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v ed2k资源:移民专家评瑞典遣返风波 移民应理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17:02:58

移民专家评瑞典遣返风波 移民应理性

2012年01月21日 10:51 本文来源于 财新网    
   瑞典的工签政策本身存有较大漏洞,中介机构灰色运营,或存故意误导,移民群体本身不够谨慎
2010年6月27日,武汉,2010武汉国际教育展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孙新明 / 东方IC
 

  【财新网】(记者 蓝方 特约记者 Jan Almgren Jonas Fr?berg Ola Wong)瑞典中国移民“工签门”事件,经瑞典当地媒体曝光,引起瑞典国内广泛关注。

  中国移民通过在瑞典设立子公司、给自己发放聘书的方式取得瑞典工作签证,期望在四年后申请瑞典永久居住许可(即“绿卡”)。但瑞典移民局调查认为,这些公司绝大多数是空壳公司,中国移民是以虚假就业的方式“骗”得瑞典工作签证。瑞典移民局已对查实“欺诈”的九个中国人发放遣返令,同时针对通过同样方式来到瑞典的近200个家庭开展调查,并将进一步扩大调查范围。

  这些工签移民者大多都面临着被遣返的命运。“工签门”也给在瑞典的华人带来负面影响。

  在移民专家看来,对于该事件,并不应一味谴责中国移民者的投机心理,相关三方均有不成熟之处。

  瑞典工签政策存漏洞

  2008年12月,瑞典颁行劳动移民条例,由此催生了中国的瑞典移民市场。新的法案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非欧盟公民移居瑞典工作。中国公民只需通过欧洲就业流动入口网站申请一份工作,并收到瑞典公司的书面工作邀请信,就可以向瑞典移民局递交工作签证和居住许可申请。四年后,受雇者就可以申请永久居住许可。在主申请人获得工作签证的同时,他的直系亲属也可申请签证共同前往。

  在该政策下,中国的不少移民中介机构嗅出商机,为中国移民者开辟出一条移居瑞典的新路:申请人先以国内某一家公司的名义,在瑞典设立子公司;公司设好后,该子公司便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来聘用员工;申请人再作为中国母公司派往瑞典子公司的高管,而被子公司聘用。这时,申请人拿着自己公司的工作邀请信,便可向移民局申请为期一年的工作签证了。

  瑞典移民局发现,绝大多数工签移民者的公司没有实际运营,这些人也没有按照申请时申报的数额为自己发放工资。瑞典方面认为,中国人乃是为了瑞典的高福利而欺骗了移民局。

  为了堵住法律漏洞,瑞典移民局从2012年1月16日开始执行更加严格的工签政策:对于所有新设立的公司,雇主必须提供证明来保证工作邀请中的工资数目是真实的;如果雇员是被欧盟外的公司雇佣在瑞典工作,公司必须在瑞典注册分支机构。

  不过,中国的中介机构很快有的新的应对方案:通过购买瑞典公司工作岗位来获得工作签证。

  在北京雅凯仕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凯看来,瑞典的工签政策本身明显不成熟。沈凯表示,像加拿大这样的移民国家,有着相对完善的移民法规,一般不可能出现像瑞典这样大规模的“欺诈”。

  他介绍,在加拿大也有和瑞典工签政策相类似的移民方式,叫做雇主担保。该政策允许一个已有的公司招聘海外雇员,不能够临时设立分支机构来聘用自己。法律要求这个公司必须在指定的网站上招聘了三个月,确定三个月都不能在本地的劳动力市场上招到合适的人之后,才可以从海外招聘。应聘者不仅要通过企业的面试,还要接受政府部门的面试,确认应聘者是一个本地市场上招不到的人才,企业才能够最终雇佣他。所以在加拿大,完全不会出现购买岗位虚假雇佣的情况。

  中介存欺诈嫌疑

  事实上,要通过真实雇佣而获得瑞典工作签证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而国内提供瑞典移民服务的合法中介并不多。如北京的79家有合法资质的移民中介机构中,仅有两家提供与瑞典移民相关的工签服务。其中一家,在2010年底还因夸大宣传而被瑞典大使馆举报,遭到了公安部门的处罚。在瑞典工签新政出台后,一家机构已取消瑞典移民服务项目。

  但自2011年年中“工签门”在瑞典曝光至今,大量没有合法资质的中介机构仍在开展瑞典移民服务。财新记者从负责该类机构监管的公安部门了解到,对此类无资质的非法机构,公安部门“不告不究”,一般是针对举报采取行动。而移民者即便与此类机构发生纠纷,也倾向于通过司法途径解决矛盾,少有向国内行政机构举报者。

  此次卷入“工签门”的工签移民者告诉财新记者,为其办理移民服务的中介向他们隐瞒了真实的情况:一是四年间要缴纳的税费,中介的报价在40万左右,连同生活开支,与在瑞典可取得的福利相抵消,四年支出总共不过70万,而事实上,四年的开销要达到250万左右;二是纳税的时间点,中介告知其第一年不用缴税,第二年也只用缴纳十个月。

  事后,涉事中介向财新记者否认了税费报价在40万的说法,对于纳税时间点,该中介表示,一般中国人到达瑞典后不可能立即开展业务,按照经验估算,到达瑞典一年以后开始经商纳税是正常情况。这一理解与移民局的理解发生了偏差,也导致移民局认为中国移民设立空壳公司虚假就业、逃税漏税。

  在移民专家张跃辉看来,如果真如中介所说,是“理解出现偏差”,则可以看出中介本身业务水平较低。据其了解,不少做瑞典移民的中介乃是瑞典留学生出身,本身并不专业。

  张跃辉表示,该中介短短两年间完成200个移民服务的“业绩”非常惊人,该中介完全有可能是为了吸引客户,而故意隐瞒了部分信息。据其按业内平均利润估算,该中介三年间的利润应在1000万以上。

  据了解,瑞典移民局已经注意到了“工签门”背后中介的误导。瑞典移民局专家Alejandro Firpo表示,移民局在对两百个中国家庭进行调查的同时,不断的信息提供给警方,因为这样的工签移民很可能是有组织的,背后有人通过此牟利。这一调查,将最终交给警方进行。

  移民群体不成熟

  一位工签移民者观察,自“工签门”曝光后,已有80%的工签移民者选择自行回国。

  瑞典华人协会会长叶克清认为,不可以简单的把这些工签移民者定性为“欺诈”。“应该说是中介和律师事务所利用他们想移民的心态,钻了瑞典法律的空子。从某种程度上来讲, 部分工签移民也是受害者。”

  一位瑞典华人介绍,他认识的一个工签移民家庭,在国内有体面的职业,算是中产阶级。一家人来到瑞典后,发现税费和生活成本远远高于此前的预期,只能靠卖饺子维持生计。生意勉强运营,夫妇二人非常辛苦。最后撑不下去了,只好拖家带口的回了国。

  张跃辉认为,一些工签移民者在某种意义上也算是“自食其果”。他分析,这些工签移民者年龄在30到40岁之间,只有50~200万的家产,资金有限,无法到美国、加拿大等主流移民国家进行投资移民,但他们却有强烈的改变生活的愿望;不少人应该来自国内的二三线城市,那里移民中介市场不够发达,信息渠道有限,可能通过亲戚朋友介绍了解到瑞典的项目,没有深思熟虑和充分研究便贸然行动。

  在张跃辉看来,中介的种种宣传漏洞明显,40多万就能换取瑞典的高福利,是显然不可能的事情,移民者显然有“贪便宜”的心理。

  叶克清告诫国内有意移民者,改变生活的愿望要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在做决定之前,要做充分的调研。“想来瑞典的中国人要问自己:对瑞典的制度有全面透彻的了解吗?对你所投资的项目做过充分的市场调查吗?如果不会瑞典语,那么英语水平怎么样?”叶克清表示,瑞典与其他很多国家一样,希望通过吸引国外的投资,促进本国的经济发展。中国投资者在选择项目的时候,应多了解瑞典情况,适应瑞典国情,最终才能达到彼此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