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航货运单号:蒋介石“坚决抗战”与“保存实力”矛盾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21:25:28
蒋介石“坚决抗战”与“保存实力”矛盾吗?

2011-08-09 08:35:06

归档在 历史思辨 | 浏览 13667 次 | 评论 24 条

我在《为毛泽东一句话下注解》一文中,对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正面抗战的功绩进行了全面肯定,认为在“坚决抗战”方面,蒋介石做的并不差——起码不必其他党派差。而几乎同时,我又在《1945,中国失去最好的现代化机会》一文中指出“蒋介石抗日战争时保存实力”,于是有网友在跟帖中表示疑问“信先生!这一条我看得很不舒服,您真的确信这是历史事实吗?不好意思!信先生,不得不说,尽管您的文章我很爱读……”

事实上,蒋介石坚决抗战是真的——有许多史实可以作证: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事变后,蒋介石宣示求战必应战的原则,全面发动抗日战争,先后投入大量兵力与日军展开重大战役。据国民党的军事报告,国民党军队在八年抗战中,与日军大的会战有22次,包括三次长沙会战、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豫中会战、桂柳会战、湘西会战等,主要战斗有907次,毙伤敌伪军228万人,击毙日军陆军大将诼田攻、中将中村正雄、木谷资俊、酒井直次、木村千代太、海军大将山县正乡、大角芩生和陆航中将小笠原数夫等少将以上军官40人,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者妄图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涌现出张自忠、李宗仁、杜聿明、孙立人、薛岳、卫立煌、傅作义、戴安澜、张灵甫、王耀武等一批著名抗日将领。在抗日战争中,国民党陆军累计阵亡、负伤、失踪321万多人,空军阵亡4300多人,毁机2468架,海军舰艇损失殆尽,为国捐躯的师级以上军官有我们熟知的佟麟阁、赵登禹、郝梦龄、张自忠等73人。1929-1933年,从国民党中央军校毕业的军官大约2.5万名,约1万名在1937年7-11月的对日作战中牺牲。在大型会战中,国民党官兵伤亡巨大,整连、整营、整团为国捐躯者屡见不鲜,有无数可歌可泣、壮阔宏大的英勇壮举。在淞沪抗战中,国民党官兵每小时死伤数以千计,主力各师补充兵源达4、5次之多,原有下级军官和士兵伤亡达三分之二,旅、团长伤亡达半数以上,其牺牲之壮烈,在世界各民族反侵略历史上鲜有其例。英国驻中国司令史摩莱少将说:“我们都是经历过欧战的军人,但我从来没有看到过比中国‘敢死队员’最后保卫闸北更英勇、更壮烈的事了!”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军民在国民政府领导下,承担着太平洋战场抗击日军主力的艰巨任务。1941年日本投入战斗的陆军部队共有51个师团,其中在中国作战的有35个师团,占日本陆军总数的68.7%。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英等国很快对日宣战。9日,国民政府也正式对日宣战。日军随即对西太平洋和东南亚各国发动全面的侵略攻势,不到一个月就先后入侵菲律宾、泰国、马来亚、香港、印度尼西亚。10日,中国政府出于共同的战略利益和紧急形势,建议中英美苏结成军事同盟,共同抗击日军。22日,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邱吉尔在华盛顿会见,采纳了中国的建议,组成反轴心同盟。25日,拟就联合宣言草案,规定“加盟诸国应各尽其兵力与资源,以打击共同敌人,且不得与任何敌人单独媾和”。1942年元旦,宣言发表,入盟国有26个。接着,罗斯福提议组设中国战区,以蒋介石为最高统帅,设立联合参谋部,辖中国、泰国、越南和缅甸等地区,全面抗击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扩张,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重要力量。当时中国已有200万平方公里土地沦陷,国民政府仍然派出24万军队与驻缅甸、印度的盟军并肩作战,有效牵制了太平洋地区的日军,为盟军赢得欧洲战场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牺牲。

但与此同时,他保存实力也是真的,抗战之初,蒋介石就在1937年8月7日的国防会议上决定“全面抗战,采取持久消耗战略”。蒋介石明确指出:“倭寇要求速战速决,我们要要求持久消耗战”。对如何进行“持久消耗战”,蒋介石提出了两项要求:“我国此次抗战,其要旨在于始终保持我军之战斗力,而尽是消耗敌人力量,使我军达到持久战之目的”。也就是说,既要消耗敌人,又要保存和发展自己。蒋介石把“持久消耗战略”的精髓简化成具体的口号,这就是“以空间换时间”。1938年2月,他具体地解释说:“我们这次抗战,以广大的土地,来和敌人取胜负;是以众多的人口,来和敌人取生死。本来战争的胜负,就是取定于时间与空间,我们有了敌人一时无法占领的广大土地,就以空间的条件,已足以制胜侵略的敌人。”又说:“我们现在与敌人打仗,就是争时间,我们就是要以长久的时间来固守广大的空间,要以广大的空间,来延长抗战的时间,来消耗敌人的实力,争取最后的胜利。”看到没有:抗战的策略只能采取“持久消耗战略”,而这一战略的关键就在于“始终保持我军之战斗力,而尽是消耗敌人力量”,不保存自己实力,用什么去“坚决抗战”?战争的真正实质不就是“保存自己”与“消灭敌人”并重么?怎么可能为消灭敌人就把自己消耗光呢?事实上,“保存”自己还是第一位的。理解了这点,就对我们说蒋介石“保存实力”不会感到“很不舒服”了。

更何况,蒋介石所以在抗战中采取保存实力的做法,还有其现实原因,这原因就在于国内各大势力虽然在抗战旗帜下达成了统一,但实际上却各怀鬼胎。蒋介石为了自己利益,也不得不在坚持抗战的前提下,尽量保留自己实力而消耗对方。例子也举不胜举。比如,台儿庄会战,蒋介石的精锐嫡系汤恩伯部按兵不动,坐待川军王铭章122师全军覆没,日军专攻汤部,灭掉汤部一军后,汤军5万人急转避战,而此一线9个军17个师(不计汤部)在会战前70多天即散落战区,却未做任何战事准备,此时蒋介石才在李宗仁恳求之下远调李部孙连仲两个军2.5万人赶赴台儿庄。台儿庄战役正式打响,正面攻击日军的是李部孙连仲的2.5万人,后面躺着汤部的5万大军!日军看穿意图,倾全力攻击孙连仲,李宗仁调不动汤部,只能坐视孙连仲伤亡过半。蒋介石不增派一兵一卒,却借口伤亡过大而取消李部孙连仲42军番号,彻底削弱了李宗仁部的实力。又比如,西北军抗战:冯玉祥部一群清一色号称“冷娃”的陕西子弟兵,在中条山坚持抗战近三年,先后粉碎了日军的11次大扫荡,把不可一世妄言三个月占领中国的日本鬼子拒阻于潼关以外,使其进入关中掠占西北的梦想死于胎中。仅“6·6”会战一役,日军排长以上军官的骨灰盒层层叠叠垒堆了1700多具。这是八年抗战中取得重大战果的战区之一。在中条山坚持抗战近三年,陕西子弟兵也有2.1万人牺牲在中条山下、黄河岸边。抗战末期,蒋介石派中央军10余万人,强行换下3万西北军,却在换防后的三个月全线失守!再比如广西抗战,尤以桂林保卫战最为激烈,战前,蒋介石强令撤出8万守军,在白崇禧强烈要求下才留守军队2.5万人,而其中较有战斗力的才1.8万人。面对10万日军的疯狂进攻,桂林守军殊死搏斗,一条条街道、一条条巷子地进行争夺与肉搏。直至日军大量使用毒气,并终因寡不敌众,桂林守军终于未能取得战役胜利,守城主将,131师少将师长阚维雍(后追赠中将),见城破在即,在铁封山师部举枪自杀,壮烈殉国,实现了他战前与桂林共存亡的誓言。他生前留下了绝命诗:“千万头颅共一心,岂忍苟全惜此身;人死留名豹留皮,断头不作降将军!”诗句反映了守城将士的心声。 广西抗战也是日本人至今最难以忘怀的战争之一。

对地方势力如此,对心怀异志的共产党就更不用说了——设想蒋介石若真的如上面网友所认为的那样将自己全部实力都拿出去跟日本人拼命,则最大的收益人是谁?又是谁在一旁等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所以,蒋介石的整个抗战思想是在“坚决抗战”和“保存实力”之间做平衡——这是一个政治家在抗战这种特殊条件下必须做出的选择。  

对历史真相的了解,我们需要一点辩证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