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wing 1907 羊皮贴:我这样计算1960年~1962年的死亡人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7:26:00

我这样计算1960年~1962年的死亡人口

王炼利

1959年,中国的户籍人口是67207万,1960年,减少到66207万亿,1961年,再减少到65859万亿。三年间,中国户籍人口减少了1348万。

这是人口的负增长。负增长就是死亡人口超过了出生人口。自1949年至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口负增长仅发生在1960年和1961年。

其余年份都是正增长。所谓“正增长”,就是将出生人口与死亡人口对冲后的人口净增长。1949年以来的中国总人口数据告诉我们:人口的自然增长是每年都在发生的,人口不增长是不可能的,在现代中国,人口正增长是常态,即使搞计划生育几十年,2006年、2007年的年末人口净增长率也还是正的0.5%。即使人口统计资料上1960年和1961年中国人口反映的是负增长,该出生的人口还是会出生的,只不过是被死亡人口“对冲”干净了,死亡人口将出生人口对冲完了,死亡还欲罢不能地进行着,人口的“净减少”就发生了,这就叫人口“负增长”。举个例子,一个大家族50口人,一年中死了30口人,出生了28口人,总人口减少2人,但总人口减少2人不等于这个家族只死亡了两人——明明死亡了30口人。

所以,要将人口从“正增长”的常态走向“负增长”的非常态,需要两个过程:第一步,先要将当年正常增长人口通过“死亡对冲”对冲到“零增长”;第二步,当正常增长人口被“死亡对冲”冲到了“零”,死亡仍在继续发生。也就是说,人口的负增长其实不是直接发生在上一年人口基数上,而是发生在将正常增长人口全部被“死亡对冲”为零的基础上。一个大家族50口人,一年中死亡30人出生30人,人口总数没有变化,那只是说明该年的出生人口已经全部被死亡人口 “冲销”,而不是说明没有人口出生。

这样,确定被死亡人口“冲销”了的、曾经发生过的增长人口就是重要的。在有着完整户籍人口数据(年末人口)的前提下,计算曾经发生过的增长人口是可以参考历年年末人口净增长率的。自1950年到1959年,每年的户籍人口净增长幅度(即出生人口与正常死亡人口对冲后的人口净增长)依次为:1.9%、2%、2.1%、2.29%、2.5%、1.99%、2.22%、2.9%、2.07%、1.84%,年均净增长幅度2.18%;年净增长绝对值最低是1029万(1952年),最高是1825万(1957年)。1962年到1965年的四年间,户籍人口年均净增长2.45%。1962年到1972年的十年间,户籍人口最低净增长幅度是1.92%(户籍人口最低净增长幅度发生在1964年,增长绝对值1327万人)),最高净增长幅度是2.99%(发生在1972年,增长绝对值2548万人),年均净增长2.65%。

由于1950年到1959年的年末人口年均净增长率是2.18%,那么,按50年代的平均年末人口增长幅度计算1960年年末总人口,应该是68672万人(67207*1.0218),68672万人与1959年人口67207万人之差是1465万人,这1465万人就该是1960年的正常净增长人口(按照年增长2.18%计算),而实际情况是1960年年末人口比1959年要减少1000万,那就是意味着正常净增长人口先由死亡人口“冲销”殆尽,然后再死亡1000万人。

同样,按50年代的平均年末人口增长幅度计算1961年年末总人口,应该是70169万人(68672*1.0218),将70169万人减去1959年人口67207万人,差是2962万人,这也是在正常情况下按2.18%的年人口增长率计算的1960年和1961年两年的净增长人口。这个净增长人口数也被死亡人口“冲销”了,我们只看到1961年比1960年负增长348万人,1960年比1959年负增长1000万人。

如果按照50年代最低年末人口增长率1.84%(1959年)计算1960年的正常净增长人口,该是1237万人(计算过程略,计算方法同上);1961年和1962年两年的正常净增长人口是2496万人(按照年增长1.84%计算,计算过程略,计算方法同上)。

不过,我并不主张将1960年和1961年的年末人口增长率取1.84%或2.18%!

理由是:正常的人口增长是与人群处在正常生态环境紧密关联,然而三年灾难时期相当部分育龄妇女的生理心理反应异常,这种异常反应直接影响到人口的繁衍,包括影响到人口的出生率和新生儿存活率,所以,对待这个非常时期,我们不妨将1960年和1961年的人口自然年净增长率取定得再低些,笔者取自然净增长率为1.34%,比1959年的1.84%净增长率(即50年代最低年末人口净增长率)低0.5个百分点,这个增长率将对影响人口繁衍的不利因素能有充分包容。

这样计算的结果,1960年人口数应该是68108万(67207*1.0134=68108),减去1959年人口数67207万,差数901万就是已经发生的1960年的实际增长人口;1961年人口数应该是69021万(68108*1.0134=69021),减去1960年已经达到的人口数68108万,差数913万就是已经发生的1961年的实际增长人口。差数901万和差数913万,其统计意义就在于这是已经发生了的1960年和1961年实际增长人口数,同时也是在人口负增长发生前已经发生的死亡人数,这是被“负增长”数据所掩盖了的死亡人数,这被掩盖了的死亡人数共计1814万人(901万+913万),也可以说,这是最少的被掩盖了的死亡人数,因为如果按照50年代最低年末人口增长率1.84%计算,这被“负增长”掩盖了的死亡人数将达2496万人、如果按照50年代年平均年末人口增长率2.18%计算,被“负增长”掩盖了的死亡人数更达2962万。

有了1960年、1961年的实际增长人口数(同时也是1960年、1961年的先于人口负增长发生的死亡人口数),有了我们都能看到的1960年和1961年人口负增长数,1960年和1961年的死亡人口组成数据就完整了:

1). 若按照年末人口增长率2.18%(50年代平均年末人口增长率)计算,1960年和1961年两年的死亡人口是:

2962万(被死亡对冲的增长人口)+1348万(负增长人口)=4310万

2). 若按照年末人口增长率1.84%(50年代最低年末人口增长率)计算,死亡人口是:

2496万(被死亡对冲的增长人口)+1348万(负增长人口)=3844万

3). 若按照笔者选择的年末人口增长率1.34%计算,死亡人口是:

1814万(被死亡对冲的增长人口)+1348万(负增长人口)=3162万

由此可见,3100万是1960年和1961年两年的死亡人数最低值。

死亡人数是包括正常死亡和非正常死亡人数的。老死和非灾难病死在人口统计中应该都属于正常死亡。根据1950年到1959年的死亡率计算的死亡人口,1951年死亡人口最多,为1002万, 1957年的死亡人数最少,是698,中位数794万,年平均死亡人数853万。笔者再将1953年、1964年、1982年和1990年的四次人口普查的年中人数乘以各年的死亡率(按统计规则,出生率死亡率需与年中人数相比),四个普查年的死亡人数分别是816万、795万、663万、754万。因此,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上半期的年正常死亡人数应该是在700万~1000万之间,平均值取853万。

于是,在1960年和1961年这两年,若按照年末人口增长率1.34%计算,非正常死亡人数是在2300万上下(3162万-853万);若按照50年代最低年末人口增长率1.84%计算,非正常死亡人数是在3000万上下(3844万-853万),若按照50年代平均年末人口增长率计算,非正常死亡人数是在3400万上下(4310万-853万)。

请注意,这组数据并没有包括三年灾难时期的全部非正常死亡人口,因为这仅仅是1960年和1961年两年的人口计算数据。

那么,1962年的死亡人口如何计算呢? 1962年人口数是67295万,比1961年净增加了2.18%,正好等于50年代平均人口净增长率。但是,这是在人口两年负增长前提下的净增长,我们还是要计算,1962年被死亡人口冲销掉的增长人口是多少。

按照同样方法,62年被死亡冲销掉的增长人口数是:按平均人口净增长率2.18%计算,是1530万;按50年代最低人口净增长率1.84%计算,是1283万;按笔者选择的人口净增长率1.34%计算,是925万。将被死亡冲销掉的增长人口数减去50年代和60年代上半期正常死亡人口年平均值853万,按平均人口净增长计算的非正常死亡人口是1530万-853万=677万,按最低人口净增长率计算的非正常死亡人口是1283万-853万=430,按笔者选择的人口净增长率计算的非正常死亡人口是925万-853万=72万。

于是,1960年~1962年这三年,若按照笔者选择的年末人口净增长率1.34%计算,非正常死亡人数是在2400万左右(3162万+77万-853万);若按照50年代最低年末人口增长率1.84%计算,非正常死亡人数是在3400万左右(3844万+430万-853万),若按照50年代平均年末人口净增长率计算,非正常死亡人数是在4100万左右(4310万+677万-853万)。

由于1960年到1962年是非正常时期,笔者不认为这三年的人口出生率还能维持正常状态,相反,连正常年景的最低出生率也达不到。因为达不到正常年景的最低人口出生率,人口净增长率就大为下降。所以,死亡人口才更容易超出出生人口,出现净负增长;但也因为出生率降低,不能用正常年景的人口净增长率来推算死亡人口,这样会扩大对死亡人口的计算。

不可否认,这场灾难给民族的正常繁衍和人口基质都带来了无可补救的影响,但人口不能正常繁衍造成的人口减少与“死亡”是有区别的。

“人祸”,是这场灾难的主要原因。这从同期“就业人员变化”中可窥一斑。

1953年到1957年,中国就业人口年增长率在2.2%~3.1%之间,年均增长率是2.8%;乡村就业人口增长率稳定在2%~2.7%,但是,1958年一年间,就业人口一下增长了11.9%(从2.38亿增加到2.66亿,增加了2800万),其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减少了19.8%(从1.93亿减少到1.55亿,减少了3800万),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增加了2.3倍(从2142万激增到7076万,增加了4934万),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增加了1714万。接下来,是1959年到1961年连续三年就业人口负增长——到1961年,就业人口比1958年减少了1010万。第二产业就业人口则从1959年起连续五年负增长,负增长的幅度是-23.7%、-23.9%、-30.5%、-27.9%、-1%。第二产业就业人口在1958年是7076万,负增长到 1963年只剩下2038万,足足减少了5038万!到1964年,第二产业就业人口又回复到1957年水平——2100万。而第一产业从业人口虽然在1958年一下减少了3819万,为1.55亿人,但1959年就开始增长,到1961年就恢复到了1957年的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水平。

就业人口的大起大落、就业人口构成的巨大变动,都反映了该时期经济发展的非同寻常的无序和混乱。

这就给老百姓带来了灾难。

三年灾难时期的真实死亡人口,已经不是一个可以回避的问题。民间苦苦探求三年灾难时期死亡人数的多少,是因为官方对此一直在回避,一直没有一个明确说法。官方没有一个明确说法,民间观众自有各种说法,对那些为探寻三年灾难事件真相而不懈努力的人们,我怀有深深的尊敬,这是因为长期以来,探寻各种社会现象背后的真相,这并不是讨人喜欢的营生。

但中国是个两千年前就出了司马迁的中国。不能再贡献部《史记》是我们愧对先人,而我们如果连史实也不肯留下,是我们不配做中华民族的子孙!

几点说明:

1.笔者经过验算,发现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84】》记载的1955年到1979年的户籍年末人数是计算不出该时间的符合给定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相关人数的。将年末人数换成年均人数也不行。

2.年末人数与年中人数相差2%,绝对值却能相差一千多万。譬如1964年的年末人数是74799万,年中人数是69122万(见《中国统计年鉴【2000】》中的四次人口普查统计),两者要相差1377万。

评论

22

点击

2766

收藏

支持

70

反对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