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先锋网络很卡:人民日报海外版 《东方朔答客难》卷(旷世墨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3:34:20
董其昌行书代表作
《东方朔答客难》卷(旷世墨宝)
博文 文/图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12-01/20/content_997113.htm
http://baike.baidu.com/view/6280621.htm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2年01月20日   第 15 版)

行书《东方朔答客难》卷(局部),纸本,纵26厘米、横334厘米
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明代中后期,“吴门书派”渐成弱势,继之而起的是以董其昌为首的“松江书派”。作为明代后期著名书法家,董其昌在晚明书坛开一代书风,对后世书法影响很大。他兼工楷、行、草书,创作讲求追摹古人,但并不泥古不化,形成生拙秀雅的书法风格,体现出文人创作中平淡天真的个性。
董其昌(公元1555—1636年),字玄宰,号香光,别号思白,明代南直隶松江府(今属上海)人。官至礼部尚书,太子太保,谥文敏,是一位在书法、山水画、美术鉴赏、美术理论上都有卓越贡献的书法家、画家、理论家。他走上书法艺术的道路,完全出于偶然。董其昌7岁时参加会考,本可名列第一,松江知府嫌其考卷上字写得太差,改为第二。这极大地刺激了董其昌,自此钻研书法,数十年不辍。他的书法综合了晋、唐、宋、元各家的书风,博采众长,融合变化,自成一宗,领一时风骚。楷书及行书,是他最为擅长的两种书体。董氏行书以淡雅清逸为主要特点,从根本上说,是出自他的用笔方法。这一方法最初得自“二王”,此外米芾的用笔也是他最为钦佩的。董其昌内涵丰富、举重若轻的运笔之法,正是与此相关。他晚年崇尚平淡自然的书风,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
行书《东方朔答客难》卷,为董氏74岁时所作,是其晚年的代表书作,充分体现了他的书风特点。全卷书体自然,平淡中求奇秀,虽多用圆笔,但筋骨内含,堪称圆润精妙。全卷注重章法,字距密,行距疏,与平淡率真的书风相和谐。善于在平淡中求变化,行、楷、草相间,一任自然,用墨浓淡自由,浓者多大字粗笔,淡者则小字细笔,使全篇形成了生动的韵律。由于他娴熟古今名家笔法,出入百家而独树一帜,所以才能够如此得心应手。
董其昌书法以生拙取胜,其笔画圆劲秀逸,平淡古朴。章法上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分行布局,疏朗匀称,喜用润墨和淡墨,从而营造出一种宁静、俊逸、简远的氛围,颇具“禅机”。他的书法在当时就有极大影响。《明史》称:“其昌后出,超越诸家”,“造请无虚日,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明末书评家何三畏称董其昌的书法:“天真烂漫,结构森然,往往有书不尽笔,笔不尽意者,龙蛇云物,飞动腕指间。”清代康熙、乾隆皇帝都对董其昌的书法作品爱不释手。董其昌书法传世作品较多,代表作如《和子由论书》卷、《杜甫醉歌行诗》卷、《白居易琵琶行》卷、《月赋》卷、《三世诰命》卷、《草书诗册》、《前后赤壁赋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