交完租子所剩无几,她总是要尽着丈夫和老人。所以饥饿一直就是李珍的生活常态。能够半饥半饱就如同过年了。

     为了生存,李珍还下地干活。农忙时节,李珍一瘸一拐地与丈夫一起劳作,风吹日晒,早起晚归。虽然腿脚不便,可她干的活一点不比正常人少。不久李珍有了孩子,生活更加困难了。李珍的母亲知道女儿穷苦,所以每次女儿回娘家,母亲都要准备一些粮食让女儿带回去。而这些粮食李珍都舍不得吃,不是给了丈夫就是喂给了孩子。

     可是,就是这样的穷苦生活,命运又给李珍雪上加霜。1938年,国民党军队为了阻止日军西进,尽然不顾百姓的死活,悍然炸开郑州花园口的黄河大堤,人为制造了一场震惊世界、惨绝人寰的灾难。当时正是麦收季节,农民正忙着收割小麦,辛苦一年正盼着秋收能有几天吃白面馍的好日子,突然黄河大水就冲了过来。顿时成千上万的百姓死于非命,无数人家破人亡。侥幸活命的李珍,不得不带着三个不满十岁的孩子,拖着行动不便一条腿,跟着难民一路要饭向西走,去谋一条生路。终于,一家人在西安落住了脚。为了活下去,李珍想办法谋生,她支起个水摊卖大碗茶。一分一毛地挣钱养活孩子。就这样一天天煎熬着苦日子,终于熬到了解放。这个时候,李珍的孩子也都长大了。大女儿结婚之后,李珍就一直和女儿女婿住在一起。日子好起来之后,李珍还是保持着过去的习惯,不多吃,爱劳动,生活自理,一直活到了102岁仍然身体健康,行动自如。

        吃饱了不长寿

     李珍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吃饱了不长寿。我们采访的100位百岁老人,他们绝大多数都是家境贫寒,50岁之前都是在半饥半饱中度日,根本没有条件吃饱。即使有个别家境富裕的人,由于战乱和动荡,很长时间里也都是在半饥半饱中奔波。可是他们都活到了100岁。相反,许多衣食无忧的富豪,往往最多七八十岁的死去了。所以,吃饱了不长寿。

     生物学家做过类似的实验。他们将两组小白鼠用不同的方式喂养。一组大量投食让其吃饱,每顿保证有饲料剩下;另一组则参照吃饱的食量只供给70%。结果吃饱实验组的小白鼠寿命只有半饥饿组的70%。

     为什么吃饱了不长寿?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说一说我们想吃某种东西的饥饿感是怎么来的?

     我们饿了想吃东西,并不是因为我们身体缺乏营养,不吃东西补充就会出问题。即使我们已经营养过剩,是一个大胖子,但是到了饭点,我们还是会感到饥饿,还是想吃东西。越胖的人越容易饿,越能吃。相反,我们身体可能很缺营养。比如我们是驴友,我们徒步去越野,已经走了一个月了,体力和营养储备已经消耗殆尽。这时我们又迷路了,一连饿了三天,眼看奄奄一息。这时有一支探险队正好路过,我们得救了。我们在探险队大营里饱餐一顿,虽然这时候我们的身体营养奇缺,一顿饭根本无法弥补,但是,饥饿的感觉马上就会消失。为什么?

     我们想吃东西的欲望,不是因为饥饿,也不是身体需要营养,而是身体里,胃里,小肠里堆积起来的酶所发出的信号。这些酶堆积得越多,我们想吃的欲望就越强烈。这些酶中,消化某种特定食物的酶堆积越多,我们就越想吃某种东西。消化肉的酶堆积,我们就馋肉;消化霉豆腐的酶堆积,我们就馋霉豆腐。

     如果到了饭点我们不吃东西,没有东西吃,过了一段时间,不断分泌增加并大量集中在胃酸中的酶就会停止分泌,并慢慢被吸收排泄掉,人的饥饿感就会消失。

     如果我们一连几天都不吃东西,身体就会减少分泌这些酶,直到最后几乎停止生产。这时,虽然我们几天不吃东西,反而没有了饥饿感。

     有些人节食减肥,开始饥饿难耐,过了一段时间,饥饿感不那么强烈了,饭量也减少了,稍微吃点就不想吃了,有的到后来甚至厌食,不想吃东西了,为什么?就是身体里分泌的酶减少了,当它处在一个极低的水平时,人就没有食欲了。

     我们想吃肉,是因为我们从小吃惯了肉,身体里分泌出消化肉的酶需要与肉中和。我们吃进去肉,肉与等待消化肉的酶中和,肉消化了,酶也用完了,我们想吃肉的欲望平息。

     由于我们每天都吃肉,所以身体按部就班继续生产消化肉的酶。第二天,这些酶又堆积在我们身体里,我们就又产生了想吃肉的欲望。

     可是突然有一天,我们不吃肉,没肉吃了,或者听从医生的告诫忍着不吃了,我们的身体不知道,那个化工厂的领导不知道,还按部就班地生产出消化肉的酶,这些酶在身体中堆积,越堆越多,我们想吃肉的欲望就会越来越强烈,馋肉,痛苦。可是,如果我们坚持不吃,忍着,过一段时间以后,三个月,五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之后,想吃肉的欲望就会慢慢减弱,直到最后几乎消失,为什么?身体开始停止生产消化肉的酶了。

     身体是怎么开始停止生产消化肉的酶的?不是来自大脑的指令,而是来自实际的需要,有点像市场经济,市场调节。

     我们突然停止吃肉,身体每次生产出来消化肉的酶大量堆积,浪费,最后被吸收排泄。身体就会从中得到指令,慢慢减少这种酶的生产,减少了还过剩,再减少,直到最后停止生产。

     人对食物的欲望和对性的欲望很像。

     人,比如男人,为什么会有性交的欲望?为什么会对女性有追求占有的欲望,来源于雄性激素和精子的堆积。

     正当壮年的男人,睾丸中不断生产出雄性激素和精子,这些东西在这个男人身体里越积越多,他性交的欲望,追求女性的欲望就变得强烈起来。通过性交射精,身体里的雄性激素和精子减少了,这种欲望得到平息。如果连续性交,身体里的精子得到全部释放,有的到后来已经没有东西射出,雄性激素瞬间也降低到很低水平,这时候他不仅不想性交,不想女人,甚至会厌恶性交,反感女人。

     我们看到有些夫妻,他们总是打架吵架,外人都以为他们会离婚,可是奇怪,他们不但不离婚,打完了吵完了还挺好。打几天又好几天,好几天又打几天,为什么?就是因为精子和雄性激素的多少在作怪。堆积多了,他们就要好,要好了就性交,性交造成精子减少,激素下降,他们就反感对方,就这样周而复始。

     如果这个男人不断性交,精子不断排出,身体就会不断生产出精子。如果相反,这个男子虽然处在壮年,但是从来没有机会性交,由于道德观念的束缚,他也不手淫自慰。他身体里的精子和雄性激素从来也没有释放,从来也没有用武之地,结果会怎样?结果就是身体会逐渐减少雄性激素和精子的生产,到最后这个男人反而变得心静如水,没有性欲了。

     搞清楚了饥饿感的来源,接下来我们就要说说,为什么吃饱了反而不长寿了。

     第一,身体的反应总是滞后。每到吃饭的时候,身体根据习惯,或者我们过去说的生物钟,开始分泌消化食物的酶。我们吃进食物,更加刺激身体的分泌。你一碗饭吃完了,不吃了,身体不知道,还在生产酶。等到发现没有食物吃进来,这才慢慢停止分泌。如果我们不停地吃,身体就会不停地分泌,直到我们的胃装不下食物,撑得难受了,我们不得不停止进食。而身体分泌消化食物的酶,则要一直等到把事物都消化完,才会停止分泌。

     基于这一个原因,当我们感觉到吃饱的时候,其实已经吃多了。

     第二,生物的本能是贪得无厌地获取食物,储存营养。每一个生物都如此,人也不例外。人的大脑可以理智地告诉自己,我吃太多了,但是身体不会,身体会遵循动物的本能。野生动物可以贪得无厌地进食,但是人必须控制每天摄入食物的总量,因为和平环境下的人类获取食物容易,没有限制,而又不像野生动物那样受到季节和天敌的限制。

     基于这个原因,我们必须有意识地控制饮食。虽然我们应该吃自己习惯的食物,吃自己想吃的食物,但是却必须控制食量,否则我们必然会吃多了。

     如果我们每顿都吃多了,身体就会多分泌出消化食物的酶,这就造成了浪费。而节约才能细水长流天长日久;吃多了造成身体的营养过剩,还会引发疾病,所以难以长寿。

     所以,正确的结论是,吃饱了不长寿。

       有人提出问题:我饮食很有规律,从15岁开始,我就只吃两碗饭,一荤一素两个菜,可是我的身体还是在逐渐发胖,我已经很注意节食了,可是营养还是过剩,为什么呀?

     在进食量方面,人不仅不能完全按照身体的欲望进食,而且还应该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少食量。

     为什么?

     人即使控制每天的进食量,几十年都吃一样的食物量,也还会因为身体的变化而营养过剩。

     人在少年时期长身体,长骨骼,特别是在长性,我们吃进去的大量营养都供应到这些部门了,所以我们没有营养过剩。

     为什么人到了30岁以后,尤其40岁以后,营养过剩,吹气一样地发福?

     首先是因为,这个阶段人体已经不再生长,骨骼肌肉对营养的需要开始减少;其次,也是最重要的是性的需要下降。原来消耗最大的客户,现在悄没声地减少了进货,可是总进货商我们的嘴巴不知道,还按照原来的定量进货,还吃进那么多量的食物,我们的身体没有办法,每天还得分泌出足够的酶来消化这些食物,日积月累,原材料大量积压,人怎么能不像吹气一样地发福?

     所以,人到中年之后就应该适当控制食量,到了老年应该逐渐减少食量。中国有句老话,有钱难买老来瘦,很有道理。

     104岁的林桃老人,跟养子一家依然住在白沙村的老地方。老人除了背有些驼,身体依然硬朗,每日三餐从不挑剔,只要两碗稀饭足矣。

     除了吃自己吃习惯的食物,吃相对单一的食物,控制每顿饭的食量,还有什么可以减少身体能量的浪费有利于长寿呢?

     102岁的李静轩的故事可以给我们很好的启示。

     持之以恒的百岁寿星李静轩

        家住山东省济南市的百岁寿星李静轩老家是山东桓台,今年102岁了。

     14岁那年,因为家境贫困又遇灾荒,养不起孩子的父母托人把李静轩带到了济南,希望他能在大城市找个活路。经人介绍,李静轩进了一家名叫东元盛的染厂做了干活的小伙计。

     李静轩实在,干活不惜力,掌柜的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脏活累活都是他干,日久天长,他的实在终于引起了染厂老板陈掌柜的注意。陈掌柜认为李静轩实在靠得住,染厂需要这样靠得住的帮手,于是陈掌柜就开始教他学染坊的技术和生意。几年后,陈掌柜筹划开另外一家大染坊,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让实在的李静轩去独挑大梁。

     李静轩知恩图报果然是在,把全部的精力和才智都投入到新染坊里,很快便把一个新开的染坊做得有声有色。正当李静轩想把新染坊干出个样来报答师傅陈掌柜时,灾难降临了。

     1940年,用当地人的话说是,“南方闹水北方闹鬼,济南是又闹水又闹鬼。”北方闹鬼就是日本鬼子进来了;南方闹水就是洪灾发大水。可是济南是日本鬼子和洪灾一同降临。先是发大水,大水淹没了染坊,蛇都爬到那柜台上去了。染坊的布料、燃料、木材被大水冲走。正当李静轩拼着性命抢救东西的时候,日本人又来了,他们干脆要把染坊彻底霸占。劳累加上愤怒的李静轩,一口鲜血喷出来,一头栽到不省人事了。

     由于李静轩掌握了染坊最核心的技术,日本人不放过他,硬逼他起来上班打理生意,不然就要他的性命。有胆小的工友就来劝李静轩,好汉不吃眼前亏,给谁干不是干。李静轩严词拒绝,但求一死。日本人见李静轩果然病得没有人样了,就让人把他抬出作坊,任他死活不问了。

     好心的工友把李静轩救了起来,又凑钱请大夫给他治病。一段时间不见好转,有人迷信请来巫师跳大神给他驱邪消灾。正当工友们哀声一片,甚至准备为他料理后事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有一个练过武术的师傅被人请到了李静轩的床前。看着形容枯槁、已病入膏肓的李静轩,武术师傅鼓励了李静轩几句,又教给他几个简单的武术动作,嘱咐他每天练习,必能去病强身。

     不甘心眼睁睁地看着日本人霸占染坊,也不肯就此死去的李静轩,听了武术师傅的话,第二天清早,他真的强撑起无力的身体,照着师傅的指点开始练习起来。师傅教给的动作其实十分简单,没有人相信那几个简单的动作能够治好李静轩的伤病。看着虚弱得走路都打晃李静轩,家人都劝他不要练。可是李静轩实在,就那么几个动作他真就按照师傅的要求,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几百遍枯燥单调地练了起来。一晃半年过去了,李静轩的身体真就慢慢地好了起来。

     70年后李静轩老人仍然感慨地说,“吃半年药,不如练半年拳”。

     早起练拳使得李静轩的生活起居变得有规律起来。每天早上4点钟起床,不管刮风下雨,雷打不动,几十年如一日,从未改变。为此他还总结出了个“三定四忘五行拳”的长寿秘方。三定就是定时吃饭,定量吃饭,定时睡觉。四忘就是忘记别人的短处,忘记自己的长处,忘记曾经给予别人的帮助,不忘别人给予自己的帮助。五行拳就是坚持不懈地按时练拳。

     有规律的生活和锻炼,使得李静轩身体逐渐变得健康强壮起来。新中国成立后,李静轩在济南针织厂工作。针织厂的老人流传着李静轩的一个传奇段子。针织厂有一些拉排车的男职工,都是膀大腰圆很有力气的人。有一次两个拉排车的工人争执起来,先是吵后骂,然后就动起手来,在场的人都不敢劝,怕被伤着。这个时候李静轩已经60多岁了,在厂里做会计。他听见打闹之后就从办公室出来,分开人群想进去劝架。

     有人就说,“老人家你千万别过去,要是碰了一下那可不得了。”

     李静轩也不吭气,轻轻一分就把人分开了。进去以后那两个打架的人根本没拿正眼看李静轩。可是李静轩过去两只手搭在两个人的手上,正在打架的两个壮汉就全都动不了。李静轩给他们讲道理,一场打斗就这么被一个60多岁的老人给劝开了。

     打这事以后,李静轩有功夫的名声就传开了,不少人都慕名来向老人学功夫,李静轩教他们的还是师傅教给他的那两下,有人学学就不耐烦了,再也不来了,其实他们是没有悟出李静轩老人功夫的真谛。只要是有规律,持之以恒,才能结成正果。

     就在李静轩的孩子们为老人庆祝101岁的生日时,有一个一米八高的小伙子要向李静轩老人挑战,想试试老人的身手。老人笑笑说,“练拳就是为了强身,锻炼身体。”小伙子执意要比,老人也就只好答应了,谁知刚一交手,李静轩老人利用小伙子用力过猛的破绽,一引一推,竟把小伙子推了个仰面朝天。这个精彩的瞬间被旁人忠实地记录了下来,而百岁老人放倒壮小伙的故事也很快传为美谈。

       一位百岁老人真的能把一个一米八的壮汉打倒在地吗?也许不能。没有那个壮汉脑子不清楚真跟百岁老人动力气。但是不管怎么说,百岁高龄的李静轩还能虎虎生风地施展拳脚,还能在壮汉身上施力气,便是一个了不起的事情。从大病不起到一百岁后还能虎虎生气,所有这一切只不过是来自于有规律的饮食和起居,这就足以说明问题。

     正确的结论,饮食有规律,定时,定量,就是节约。节约了就能长寿。

     持之以恒人长寿

     生活有规律,饮食定时定量,持之以恒人长寿,许多百岁寿星的生活饮食都证明了这一点。

     比如,家住济南102岁的百岁寿星王君玉就是这样。这位银须飘飘的老人每天早上4点多起床,出门散步,8点钟回来吃早饭。中午也是按时吃饭。晚上吃完晚饭后六七点钟准时睡觉。

     说到长寿秘诀王君玉说:养生应做到一不懒,二不贪。人老了,只要手脚勤快就不笨拙。在生活上粗茶淡饭最养生,没有奢望最养心。

     家住大连的百岁寿星尹秀英也是这样。吃饭定时定量,生活起居很有规律。尹秀英的大儿子姜孟迁告诉说,母亲尹秀英“从来不吃过头食,给她多了她给你剩下。”

     老人的很多起居习惯也都非常有规律,早晨4点半起床,每天午睡半个小时。

     大儿子姜孟迁说:“老娘就12点半睡到1点,不用叫,自己一个屋,起来穿衣服坐着。4点半起来,她也没表,前后不差五六分钟,起来穿上衣服,把头拢一拢,就在那坐着。”

     老人每天解大便一次,只要是新闻联播一开始,那就是老人解手的时间。

     尹秀英大儿子姜孟迁:“中央广播电台的报告新闻节目一响,她就赶紧脱袜子,把卡子拿下来就开始准备了。不管你冬天夏天,不管春天秋天,只要中央广播电台的节目一响,现在报告新闻,这么一响,肯定这个事。”

     有规律的饮食和有规律的生活,使尹秀英老人扛过了90岁女儿和女婿的突然离世,也是她从容地熬过了白内障失明的痛苦。100岁了仍然身体健康。

     为什么有规律定时定量就是节约呢?

     因为人的身体是一个复杂的化工厂,消化食物所需要的酶不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身体需要一个生产和信息反馈的过程。

     如果我们每天中午12点吃饭,突然有一天12点不吃饭,会怎么样?到了每天吃饭的时候,我们就会感到饿,想吃饭。为什么?因为这时候我们的身体已经按照平时的习惯,在12点前后分泌出消化食物的酶,准备消化食物。由于没有食物吃进来,酶在那里堆积,就会给大脑发出信号:需要食物。我们就会感到饿,想吃饭。

     如果我们还不吃饭,酶堆积到一定程度后,就会慢慢被消化排泄掉。过了一定的时间,身体也会慢慢停止合成这些酶。

     生产出来的酶被白白地排泄掉,这就是浪费。

     到了下午两点,突然我们又吃饭了,可是我们的身体并不知道,没有准备好消化食物的酶,吃进去的食物就会郁积在那里,我们的身体也会措手不及地打乱正常的运行,赶紧分泌酶。郁积、紊乱、消化不良也是浪费。

     按时起居也是这样。如果我们每天晚上10点睡觉,早上6点起床,很有规律。我们的身体到了那个时间,就会按照习惯逐渐降低身体的运转,准备休息。这样我们一躺在床上很快就睡着了。到了早上6点,身体按照规律慢慢醒来。我们不会感到早起的痛苦,身体已经为起床做好的预热。相反,如果没有规律,身体这个化工厂就会运转紊乱,不仅造成浪费,还可能生病。

     我们常听专家们忠告:早要吃饱,中午吃好,晚饭吃少。说是这样就能长寿。还有的专家警告早上不吃饭的人,说这样会得结石。可是很长时间里,中国的北方农闲的时候只吃两顿饭,早上根本不吃饭。生活在北方的百岁老人也都吃两顿饭,可是他们却很长寿,没有人得结石。南方农村农忙时,为了躲避中午的炎热,早晨4点就空着肚子下地干活,直到十点多钟才回家吃饭。生活在南方农村的百岁老人也并没有因此影响健康。大多数德国人中午都不吃饭,有的只吃一片面包,喝杯咖啡,有的只喝一杯咖啡,他们不感觉饿,身体壮硕。

     由此可见,几点钟吃饭,吃几顿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规律,定时,定量。

     是吃三顿,还是吃两顿,或者吃四顿,跟身体的健康与否没有必然联系,关键是你有没有形成规律。

     只要你有规律,不论一天吃两顿还是吃四顿,都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只要你有规律,早饭可以不吃,晚饭可以多吃,只要你想吃又不感觉难受。

     如果你是一个上班族,离单位又远,早上很紧张来不及吃早饭,没关系,你早上就不吃。开始你会感到饥饿难耐,但是,只要你年轻,坚持,时间长了身体就会调整过来。你那个巨大复杂的化工厂知道早上没有食物要消化,慢慢地就会停止生产。

     家住陕西省周至县的百岁寿星惠德友,今年103岁了。他的饮食习惯就是定时定量。一顿一碗不多不少,吃完了就放筷子,有好吃的也不吃了。

     所以,什么时候吃,什么时候吃多吃少,跟健康无关,关键是有没有规律。

     不管吃什么,你得有规律。

     吃多少你得有规律。

     什么时候吃也得有规律。

     你越是年纪大了,越不要轻易改变这个规律。

     有规律就会减少浪费,节约了就能长寿。

     读了上面的文字,不知道有没有人会担心:哎呀,我从来不吃辣的,昨天被朋友拉去吃了顿麻辣火锅,会不会影响寿命?

     我一贯饮食很有规律,可是前段时间去新疆出差,有时差,饮食不规律,回来果然上火泻肚子,是不是也折寿?

     当然不会!

     一两次的不规律,偶尔的越轨,在人生漫漫岁月中微不足道。身体偶然的浪费不足以明显影响人的寿命。我们要做的是,明白其中的道理,尽可能地按照这个规律来安排我们的生活,而不是听信瞎子摸象似的错误忠告。

     我知道有很多人,本来身体挺好,生活很有规律,饮食也没有问题,突然有一天,他看了一本专家的忠告,于是把多年习惯的豆浆油条停了,改吃面包牛奶,结果身体不适,跑肚拉稀。折腾了半死。

     突然又风行另一本书,说人体里面都是毒,吃大量新鲜蔬菜排毒,不排毒人就会得病死掉,于是他又改吃大量生疏菜,结果又不消化,一天排便三次。

     一会儿有本书说,人的百分之七十都是水,水对人体最重要,一天要喝多少水,什么时间喝,喝错了就会得病。于是又开始喝水,一天跑18趟厕所。一会儿又有主流媒体知名大夫指点,喝多水增加肾脏负担,搞不好肾衰竭,又吓得半死。

     本来早上一杯豆浆一根油条就够了,一听说早上要吃好,一天之际在于晨,于是又加一个煎鸡蛋,一碗蔬菜沙拉。明明一点胃口也没有,一点也不饿,根本吃不下去,也死往下吃。

     本来晚上吃得很多,喜欢熬夜写点东西或者夜生活,一听晚上要吃少,于是6点钟喝碗粥,一直到半夜12点多,六七个小时饿得半死。

     我们自己想想,这样有必要吗?

     好了,关于吃的问题,我们已经从百岁寿星们的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吃自己习惯的食物,吃自己爱吃的食物,食物的品种相对简单,不要吃太饱,而且要定时定量。

     现在我们吃完饭了。吃了自己习惯的食物,品种也不多,定时定量。那么吃完饭该干什么啦?是去运动还是躺着不动?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在奥林匹克的故乡古希腊的山岩上,镌刻着这样一句名言:“你想变得健康吗?你就跑步吧!你想变得聪明吗?你就跑步吧,你想变得美丽吗?你就跑步吧。”于是很多人便去运动。现在成立有很多健身俱乐部,女子去跑步机上减肥,男子练器械增加肌肉。

     要想长寿就必须去做体育运动吗?百岁寿星卫青竹的故事也许能够给我们启发。

(责任编辑: 朱雨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