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牌子的滑板车最好:以禅入书--黄山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7:52:12

以禅入书--黄山谷

黄庭坚是宋代继苏东坡之后的又一位书法大家。  & e: q: }$ v6 P% [8 X
" g; q" @6 Y  R$ B: O6 o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涪翁,又号山谷道人。祖籍洪州分宁人(今江西省修水县),他生活在北宋仁宗至徽宗时期。自幼聪敏颖悟,19岁中进士,初任叶县尉,后以博学而教授国子监,苏东坡见其文章,“以为超轶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名声始震。”由于得到当时的大文豪苏东坡的赏识,遂与东坡有师生之谊,他同当时的另几位才子张耒、晁补之、秦观同游学于苏东坡门下,人称为“苏门四学士”。
黄庭坚从学于苏东坡,因此,在政治上也同苏东坡有同样的见解,其仕途命运也与苏东坡紧密相连。他的思想见解,诗文书画无不受到苏东坡的影响,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在宋代,他的诗歌成就与苏轼齐名,后人并称为“苏黄”,他书法的成就也不在苏东坡之下,《宋史》本传说他“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他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功,得益于他对禅宗的深刻领悟,以禅入书,可以说是黄庭坚的一大特色。禅宗所提倡的渐修顿悟,直接被黄庭坚用之于书法艺术的学习与创新。他学习书法,最初师从周越,达20年之久。后又师从苏舜钦学书,始得古人笔法之妙。转而临习古代书法,下了很大的“渐修”的工夫。但他的向古人学习,并不是死学,而是主张遗貌取神,他学《兰亭》,认为“《兰亭》虽是真行书之宗,然不必一笔一笔以为准”。因他主张学书以“取神”为要,所以,他认为看帖比临摹更重要,学书尤其不能被法度所窘,要在体会古人之用笔妙处。他说“学书端正,则窘于法度;侧笔取妍,往往工左病右。古人作《兰亭叙》、《孔子庙堂碑》皆作一淡墨本,盖见古人用笔、回腕余势。若深墨本,但得笔中意耳。今人但见深墨本收束锋芒,故以旧笔临仿,不知前辈书初亦有锋锷,此不传之妙也。”(《山谷文集》)他说“古人工书无他异,但能用笔耳。”“草书妙处,须学者自得,然学久乃当知之。墨池笔冢,非传者妄也。”(同上)正是基于这种认识,直到他的晚年他都一直在不停地学习前人的书法,这种“渐修”的工夫是他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以他的切身体会,在书法创作上,他又有过明显的“顿悟”——质的飞跃时期。他在《书自作草后》说:“绍圣甲戌在黄龙山中,忽得草书三昧。觉前所作太露芒角,若得明窗净几,笔墨调利,可作数千字不倦。”有了这样的“顿悟”,其书法艺术也步入佳境,呈现出他自己的特点。他创造了一种中宫紧结,长笔四展,俊挺爽利的新书体。他的楷书是如此,行书、草书也是如此。  
* P0 w3 s  j: q
在这种“渐修顿悟” 的基础上,黄庭坚始终在追求着书法艺术的新境界,他接受古人的书法艺术之精华,但不拘泥于古人;他拜苏东坡为师,但也只是向他学习书法艺术的道理,而不是模仿其书法的字型面貌。他有诗云:  
    字身藏颖秀劲清,问谁学之果《兰亭》。大字无过《瘗鹤铭》,晚有石崖《颂  
中兴》。小字莫作痴冻蝇,《乐毅论》胜《遗教经》。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  
@$ P- V
家始逼真。(《题乐毅论后》)
在强调创新的同时,他还特别强调书法要脱俗,无“尘埃气”,要以“韵胜”。他说:“学书既成,且养于心中,无俗气,然后可以作示人为楷式。”《跋与张载熙书卷尾》)他早年学书于周越,人以为多俗笔,“以故,久不作草,数年来犹觉湔祓尘埃气未尽,故不欲为人书。”书要不俗,才能以“韵胜”,要以“韵胜”不俗,只有读书以提高修养,他说“若使胸中有书千卷,不随世碌碌,则书不病,韵自胜。”《跋周子发帖》)又说“学书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若其灵府无程,即使笔墨不减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书缯卷后》)正是由于他对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和努力探索,才有了他创作上的辉煌成就。黄庭坚留下来的书法名迹,主要有行书《华严小疏》、《戎州帖》、《范滂传》、《松风阁诗》、《经伏波神祠诗》、《寒山子宠居士诗卷》和草书《花气诗帖》、《廉颇蔺相如列传》、《李白忆旧游诗帖》、《诸上座帖》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