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字狼牙团队口号:距离高考近一个月 专家支招“平常日子”如何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1:42:44


编辑:词叟
资料图
别人是不是比自己复习得要多?能不能在家里跟孩子谈考试?现在距离2011年高考还有近一个月时间,广大考生和家长的情绪也渐渐变得波动起来,进入所谓“高原期”。国家一级心理咨询师、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王秋英指出:“考前一个月,是一个特殊的阶段,考生和家长的情绪波动在这时达到高峰,此时家长不仅要和孩子一起保持平常心,更要注意帮助孩子调整好生物钟。”
考生:情绪波动顶峰
不久前,深圳一所中学的内部调查发现:19.8%的高三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充满信心,7.8%的人完全学不进去,大多数人介乎二者之间。王秋英认为,这表明学生的情绪在这一时期出现了非常大的波动。
在备考的不同阶段,考生的心情不同。高考前几天,焦虑值达到顶峰;而考前一个月,情绪波动则达到顶峰。王秋英认为:在这个特殊阶段,学生容易出现以下一些心理反应。
1、怀疑。高三学生经过将近一年的复习,到了这时会发现,成绩好像变得不稳定起来,上次考得高一些、下次考分就可能降低了,而此时要提高成绩已经非常困难。这其实是正常现象,但学生不能理解,情绪容易围绕成绩发生很大的波动,甚至怀疑自己的付出到底有没有用?努力会不会取得效果?
2、恐慌。高考只剩下一个月了,考生会不断地拿自己与身边的同学相比,得知别的同学复习到深夜两三点,会觉得“太可怕了”,因为自己睡得太早、复习的比别人少;看到别人做了很多套题目,就觉得自己“完蛋了”,因为自己显然做题太少。这些比较放大了自己的一些所谓“负面”信息,内心难免惶恐,于是更要加班加点学习,即使晚上脑子已经发木了,还不肯去睡。
3、惧怕。此时的高三学生会有很多的担忧,不过全都是想象中的担忧:要是考不好怎么办?要是考试前失眠怎么办?考试时出现了突发情况怎么办?越想越怕。
这些独特的心理反应交织在一起,导致高三学生的情绪波动极大。“高三学生在此时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平复自己的情绪,不要有太大的波动。”王秋英认为,这需要家长的帮助,因为家长往往是让孩子情绪波动的主要来源。
家长:比孩子还紧张
考前这“非常一月”里,在家里跟孩子说什么?能不能跟孩子提考试?有些话到底是说还是不说?要不要给孩子吃补品?看电视要不要把声音关掉……
这些问题,是不久前的一次讲座上,考生家长们对王秋英提出的,显示出随着高考的临近,家长的心态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他们的情绪与孩子类似,甚至比孩子还紧张。”王秋英说。
比如,很多家长口中对孩子说“没关系,只要尽力就行了,考上普通大学也行”,但他们自己却不是这样做的,他们在孩子面前,说话轻声慢语、走路蹑手蹑脚、避免一切声音。“孩子其实非常聪明、敏感,他会注意到你的一反常态,注意到你讲话的神情、语气,知道你作为家长其实非常在乎这个东西,因此虽然家长一遍遍地跟孩子说‘没关系,普通大学也行’,看起来是鼓励、减压,但孩子却会觉得是加压。”
还有不少家长不知道怎么用言语鼓励孩子,会不自觉地对孩子说:你在学校学习时间挺长的,怎么回到家里才学一两个钟头?你还有时间看电视?为什么一学习你就开始磨蹭?王秋英认为,这些表现,说明对于渐渐来临的高考,家长也很害怕和担忧。
建议:一颗平常心
高考无疑是一个重大事件,等待它来临的过程是非常令人焦灼的,不少家长深受煎熬,想使劲却使不上劲,甚至使错了劲,他们想知道:该拿孩子和高考怎么办?
孩子们也许知道答案: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家长不要做太多的事情,平常心就好。不过,将近一半的高三学生也承认,他们无法做好情绪的自我调节,而37%的高三学生希望知道如何进行情绪调节,这说明家长的情绪调整非常重要,因为考生们需要家长的帮助。
王秋英也认为,家长们要做的其实很简单:“一颗平常心,把孩子备考的日子当成平常的日子来过,平时怎样就还怎样。”让她感慨的是,虽然简单,但家长们做到这一点很困难,然而如果家长们做不到平常心,必然会把担忧紧张的情绪传达给孩子,增加孩子的压力。
另外,家长不要把孩子的情绪波动看得太过严重,因为这是非常正常的情绪反应,而且适当的焦虑还有助于发挥潜能,激发出更好的状态。王秋英根据多年的观察指出:“多数孩子的波动值是在正常范围的,只有少部分才会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需要特别关注。”
明白了这些,家长就能正确认识孩子在目前的波动心态,并帮助孩子做出调整。王秋英建议,家长和孩子可以每周共同参与一项活动,比如周末一起爬山、打球、散步,可以很好地释放双方的压力、缓解情绪波动。
名词解释
什么是高原期
学习、练琴、体育训练、职业发展等,都有可能遇到“高原期”,即在技能练习的中、后期,练习的进步出现停滞,不再继续上升,总是保持在一定水平、有时甚至稍有下降。练习时间过长导致兴趣降低、身体疲劳,或者练习方法不妥当、不适宜,都会导致高原期,此时心理受到影响,出现恐慌、怀疑、焦虑、记忆力下降等。这时需要合理安排练习时间,并注意改变原有的练习方法。
专家支招
考前这个月,“平常日子”如何过
高考是一个事件,它一定会给学生和家长造成压力,对于他们来说,如何在期望、怀疑、忐忑、惶恐、兴奋交织的心情下,克服情绪波动,以“平常之心”过“平常日子”,迎接6月那一天的到来?记者就这一问题采访王秋英时,她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了提醒。
1、制造愉快的家庭气氛,不知道讲什么就讲笑话。
只要在家里制造一个比较愉快的气氛就可以了,而不是把孩子“钉”在桌前。要知道,所有的学习习惯、主要的学习效果,已经在以前就成型了,现在要管已经来不及。再则,学生在学校里已经处于高压的学习状态,回家后也有放松的需要。
“如果不知道该讲些什么,那么讲高考就不如讲笑话,笑话可以制造出轻松愉悦的气氛。”王秋英提醒,不可以把高考当成家里唯一的话题,即便每天都讲鼓励的话,也会导致负面效果。有些家长相反,什么都不敢跟孩子说,这也不必要。
另外,家长要在这个阶段避免与孩子发生冲突,与孩子因高考意见不一致时,不要吵架或刺激孩子,以免增加孩子的情绪波动。
2、也能跟孩子提高考,但家长首先要调适好自身情绪。
高考的话题也可以提起,如果感觉到孩子的情绪比较紧张,父母可以与孩子进行理解性的谈话,这对孩子会是个很大的鼓舞。要记住,家长这时对孩子的影响比老师要大,鼓励孩子就可以了。
不过,要注意家长经常会有的一个现象:“我们并不看成绩,只要尽力就可以了”,看上去很民主,但做的事完全不是如此。比如,会抱怨孩子很多行为、习惯不好,作息时间不好,还不做家务。家长觉得自己是在要求孩子做个正常的人,但是,如果孩子的成绩很好,家长还会抱怨这些吗?基本不会。说明家长还是用成绩来衡量孩子的,而孩子往往把父母的心理洞察得一清二楚。
所以,家长要先把自己的情绪弄平,真正接受“尽力就可以”的事情,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孩子才能理解父母的鼓励和帮助。
3、做些辅助性的事,找到知识点和时事新闻。
孩子往往不太清楚自己的学习弱点在哪里,调查表明,33%的高三学生希望得到学法指导。
因此,家长可以适时地给孩子做一些辅助性的工作。要知道,课堂上一名老师面对几十名学生,无法做到一对一的指点,而考题不是随意出的,有着知识点的支撑,这时家长可以帮孩子一起分析,找出哪些知识点是孩子没掌握的。这是很有针对性的帮助,能为孩子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方向。
家长还可以为孩子收集一些有用的资讯。一位母亲每天在网上收集一些有影响性的新闻事件,包括各方不同的声音、评论,打印出一两页,给孩子浏览。这会给孩子很大的帮助,既有助于了解时事,也有助于打开思路。
“家长的劲使对了,跟孩子一起准备高考,孩子会觉得父母是战友、伙伴,孩子的心情就会不同。”
温馨提醒
调整生物钟,从现在就要开始
不久前,深圳一所学校的内部调查发现,超过一半的高三孩子,每天学习12个小时甚至以上。每天两三点才睡觉的不在少数。既有加班加点学习的因素,也有心理波动的影响。
“从现在开始,就要调节生物钟。”王秋英明确指出,这段时间里,高三的学生要让自己的生物钟变得正常一点,这非常重要,如果到临考前几天才调整,将会很难,甚至导致失眠,影响休息和发挥。
很多考生睡眠不足,觉得睡得越晚越有安全感,就能复习到更多的东西。其实,按时睡眠是高考成功的学生很重要的一个经验。如何调整生物钟呢?王秋英介绍了一些做法。
每天锻炼。比如游泳、跑步、跳绳,每天坚持半个小时。“每年这个时候,我们都跟高三的学生讲同样的话,但真正做到的,很少。”每天锻炼,可以保持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并起到非常好的减压作用。家长最好帮助孩子从小就养成运动的好习惯。在目前的过渡期,家长要督促孩子,与孩子一起锻炼。
从道理上,运动时间的选择不重要,但为了坚持成习惯,也可以相对固定,比如下午放学后、晚餐前,也有人习惯睡前散步,这些可以随个人喜好而不同。
按时睡觉。王秋英发现,有的孩子每晚学到两三点甚至更晚,但第二天上课就昏昏欲睡,其实造成了恶性循环。她认为,现在开始考生就要按时睡觉,最少保证每天6个小时的睡眠,这不仅有助于考前的休息和睡眠,也有利于把思维节奏调整到与高考合拍。喝咖啡并非提神的最好方式,国外研究发现,咖啡喝多了反而对神经起到抑制的作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