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风十一结局:“观音故里与和谐社会”之十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16:36:05
科学求真   佛教求善

    人类进入现代社会,科学技术越来越显示出其巨大的威力,让世界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航天技术让人类进入了久已神往的太空领域,器官移植让人延长了生命,基因技术培育了丰富的高产优质品种来满足人的需要,计算机与互联网真正让人类紧密联系得好像在一个村里……我们的时代被称为科技时代,尊重科学,运用科学成为时代潮流。

    科学的本质是发现和运用规律,能被称为科学,一定是在某种程度上提示和发展了规律,因而可称为真理。但是,科学的发现和运用,并不一定是导致有益于人类的结果。最近正在纪念现代物理学的创始人和奠基者爱因斯坦逝世50周年和“相对论”提出100周年。爱因斯坦还发现了“质能相当性”,提示了核能的秘密,这却导致了可毁灭人类的核武器的产生。而且正是爱因斯坦忧虑纳粹德国率先研制原子弹,而联名给美国总统罗斯福写信,开始了美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6年之后,当爱因斯坦得知美国用原子弹轰炸了日本的广岛和长崎,造成20万平民死伤之后,自己都被惊呆了,只能说“我真痛心”。同时,并没有谁能规定和限制科学一定是掌握在善良的人们手中,谁掌握了科学,就为谁服务。日本法西斯当年侵略中国,在731部队中纠集了一批研究人员,研究和使用生化武器,到现在都还在给中国人民造成灾难。可见,在人们孜孜不倦追求的真善美中,科学可算作求真,但并不一定必然是善。

    邓小平深刻地揭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高度肯定了科学技术的伟大意义,同时也是指出了科学技术的局限性——自然科学技术属于生产力的范畴,只是我们丰富的社会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与之对应的还有生产关系,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结合构成生产方式,各种生产方式构成经济基础,与之对应又有上层建筑。宗教就是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宗教作为一种伴随着人类成长而产生的社会体系,也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规律,对宗教文化的研究也是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国内外的许多著名的大学都作为一个专业来专门研究。可见,科学与宗教并不是对立的。国内外的经验都证明,在科学时代并不是不需要宗教,在一定意义上,人类是更加需要宗教了,正如人类通过科学技术对真的追求永不停止,人类对善的追求也绝不会止步,宗教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因为宗教是求善的,宗教为人类提供了善恶的标准,通过道德力量约束人类的行为。例如佛教,就强调“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法”。孙中山先生就指出:“佛教乃救世之仁,佛学是哲学之母,研究佛学可辅科学之偏。”

    佛教由于提倡智信,提倡质疑和思辩,而且内容博大精深,其中的许多论断与现代科技的发现有一致性,从这一点上来看,佛教与科学确实并不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爱因斯坦认为:“科学没有宗教就像瘸子,宗教没有科学就像瞎子”。 爱因斯坦还说:“科学只能由那些全心全意追求真理和向往理解事物的人来创造。然而这种感情的源泉却来自宗教的领域。……我不能设想一位真正科学家会没有这种深挚的信仰。”两者也不能互相代替,因为他们各自研究的领域并不相同,研究的方法也有很大的差异。科学技术重点研究自然现象,用的是实证的方法,靠实物让大家认同,获得的是物质的财富;而佛教是研究精神领域,得出的是思想成果,靠接受其道理而形成信仰,来指导自已的思想和言行进行修行,获得的是精神的满足。佛教并不排斥科学,广泛运用互联网来进行佛教文化的传播就算一个例证。我们生活在科学时代的人们有机缘可以多学习一些佛教文化,这可让我们在竞争的忙碌中,去思考一下人的本质,思索一下如何弥补生命短暂的缺陷,追求向往的永恒。我们插上科学和佛教的两翼,在追求真与善的飞翔中,将变得更加自由和坚定,飞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