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川奈绪作品封面:“财神”小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3:59:12
原文地址:“财神”小释作者:杏坛归客

    
      民间传说农历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正月初五接财神、请财神是中国春节“迎富”活动的重要内容。财神崇拜在中国民间非常盛行。人们崇拜财富,希望发财致富过上美好幸福的日子,因而创造出财神。人们春节期间在厅堂贴上财神的画像,设置供品,烧纸上香,祭拜财神。有财神庙的地方,人们到财神庙去请财神。也有由人装扮成财神上门的,他们还唱诸如“财神迎门到,元宝滚滚来。主人真和气,福气定不小”之类的送财歌。人们请财神是祈望在新的一年里财源茂盛,发财增福。
    财神的起源颇为难考,所祭祀的神明也因时因地而有所不同。财神,一般认为有所谓“正财神”赵公明,“文财神”范蠡,“武财神”关羽,“偏财神”五路神、利市仙官,“准财神”刘海蟾。这些财神,又可分为文财神和武财神两大类,最为人们熟知的财神,则是“正财神”赵公明。

    

    财神,旧时指掌管钱财的神,俗称赵公元帅,本为道教所信奉的神。清 ·诸仁安 ·《营口杂记》载:“拜年者必先拜其所供之影镫。影镫者,外画财神,内点以烛。有八尺馀长者在中,左招财,右利市。”《官场现形记》第二九回:“所以同赌的人,更拿他当财神看待。”洪深 《贫民惨剧》第四幕:“财神香是要烧的,还要烧观音香。”

    《三教搜神大全》卷三云:"赵元帅,姓赵讳公明,钟(终)南山人也。自秦时避世山中,精修至道。后在道教神话中成为张陵修炼仙丹的守护神,玉皇授以正一玄坛元帅之称,并成为掌赏罚诉讼、保病禳灾之神,买卖求财,使之宜利。故被民间视为财神。其像黑面浓须,头戴铁冠,手执铁鞭,身跨黑虎,故又称黑虎玄坛。其羽化后葬于终南山下赵代村。凡买卖求财,只要对赵公明祈祷,便无不称心如意,故而民间奉其为财神。旧时年画中,赵公明的形象多为头戴铁冠,手持宝鞭,黑面浓须,身跨黑虎,面目狰狞,因此人们又称其为武财神。

   
    根据《封神榜》所载,财神姓赵名公明。他原在峨眉山罗浮洞修道,因助纣攻打武王,死后被封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之神",并统领"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利市仙官"四个部下。他们的职责都与财有关。道教供奉的财神,也是赵公明。根据道教传说,赵公明本为终南山人,自秦时就隐居深山,精修至道,功成之后,玉皇大帝封他为"正一玄坛元帅",简称"赵玄坛"。旧时财神庙和各家各户所供的财神,其尊容颇凶,乌面浓须,怒睁圆眼,头戴铁冠,一手执钢鞭,一手捧元宝,身下还跨有黑虎,故又有"黑虎玄坛"之称。传说这位赵公元帅职掌除瘟翦虐,驱病禳灾。凡有冤抑难伸,他会主持公道;人们买卖求财,他可以使之获利。他原先的职分并不是专职的财神,但能使人获利,别无他人可以代替,民间便把他看作财神了。

  

据说农历正月初五接财神的习俗,盛行于明清民国,财神又称赵公元帅,手下有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利市仙官四个小神组成招财进宝的班底,这样赵公元帅就成了人间盼望发财梦想崇仰祀奉的对象。据说这个财神比较傲慢,只有在每年的正月初五才走下神坛 ,到人间随意窜门,还不定走到哪一家呢。所以过去在初五凌晨家家燃放鞭炮,是趁着赶早在另一家迎接他以前抢先把财神迎进自家门。不过这些年由于抢财神“竞争”激烈,已把燃放鞭炮的时间大大提前了,从初四晚餐后就开始燃放了,一直到初五整天。


    有个故事,据说财神爷是有钱人家供奉的,没钱的人供奉是不会显灵的。有个讨饭化子穷得无路可走,讨饭路过一座古庙。进庙后,他什么菩萨都不拜,单摸到财神爷像前,倒头便拜,口里祷求财神爷赐财。赵公元帅见是一个叫化子,心里想,连香烛都舍不得点,还来求财?天下有那么多穷叫化子,我能接济得过来吗?可乞丐心中想的正相反,他认为财神总会救济穷人的,富人不愁吃穿,求财何用?便不住地拜。这时,财神娘娘动了恻隐之心,想推醒打瞌睡的财神夫君,劝他发发善心给这叫化子一点施舍。可财神爷不理睬,打了两个哈欠又闭上了眼睛。虽然是财神娘娘,可财权在夫君手上,夫君不点头,怎么好将钱赐给叫化子呢?娘娘无奈只得取下自己的耳环,扔给了叫化子。乞丐突然感到神龛上掷下一物,一见是一副金耳环,知道是财神所赐,急忙磕头,连呼“叩谢财神菩萨”。财神爷睁眼一看,发觉娘娘竟将自己当年送她的定情物送给了穷叫化子,气得大发雷霆,将财神娘娘赶下了佛龛。自此以后,数百年来就再也没有一个穷人是拜了财神而发财的。

这个故事很有趣,想想当今社会,贫穷人家或者我们说的弱势群体,迎财神就比较少,越是有钱人家燃放鞭炮就越起劲,倒也符合故事的后续说法。穷人说:“我是穷人,你财神从不光顾我家,凭什么要我迎你?”富人说:“我发达了,多谢财神光临,今天我大燃鞭炮,还望来年继续照应。”

    市场经济发展,人心思富,赵公明跃居众神之首位,称大元帅矣。






 

财神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