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班会新闻稿格式:客户不是上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02:36:02
“客户就是上帝”可能是开放以来,在经济领域最响亮的一句话,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靠服务取胜”成了很多公司的新名词,“以客户为中心”也成了很多营销理念的核心,更多的畅销书里不断的重复什么国际型公司“服务”已经占营业额的多少,以至于中国的好多企业还没弄明白“服务”的定义就盲目把“以客户为本”定为战略规划,然后就号称与国际接轨,以为终于可以和国际大鳄同步接受管理理念,可以同台竞争了,但实际我们看到的是更多的跨国公司宣布靠服务赚钱的比例不断提高了,而中国的企业却在不断的犯着低级错误,不断的流失客户。
原因何在?为什么同样“客户就是上帝”,差距却越来越大?
客户到底是不是上帝,我们还是从源头说起。

大家都知道经典的营销策略4P理论,指Product(产品),Price(价格),Place(地点,即分销,或叫渠道),Promotion(促销),是50年代末由JeromeMcCarthy提出来的,对市场营销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营销经理们奉为营销理论的经典,成为市场营销的基本运营方法。可实际结果正如一位欧洲咨询顾问所说:“营销组合的4P模型被广泛接受的原因,可能并非由于其普遍适用性,而在于它是优美理论。”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媒介传播越来越快,4P理论越来越受到挑战,到80年代,美国的劳特朋针对4P理论的缺陷提出了4C营销理论,指Customer(顾客),Cost(成本),Convenience(便利),Communication(沟通),正是因为4C营销理论更强调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符合不断追求个人价值的时代取向,所以得到广大贫下中农的精神拥护,于是就诞生了经久不衰的口号——客户就是上帝,作为慰籍消费者心理的精神食粮。

实际4C只是4P转化和发展,它有两点致命的缺点:
一、 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求取经济效益。
这是现代管理学奠基人杜拉克定义的管理三项职能之首,任何营销理论只是一种经济机制,它都要为产生经济效益服务,而以满足客户需求制定的营销方法恰恰忽略了公司要发展的基础——想生存必须先有效益。
所以我们看到中国电信不断的一面宣称为客户多么多么着想,一面坚持双向收费、月租费等霸王条款不变,同时我们看到更多打着“客户就是上帝”的牌子倒下的企业临死也弄不明白为什么死,反而有了冠冕堂皇的借口:我努力过,只是跨国公司实力雄厚,如果给我2亿,我一定能做的比它们更好。
可是他忘了我们的老话:战略的失误不能用战术来弥补。
太多的公司是死在无知!死在起点!
二、 客户需求是不理性的。
客户总希望质量更好,价格更低,特别在价格上的要求是永无止境。只看到满足客户需求的一面,公司必然付出更大的成本,久之,必然影响公司的发展。
按照现代喊的最响的追求“双赢”的理论,客户是公司的一部分,包括我们上游厂家和下游终端客户。让我们来看看沃尔玛真正的“客户就是上帝”“天天低价”是怎么做的。
它以让利给中国百姓的口号,旧超市不断的赔钱,新超市不断的开张,如果以为它是好心的为你着想,你就大错特错了。
实际沃尔玛一方面用低价战略挤垮中国本土企业,为以后控制终端物流市场、赚更大的利益打下基础,一方面挤压上流厂商客户,根本没什么“双赢”。弄的江浙提起沃尔玛就头痛,因为已经被沃尔玛压榨的无利可图,快变成沃尔玛的加工厂了。
看一组数据吧:2000年沃尔玛在中国采购了100亿美元的产品,销售额却是270亿美元,毛利170%!
不过超市赔钱,它宣传,采购却大赚一笔,这些它是不会宣传的。
这就是沃尔玛!这就是“客户就是上帝”!这就是天天低价!

中国的企业一定要明白这些背后本质的东西,才可能有机会生存!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一切的理论、理念、观点都要建立在动态的环境中,只有先确定方向正确才可能生存。
产生效益就是方向,是本,客户满意是标,是为效益服务,千万不要本末倒置(而这正是当前很多企业犯的原则性错误)。

所以我们应该重新定义:客户不是上帝,效益才是上帝!

靳宝老师
专长于国际市场营销学的研究与实践
专长于《销售心理学》《谈判心理学》《销售影响力》方面的培训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