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厦市值最高是多少:关于我市乡镇水利站改革的几点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0 10:45:14

启东市水务局 马汉林

加强乡镇水利站的改革与发展,是关系到基层水利队伍保持稳定的大事,也是社会经济与水利建设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当前正处于社会体制转型和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治水思路正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农村水利工作正由传统的农田水利向城乡统筹、工农并重转变,特别是他们正在实施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战略,迫切要求加强城乡防洪保安,水资源管理、保护及优化配置,水环境治理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因此,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粮食安全,创建农村良好的水环境,做好为“三农”服务工作,就成为农村水利的新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就我市乡镇水利站改革进行一些思考。 

一、乡镇水利站的现状难以适应现代水利建设的需要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农村改革的深入,乡镇水利站的生存发展出现了新的情况,主要表现在:

一是水利队伍人员少、年龄结构老化、文化程度低、职称低,难以适应现代水利发展需要。根据我们对全市水利部门人员的调查,2004年乡镇配套改革前水利站共有人员61人,到2011年5月,水利站在编人数为35人,真正从事水利工作的只有30人。其中2004年乡镇配套改革退下来的14人,升任领导职务或考取公务员的5人,调到其它岗位的12人,新进水利岗位的5人。水利人员工作在农村第一线,直接担负着广大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规划、勘测、施工管理和防汛、执法等工作,年龄结构老化和文化程度低、职称低,难以满足水利工作专业性和劳力性的要求,不利于现代水利事业的迅速发展。

二是管理体制不顺,职能难以展开。目前我市水利站是由乡镇直管,支配权归乡镇政府,围着乡镇中心工作转,乡镇水利任务在年度与区域上不均衡,乡镇直管水利站和乡镇农技综合站有的力量不足,有的抽调它用。水利工程及水资源管理不能形成紧密型的上下管理网,遇到防汛抗旱等突击性水利任务时力量调动困难,难以达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效果。水利建设、水资源调配、水事处理等水利工作容易受乡镇行政管理影响,缺少流域全局观念,不能充分发挥基层水利机构与水利员的作用。乡镇水利站的运作方式,内部用人机制、管理机制、分配机制等方面,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由于管理机制上的不顺,业务主管部门和乡镇在对乡镇水利站管理上出现“真空”地带。乡镇水利站既要应付业务主管部门的工作,又要应付当地乡镇政府布置的任务和其它工作,忙于应付,不能全面考虑、了解广大农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解决水利服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难以发挥自己的职能作用。

三是职工待遇不高,严重影响队伍稳定。乡镇水利站是实行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事业经费不足,工资福利待遇低,劳保福利得不到保障。

四是经济实力不强,设施急需改善。乡镇水利站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积累了一定的资产,为基层水利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但随着乡镇机构改革、转制,有的乡镇政府随意平调水利站的财产。有的把水利站创办的企业拍卖后用于乡镇还贷或转为乡镇财政的预算外收入。工程仪器设备陈旧落后,配置率低。一些水利站没有配备计算机,有些是淘汰的机型,速度较慢,功能较差,甚至不能绘制工程图纸。有些基层水利站没有传真机、计算机网络等其他通讯设备,无任何交通工具。这些,已严重影响了水利站技术信息的获得、整理分析和传输的速度和质量,不能满足防汛抗旱、水利执法、水利工程现场技术指导、水利技术服务推广等工作。

二、组建乡镇水利站的必要性

乡镇水利站是最基层的水利机构,构成了基层水利服务重要节点,保证了政府职能在基层的延伸,是农村水利发展的核心力量。随着乡镇机构改革中农村服务体系中的七站八所撤并,组建新的农村服务体系全部交乡镇政府直接管理,使得水利站的生存发展遇到了新的挑战,改变了归口管理的管理体制。当前在全党全社会高度重视水利,迎接水利改革发展春天的大背景情况下,重新组建乡镇水利站是十分必要的。

一是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的需要。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立足国情水情变化,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出发,系统阐述水利在现代农业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中的重要地位,第一次将水利提升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第一次鲜明提出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中央一号文件首次系统提出,尽快健全防汛抗旱统一指挥、分级负责、部门协作、反应迅速、协调有序、运作高效的应急管理体制。要满足水利发展的实际需要,建立健全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基层水利服务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创新服务方式,确保有效履行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水利科技推广等公益性职能。这些充分彰显了水利在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充分表明中央对水利工作的高度重视。

二是巩固启东水利长远发展的需要。启东是经济大县、农业大县,也是水利大县,是拥有大江大海的县份。特殊的区域位置,决定了水利在启东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地位。水利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工程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改善生态环境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作用。水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水利也是一个需要大投入的产业,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水利工作,把水利摆在全市工作的突出位置来抓,并与上级水利主管部门建立了很好的合作关系,为了上级水利部门一如既往地大力支持启东水利工作,加大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力度,以共同推进启东水利改革发展。

三是加快启东基层水利建设的需要。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当前正处于社会体制转型和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治水思路由工程水利、传统水利向资源水利、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农村水利工作也由传统的农田水利向城乡统筹、工农并重转变,迫切要求加强城乡防洪保安、水资源管理、水环境整治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因此,加快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粮食安全,创造良好的农村水环境,做好为“三农”服务工作,对农村水利提出了新要求。乡镇水利站承担乡镇防汛抗旱、水利建设、工程管理、区域水资源规划、水资源配置、水环境建设与保护、农业节水技术推广、农村水利建设组织和水行政执法等繁重的任务。因此,加强基层水利站建设符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服务“三农”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对实现农民致富、农村小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组建乡镇水利站一定要理顺管理体制 

对乡镇水利站的管理体制,上级要求水利站作为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派出机构,实行“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双重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适合中国的国情、省情、县情和乡镇实际,也适合水利发展和管理的需要。以条为主,就是把乡镇水利站作为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实行人、财、物统一管理,便于农村水利的发展。而“条块结合”,就是乡镇水利站工作人员中党员由乡镇党委管理,所有的工作人员也参加所在乡镇的相关中心工作;对乡镇水利站的工作人员考核考察实行双重互动,这样有利于监督机制的实施,也有利于为乡镇水利站的发展运行创造良好的地方环境。这种体制可以保证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可以保证用于水利的各种资源的统一配置,防止水利资源资产的流失。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农村改革的深入,乡镇水利站的生存发展又出现了新的情况:一是农村撤并乡镇,撤并乡镇以后,新的水利站以什么样的形式设立,富余的水利站人员如何解决,成了各级水利部门面临的新课题。二是不少地方在乡镇机构改革中农村服务体系中的几站几所或撤并或砍掉,并将撤并后组建的新的农村服务体系全部交乡镇政府直接管理。这种情况又使水利站的生存发展遇到了新的挑战,不仅管理体制发生了变化,改变了归口管理,而且又带来了水利资产流失等新问题。1987年,省编办、水利厅以苏水灌〔87〕23号文,在全国率先对全省乡镇水利站实行定编定员(每个水利站5个编制,每个编制每年补助经费1万元),并把乡镇水利站作为县级水利部门的派出机构,实行“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从而为强化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以条为主管理”与“以块为主管理”的争论和变动不断出现并反复发生。按照国务院最早作出的规定,对乡镇水利站实行的是“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双重管理体制。但是一些地方的乡镇政府一直想独管这块阵地,特别是对发展多种经营后资产比较殷实的水利站,更是想统揽这一领域的人财物资源配置权。因此,每隔几年特别是每遇乡镇机构改革,这一争论就会出现,有的县(市)甚至不经水利部门同意,就擅自将水利站划交乡镇政府管理,造成了体制的不顺、管理的混乱和国有资产的流失。为此,1992年国务院又以49号函通知全国各地,再次明确乡镇水利站应作为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进行管理。针对水利行业区域性特点和乡镇水利站担负的职责,请求市编委的支持,在上下形成共识的基础上,正式出台了文件,明确规定乡镇水利站为“条块共管,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从而为稳定基层水利队伍提供了新的政策依据。

    四、全面定编定岗,深化内部改革,推行全员聘用制 

在重新明确乡镇水利站实行“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后,要进一步深化乡镇水利站内部改革,建立健全各项适应需要的新的运行机制。乡镇水利站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所在乡镇共同考察,从在编在岗人员中实行招聘,按照德才兼备的要求竞争上岗;对工程员、机电排灌员、会计员以及水政监察等人员,在广泛征求主管部门和乡镇领导意见的基础上,由水利站实行聘用。在编人员职工工资由财政统一发放,养老保险、职工医保、住房公积金等全部办理。通过深化水利站内部改革,提高了水利站人员队伍素质,调动水利站内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够更好的为基层水利事业服务。

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对水利站重新定编定员,严格控制人员编制,并合理设置岗位,实行一人多岗,以岗定责,以岗定酬。要深化内部改革,实行竞争上岗和全员聘用制。规定一聘几年,可以按期解聘也可续聘。但对所聘人员聘用期的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等要按省政府的有关规定缴纳。要研究探索长效管理机制,加强财务监督,促进水利站走向良性运行的轨道,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省根据管理区域的范围、人口数量、水利工作量等因素,确定了定编定员标准。一般管理范围在120平方公里以上的设6人,80~120平方公里的设5人,60~80平方公里的设4人,60平方公里以下的设3人,水利工作量大的可适当增加1人。对苏南经济发达地区,乡镇水利站的人员编制再适当增加1~2人。对定编定员后的水利站富余人员,区别情况妥善分流和安置,不留后遗症,确保稳定。根据我市的实际,乡镇水利站的人员编制控制在50人左右比较合适。

启东市乡镇水利站人员现况及其省定标准测算表

乡镇

名称

区域面积

(平方公里)

2004

人数

2011年人数

省标

测算

降档

测算

汇龙

134.63

8

5

6

5

北新

97.20

6

2

5

4

惠萍

107.85

7

3

5

4

寅阳

100.58

4

4

5

4

东海

85.40

4

3

5

4

近海

79.90

3

3

4

3

南阳

126.80

6

2

6

5

海复

73.80

4

1

4

3

合作

88.70

4

2

5

4

王鲍

126.00

5

4

6

5

吕四

152.80

10

5

6

5

启隆

19.86

 

1

3

2

 

 

61

35

60

48

说明:1、省定标准是指120平方公里以上配备6人;80—120平方公里配备5人;60—80平方公里配备4人;60平方公里以下配备3人。

   2、降档标准是指120平方公里以上配备5人;80—120平方公里配备4人;60—80平方公里配备3人;60平方公里以下配备2人。

    五、根据乡镇水利工作的新要求,明确水利站的定位 

    乡镇水利站这一管理机构,能延伸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具体承担乡镇防汛抗旱、水利建设、工程管理、区域水资源规划、水资源配置、水环境建设与保护、农业节水技术推广、农村水利建设组织和水行政执法等繁重的任务。如果减少了这一管理层面,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农村水利上的诸多事情则管不了,也管不好。为此,确定保留乡镇水利站并明确乡镇水利站的职能:一是负责国家、省、市、县各级政府涉水法律和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实行依法治水、依法管水;二是协助制定所在乡镇范围的水利建设中长期规划、年度实施计划,组织制定水资源开发、配置和保护以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水土保持、防洪等相关专业规划,并监督实施;三是负责所在乡镇农业、工业、生活用水的计划制定与节水、水环境保护、水污染防治等涉水事务管理;四是组织、指导乡镇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协助做好辖区内各类水利工程设施管理体制改革;五是承担所在乡镇防汛抗旱日常工作,做好防汛抗旱物资的筹集、调拨;六是组织指导所在乡镇范围内的水土保持;七是承担节水新技术、新措施的推广运用,发展节水灌溉,解决人畜饮水,推进实现人饮安全战略;八是完成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所在乡镇党委、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六、落实水利站经费,保障其正常运行 

根据水利站的服务职能,应将其定性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其机构人员、运行费用及专项经费要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对定编人员和运行经费实行财政全额拨款或定额补助。

七、跟踪考核管理,强化服务功能

在明确界定乡镇水利站职责的基础上,由市水利主管部门制定考核细则,对乡镇水利站实行季度考核、年度考核,与在编在岗人员的工资、奖金等挂钩,按考核的实绩予以发放兑现,充分调动其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工作的主动性。

八、做好乡镇水利站定员定编人员业务培训,提高素质

鉴于目前乡镇水利站人员年龄结构和技术业务日趋老化,不适应水利事业的发展需要,特别是大批的年轻同志加入基层水利队伍,为提高他们的政治、业务素须,应当加大培训的力度,用一、二年的时间,分期分批组织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