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猩球1973:本山大叔宣布退出春晚 年三十的“盛宴”还有味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19:39:46
分享到:

  “我的心那,拔凉拔凉的!”这是赵本山2003年央视春晚小品《心病》中的一句经典台词。如今,当赵本山确凿无疑地,因身体原因,而不得不退出2012年央视春晚的“噩耗”传来之际,那句经典台词便陡然地回旋于我的脑际。

  赵本山在荧屏上陪伴了我及我的一家老少长达20个除夕之夜。他送来的是忘我的欢笑,而他自己则是辛劳,疲惫,在万家团聚的除夕之夜,演完节目,还得迎着寒风,踏着积雪,向东北老家飞奔。如果赵本山只是2012年这一个春晚不上场,倒也没什么大碍;只怕是,今后他再也上不了央视春晚,那将是,我以及我的一家人,除夕之夜的永远的遗憾。因此,此时,“我的心那,拔凉拔凉的!”

  本山的小品,咋就那么地使人喜欢,让人不喜欢也不行呢?这里一定包含着某种本真!为什么又总有一些人批评甚至指责本山小品呢?“俗”恐怕是最多的指责了。试问那些指责的人们那,请您写出一个“高雅”的本子,请您演一个让人开怀大笑,笑得使人幸福地落泪的小品来。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梅花本来就是这个样子,这是它的本真、本质,无需给它赋予什么所谓“意义”来。赵本山长期扎根于东北那片生他养他的黑土地,根植于山乡百姓中间,在其小品的“俗”之背后,一定隐藏着“真”。这种“俗中之真”,正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的真谛,而那些所谓的高雅者,试图通过严密的逻辑关系进行推导,求解本山小品的真意所在,其结果只能是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对赵本山及其小品的研究,根本就不需要什么严密的逻辑推导,不论是谁,只要到乡间里走一走,随同普通居民,看一场赵本山小品的视频,一切都会豁然开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话又说回来,即便赵本山在当前的身体条件下登上了2012年的央视春晚舞台,如果我能够第21次开怀大笑,也会在大笑之后,心那,拔凉拔凉的!我有一种感觉,在我身体最好的时候,心情最佳的时候,背书背得特快;反之,即便背上一百遍,也味同嚼蜡,记不了几句的。我想,演小品也应该与此类似。当一个演员,身体状况最好,精神状态最佳的时候,艺术细胞都能鲜花盛开一般极为活跃而迎风摇曳,反过来,正如赵本山目前的身体和心境,哪怕是给他一个再好的本子,也未必能产生最佳的演出效果。赵本山退出央视春晚,或许是为了保护他的自然生命;也或许是:不愿让我这样的小品观众,因为他的表演而失去笑声,失去除夕之夜的快乐吧。这样一想,拔凉的心,多少回暖了一些。

  除夕之夜,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如果没有赵本山的陪伴,确实遗憾。因为,20年里的同样的笑声,突然地没有了。其实,我们需要的,并不是赵本山这个人怎样怎样,而是他所演的小品。从1990年起,赵本山在央视春晚演了20年小品,竟然没有哪一部小品能够出其右。那么多才华横溢的国家一级演员,那么多专家教授,20年里,居然“研究”、“创作”不出一部超过《卖拐》《相亲》一类的小品来。一个赵本山的退出,为什么没有生长出千千万万个赵本山来呢?

  小品怎么了?艺术之路,难道真的离咱老百姓越来越远了吗?此时,“我的心那,拔凉拔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