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肥菌种怎样用:从阜新塔营子塔看辽代懿州萧氏家族的早期密宗信仰 宗教研究 般若文海 佛缘网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21:19:44

从阜新塔营子塔看辽代懿州萧氏家族的早期密宗信仰

2011-3-12 16:49 |作者: 佛缘资讯|来自: 佛缘网站

从阜新塔营子塔看辽代懿州萧氏家族的早期密宗信仰

辽代社会思想文化方面最显着的特征就是佛学盛行,唐代贵族化的经院佛学被契丹王朝继承,并获得了空前发展。密宗、华严宗最为发达,其他宗派如法相宗、净土宗、律宗等都有一定的发展。各研究者对各宗派着书立说较多,但关于辽代早期密宗信仰,由于史料太少,即使专门研究辽代佛教者也很少涉及辽代的早期密宗信仰,使我们对辽代的早期密宗信仰情况了解得极为有限。本文拟从阜新塔营子塔的装饰特点探讨辽代懿州萧氏家族的早期密宗信仰。

塔营子塔塔身装饰的早期密宗特征

辽代崇信佛教,修造了大量佛塔。信徒们把造塔看作是修行功德,祭拜供养、禳灾祈福、增寿延年、报德灭罪最好的载体。特别是辽代中后期圣、兴、道、天祚帝时,朝野佞佛之风更盛,许多庙宇、佛塔都修建在这个时期。辽代佛塔从形式上看,主要为八角形、方形、六角形砖塔,多为实心密檐,不能登临(许多塔内建有天宫、中宫、地宫,并非真正的空心),不象中原阁楼式塔,不能登临。但辽塔的设计和建造者把佛教的思想内涵重点体现在塔座和塔身上,以精美繁褥的砖雕以饰佛塔庄严,特别是占塔体三分之一左右的塔身,成为全塔的精华所在。与唐塔比较,辽塔最大的变化,就是在塔身上都增加了佛像的雕刻,这既是辽塔最大的特色,更是佛教思想集中体现之处。

塔营子塔位于辽宁省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塔营子古城址内,为八角十三级密檐式砖塔,现塔残高约 31.5米,塔座由二层须弥座组成,一层须弥座束腰部分雕有壶门,内有伎乐人,转角有力士;二层须弥座束腰部分壶门内雕菩萨等。转角有力士上托普柏枋,枋上有双杪五铺作,上托塔身。塔身下有砖雕的栏杆、栏板。塔身各面当中辟有佛龛,内有坐佛,龛外两侧各有一尊胁侍菩萨,佛龛顶部饰有流苏宝盖,宝盖之上为砖雕榜题佛号,榜题之上,有浅浮雕三层密檐小塔,八面小塔应为八大灵塔,分别表示释迦牟尼的迦毗罗城龙弥儞园佛生处、摩伽陀国泥连河边菩提树下佛证道果处、迦尸国波罗柰城转大法轮处、舍卫国只陀园现大神通处、曲女城从忉利天下降处、六王舍城声闻分别佛化度处、广严城灵塔思念寿量处、拘尸那城娑罗林内大双树间入涅盘处。菩萨和天王头顶均饰以莲花宝盖,宝盖上部,榜题两侧,饰有“V”字型飞天,造型基本相同,天衣飘曳,祥云缭绕,姿态优美。除一层塔檐用木椽外,其他层檐均采用砖叠涩出檐。该塔的形制具有典型的辽代佛塔特点,体量宏大,做工精细,砖雕精美,应属辽塔等级较高的佛塔。关于塔的建造年代,史籍中并无明确记载,但从塔的造型风格以及历史文献记载来看,可以推断,该塔应建在懿州城修建的同时或稍后,约在辽太平三年(1023年)以后至辽清宁(1055年)之间。

该塔每面佛龛上面有砖雕佛号,因残破严重且位置较高,在地面上很难全部看清佛号的名称,所以以往介绍该塔时,均未全面地介绍这些佛名。近年利用维修该塔的机会,笔者有幸登上塔身,仔细辨认上面的佛名,始搞清八佛的名号及其形象。现简要介绍如下:正南为“南无善说吉佛”;西南为“南无普光明佛”;正西为“南无战斗胜吉佛”;西北为“南无自在幢王佛”;正北为“南无功德光明吉佛”;东北为“南无无障业住吉佛”;正东为“南无妙花勇猛佛”;东南为“南无宝花安住王佛”。以上八尊主佛均结跏趺坐于内凹券龛内的须弥莲台上,身披袈裟,手结契印,造型基本相同,唯手印略有不同。善说吉佛,佛像为近代补修,因原佛身体部分残损,已印已不清楚,右手当胸,推测可能是施无畏印,左手下垂,可能是与愿印、触地印或降魔印;普光明佛,右手施无畏印,左手施与愿印;战斗胜吉佛,双手结禅定印;自在幢王佛,施转法轮印;功德光明吉佛,右手当胸,手执法器(法器残损,无法分清何种法器),左手放于腿上,结金刚拳或莲花拳印(手部略有残损,无法识清);无障业住吉佛,右手当胸,施无畏印,左手放于腿上,结金刚拳或莲花拳印(手部略有残损,无法识清);妙花勇猛佛,双手置于脐部,结禅定印;宝花安住王佛,右手当胸,施无畏印,左手放于脐部,结莲花拳印。除北面的功德光明吉佛外,其他七面佛像左右各站立两位胁侍菩萨,头戴花冠,身披袈裟,身系璎珞,或手执莲花,或手捧供物,双腿并拢,或平身直立,与佛向下一同俯视众生,或微侧身躯,面佛而立;唯有正北方的功德光明吉佛,两侧侍立的是护法天王,双腿分开,与肩同宽,不丁不八,身着七宝金刚庄严甲胄,手执宝棒(或未出鞘宝剑),蓄势待发,天衣迎风而舞,威猛异常。因头部砖雕大部分残损,故无法看清原来面貌。按佛经里的说法,分析此二尊应为北方多闻天王[1]。

考此八佛佛号均来源于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罗译《佛说八吉祥经》[2]。《佛说八吉祥经》在《大正藏》第十四册中,将此经列为经集部,为早期密宗经典。此经的不同译本还有《大正藏》第十四册收录的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佛说八阳神咒经》,吴月氏优婆塞支谦译的《佛说八吉祥神咒经》、元魏天竺波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的《佛说八部佛名经》、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译的《八佛名号经》等。以上四种译本在内容上应与《佛说八吉祥经》来自于同一经典,属于同经异译之作。其内容是佛陀告舍利弗,东方有八个世界和八佛名号,教导众生持讽诵读奉行,呼此八佛名号,有助于疾病的除愈;临终持念,可以获得此八佛的接引往生。

按《佛说八吉祥经》中所述,从此世界向东方过一恒河沙世界,为天胜世界,有“善说吉如来”在说法,向东方过二恒河沙世界,为念意世界,有“普光明如来”在说法。向东方过三恒河沙世界,为可爱游戏世界,有“战斗胜吉如来”在说法,向东方过四恒河沙世界,为善清净聚世界,有“自在幢王如来”在说法,向东方过五恒河沙世界,为无尘聚世界有“无边功德光明吉如来”在说法,向东方过六恒河沙世界,为无妨碍游戏世界有“无障碍业柱吉如来”在说法,向东方过七恒河沙世界,为金聚世界有“妙华勇猛如来”在说法,向东方过八恒河沙世界,为美声世界有“宝莲华安住王如来”在说法。

由此可见,塔营子塔是按照《佛说八吉祥经》来装饰的,具有明显的早期密宗思想特征。早期密典,指的是以介绍陀罗尼、念诵、印契、护摩、观佛、诸尊供养等事相的作法(与说明教理的“教相”相对)为主的杂部密教的经典。早期密典叙述的修法极为广泛,归纳起来有六种:一、息灾法。指为消除自身和他人的种种病难恶事而修的密法。二、增益法。指为增益自身和他人的寿命、福德、智慧等而修的密法。三、敬爱法。指为自身和他人祈求得到佛菩萨的加被,或君王众人的爱护而修的密法。四、降伏法。指为自身和他人调伏恶人等事而修的密法。五、钩召法。指为召请密教本尊(佛、菩萨、金刚)而修的密法。六、延命法。指为延年益寿而修的密法。由于钩召法摄于敬爱法中,延命法也可看作是增益法分支,故密教的修法最根本的是前四种,通常称之为四成就法。又称四种护摩法、四种坛法。每一类修法又包括许多具体的法门,并要求有相应的护摩坛、时分、供物、念诵、坐法、灯油、烧香等[3]。《八吉祥神咒经》和《药师如来本愿经》等都是着名的早期密典。《佛说八吉祥经》字数总计不过千余字,在浩若烟海的佛教经典中,属于字数较少,佛理相对浅显易懂,操作易行的一部,与时代稍晚的纯密宗主要经典如《大日经》、《金刚顶经》、《苏悉地经》偏重“教相”(教理体系)不同的是,此部经偏重于“事相(修持法门)”,修行者只要念诵咒语,就能与诸佛发生感应,产生相关的不可思议的神力。

此经中八佛均在东方世界,持讽诵读此经,呼此八佛名号可接引至东方佛国世界,此经是一套完整的修持接引至东方八佛国土的持名法门。这种东方佛国世界的八佛法门在辽代中晚期其他地区的发展远不如后期的纯密。那么为什么辽代中期崇信早期密教呢?这恐怕和契丹族的原始崇日尚东习俗有关。早期密教思想认为,东方表示生长,是光明的出现处。东方诸佛,是无量清净光明体。除了佛土的庄严与众生的福乐上进而外。还加被娑婆世界的众生,好象天上的日月,光明照耀到大地来一样。所以东方佛国世界摄受此土众生,不但死后得安稳,现生也能免除种种灾难危厄。如于佛法没有正见,或破戒的,悭贪嫉妒的,误入外道邪魔歧途的,造作种种恶业的,都可依东方诸佛的威光加被而改邪归正,转迷启悟,获得新生。这或者修人天行,或修二乘行,或修菩萨行;求往生西方净土而不能成就的,也能承东方诸佛的威光,于临命终时,为八大菩萨所摄引而到达西方。东方佛国世界,如天色黎明,百事俱兴。常持东方诸佛佛号,都能得佛力的加持。所以东方佛国世界,不但死后能成为进入的理想国度,在现实困迫灾祸的人间,也能蒙佛力的救护。尊崇东方佛国世界的佛教思想与契丹族的原始崇日尚东思想不谋而合,因此,尊崇东方佛国世界的佛教思想迅速在这里生根发展,辽代原始宗教与早期密宗思想有机结合,形成了具有辽代特色的早期密宗思想的结果。

早期密宗在唐中叶由善无畏、金刚智和不空等开元三大士之前,就传入中国。因密宗的某些修习仪轨与儒家纲常相左,故受到多方抵制,至唐末在中原便湮没无闻了。但是在辽地,密宗却广泛流传。一方面契丹人没有缜密的纲常伦理体系(从辽代的婚姻上就能充分体现,如道宗的宣懿皇后,从辈份上,当属他姨;槊古公主则嫁给了他舅舅萧孝惠),并不将密宗的修习看成邪恶;另一方面,原始巫教的遗风也使民众更容易接受密教求子、安产、求福、退魔、治病等加持祈祷之术。

懿州萧氏的早期密宗信仰

据笔者所知,辽塔象塔营子塔这种作为早期密宗八佛装饰的十分罕见。那么,塔营子塔为什么要按《佛说八吉祥经》来装饰呢?这显然与塔营子塔和古城的修建者的早期密宗信仰有关。

《辽史》对懿州和公主的记载多有舛误,经专家考证,塔营子古城就是辽代着名的头下州懿州。懿州系太平三年(1023)越国公主以从嫁户建的私城。越国公主是辽圣宗与钦哀皇后所生,名槊古,为圣宗第三女。先封为越国公主,后封燕国长公主,清宁初,加封秦越国大长公主。公主卒后,清宁七年(1061),其女宣懿皇后将懿州献给国家,成为行政州,改隶东京道[4]。也有学者认为,槊古公主最初创建的私城(顺安)在塔营子,后迁至宁昌,即今塔营子北10公里的平安地土城子[5]。塔营子古城到底最初建于顺安还是宁昌,并不重要,两地距离不过10公里,都是懿州所管辖的势力范围。槊古公主嫁给驸马萧孝惠,萧孝惠为萧和(契丹名谐里、谐领、解里,小字陶瑰)和齐国太妃第五子[6],因此,懿州自然而然地也就成了萧氏的领地。

2001年至2002年,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又在阜新县大巴镇关山种畜场内的王坟沟和马掌沟发现萧和的家族墓,先后发掘墓葬九座,出土墓志五合,加上1925年关山王坟沟出土了萧德温墓志,共计六合。据墓志记载可知此为萧和家族墓地。M1为萧德温墓。M2为萧德恭夫妻合葬墓。M3为萧知行夫妻合葬墓。M4为萧和夫妻合葬墓。M8为萧德让夫妻合葬墓。M9为萧知微夫妻合葬墓[7]。萧和妻耶律氏被封为秦国太妃,五子四女,萧和的女儿嫁给了辽代赫赫有名的契丹萧太后(萧绰)的儿子圣宗,被立为钦哀皇后。长子萧孝穆是任圣宗、兴宗两朝北府宰相。其余四子萧孝先、萧孝诚、肃孝友、萧孝惠,曾任北府宰相、枢密使等级别甚高的职务,皆封王。[8]萧孝惠便是懿州城的主人越国公主的丈夫。萧知足,是萧和的孙子,萧孝惠的儿子。萧知行和萧知微,是萧和的孙子,萧孝诚的儿子。萧德温、萧德恭和萧德让是萧和的曾孙,萧孝惠的孙子,萧知足的儿子。《萧德温墓志》有“一门生于三后,四世出于十王”[9]的记载,所谓“三后”,即指辽圣宗钦哀皇后,辽兴宗仁懿皇后,辽道宗宣懿皇后。钦哀皇后,为萧和之女,仁懿皇后和宣懿皇后为萧孝惠之女。(辽代皇室辈份有点乱,这和少数民族的婚俗有关,需仔细捋一捋)

懿州城距关山辽墓的直线距离不过35公里,是建在萧和、萧孝惠家族“分地”上的公主城。懿州城既是辽圣宗第三女越国公主的私城,又是宣懿皇后的娘家,辽兴宗的外祖母家,集公主、皇后、宰相诸王等权贵于一城,其地位显赫非寻常可比。

这样一个显贵的契丹萧氏家族,也是一个佞佛的家族。据《大昊天寺妙行大师行状碑》记载,清宁五年(1059)秦越国大长公主(槊古)随道宗兴幸燕京,首参妙行大师,表示愿以自己所居第宅为施,请师建寺。不久,公主病逝,其女懿德皇后为母酬愿,施钱三十万贯,特为奏闻,专管建寺。由此可见,槊古公主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10]。另据金代王寂《辽东行部志》记载,他过懿州时住宿宝严寺,“饭罢登阁,上有炽圣佛坛,四壁画二十八宿,皆辽待诏田承制笔”,便问溥公,“此寺额宝严,人复呼为药师院者,何故?”溥曰:“尝闻老宿相传,此辽药师公主之旧宅也。其后施宅为寺人,犹以公主之名呼之。今佛屋昔之正寝也,经阁昔之梳洗楼也。”通过这段记载,可以得知,辽圣宗之女槊古公主,小名药师,崇信炽圣佛。炽圣佛又称炽盛光如来,和药师佛一样,都是早期密宗信仰尊崇佛号。另有道宗咸雍“六年(1070)十二月戊午加圆释、法钧二僧并守司空”,[11]道宗以师礼相待法钧和尚,“后妃以下,皆展接足之敬”[12]。“接足”即仰两手捧足为接,为佛教早期密宗典型的敬礼方式,此记载间接地反映出道宗后宫以宣懿皇后为首的早期密宗信仰。

关于懿州萧氏后族崇信佛教,在阜新关山萧和家族墓地出土的文物和墓志中也有反映。在萧和墓中出土了一件鎏金铜佛像饰片,鎏金铜片上一坐佛,结跏趺坐于莲台上,左手施降魔印,右手施无畏印,头背部饰以光身[13]。这件文物的出土,说明萧和或其妻秦国太妃崇信佛教。在萧和之妇《秦国太妃墓志》中记载,当秦国太妃得病之时,作为秦国太妃女儿的章圣皇太后(圣宗钦哀皇后)“躬亲左右,夙夜扶持。馈药则先尝,扇其枕则废寝。奉香花以供佛,严蓍蔡以告神”[14]。虽然碑志没有明确记载奉的是哪个宗派的佛,但奉佛祈福增寿是早期密宗信仰的修炼法门,极有可能母女俩信拜的是早期密宗诸佛,这一点从她的几个孙女及孙女婿的名字中也能略见一些端倪,他的三孙女嫁给了金州防御使耶律药(师)奴,最小的两个孙女,一个名叫观音女,一个名叫普贤女。从名字上看,观音、普贤都是早期密宗供奉的菩萨,孙女婿名药(师)奴,更是典型的早期密宗药师佛信仰者。

另如咸雍四年(1068)《萧知行墓志》中载,萧知行“重佛法之执岁……侍佛行口含真经……”。其病重时,“亲见药师口(佛)观音菩萨采莲之祖”;“嗣子一人,药师”。从这些记载,都明确地反映出该家族对早期密宗药师佛的崇敬。[15]

再如乾统七年(1107)《梁国太妃墓志》中载,作为天祚帝的外祖母,“自宋国王薨,日侍饮食于其祠,而寝不解衣者垂四十年。龙嗜浮屠法,其营饰庙像,日玩其籍,或时飨其徒,以治斋戒”[16]。辽乾统十年(1110)《萧德恭妻耶律氏墓志》中记载,其“躬修祭祀,虔举威仪。酒脯断来,用资太师之灵;金珠施尽,广铸诸佛之像” [17]。

综上所述,懿州萧氏后族是一个崇信佛教的家族,他们信仰佛教何宗何派,历史没有详细的记载,但从塔营子(懿州)塔的塔身按《佛说八吉祥经》作早期密宗装饰来分析,这个家族对佛教的早期密宗信仰更情有独衷。

--------------------------------------------------------------------------------

[1]唐不空译《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君护法仪轨》中记述:天宝元年(742年),安西城被蕃军围困,毗沙门天王于城北门楼上出现,大放光明。并有"金鼠"咬断敌军弓弦,三五百名神兵穿金甲击鼓声震三百里,地动山崩,蕃军大溃,安西表奏,玄宗大悦,令诸道州府于城楼西北隅置天王像供养。一时毗沙门天王声威大震,香火极盛。

[2] 《大正藏》第14册NO.0430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罗译

[3] 《密教经轨的成立》(《中国佛教百科全书.经典卷》陈士强着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年)

[4] 《辽史.地理志》上京道和东京道均载有懿州,实即一城。懿州的建置详见阎万章《辽道宗宣懿皇后父为萧孝惠考》,《社会科学辑刊》1979年第2期

[5] 《辽金元三代懿州治所考》姜念思 《北方文物》2007年第4期

[6] 《耶律元妻晋国夫人墓志》向南 《辽代石刻文编》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5年

[7] 《关山辽墓的发现与研究》万雄飞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8] 《辽秦国太妃晋国王妃墓志考》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 《文物》2005年1期

[9] 《辽代石刻文编》P371《萧德温墓志》向南 《辽代石刻文编》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5年

[10] 《妙行大师行状碑》向南 《辽代石刻文编》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5年

[11] 《辽史.道宗本纪》

[12] 《补续高僧传》卷十七,《大藏经》卍新纂续藏经 第七十七册 No. 1524

[13] 《阜新辽萧和墓发掘简报》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文物》2005年1期

[14] 《秦国太妃墓志》向南 张国庆 李宇峰 辑注《辽代石刻文续编》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10年

[15]《萧知行墓志》向南 张国庆 李宇峰 辑注《辽代石刻文续编》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10年

[16]《梁国太妃墓志》向南 张国庆 李宇峰 辑注《辽代石刻文续编》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10年

[17]《萧德恭妻耶律氏墓志》向南 张国庆 李宇峰 辑注《辽代石刻文续编》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