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周末夫妻剧情简介:《布林线》续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1:14:08

第四部分  布林线与指标分析

 

本部分讲述了各种技术分析指标,其中重点是成交量指标。本部分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论,在这里,总结出了两种交易手法,一是识别反转;二是趋势跟踪法。

 

第十七章  布林线与其他技术指标

 

布林线对我们进行市场趋势分析极为有效,但如果与其他技术指标结合起来使用,就能更加发挥其真正的威力来。市场上最常见的是将成交量指标与布林线进行组合运用,这将在下一章中重点讲述。

价格走势与布林线间的比较分析

这里,我们来讨论如何将价格走势与布林线的交易准则结合起来运用(见图17.1)

在价格─指标比照中,我们通常会看到确认和不确认两种状态。

先来看何为确认状态。从图17.2中我们看到,当股价不断地触及上轨线时,技术分析指标同时也显示出超强势状态,两者相互确认。此时,如果你是长线投资者,当股价触及上轨线,显示你已考虑要出货时,不妨等一等,先参考一下指标的当前状态再作决定。如果此时对应的技术指标处于超强状态,那么,股价不断地触及上轨线受到确认,就表明你可以继续持有一段时间;但是当时技术指标已示弱时,这就表明已有预警信号发出,要注意回调风险了。

再来看非确认状态。当股价不断地触及布林线下轨线时,技术指标却发出积极的信号,这就是说股价触及下轨线没有受到指标的确认,这就是最为典型的买入信号,它意味着股价继续下跌的空间有限,止跌回升已为期不远,见图17.3所示。

例如,当某只个股股价触及布林线下轨线,成交量摆动指标同时为正值时,这预示着股价即将反转向上,此时是反转前的最佳买入机会。如果股价是第二次触及布林线下轨线,并初步形成W型形态,那么,股价有可能止跌反转,转入上升趋势当中,可见,技术指标对布林线所显示的交易信号通常起着加强和印证作用,能提高布林线的成功使用效率。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当技术指标处于中性状态时,我们就很难根据股价走势与技术指标值的对比和印证来得出恰当的结论和判断。看看图17.4所示。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动态地跟踪分析股价与指标的变化情况。当股价不断地触及上轨线,技术指标同时呈中性状态时,就可能提示投资者要注意风险,虽然没有必要立即出货,但是警惕性却不能少。当技术指标随着股价的上涨而由中性状态转向负值时,就出现了明确的卖出信号。

现在来看看,当股价处于布林线上轨线附近运行,同时技术指标显示强势状态时的情况(见图15.5)。从图中我们看到,在市场处于持续上升的过程中,股价在反复地盘升并多次触及上轨线,与此同时,技术指标亦同时显示强势状态,但是,当股价接近顶部时,通常我们看到的是股价持续走高,而技术指标却由强转弱,并发出一系列的预警信息,这就是提示你在恰当价位及时获利了结。

利用价格走势、布林线和其他技术指标的比照,我们能更好地把握手中的强势股(Strong stocks)。市场经验告诉我们,没有一定的定力,没有一定的功力,一般人很难一路持有住强势股,往往是在强势股启动不久或者是强势股的涨势刚刚过半时就因担心、恐惧而抛出了。当持有强势股时,如果股价不断地触及上轨线,究竟是抛还是留的确是件令人头痛的事,但是,当我们将其与对应的技术指标进行印证,问题就相对容易了许多,投资者可据此判断出强势股的强势究竟能延续多久。

前面我们已经讲过W型形态和M型形态以及如何利用布林线来正确地识别它们的形成。在这里我们运用了相对概念即相对高点和相对低点,也就是说,不以绝对股价的高低来判断市场何时处于高点或低点。价格走势与布林线的组合运用中所强调的相对高点和相对低点的概念是布林线分析中最为关键的部分,这点值得投资者引起重视。本章讲述的综合其他指标分析布林线则是第二个重要方式。

以W2为例说明。

从图17.6上我们看到股价出现第二次探底时,其绝对价位出现了新低,但是却没有向下突破布林线的下轨,股价在布林线的下轨线上方止跌回升并随即出现一轮强劲的回升行情,在出现这样的走势时,意味着跌势将止,新一轮上升行情将展开,因此在创新低后股价第一天出现强势反弹时就可以考虑伺机介入,这种形态又极似W4型。通常,投资者在股价创新低后买入,总是诚惶诚恐的,担心跌势会继续延续下去。如果此时技术指标显示股价并没有出现相对新低时,这可以大大减少心理上的恐惧,增强投资者持股的信心,不至于在一轮上升行情产生前夕因股价再次振荡而轻易抛掉低价买入的宝贵筹码。

总之,在观察股价第二次探底是否成功时,重点关注的两个信号:一是在绝对股价创新低时,相对股价是否也创新低了?如果股价没有出现相对性新低,则是一种积极的信号。二是技术指标是否由弱转强?如果技术指标出现转强值,则是一种积极的信号。若这两个积极信号同时出现,股价在第二次探底后会触底反弹,走出一轮强劲的回升行情。

讲到这里,许多投资者不禁要问:既然两种指标比一种指标印证更有洞察力,那么,为什么不使用三种、四种或者更多的指标同时进行分析引证呢?这不是会有更大的胜数吗?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实际上,在投资决策时,指标的使用应是多多益善,恰当地使用多重指标,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市场走势,分析结论会更准确。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了,那就是如何选择指标?选择哪些指标进行分析?因为,指标分析中,存在着指标陷阱(indicator trap)。

关于指标陷阱

陷阱之一:多重共线性

所谓多重共线性是指看似相互独立的指标本质上是相同的,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它们以同样的内容反复分析着同样的问题,讲述着同样的内容,实际上都是在唱着同一首歌(singing the same song)。这是技术指标分析中最大的陷阱,许多投资者都陷入其中,却不知觉。

那么,如何避免多重共线性陷阱呢?

避免指标运用中的多重共线性陷阱,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确定一套选择指标的纪律。具体来讲就是在每类指标中只选一种指标。表17.1中,我们将各种指标进行了分类,每类指标中都有多个具体指标。

表17.1 指标分类(每类中含有两个具体指标)

───────────────────────────────────

               分类                                              举例

───────────────────────────────────

         动量指标                                    换手率、随机指标

         趋势指标                                    线性回归、MACD

         心理指标                                    心理测试、买卖比率

         成交量指标(open)                          集散量、当日交易密度

         成交量指标(closed)                        现金流量指标、以成交量为权重的MACD

         超买/超卖指标                               商品通道指数、RSI

──────────────────────────────────────

如果同时在每类指标中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具体指标,就很容易造成多重共线性陷阱,因为同类指标本身具有较强的替代性。因此,在实际分析中,选择技术分析指标时首先要了解指标的分类,了解每一个具体指数究竟属于哪一大类,然后再根据分类筛选所需指标。

当然,如果两个技术指标虽然属于同类指标,但相互之间并没有太大的联系,这有时候也能避免多重共线性,但是出现此种情况的概率比较少,只有在反复测试和再三考虑之后,才使用。

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成交量类指标和心理类指标。这两类指标属于我们所说的不会产生多重共线性陷阱的类别。为什么呢?因为在成交量类指标中,已经引入了许多新的、相互独立的变量,并由不同的变量组成不同的分析指标,这时的成交量类指标系中,虽然有许多的具体指标,但这些具体指标因其运用的变量不同,相互之间并不具有可替代性,故两种以上成交量类指标同时使用,并不会造成多重共线性陷阱出现,心理类指标也同样如此。

但是,动量类指标和趋势类指标就很容易产生多重共线性陷阱,因为,这两类指标中的子指标都是根据同一类数据计算得出的,可以说相互之间有一种复制关系,同时指标之间的独立性远不如成交量类指标和心理类指标。

陷阱二:阿谀逢迎

在运用技术指标时,第二个非常危险的陷阱就是阿谀逢迎陷阱。所谓阿谀逢迎陷阱是指技术指标也具有人性的喜欢奉承的一面,当你看多时,你所看到的技术指标也显示多头特征;当你想做空时,技术指标似乎“恰好”也发出做空信号。也就是说技术指标总是得出你想要的结论。这是技术分析中最常见也最有害的一种陷阱,它常诱使人作出错误的投资决策。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分析陷阱,主要是因为有许多人往往是先有了主观的意愿,然后带着这种主观意愿来寻找技术分析依据,这样就很容易与那些能迎合自己主观意愿的技术指标一拍而合。当你想做多时,就自觉或不自觉地寻找到能支持你做多理由的指标;当你想做空时,就自觉或不自觉地寻找到能支持你做空理由的指标。这时,技术分析中的阿谀逢迎陷阱就出现了。

要避免阿谀逢迎陷阱,最好的办法就是尽量去掉先入为主的主观意愿,在没有任何心理偏向的情况下,选择好你的分析方法和分析指标,然后一路坚持下去。

最重要的就是在你进行交易决策之前,选择出将来所要采用的技术分析指标,并经过反复的测试和运用,建立自己的分析模式。下面以案例形式讲解一下何为分析模式。

最基本的分析模式之一

图表17.7是个很好的例子。此例中讲述了最基本的分析模式。

我们来详细看看此图表。

此图表由三图组成,最上图是K线走势图,中间图是指标图,下图是成交量图。

价格K线走势图:此K线走势图采用了对数坐标法,使其能较客观地刻画价格的走势形态。在K线走势图上同时配置了50日均线和布林线。目的是以50日均线来勾画出价格运行趋势,以布林线来度量股价的相对高点和相对低点。另外,在图上还有一条线就是相对强度线。此相对强度线是该股与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比率,意在反映个股与大盘走势间的强弱关系。

指标图:中间的指标图是21日集散量指标价(AD),此AD指标是以摆动指标的形式出现的。此指标图主要是用来印证价格走势趋向。

成交量图:主要用以反映价格与成交量之间的变化关系。

由以上三图组成的图表,是最常见的最基本的分析模式之一,它有目的地将不同的分析指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尽量地避免运用技术分析中出现的多重共线性和阿谀逢迎陷阱,使分析尽可能地客观有效。

最基本的分析模式之二:

图表17.8也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分析模式。

此图表同样由三图组成,但所示内容与17.7图有所不同。

上图是价格走势的K线图,采用的也是对数坐标法,并配有布林线。与17.7图不同的是,图上没有均线和强弱线,只有AD指标线,而且此AD指标线是以线的形式出现,而不是以摆动指标的形式出现。中图则是MACD指标图;下图是标准成交量图。

由以上三图组成的图表,也是常见的较为有效的分析模式之一,它也是将不同的分析指标恰当地组合起来,为己所用。

由此可见,分析模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只要遵循了最基本的运行规则,投资者可根据自己的需要来灵活设立、灵活运用。

总之,建立一套适合你自己的分析方法的分析模式,并根据此模式来指导你的投资决策,不为一些外来的其他因素所扰,不随意更换没有经过仔细挑选的指标。坚持做下去,你成功的概率将大大提高,即牢记一句话:在决定进行交易和买卖决策之前选好指标,创立适合自己的分析模式。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究竟按照什么样的原则来选择分析指标、建立分析模式并坚持下去呢?你必须了解这些指标是如何运用的,在测试选择这些指标之前,你还必须清楚你需要得到什么样的测试结果。如果你没有深入了解指标的内涵,没有认真考核指标的实际运用效果,那么,你在使用这些指标时,肯定不会有充分的自信,尤其是当市场环境处于最为恶劣时或者最为景气时,你往往会对指标的使用失去信心,当然也就难以坚持下去。一旦因对指标的使用失去信心而无法坚持下去时,其后果将是:你的决策行为将极易受到情绪的左右。

本书中所讲的所有技术分析方法和工具,都是以遵循市场规则为前提的,而市场规则又是建立在对市场现状充分认知的基础上建立的。在这些规则中引申出的最为典型的就是量为价先(volume precedes price)的观点。以此举例,当市场价格处于筑底阶段时,将当时成交量与50日均量进行比较来确立你的分析指标,理论上,当价格筑底完成并形成突破之前,价与量的运行应是一致的。确立了这样的理论基础,简洁明了地表述出你所采用的分析指标,测试一下你的指标能否得出市场如期的结果,如是能,则表明你对指标的选择是对的。纯粹的技术分析学派认为,对既有的技术分析指标不能修正,但是本书则认为,没有必要如此地僵化,毕竟市场是不断变化的。只要你精心测试、反复研究分析,并能规避常见的指标陷阱,不妨因地制宜地进行恰当地调整,效果会非常理想。

关于最优化(optimization),虽然不是本书应讨论的范围,但是我们认为,如果不涉及这个话题,我们就无法更好地讨论技术分析指标和分析体系。实际上,所谓的最优化,其实也有许多的缺陷,而且这种缺陷常常让一些机警的投资者也无能为力,因此,不可不谨慎看待最优化问题。最优化虽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工具,但却很容易出现滥用或误用的问题。这种滥用表现出来的结果是它被变成了只是对一对数据的优美的描述而不是一种分析工具。滥用最优化的另一个结果是陷入指标运用中的阿谀逢迎陷阱(sycophant trop)。

所谓的最优化,是指为某种分析方法寻找“最优”参数的过程。在计算机普及之前,最优化工作都是通过手工计算、测试完成的,现在则主要是通过计算机完成的。最常见、最简单的最优化过程就是寻找移动平均线最佳的交叉点。具体的程序就是将平均线周期的长度由短到长,逐步测试,看看究竟是哪一种长度的时间周期最为适用有效。先选择短周期,然后计算出移动平均线的交叉点,再根据其提示的买点和卖点,计算出对应的盈利和亏损额以及交易的次数。然后将测试的时间周期逐步拉长,重复前面的过程。最后将得出的不同时间周期下移动平均线的效果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时间周期参数最适用的、最优化的移动平均线。

最优化的过程常常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如果用布林线和某指标组成某分析体系,此分析体系的最优化过程将很复杂。比如,如果布林线中的时间长度测试值从2开始,直到10,再到50,那么,共测试21次;指标周期值从2到4开始测试,直到20,共测试9次,那么,两者组合在一起,共要测试21×9=189次。如果再变更布林线的宽度值和指标两端的值,比如说它们各变更3次进行测试,那么,优化此分析体系总共应测试1701次,即189×3×3。因此说,技术指标分析中的最优化过程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通过最优化过程获得一套有效的分析方法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最优化中也存在种种缺陷,而时间分段法则是一种避免最普通的最优化缺陷的途径,具体来说,就是将你掌握的数据进行归类,划分成若干个组,然后分别对各组数据实行测试和计算。比如说,你打算分析测试从1990年到1999年10年数据,你就按三年为一组进行测试:1990—1992年、1993年—1995年、1996年—1998年。在每个时间段中,均以第一年为测试起点,开始对第二年和第三年进行最优化测试。

另外一种最优化测试途径是归类法,即根据分析数据的特征进行归类和对应。如敏感性对稳定性、成长性对价值型、大对小、最高价对最低价等,然后比较其结果是否具有一致性。

应当谨记的关键点

运用其他技术指标与布林线进行互证,能帮助你正确决策

成交量指标是最令人偏好的指标

避免多重共线性陷阱和阿谀逢迎陷阱

在交易之前,选择好将要采用的技术分析指标

建立自己的分析模式

要达到最优化,必须谨慎努力

 

第十八章  运用成交量指标

 

如果你想要运用好本书所传授的分析方法或者是用好自己独创的分析方法,你就必须认真研读本章内容。掌握了本章的内容,你在运用具体的分析方法时将会感到更加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本章的内容涉及到一些较复杂的计算问题,对于一些患有数学恐惧症的投资人,对后半章可浏览一下,不对最后几个自然段仍然要仔细斟酌,细细体会。

成交量指标是技术分析当中最重要的指标群,它引入了一个独立的变量即成交量,通过各时段成交量的变化,直接反映了市场的供求平衡关系。成交量指标背后的重要理论基础就是量为价先。实践中,通常的表现是:当股价还处于筑底阶段时,部分具有先知先觉的投资者在股价回升之前在悄悄吸纳,此时市场成交量已先于股价在温和放大;而在一轮升势的后期,一部分敏感的投资者在顶部来到之前就提前撤离,此时,成交量也先于股价而见顶。观察市场中的量价关系的变化,是成功投资的关键。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成交量指标体系,我们列表以示。表18.1中详列了各个成交量指标的名称及其创立者;表18.2中则对各类成交量指标进行了归纳;表18.3中则列出了部分成交量指标的计算公式。

要用好成交量指标,就要透彻地了解指标本身,不仅要熟悉成交量指标的计算方式,而且要了解创立此指标的分析动机是什么,即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只有这样方能活用。在表18.2中,列出了最重要的、最基本的四大类成交量指标,即周期性价格变化指标、周期性成交量变化指标、区间结构指标、成交量权重指标。下面我们将逐一简要地介绍一下其创立情况,详细地介绍这些指标的具体内涵。

表18.1 成交量指标及其创立者

────────────────────────────────

                指标名称                              创立者

────────────────────────────────

               OBV指标                          Frank Vignola,Joe Granville

               量价趋势指标                     David Markstein

               正负量指标                       Paul and Richard Dysart

               当日交易密度                     David Bostian

               集散量指标                       Larry Williams

               现金流量指标                     Gene Quong and Avram Saudek

               以成交量为权数的MACD             Buff Doumeier

────────────────────────────────

表18.2 成交量指标的分类

────────────────────────────────

                    分类                               主要指标

────────────────────────────────

                  周期性价格变化指标           OBV、量价趋势指标

                  周期性成交量变化指标         正负成交量指标

                  区间结构指标                 当日交易密度、集散量指标

                  成交量权重指标               现金流量指标、以成交量为权重的MACD

────────────────────────────────

表18.3 各类成交量指标的计算公式

───────────────────────────────────────────

       OBV=成交量×变化率;

       V-PT=成交量×百分比变化率

       负量指标=成交量减少时价格变化的累计;

       正量指标=成交量上升;

       当日交易密度II=(2×收盘价-最高价-最低价)/(最高价-最低价)×成交量

       集散量AD=(收盘价-开盘价)/(最高价-最低价)×成交量

       MFI=100-100/(1+上涨时成交金额之和/下跌时的成交金额之和)

       VM-MACD=

       VM-MACD的信号线=时间参数为9的指平均MACD

───────────────────────────────────────────

      一、周期性价格变化指标

此类成交量指标中主要包括两个具体指标,即OBV指标和V—PT量价趋势指标。此类指标的特征是通过计算分析各个时段上的价格变化情况来解析市场成交量的变化情况,即以价格变化来诠释成交量的变化。OBV指标主要是反映收盘价的升跌与成交量的对应关系,而V—PT指标则是更多地考虑了价格的百分比变化率,以价格的比例变化来反映成交量的变化状态。

二、周期性成交量变化指标

此类指标主要包括正量指标(PVI)和负量指标(NVI)。此类指标与周期性价格变化指标在逻辑分析程序上正好相反,它是以成交量的变化来解析价格的变化,而不是以价格的变化来解析成交量的变化。如只有当本期成交量低于前期,NPI指标才相应发生变化。

三、区间结构指标

此类指标主要是指按单一时间区间内的数据计算出的分析指标,也就是说此类指标中的数据不含有跨期数据,而仅有当期数据。它包括当日交易密度指标和集散量指标。当日交易密度指标是基于在某一区间内收盘点位;集散量指标是基于某区间内最高价与最低价的关系而得。

四、以成交量为权重的指标

此类指标是以成交量为主要分析数据,它包括资金流指标(The Money Flow Index)、相对强度指标和以成交量为权重的MACD指标。在这里,成交量取代了传统的以价格为权重的分析模式,强调成交量在指标分析中的权重作用。从表18.3中列示的指标计算公式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成交量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计算因子。

现在最常用的、最有趣的指标是第三类和第四类指标,即区间结构指标和以成交量为权重的指标。这里,我们对这两类指标作重点介绍。

当日交易密度II(Intraday Intensity)

当日交易密度主要是反映当日交易的分布情况。当股价报收于当日成交价的高位区域时,当日交易密度的计算值为1;当股价报收于当日成交价的中位区域时,当日交易密度的计算值为0;当股价报收于当日成交价的低位区域时,当日交易密度的计算值为—1。

当日交易密度指标是基于这样一种市场现象而创立:交易者总是在事先设定好是做多还是做空,随着当日交易时间的推进,交易者越来越急于完成当日的交易指令,于是就出现助涨或助跌现象。这样一来,空头交易者如果在当日交易的中段时间内不完成做空交易,他常会在交易临近结束的最后时间急于做空,从而将当日股价推向低位,使收盘价以当日最低价报收,同时也将对应的指标推向低位。

当日交易密集指标能提前反映股价走势的趋势。

我们来看看图18.1。途中当股价创出新高时,而当日交易密度指标却并未相应地创出新高,预示着股价升势将尽,将进入下跌状态中。

集散量指标(Accumulation Distribution)

从集散量指标的计算公式中,我们就能看到,集散量指标重点是强调当日开盘价与收盘价的关系。

集散量指标认为,当某股票处于强势阶段时,它就会跳空高开,而且不管是高开幅度有多大,其后仍会一路持续走高,呈现强者恒强的局面;但是,如果高开后,冲高回落,则表明此股强势不济。而当某股票处于弱势时,它会跳空低开,而且不管其低开幅度有多大,其后仍会一路持续下跌,呈现弱者恒弱的局面,但是股价低开后,能低开走高,则表明市场力量由弱转强。

我们来看看图18.2。图中集散量指标如同当日交易密度指标一样,以背离特征显示头部的出现。

K线图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人们利用K线图组成的各种形态来判断和分析市场的未来运行趋势。现在,人们又学会利用K线图的基本原理,即利用开盘价、收盘价、最高价和最低价与成交量间的关系,通过计算分析,创立各种指标来预测市场的未来走势方向,而这在集散量指标中反映得最为突出和明显。

当日交易密度指标和集散量指标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形式来表示。一种是以广义的形式来表示,即以累计成交量来计算指标值,其结果在图表上通常以线来表示。另一种是以变动速率形式来表示,即以n期内的平均成交量来计算指标值,n通常采用10日或20日。具体采用哪种形式,则视投资者的偏好而定。有的投资者喜欢以计算值的形式。不过相比较而言,采用计算值的形式时,此两个指标与布林线配合使用则更易一些。

无论是II指标,还是AD指标,都可以标准化,即将其计算值再除以计算期内的成交量之和,结果均是以百分比来表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其具有可比性,便于将不同个股上的同一指标值进行横向比较。表18.4中,列出了AD指标百分比,也称成交量变动速率的计算公式,其中,n=10日。

表18.4 成交量变动速率的计算公式   ────────────────────────────────────

          [(收盘价-开盘价)/(最高价-最低价)×成交量]10日的合计/10日的成交量合计

─────────────────────────────────────

在图18.3中显示了II%和AD%指标。

现金流量指标MFI(Money Flow Index

现金流量指标MFI是RSI的扩展指标,它们的计算原理是相通的。韦尔斯.沃德(Welles Wilder)创立的RSI指标是指两个指标平均的比率,即上涨时的指数平均与下跌时的指数平均之比,而MFI指标则是用成交金额替换了指数平均,MFI指标是指某一时期内上涨时的成交金额之和与下跌时的成交金额之和的比率,其中的原始时间参数,短期为9日,长期则是14日(译注:也有采用短期为3日,长期为12日)

也许人们会问,用成交金额计算出的MFI是否能反映市场的运行趋势呢?答案显然是肯定的。股市上,涨时放量,跌势缩量,通过涨跌时成交量的增减变化,往往能更好地反映市场的运行趋势。因此,MFI较RSI指标在趋势分析和预测上更敏感一些。

一般来讲,MFI指标较RSI指标更平滑一些,上下拓展的区间也大一些,它常以指标值80和20来判断趋势的变化,而RSI则是以指标值70和30来判断趋势的转向。

参见图18.4。我们看到,MFI指标值所呈现的下降趋势几乎是完整地反映了一轮由上升到结束的全过程。

以成交量为权数的MACD指标(Volume-Weighted MACD)

MACD是指Moving Average Convergence Divergence。

MACD指标主要是一种趋势指标,它由两条线组成,一条线是MACD线本身,另一条是信号线。MACD是两个平均值的差,信号线则是指MACD的指标平均。

MACD是采用指标平均计算出来的,而vw-MACD中则是成交量为权重计算出来的,这就是两者的差别所在。可以说。VW—MACD是从MACD指标中引申出来的,在VW—MACD中,其信号线与MACD中的一样,仍是采用指标平均得来的。像MFI指标与指标间一样,VW—MACD指标较MACD指标更敏感一些,更能有效地反映市场趋势的变化。

在VW—MACD指标中,价量关系至关重要。当成交量足以支持上升趋势时,VW—MACD会表现出强势;当成交量不支持上升趋势时,VW—MACD指标则能反映出市场底气不足的状况。在图18.5中,较清楚地反映这种状况。

通常,在机构投资者成为市场主流的情况下,VW—MACD指标相当有效。

本章中,我们重点讲述了四大指标。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它们之间的关联度并不是太大。AD和II指标时仅采用某一段时期的数据计算而得,且使用的变量不同,计算方式也不同。MFI和VW—MACD指标则都是根据成交量为主要变量计算而得,但它们之间也有所不同,前者是动量指标,后者却是趋势指标。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当此四指标相互印证,所示结论一致时,它们又是一体的。当它们所示结论存在差异时,我们就要做进一步深入地分析,分析每种指标背后所指示的真实含义。

应当谨记的关键点

成交量是一种独立的变量,是投资分析最重要的因素

根据计算方式的不同,成交量指标可以归纳为若干种类

重点关注四大指标:AD、II、MFI和VW—MACD,它们是成交量分析中最重要的指标群。

AD、II指标能够显示股价趋势的上升和回落

 

第十九章  方法二:对趋势进行跟踪分析

 

综合应用布林线分析市场趋势的方法二,主要讲如何根据股价与指标间的强弱关系预测市场趋势的形成和如何对趋势进行跟踪分析。其判断依据就是看价格走势的转强是否得到了技术分析指标的印证。如果股价逐步上移至布林线的上轨附近,分析指标同时呼应转强,那么,就可以判断上升趋势即将形成。图19.1是关于上升趋势形成的案例图。从图中可以看到,在上升趋势形成前,价格形态与指标形态间均发出了强烈的信号特征。反之,如果股价逐步向下移至布林线下轨附近,分析指标同时由强转弱,那么,就可以判断下跌趋势即将形成,图19.2是关于下跌趋势形成的案例图。从本质上来讲,方法二只不过是方法一的另一种形式,都是讲述如何分析市场运行趋势及特征,只不过是方式不同而已。方法一主要是根据布林线带宽收敛和放大状态进行分析,而方法二则主要采用MFI指标。进行趋势跟踪分析时,同样也能窥测到方法一中所探测到的诸多信号。

在进行趋势跟踪分析时,我们通常采用两种指标b%和MFI。

我们已经讲过,所谓b%,主要是显示当前股价在布林线中所处的位置。当b%=1时,表示股价正处于布林线上轨区;当b%=0时,表示股价正处于布林线的下轨区。因此,当b%=0.8时,则表明目前股价在从下轨线上行至上轨线过程中,已走完了80%的路程。MFI指标值在0─100间变动,当MFI值达到80时,表示市场处于强势;当MFI值下降至20时,则表明市场处于弱势。MFI指标的运用方法与RSI指标的运用方法大同小异。

可见,方法二就是将股价强势与指标强势结合起来,预测股价下一步能否继续再创新高;或者是将股价弱势与指标弱势结合起来,预测股价是否会进一步创新低。

将b%与MFI指标组合起来进行分析判断时一般的运用规则是:当b%大于0.8,MFI(10日)同时大于80时,则显示的是买入信号。

总之,方法二讲述的趋势跟踪法主要内涵是指以价格强势结合指标强势来判断股价是否进一步再创新高;以价格弱势结合指标弱势来判断股价是否将进一步创新低。

在方法二中,关于分析指标参数的设定很关键。

布林线参数的设定:在这里,我们采用的最基本的布林线参数,通常是时间参数为20日、标准差为正负2的布林线。

MFI的参数设定:这里,我们遵循传统的参数设定原则,即指标的计算期参数长度去布林线计算期长度的一半。这是从周期分析法中发展而来的。实践表明,将计算期参数的长度设为布林线时间参数长度的一半,对分析研究很有效。

实际上,在方法二的使用中,许多参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设定。这些参数可以因你的交易品种和交易体系的不同而不同。

表19.1 方法二中的可调整变量

───────────────────────────────

                  VW—MACD可以用MFI替代;

                  对b%和指标值的界定可以适时调整;

                  对止损位的设置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布林线指标的时间长度参数可以调整。

───────────────────────────────

在进行趋势分析时,最可能出现的就是滞后效应,即当你确认上升趋势形成时,此趋势可能已经展开。为了避免滞后效应的影响,建议在首次回档完成后立即介入。

那么,如何设定参数?如何进行具体的买卖操作呢?

一般来说,设定参数时最好要根据所选股票的特性以及你本人的收益风险偏好来确定。

如果你要买卖的是股性比较活跃的成长股,那么,不妨将b%、MFI以及止损率这三个指标的参数设定的高一些。由于你所选择的个股往往是强势股,如果将这些指标设定得高一些,一旦其走势由强转弱,这些指标还能让你快速止损。对于厌恶风险的人来讲,可以将抛物线止损位设置的近一点;而对于有耐心做中线的人而言,则可以将止损参数设置的远一点。

方法二还可以用来进行预警。参见图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