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先锋 最新等级:揭秘中国水下核长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08:31:00

  

  上图就是真正的094,并不是什么092改(092G),真正的092G其实与092是同一个,也就是406号夏级.

  关于092夏级及092G的说明:

  以前曾有二艘092,一艘就是著名的406号,也就是执行战备值班的那一艘.

  另一艘无舷号(姑且叫407艇吧),是用于实验的,虽说并不用来进行战备值班,但一到战时就会作为后备力量投入战争.

  目前092级只剩下了406艇一个了,407艇在实验水下发射巨浪1时,出了重大事故,艇弹皆毁.由于事情被严密封锁着,笔者只有猜测了.

  407艇估计在出事后被及时打捞,人员伤亡未知,毕竟是在勃海的浅海区出事的.估计人员伤亡不会太严重,实验时发射的巨浪1也没有装上核弹头,最严重和令人担心的是407艇的反应堆.由于被及时打捞上来,没造严重的环境污染,不然今天美国和世界原子能机构早就发现并公布于众了......

  406号后来经过改进,就成了092G,即就是说092和092G其实是同一艇!下图就是092和092改的资料图片:

  

  上图为092夏级弹道导弹核潜艇406号下水典礼

  

  

  

  

  

  

  

  

  

  

  上图全都是092.

  

  092和091的陆上模型

  

  092模型

  

  中国核专家赵仁皑先生在092型夏级弹道导弹核潜艇406艇前留影

  看了092之后,再发092G的照片:

  

  

  

  

  上面就是092G.

  下面再看看092G的模型:

  

  

  

  下面是24管的092模型.这能说明什么问题?

  

  

  如果你们乃说前面的"第一张图"就是092G,不是094,那我再上个图说明一下:

  

  看到上图了吗?相信大家都有了答案!!!即:第一张图就是真正的094!!!

  下面看看中国核专家中国核潜艇反应堆专家赵仁恺发表在现代舰船2007年7月号刊的自述:

  我是1946年从国立中央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的。当时学校里所有的课程都重在打基础,包括数学、物理、化学、材料、结构力学等等方面打基础。因此我们毕业以后工作的范围比较宽,基本上所有机械方面的工作,我们都可以去。比如说飞机、火车、汽车制造厂、电厂、机械厂、纺织厂等等。到了工作岗位以后,再学习那个方面更专业的知识。根据你的工作需要,干什么学什么。我们那个时代的学生的优点,就是哪儿都可以去。核动力工程也属于工程技术,更多地与机械热能动力技术结合,所有与工程机械有关的东西,它都有,唯一的特点是核能。核动力工程,就是核能加机械热能动力工程。看起来,机械工程与核工程差别很大,实际上,它们的差别主要在"核"。用核来做动力。把核动力的原理、应用和辐射防护等各方面的知识补上,就齐了。在学校,机械系和物理系在大一都上物理课,上的是一样的课程。所以从我来讲,我觉得我自己是比较幸运的,我赶上了时候,机遇比较好。从1946年到1956年,我在南京永利宁化工厂设计科工作。化工厂里面的东西,氮肥设备,是一种高温高压设备,工作压强为300个大气压,此外还有硫酸、硝酸工业,有自己的1500千瓦电厂和锅炉。我1946年到1956年在永利宁厂工作,当时是由中国民族化学工业的科学家侯德榜亲自领导的化工厂,他使用人才、管理工厂是国外的一套办法。虽然我们是大学毕业生,但到了化工厂,还是新人,要让老人带。他带我们做的第一件事是学写工程字。学了一个星期写字合格之后,再学描图。机械图纸上的字,要写得和印刷体一样,制图更是机械设计的基本功。之后我就都习惯写印刷体一样的字了。完了以后,我们跟着老人去测绘,就是给你一个机器设备,要把它的尺寸、原理、材料逐个测量分析出来。做了半年多以后,再做设计,从简单的设备开始设计,再到复杂的设备。就这样,写字,描图,测绘,小设计到大机械的设计,再进一步,就可以做系统的设计了。当时化工厂进口的锅炉和1500千瓦发电机,整个设备就是主要由我们来完成安装和一些分系统的设计的,在工厂做项目,我们从动工到完成,1、2个月就解决了,经验立刻可以得到反馈,这对技术干部的成长十分有利。在化工厂的这10年,我很有收获。侯德榜先生作为老一辈的民族资本家,眼光是很长远的。永利宁化工厂的技术设计人员比一般的工厂多一倍,化工厂培养的工程设计人员,很多人在建国后成了中国化工工业和机械工业的支柱人才。我在南京永利宁厂设计科的10年,工厂把我培养成一个有实践经验的合格的工程师,这是我的第一个好机遇。1953年,我就从化工厂调到化工部工作了。1955年秋天,我去了北京。1956年,我调到核工业部(当时叫建筑技术局),最初是调到核工业设计院(二院),但那时候的设计院尚未组建完成。这时候,正好苏联援助的一个重水反应堆刚开始建造,于是建筑技术局干部司派我去参加重水堆的建设,同时也能让我们获得对反应堆的最直观的印象。当时的原子能院是我国核工业技术的精英聚集地,有钱三强等一批专家在现场指导我们。我们当时对核反应堆的技术一点不知道,能有机会参加建设我国第一座核反应堆,心里十分高兴,但也有一些打鼓。钱三强当时找我们谈话说,我们现在不是研究人员,而是一个工程技术人员,目前的工作是在苏联专家领导下完成反应堆的安装和调试。对于核物理,可以先只搞懂基本概念,其他的知识以后慢慢来。我们都是没搞过核的。在原子能院参加建设我国第一座重水堆的2年中,在以钱三强为首的老一辈核物理学家的感召和指导下,我有这种可能和机会努力学习核物理反应堆方面的知识和基础,为我今后从事反应堆工程研究设计打下了"核"方面的基础,这是我的第二个好机遇。经过近2年的时间,到1958年初,苏联援建的重水堆顺利建成调试。这时国家要搞原子弹,要搞军用钚的生产堆,就把我"抓"出来,去和苏联联合设计石墨生产堆。所谓的联合设计,实际上是苏联人设计,我们跟着学。在苏联撤走专家后,我又回来参加我们自力更生完成石墨生产堆的建设。我有机会能参加到我国第一座重水试验堆和第一座石墨生产堆的建设全过程,为我今后从事核反应堆工程研究设计打下了基础,这是我的第三个好机遇。石墨生产堆苏联人给了总体的概念给我们,但图纸并不完全,设备的核心需要我们解决,附属的设备也需要我们自己做。我们把残缺的部分补起来。从试验堆、石墨生产堆到核潜艇的动力堆,它们在技术从原理上来说,它们是一样的,都是利用核裂变的能量。但不同的堆所用的慢化剂是不同的。

  1958年秋,生产堆的设计已进行到一定程度,我从苏联回到国内,参加了国内自己的生产堆的建造工作。这时国家要上核潜艇,我又被从石墨生产堆的队伍中"抓"出来,开始了核潜艇的设计和建造。核潜艇工程的设计建造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从1958年开始到1970年,核潜艇工程的所属单位也在各部委之间不断变动,从设计院、核工业部、国防科工委,到七院,再到海军。但是负责设计建造的队伍没有发生变动。核潜艇工程上马之后进展很快,到1960年,已经有了一个相对完整的设计,但这个时候,中苏关系恶化,苏联专家撤走,以我们自己的力量,原子弹和核潜艇只能同时上一个,于是1962年,核潜艇项目暂停,集中力量保证原子弹工程。核潜艇工程进行过程中的自力更生经验,也融合到了原子弹工程当中去。1964年原子弹爆炸,核潜艇工程重新上马。那时侯,我参加的生产堆项目也告一段落,我再次调回,从事潜艇核动力的研究设计。

  关于第一代核潜艇的反应堆国外的参考对象----当时国际上关于压水堆的资料很少。美国当时也刚搞出核潜艇,因此最初设计,我们都是从头开始做,所谓的资料也很有限。核潜艇的研制能比较顺利,一是工程安排比较好,二是当时国家的所有科技精英都投入到了有关的项目中去,不同学科的专家汇聚在一起工作,这就形成了一个温床,不同专业之间的科学家可以相互请教。原子能院当时把核潜艇作为"元帅",所有的工作都围绕着核潜艇,所有的环节都有相应的科学家在那里出主意。现在看来,我们的核潜艇很特别,一次成功,而且起点很高,这不是偶然的。一直到现在,经验都还是很宝贵的。海军对第一代核潜艇的评价很好,说这核潜艇的动力到现在都很"皮实",海军用起来很放心。

  做反应堆,谁也没有搞过,世界各国也刚开始。作为一个反应堆,如何计算,如何把零件弄好,这些东西都没有参照,完全要自己弄。基本的物理概念,基本的分析,然后再通过试验,验证自己的东西。开拓并不是那么简单。很多设备和试验装备,国内根本没有。核燃料全部要从头弄起,从二氧化铀开始弄。因此,核潜艇工程涉及到从化工、机械到最尖端技术的一整个工业体系。

  到了1961年,我们就把初步设计做出来了。最初我们的计划,核潜艇1964年要下水。不过后来暂停,给原子弹让路。宋任穷部长拿到了这个初步方案,批文说,还是留有余地好,就叫初步设计草案吧。上报中央批准。有了个草案之后,按中央指示,我们开展了全国科技和工业水平大调查,使设计与我国水平相符,按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来调整设计。比如反应堆需要用的锆管,我们能不能做出来?除了换单位做子项目,一些设计如果国内无法实现,那么我们就回头修改方案的参数。

  反应堆最关键的系统是堆芯,堆芯的关键是燃料元件。堆芯裂变产生能量,反应堆要做的事情,就是把堆芯的能量带出来。此外,核反应堆和锅炉还有一个很大的不同。锅炉你把火熄灭之后,它就不再产生能量了,而反应堆即使在关闭的时候,它的元素衰变也产生能量,这就是反应堆的剩余功率。剩余功率对于反应堆来说是最危险的。反应堆裂变停止以后,冷却系统不能停。万一冷却系统发生事故,那就会把反应堆烧了,造成严重后果。这就是核动力和常规动力最大的不同点。

  核潜艇反应堆里面技术难度最大、研制周期最长、要求最高的就是燃料元件。作为燃料元件的研究,必须要有一些基本条件。核材料的基干结构是二氧化铀,还是金属铀?或者别的什么东西?制造出来以后,不带放射性时要进行检测,发生了裂变反应以后,再看它会变成怎样。各个环境下都考验了,都没问题了,才合格。此外就是水怎样冷却,出了事故以后,如何把反应堆的热量带走。在出故障的时候,仍然要保持对反应堆的控制。

  

  

  

  反应堆的蒸汽回路和汽轮机方面在研制时的难点和问题------一般的电厂,蒸汽回路中运行的是过热蒸汽,而反应堆回路中运行的是饱和蒸汽。蒸汽回路对于我们来说,是有把握的。毕竟高温高压的东西我们以前也接触过,化工厂的压强是300个大气压,因此蒸汽回路的难度不如反应堆堆芯方面。

  

  

  

  

  

  如何确保核潜艇反应堆的安全------为了确保反应堆和潜艇的安全,核潜艇必须有一个核安全保证系统。万一管子破了怎么办?需要应急冷却系统。控制棒卡住了怎么办?需要有应急系统。为了确保安全,控制棒要有冗余,我们要保证,有一组控制棒卡住的时候,其余的控制棒仍然可以控制反应堆。

  核潜艇和核电站的要求不一样。比如大亚湾核电站,要求的是安全性和经济性为主,而核潜艇要求的是安全性和战斗性为主。我们的核潜艇从服役到现在从未出过核事故。国外有人说,那是我们的核潜艇"跑得不多",实际上我们的核潜艇服役到现在也30、40年了,跑得可不少,但从未出现过事故。在陆上模拟堆试验时,我们就进行了连续长期的运行,后来在核潜艇试航时,我们也搞了同样时间的水下潜航。当然我们的核潜艇不是环球潜航,美国的核潜艇长潜航都是环球航行,出了事可以就近找基地回来。我们没有那么完善的海外基地,所以是在自己的近海绕。我们的核潜艇服役以来,在所有出航训练中,没有一次是因为动力装置故障而提前回来的。

  如何获得国外原子能最新研究成果和信息------反应堆、核潜艇,当时国内所有人都是第一次搞,国外也刚开始,做得也不多。当时国际上有一个日内瓦原子能会议,我国当时无法派人参加日内瓦会议(直到1980年,我国的科学家才第一次出席这个会议),但会议每次都会发表公开的论文,这些论文就是我们的重要信息来源。这些资料对我们的作用并不是关键性的,但这是当时能够获取的唯一境外信息。

  日内瓦文献要拿回国也不容易,我们的工作人员把这些文献拍成缩微胶片带回国。当时我们非常艰苦,没有条件把这些缩微胶片冲印出来,幻灯机也很贵,都要花钱。我们就用放大镜直接看这些胶片,再用纸和笔记录下来,可费劲了。

  参加核潜艇工程的同志里,我33岁,是年纪最大的,其他同志,很多是刚毕业的,还有几位哈军工的老师,跟我差不多年纪。核潜艇项目上马时,苏联留学的同志还没有回来,我们就自己想办法互教互学,不会就学,不懂就问。我们的办法,是"用集体的力量来掌握全面"。就这样,我们的集体在最短的时间里成长起来了。那时候我们都有一股"原子弹精神",艰苦奋斗,不计较任何东西,以完成国家的尖端国防任务为光荣。战略上我们不怕困难,但每个环节都具体严谨,需要论证的就论证,需要做实验的就去做,一步一个脚印。核潜艇项目从上马到最后完成,我们中间没有反复,没有走错路,只有不断的改进。

  1965年核潜艇重新上马,我们把原设计草案的参数、要求重新整理好,在这个基础上面,分析和听取各地单位的反馈意见,重新审核了设计方案,工程也顺利进入陆上模式堆的验证阶段。这时候,刚好是我国开始三线建设的时候。1966年,我就带着设计队伍到四川了。在四川建设模式堆是个特殊情况,骑着驴进山,在还没有基础的山沟里面搞模式堆。从配套设施到生活设施,包括吃饭、住宿的地方,都要从头开始。从大城市一下走到落后农村里,除了设计工作,上山打柴,挑水江米都要我们动手。住宿是最简单的条件,我们找了一所乡村小学,把大礼堂占了,就是我们的宿舍。

  由于防空的需要,模式堆建在靠山的隐蔽地方,所有的建筑单楼面积不能超过500平方米,"远看像村庄,靠山隐蔽,傍水进洞",当时我们的厂房都是一个个的平房,散在山沟里,因为地势低,环境非常潮湿。模式堆又是一场新的战斗,大家都很认真,任劳任怨。搞模式堆的时候,到了1970年的4、5月份,模式堆已经安装得差不多了,进行调试,启动。系统一次调试过关,顺利进入下一阶段。

  模式堆运行过程中一些小问题有,比如控制系统不灵,在故障冗余允许下的控制棒卡棒,管道故障等等,但没有发现过重大缺陷。在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反馈给正在建造的核潜艇实艇。建造模式堆和调试的经验对核潜艇有重要的意义,在模式堆上出现过的故障和问题,核潜艇建造和调试过程中都没有发生过。

  核潜艇建成后,每次出航都有我们的技术人员伴随,和艇员一道及时解决艇上出现的故障和问题。在核潜艇试航几年之后,基本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到最后,我们伴随上艇的技术人员常常都趴在舱里睡觉,已经没有问题需要解决了。

  苏联方面并没有帮助中国建造核潜艇,这一点确信无疑!1958年我们到苏联的时候,苏联核潜艇的设计也没有最终完成,所以我们提出和苏联联合设计核潜艇的时候被拒绝了——当时他们也没有东西嘛。我们在苏联参观了"列宁"号破冰船,"列宁"号的核反应堆与苏联第一代核潜艇的反应堆很有关系,可以说它就是苏联第一代核潜艇的模式堆。但是我们参观"列宁"号的时候,苏联方面没有向我们提供任何技术数据。从外形看,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更接近美国的核潜艇,其实:美国、苏联的第一代核潜艇,我们都有所参考,但都只是部分参考,我国的第一代核潜艇没有"原始船型"。它是一个消化吸收的产物,消化的也不是外国的产品,只是外国的概念,具体设计都是我们自己搞的。第一代核潜艇上没有任何国外买来的东西,全都是中国制造。当然,后来我们有条件的时候,进口了一些国外的仪表安装在自己的核潜艇上,比如性能更好的水压仪、水质分析仪等。但这只是为了追求更好的性能。

  苏联早期建造的20多艘核潜艇,在服役期间几乎每一艘都发生过核反应堆方面的事故,苏联核潜艇事故异常频繁的原因,苏联方面没有明说,具体是建造质量还是设计方面,现在我们还搞不太清。不过,苏联核潜艇及核能的操作人员在操作时经常比"胆子大",对舰船设备经常有一些不合理操作,这是他们海军的传统,可能这也是苏联核潜艇事故频繁的一个原因。我在苏联看过他们反应堆的一些方案,概念还是很不错的。构思上大胆,有想象力。比如苏联反应堆的循环回路,他们的水是两次进入回路。两次进入回路,水两次加热,这样反应堆效率高,但也带来了结构复杂和安全上的隐患。苏联人在核潜艇设计方面,肯花本钱,肯放开思想,能够做一般人所不能想的事情。

  现在核潜艇的主流反应堆都还是压水堆,而气冷堆、液态金属堆都未进入实际运用,压水堆对于核潜艇的优势是很大的,是最适合的。因为它的介质是水,与海洋的亲和性最好,对人的安全性也相对好。

  压水堆固有的缺陷------水蒸汽的压力和温度上限是固定的,在这一点上不如其他的介质。但压力和温度的上限也是可以提高的,提高参数,提高效率,提高可靠性。比如蒸汽回路的温度,目前是300℃,热效率20%不到,下一步如果提高到450℃,理论上效率可以达到40%。另外,现在核反应堆一个发展的方向,是"傻瓜堆",无论怎么操作,谁来操作,都不会出事。"傻瓜堆"最先是准备运用在陆上核电站的,现在,核潜艇反应堆也开始提倡这个。

  法国核动力航母的反应堆是核潜艇反应堆移植过来的,但法国现在对"戴高乐"号的动力不太满意,核潜艇反应堆在结构上是适合于水面舰艇?------理论上来说,核潜艇的反应堆也是适合于水面舰艇的,两者的原理相同,水面舰艇上的空间比潜艇更充裕。法国核反应堆存在的问题,是它的移植还不够正规。美国航母所用的核反应堆,结构上与核潜艇堆是相似的,但做了放大。

  现在的AIP潜艇设计中,有一种方案是给潜艇加装小型核反应堆,这种模式的前景------混合动力潜艇并不合适。小型核反应堆作为小艇的单一动力是可行的。

  回首看第一代核潜艇,还有什么可改进的地方?------第一代核潜艇解决了有无。解决了有无以后,我们就不能再慢慢走路了,要跨越。

  大家看到了上面的专家自述,基本可了解到大致的脉搏,即:094没有采用传说中的高温气冷堆,用的仍是技术成熟安全可靠的压水堆!!!

  下图是小日本推测的094和093,真假对错大家已有结论:

  

  

  下图是小日本最可恶的意淫图!

  

  

  下面是网友制作的图,当然不是真的,权当娱乐......

  

  

  

  

  关于094,有一件事不能不提到:大约在03年至05年,一位工程师被美国中央情报局收卖,以50000美金把094的设计图纸交给美方......这场残酷的情报战中,中国与美国各有损失,听人说过,对中国来说,最大的收获就是挖了美国的眼睛(即美国埋在中国内部的线人)......这种事太敏感了, 还是不多说为好.

  关于096的传说,本人不知道那么多,但有图说明一下,下面就是真正的096模型图!上猛料了!!!

  

  

  上面是16管的096,以前被误认为094,而下面就更有意思了,24管!!!简直是美国俄亥俄的翻版!

  

  商级是中国海军最新的研发建造的核动力潜艇。他的外观背部采用了类似英国“决心”级的缓和坡度设计。延长了挺身。他没有采用俄罗斯DIV级的“驼背”设计,主要原因在于“商”级配属了新型潜射2型导弹,而2型推力系统是完全重新设计制造完成。采用了固体燃料。技术标准接进了美国的“大力神II”。

  消减了导弹高度,采用了高精密度集成电路与模块化设计,是的潜射2型更加精巧。因此,“商级”得以减少了背部高度。曲线设计区域流线。

  导弹采用了12支背部发射。与先前报道得16支有所减少。主要原因在于减少的4支导弹发射井以及备弹。均被前533mm鱼雷发射形式的潜射巡航导弹替代。“商级”一次可以搭载除战略导弹以外的“潜射型HN2或者C602”巡航导弹8枚。

  采取减少背部发射井数的另一个因素是,潜射2型弹头搭载能力的显著提升。潜射1型最大搭载2枚弹头(后期改进)。而潜射2型出现与中国核弹头小型化取得成功时期。因此,最大搭载10万吨级弹头6枚-8枚。通常搭载6枚另外搭载4枚120公斤的模拟诱导弹头。用于用作低空突防,引导诱导拦截导弹使用。因此 “商级”实际载弹分部量是:72枚弹头。相当于早期夏级的3倍。总和计搭载当量为720万吨级。

  “商级”在提高发射速度上取得了进展。夏级为单枚单井发射间隔时间约1分钟。而商级采用了密闭循环发射。联动自动发射转换机制,可以实现双枚连射。发射间歇时间缩短到10秒。如果需要2分钟内可以发射完毕全部的12枚导弹。在快速进入深海躲避。而夏往往要需要15分钟或者更多才能完成。

  DL3型指挥控制中心应用。:这里建造商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取代夏级。而商级在指挥控制系统上,作出了惊人的改动。中国方面没有按照俄罗斯专家提出的“DIV”级的统舱串联指挥系统。而是采用了类似美国加利福尼亚级的“综合指挥作战控制平台”。在潜艇的指挥楼下面直接安排部署了如:水声声纳战基站。GPS深水操控接受中心。反声纳鱼雷对抗作战室。战术指挥中心。LCD大屏幕作战研究室。综合舰艇操作联络中心。中央计算机控制中心。等等相关模块。

  航设计算机系统全面改进提升。夏级采用的是模拟大型终端机。与数据服务。占用空间大,数据现实缓慢。而商级采用了商业化计算机概念,这个目前流行的设计思路。以内部全网络布局数字模式替代大型机模拟形式。对于数据分析处理,情报采集分析。导弹弹种发射机制选择。等采用了全面的数字化控制。衔接以VBL551B数据连相同串联。缩短整套系统反应时间。大力节省了空间。操作系统全面中国军方的“LXU”系统完全摒弃带有漏洞的WIN系统。以实现最大的技术保密化。计算机芯片目前应用了以欧洲技术为主体的军用计算机芯片技术。摒弃了美国军方88916军用计算机芯片标准。

  水声消音消磁特征。这是现代潜艇生存的必须手段。商级在弥补夏级的水声噪音大的严重问题上,作出了很好的改进。采用密闭双回路循环冷却系统的2代核子堆。替代了老式的单路冷却。他的性能超越了他的来源蓝本“DVI”技术。水声系数由105分贝降低到98.9分贝。仅次于美国海狼级。机舱全面实施了无人自动化控制管理。管理系统直接通过数据链引入指挥作战中心。在战时可以随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单大7叶尾浆替代了夏的2浆。符合尾流消声降躁的先进设计。参照为法国海军新型核潜艇。在艇身外部加装了消音瓦装置。外层涂抹可以吸收红外以及微波照射多功能涂层。更好的增加了水面对抗天际卫星探测的能力。载员舱采用密闭舱内设计,减少了因载员声音导致的暴露。增加了舰载电站工作能力,从夏级的5800千瓦提高到仅次于加利福尼亚级8900千瓦。因此,在导弹发射过程中,无需采取间歇性部分隔舱停电措施。实现了全面供电水平的导弹攻击。

  以新型材料制造的商级。是潜艇内部设计了2层复合压力舱结构。采用新的耐压ABII型钢体建造。最大下潜深度得到了增加。从夏级的最大350米上升到目前的420米仅次于美国的加利福尼亚级的450米。超越了俄罗斯的DIV级405米深度。最大危险极限深度达到了700米,与加利福尼亚级完全持平。

  水下航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目前他比他的前身夏级的最大航速22.15节提高了5节达到了27.20节超越加利福尼亚级的最大水下25节。

  商级一般资料:PW型2型压水堆2座。双轴7叶大浆。2台LD10000型蒸汽轮机液压齿轮传动。最大功率61200轴马力。最大下深度420米。最大水下满载排水量12125吨。长度167米,人员配属135名(5名附加)。水下最大航速27.2节。目前,2艘建造完毕。第2艘将于明年进行水下发射试验。第1艘水下发射试验已经完毕。目前,部署在南海基地。

  弱点:下潜深度不足。导弹性能有待进一步改进。结构复杂制造速度受到影响。建造数量很少(预计计划建造2艘后进行改进在建造2艘。)水下平衡稳定度不足。不适合浅水以及复杂海况下连续发射。士兵作战技术技能有待提高。实施操作潜射特别是鱼雷管道方式,目前问题很多,前次试验采用了我们已经成熟的“背部”发射完成。鱼雷方式由于操作原因而终止。南海新建基地暴露。目前,在南海部分地区,一群以专门偷拍中国海军新型基地出卖照片而非法获利的中国人。在那里多次以各种手段方式接近新建基地。使用手机等拍摄方式。为外界提供基地部分资料。目前已经被国家高度重视。

  mk800评论西陆独家报道仅供参考

  作者:广闻1

  国庆节前后,在我国某海域沿岸的某秘密港口内,我国最新型战略导弹核潜艇-094级核战略反击撒手锏秘密服役了!没有盛大而隆重的场面,没有喧嚣的人群和鲜花,没有喧天的锣鼓和乐队,中央军委的一位委员和海军某司令员也只是秘密的参与了一个不算声张的酒会,为即将执行远航训练值班任务的艇员们送行。

  这艘新入役的新型核潜艇就是我们期待已久的历经近20年研制的094级核动力战略导弹核潜艇,它的成功服役,使得我国的水下二次核战略反击力量获得了革命性的升级,使得我国在许多国际性问题上、在威胁我国国家安全的某些敏感方面,都有了决定性的发言权。那么,这艘新型核潜艇有什么东西能值得我们骄傲呢?它有哪些先进东西能获得如此殊荣呢?

  094级核动力弹道导弹战略核潜艇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先进的动力推进系统。094一改我国以前沿用的核反应堆-汽轮机-减速机-螺旋桨的推进方式,在国内首次采用了新型的推进方式,即核反应堆电站-低速大扭矩电机-螺旋桨的简洁推进模式,省略了大噪音的减速机系统,因此既省去了粗大笨重的减速机,又显著降低了核潜艇最忌讳的高噪音值。我国设计专家还参考世界上先进国家的先进设计,在这型新核潜艇上首次使用了泵喷辅助推进系统。这种新型泵喷推进系统分两台,左右各一台,适宜潜艇在环境恶劣的复杂作战海域,在需要潜艇作低噪音机动、高效率捕获目标的场合关闭推进电机,而使用这种泵喷推进系统以获得自己战术需要的隐蔽机动性。

  如果需要,潜艇还可以同时使用这两种推进系统,以获得自己所需的潜艇最高航速。但是,如果不是情况特殊,战略核导弹潜艇是不会牺牲自己的隐蔽性,而去片面追求什么高航速的,那将轻易就被我们的敌人发现。

  2.先进的静音性能。大家都知道我国早已经掌握了潜艇用橡胶消音瓦技术,而且已经推广使用在我国所有新入役的各种潜艇上。但是为大家所不知的是,我国的消音瓦实际上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新功能,那就是我国开发已久的‘艇用外壳表面仿鲨鱼皮技术’。我国新型潜艇现在基本都开始换装这种由某船舶研究所研制开发的新型特种消音瓦,装备了这种新型消音瓦的我国潜艇,不但能显著吸收潜艇自身产生的噪音,还能吸收和消弱敌方的声纳探测声波,更重要的是这种瓦与众不同的外表面是仿制海洋中速度最快的鲨鱼皮,使得装备了这种瓦的潜艇既隐形又可快速前进,大大提高了潜艇的水下航速!

  使用了仿鲨鱼皮消音瓦的这型新核潜艇,再结合我国采用的其它降噪措施,如上面提到的新推进方式、七叶高弯角大侧斜螺旋桨、柔性管接头技术、推进电机浮筏技术等,第一次革命性的彻底改变了我国潜艇噪音大的老毛病。美国等西方国家炫耀多年的什么‘中国核潜艇一出港口(一般大家都认为是指青岛基地),其巨大的噪音使得远在越南就能分清是中国那型潜艇’的挑衅语言,将从此永远的闭嘴!

  3.先进的武器系统。094自卫用的武器系统,基本和我国新型核攻击型潜艇093 一样(参见拙文《我国新型核攻击型潜艇到底先进在那里?》),我们这里重点要介绍的是它的战略导弹武器系统。094型潜艇装备的‘巨浪二号’洲际弹道导弹,确实是改良自二炮陆地‘东风31’型洲际弹道导弹,而且是重点改进了导弹射程和弹头携载量上。‘巨浪二号’根据打击任务的不同,可以选择携载3枚、6 枚、8枚核弹头这三种模式,而且还可以分别携载一枚假目标弹头。由于我国的核导弹所针对的目标的特殊情况,据说我国将来不会再发展中程以上导弹携载单弹头导弹,因此,即使按最低携载量,我国的新型核潜艇的打击能力也会数倍于092及092改。

  094新型核战略潜艇每艇可以携载‘巨浪二号’洲际弹道导弹18枚,既不是西方海军专家预测的16枚,也不是网友猜测的20枚。这样推算来看,我国新型战略导弹核潜艇每艇一次就可携载核弹头54到 144枚,这几乎可以相当于英法核弹头总数的四分之一了。如果我国在2010年前能装备094型核潜艇6艘的话,那么,我国二次核反击的核弹头总数仅 094一型核潜艇来说,就可以达到324-864枚,这足可以多批次毁灭一个敌对国家了!

  预计094型战略核潜艇将会首先部署于最适宜它进行作战训练的南海舰队作战海域,承担核战略二次打击值班任务!据说在海南岛正在建设的一个新海军基地,就是它的将来的母港。还有一个正要竣工的大型港口,就是未来保护它的我国即将服役的航空母舰的母港。看来,我国军事战略专家制定的海军发展规划是庞大的,既要大力发展航空母舰舰队,也更注重我国海基二次战略核反击力量的建设。相信,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上述海军两大重点建设项目的发展会越来越引起世人的关注!

  作者 职业杀狗

  2006年5月,总参及国防科工委联合发布重要指示,要求全军尤其是军工单位加强保密安全机制培训,领导要树立强烈的保密意识,带头做好保密管制。指示中称,今年年初,位于武汉的719所(核潜艇设计所),一高级工程师夫妇在美国中情局长期渗透下,以仅仅5万美圆的价格出卖了我国最新型094战略核潜艇绝大部分设计图纸,导致我最新装备的战略核潜艇刚下水就被人掌握了核心机密,此损失远超过摔一百架飞机。

  我安全部门及时掌握情报,确定了泄密人,在其即将潜逃前抓获了两泄密人,同时抓住了与其接洽的美方上级情报负责人。此次安全部门表现非常优秀,从情报反馈到排查源头再到取证抓获,工作效率绝对一流,显露出国安的高水平高素质。

  对于此次泄密的重要损失,尽管上级高层一再组织公开学习反思教训,但是还是有部分领导麻痹敷衍,我现在就对某军工院所一领导提出严厉批评。

  作为船舶一集团下属的唯一一家海上测试研究所,该研究所承担了海军很多重要装备的海上测试,且该所还有多项装备研制,其中不乏具有创新的优秀项目。去年,该所研制的某新型号水下装备得到成功应用,受到海军好评,海军希望该所在该型装备上继续改进拿出一个新的技术水平更高的装备来,基于这种情况海军专为该所拨了200多万技术经费。

  所下面负责主要研制任务的科室根据新指标切实分析,拿出了一个可行的新研制方案,并提出购买几种必须的科研设备仪器。但该所正所长居然不把钱用在刀口上,在资金本有困难的情况下花了几百万炒买藏骜,美其名为搞多向经营,最近还死了一条狗,白损失1百多万。

  由于新项目购买仪器的经费被挪用,导致项目无法进行,该所长竟指示研制科室弄虚作假,在换汤不换药的情况下改变原型号外观,期望冒充新型号交付海军。

  该所长不务正业靠拉关系跑后门混迹于装备部下各部门,对于所内管理长期忽视,所内文件和图纸管理混乱,没有必要的监控系统和电磁屏蔽,计算机管理制度空有不落实,保卫处地位低下形同虚设。719所的经验教训不认真吸取,该所长在公开学习会上竟当着新进员工面笑谈,说我们这里没啥机密,不怕泄密,这种无耻的态度反映出对安全的极端无知。这样的领导对于军工研制部门简直就是灾难。

  造船军工由于多属于老式管理的企业和院所,再加上现行体制漏洞,存在诸多问题,本人现一一分析:

  1。船舶一集团对于下属院所有名义领导权,但无实际管理权,更缺乏监督和评审措施,导致下属院所普遍管理松散,部分比较混乱。

  2。造船军工重要岗位老人太多,虽然有个别非常优秀的老科学家,但是毕竟那是很少数。仍然有很多不懂技术不懂管理的人赖在岗位上,浪费国家资源。

  3。造船军工院所设计研发缺乏新思路,基本没有项目研发机制,设计人员不存在干多少活拿多少钱的事,混日子没本事的人和有本事累死累活的人一起吃大锅饭,如果长期没有奖优汰劣,只能使真正的人才流失。

  4。造船军工院所高层领导普遍都没有意识到安全管理要作为一个专项工作长期不懈的持续抓下去,因此很多院所内安全部门地位很低,更缺乏具有专业水平的安全人士。

  5。在政府大力支持军工科研的背景下,很多造船军工都招了不少的好苗子进来,但是很多院所缺乏专门的人力资源部门和懂得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员,因此对于新进员工没有长期培训和人生规划,这是留不住人才的另外一个因素。

  6。一些有特殊专长的老技术人员没有得到所里重视和专门措施优待保护,出现了高技术高水平低收入的怪现象,付出与得到不成比例,容易使人心理失衡,这样就可能被坏人利用腐蚀拉拢,719所那对夫妇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

  中国新型攻击型核潜艇到底先进在哪里?

  外界纷纷传说中国新型093核潜艇已经服役了,这不假,而且第二批也基本已经快服役了。对于这种新型核潜艇的性能,大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下面,就我所知的一些消息,透露如下:

  1.首先是它的静音性,也既它的噪声隐蔽性。这个大家也都已经知道一些了,我国由于已经在该级艇上使用了减震浮筏和消声瓦,故其噪音水平大大高于以往所有国产潜艇。又加上它所使用的七叶大侧斜高弯角螺旋桨,使用了我国东北某厂自研的五轴联动自动加工中心进行了精加工,因此工艺性好,具有极高的推进效率和很低的水流噪声,还有较好的消泡性(消除推进过程中容易产生的易暴露目标的大量气泡)。特别是我国在该级艇上使用的新型核反应堆,由于使用了源自俄罗斯的一些技术,因此既简化了工艺又提高了输龉β剩勾蟠蠼档土嗽诵性肷偌由嫌τ昧朔ü娜嵝怨芙油芳际酰沟酶眉锻У淖酆显胍粝灾陆怠?br>

  2.是它的火控电子技术。该级艇使用了国内某厂专门研制的军用加固型高速率主计算机,可以对全艇的所有分系统传来的信息(既C4ISR)进行快速处理,并作出敌情分析和攻击选择,然后回传给各分系统,有指挥员根据实际情况自由做出攻击选择。该级艇使用的主要火控系统有:艇首中频主动攻击声纳,舷侧阵列被动侦听声纳,艇尾拖曳式被动搜索声纳,围壳内小型警戒雷达,CCD光电一体式侦搜系统等。这些探测设备里面,首推艇尾的拖曳式被动侦听声纳,这是093级核潜艇能胜任水下反潜的主要装备。因为主要对我们战略核潜艇形成威胁的是美国的攻击核潜艇,如海狼级、洛杉矶级,它们的自身噪音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由于我艇的自身噪音都大于它们,我们的声纳的性能又略低于它们,因此,我艇自身的声纳基本无法探测到航行噪音低于我们的美国新型核潜艇,只有使用了这种拖曳阵列被动侦搜声纳,我军攻击型核潜艇才能侦搜到正在靠近我军潜艇阵位的美军潜艇,才能使得我军潜艇处于有利的反击地位。

  3.是它的武备系统。除了正常的鱼雷发射管可以发射反潜反舰两用鱼雷和反舰导弹外,在该级艇的围壳后,有一个能垂直发射12枚反舰导弹的舱段,携载12枚射程1500公里的‘红鸟’-2反舰攻陆巡航导弹。有了这型导弹,我军核潜艇就可在敌人火力圈外,执行远距打击敌人航母编队和岸上目标的任务,而不用象以往那样,需要抵近目标才能发起攻击。另外,该级艇所携载的反舰导弹,已由091的C801导弹升级为C803反舰导弹和CY-1反潜导弹,提高了打击范围和打击种类。

  4.是它的潜深。这是我军最值得骄傲的地方,也是093和094核潜艇最值得肯定的技术进步。由于我军在制造该级艇时,使用了新研制的钛合金技术,因此该级艇的潜深相比于上代核潜艇,有了划时代的进步。我们知道,一般常规潜艇的潜深也就是300米,由于核潜艇担负的任务的特殊性,世界上大多数核潜艇的潜深一般在500米左右。只有前苏联的A级核潜艇,曾是潜艇潜深的世界纪录保持者,达到了900米。我军的新型核潜艇使用的钛合金技术,在引进专家的指导下,先后突破了钛合金的熔铸压轧工艺、焊接工艺这两项高难技术,成为世界上成功掌握这两项技术的第二个国家。使用钛合金技术建造的我军这两型核潜艇,其下潜深度创造了我军的新纪录,在这个潜深下,别说是一般的反潜武器打不到,就是使用世界最先进的探测技术,也因为多重的海水跃层和盐度及温度流层,一般很难及时探测到,再加上我艇应用的上述静音措施,你可以想象一下......

  其实,我军的新型核潜艇还有一些重大秘密,不过,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不便进一步透露出来。相信随着我军新技术的逐步应用,我海军新型舰艇使用的高技术会逐渐泄露出来,请大家拭目以待吧!

  作者:冷月无声

  核潜艇的两大技术指标就是隐身性和攻击性,而排在第一的就是隐身性,在这里不谈攻击性仅谈隐身性。

  核潜艇的隐身很大程度上是噪音的控制,噪音越小隐身性能越好,生存性也就越强! 如:美国的“洛杉矶”级为120分贝;“俄亥俄”级为100分贝;“海狼”级为95分贝;“弗吉尼亚”级小于95分贝。

  英国在建的新型敏锐级噪音量设计水平为100分贝。

  法国“红宝石”级为110分贝。

  苏俄的”阿库拉级”为115分贝。

  我国的“汉”级为150分贝。

  而“汉”级攻击型潜艇在经过多次的现代化改进后,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导弹和隐身性的提高,扩大了我国潜艇部队的活动半径,有力地支持着我国海军远洋作战的信心。

  控制噪音的通常途径约可分三:

  第一:减低核潜艇内噪音。

  第二:对的推进系统的改进。(螺旋桨,泵喷射系统)

  第三:使用静音消音设备等。(消音瓦)

  再这三大类里降低核潜艇内噪音为现在最难也是最好的方法!而潜艇内最大噪音源就是核动力系统!

  在网上流传我国在093型和094型核潜艇上使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第四代高温冷气反应堆,而我对次表示深深的怀疑,虽然我国的高温冷气反应堆技术领先于它国但也不能因此胡思乱想把蛋想成鸡啊。

  据说我国093型在1998年就已在葫芦岛下水,而清华大学的高温冷气反应堆直到2003年才做了10兆瓦的演示,到2010年才会有实验型核电站,到 2020才能大规模商业使用。而我国20多年的实践和国际最新核电技术发展趋势,都证明我国发展压水堆核电技术的路线是正确的,在压水堆核电技术的发展上也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并建立了较好的核工业基础,培养了一支较强的、专业配套的科研设计队伍。中国新型核技术应该充分利用我国已建立的压水堆技术基础,坚定不移地走压水堆核电的技术路线,不宜轻易改变。(有兴趣的可以看看《中国核电的“空心化”之忧》写得很好)

  再一个我国的核潜艇发展一直是循序渐进脚踏实地的思路,如:我国核潜艇首先解决的是有无的问题,再才是改进发展。很难想象会抛弃“夏”级和“汉”级基础来发展全新的核潜艇。从背景(众所周知就,不多说了)来说我国也不可能冒如此大的风险在093型和094型核潜艇上,因为它们的研制周期达到了30多年,一旦失败后果不敢想象。兵器就像网络的服务器一样稳定性尤为重要!

  对于高温冷气反应堆大家也不要想的太神秘,它和压水反应堆实质只是冷却剂的不同罢了(就像液态金属冷却剂,因为冷却剂的不同结构和设备也不一样),第四代反应堆里就有新型的压水反应堆。并不是像核聚变反应堆一样的具有革命性质。

  现在的潜艇核动力推进系统是都是在战后核能技术发展而来的,核反应堆为核潜艇提供了几乎是无尽的水下续航力。

  在这里简单的介绍压水反应堆的原理,核反应堆系统中有两个回路:

  回路一:从放射性的堆芯吸收热量,然后再把热量传递给蒸汽发生器即锅炉,反应堆的尺寸和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与通过堆芯的冷却剂的流量有关。回路一中还设有稳压器,用以维持和稳定反应堆压力壳内的压力。

  回路二:向汽轮机提供蒸汽,回路二中蒸汽的热效率与热交换器和冷却器之间温差有关(这一点跟蒸汽动力系统一样)。作为冷却剂的水是不能在反应堆内沸腾,否则,它的温度便会下降。回路一中的冷却剂所传递的热量取决于它与回路二中的蒸汽之间的温差。降低回路二中蒸汽的温度虽然对热效率有益,但是也将导致汽轮机尺寸的增加,对于潜艇来说应尽量不使用低温蒸汽技术。因此摧生出利用液态金属做反应堆的冷却剂,这样就可使通过反应堆冷却剂的温度得到大幅度提高。从而使蒸汽发生器的温度提高几百度。

  美国在1985年就已把S2G型液态金属钠冷却剂反应堆安装到了“海狼”号攻击潜艇上,它的热传递效率比压水堆要高很多,但S2G型反应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生过不少问题。其中最难解决的问题是必须使金属钠随时被加热并总是保持在溶化状态,否则作为金属冷却剂的钠一旦凝固,就会损坏回路一的管道。另外,液态金属钠具有很强的腐蚀性,“海狼”好几次曾经发生过液态金属钠泄漏事故。“海狼”号的S2G型钠冷却剂反应堆在使用两年后,美国意识到压水反应堆具有更多的优点,就决定把S2G型反应堆换装了S2W型压水反应堆。

  而对于液态金属冷却剂反应堆研究最积极的就数前苏联,经过长期的研究后,与1970年制造出了液态金属铅/铋冷却剂反应堆,用在了“阿尔法”级攻击潜艇上。

  不过,前苏联在使用这种液态金属冷却剂时也遇到很多问题。当“阿尔法”核潜艇进港口停堆时,也还需要不断地进行蒸汽加热以防止液态的铅/铋冷却剂凝固。

  美国在放弃了金属冷却剂型反应堆后,选用比较成熟的压水反应堆技术,并且开始在压水反应堆技术方面继续改进和提高。50年代后,美国研制成S3W型和S4G型压水堆,并装备在当时最新的潜艇上。而研制成的S5W通用型压水反应堆,共装备美国海军6级98艘核潜艇上。

  美国还研制了S6W型、S8G型.S9G型压水反应堆等,而S9G型反应堆正装备在“弗吉尼亚”级核潜艇上,S6W型反应堆装备在“络山机”型核潜艇上。

  潜艇上的压水反应堆在经过50年的实践后证明技术上是成熟的,且是安全的动力系统。潜艇使用的压水反应堆最大优点是结构和运行都比较简单,尺寸较小,造价也低廉,燃料也比较经济,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靠性与经济性。

  进而分析我国核技术是压水反应堆还是液态金属反应堆。

  1。由公开文献可知“夏”级和“汉”都是用压水反应堆,有多年的潜艇使用经验。

  2。根据西方世界对我过的技术封锁和俄国的保守戒心,我国的核技术只能自强得不到外援,核技术发展趋于务实。

  3。多年来特别是近年,我国核电站不愿使用本国技术,使我国的核技术只能呆在实验室内,发展上受到很大阻力,现在研究主线依然在较安全较熟悉的压水反应堆上(虽然有核聚变反应堆的诞生和高温冷气反应堆实验电站,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更要关注我国核电站并给舆论支持)

  4.美国2000年就报告说093型潜艇使用的是轻水反应堆(压水反应堆)。

  因此我国093型攻击核潜艇和094型战略核潜艇都是使用成熟的压水反应堆,而根据国外一些报告判断,可能达到苏联80年代的技术水平。而我国现在最主要的防御对象就是美国和装备美国武器的日本。而相差美国20多年的技术差距给我国带来不小的战略困境,特别是潜艇的噪音还是偏高,分贝达到120与“洛杉矶”级同级,而美国的“弗吉尼亚”却低于95分贝!

  因此我国新型核潜艇过高的噪音影响了潜艇的整体隐身性能,而隐身性重要的原因在于潜艇几乎没有防御能力而又单独行动,没有空中和海上的掩护,一旦被发现就很可能意味着死亡,例如:明显反映于德国U型潜艇的成功与失败。而我国的核潜艇要突破美国的三大防线才能进入到太平洋,要不只能近海游荡!

  当我国要阻止美国航母干涉我国台湾省事物时,093型攻击核潜艇就必须部署在太平洋内封锁特定海域,就像在1982年的英阿马岛战争时英国“勇士”级攻击核潜艇封锁海域一样,我们必须悄无声息的进入目的海域,还要面对为美国航母舰队护航的“洛杉机”型核攻击潜艇或更先进的“弗吉尼亚”级,“海狼”级核攻击潜艇和反潜舰反潜机的威胁!

  因此再次降低我国核潜艇的噪音依然是我国当前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

  潜艇型“冷月无声”动力系统,最大的技术实质在于对“冷却剂——水”的改进,不管是高温冷气反应堆还是液态金属反应堆都是因为压水反应堆的“冷却剂—— 水”固有的一些因素不能解决而发展来的。而 “冷月无声”系统恰恰就是解决“冷却剂——水”这些因素的系统。只要把“冷却剂——水”固有的一些特性改变就能使现役的核动力系统焕然一新,以此减低动力系统的噪音提升潜艇的隐身性能。

  以下从三个方面对轻水堆冷却剂——水的改善

  第一.使“冷却剂——水”吸收更少中子达到或超过重水的等级,提升轻水堆堆天然铀的使用效率。

  第二.回路一中在把水加热到352℃能耗降低一半以上,时间降低15%左右,使核燃料使用率更高,从而降低核反应堆的体积和功率,降低蒸汽发生器的体积,而产生的功率不变。(完全超过第四代核技术的经济性并达到其安全性)

  第三.使水稳定性更好,不但不对管道和设备的腐蚀还有自动保养维护设备的作用(简称智能水)

  由于技术保密的原因第二点说的不明了,大家只要知道其大意就可。

  特此说明,以上三点都已证实,不但实验室里成功,而且在现实的商业使用上也得到证实,并非一种妄想。

  因此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改进,核动力系统的体积降低了1/3,维护和防护设备也会急剧减少,人员也降低。相应的动力噪音也因体积减少而降低,再加上在减去的空间内加装消声,减震设备和整舰的改进。我国改进型的093型094型可以达到80分贝低于海底背音的90分贝,如果能把螺旋桨改为泵喷射系统并使泵喷射系统的水经过“冷月无声”系统的处理那完全有可能达到70分贝。这让我国潜艇生存力将大幅度提高,成为真正的海底幽灵。

  官方公开文献: 中国核潜艇09X工程工程资料揭秘

  核潜艇主汽轮机组

  1960年3月一机部八局向哈尔滨汽轮机厂下达为核潜艇(09工程)配套的804主汽轮齿轮联合机组(简称804机组)的研制任务。工厂成立军品车间,进行技术准备。1967年6月一机部第一办公室又以机密一办字〔1967〕第5063号文,正式下达首台804机组的试制计划。

  

  首台804机组于1967年开始试制,工厂对高压缸、低压缸、减速器壳体、二级大齿轮等关键件组织技术攻关。铸件质量通过控制炉温、改进浇铸工艺有了提高。焊接质量通过制造专用工具、加焊拉筋、增加热处理工序、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和氩弧焊等工艺,消除了工件变形、脆裂、夹渣等质量问题。二级大齿轮机械加工由于自制了珩磨工具,进行超精磨,使表面光洁度达到质量要求。

  804机组装配中,需对减速器上下壳体7条轴线的中心距、平行度、交叉角对中找正。装配工人通过修磨轴瓦,自制工装卡具,保证了装配质量。同时,建造主机试车台。1969年3月试车台建成,4月进行主机台架试验。 12月1日,厂内空负荷试车成功,804机组发往196工地安装调试。经陆上模拟试验,未出现大的故障。1970年7月开始启堆试验。满足了设计要求。

  第二套804机组于1970年7月试制成功,经厂内试验合格后,发往四三一厂,装在"长征1号"核潜艇上(401艇)。在港口系泊试验中,发现二级大齿轮与二级小齿轮又出现拉毛,经修平后,进行低速摩合运转使齿面出现冷作硬化来提高齿面硬度。经过3年多的航海试验,804机组基本满足使用要求。1974 年7月一机部在哈尔滨召开804机组设计生产定型筹备会议。1975年8月14日,海军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同意804机组设计生产定型,对遗留问题要求科研、生产单位继续攻关,协同解决。

  针对前两台样机齿轮在试验中产生拉毛等问题,汽轮机厂同参研单位成立了拉毛攻关协调组,由郑州机械研究所设计剃齿刀,哈尔滨第一工具厂负责剃齿刀制造,哈尔滨汽轮机厂负责使用试验。1983年通过部级鉴定,正式用于生产。汽轮机厂又与铁道部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和海军驻厂代表室共同开展齿面涂镀保护攻关活动,在齿面上镀了一层镍铟,经装艇试验,提高了齿面抗摩擦能力。该项目1983年通过部级鉴定,198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970-1984年,哈尔滨汽轮机厂共生产7套804机组。1988年装有804机组的导弹核潜艇水下发射导弹成功,哈尔滨汽轮机厂受到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嘉奖。

  核潜艇屏蔽电动机

  一、803模拟屏蔽电动机

  1960年3月一机部向哈尔滨电机厂与沈阳水泵厂下达研制803模拟屏蔽电动泵的任务。该电动泵是由屏蔽电动机与水泵组成的全密封式整体机组。

  任务下达后,工厂派设计组长于令新去北京参加模拟屏蔚缍昧仙杓苹嵋?负责803模拟屏蔽电动机主设计。在可供参考资料极缺的情况下,经过三个多月技术调研、搜集资料和分析探索,设计者根据电磁感应定律,自行推导出定转子屏蔽套损耗的计算方法及屏蔽电动机发热计算方法,并完成了803模拟屏蔽电动机的初步设计以及与水泵配合的联合设计。

  1960年8月哈尔滨电机厂成立电机设计科。1961年6月完成图纸设计及工艺准备。工厂为集中力量进行电机研制,将设计科划归大电机研究所,改称通用电机研究室。模拟屏蔽电动机的研制在研究所试验车间进行。1962年正当模拟屏蔽电动机试制即将完成的阶段,国家考虑到经济困难,决定暂时停止研制。但工厂领导看到产品试制即将成功,如果下马甚为可惜,便鼓励大家继续坚持下去,终于在12月底完成了模拟屏蔽电动机的试制。为了验证屏蔽电动机的发热计算方法及结构设计,还请一九四研究所进行高温高压综合负载试验。试验结果证明,设计者所推导的设计计算方法是正确的,高压承受能力及密封结构、冷却与隔热系统、定转子屏蔽套的结构均能满足设计任务的要求。这次模拟屏蔽电动机的研制,使国内科技人员第一次掌握了核动力屏蔽电动机设计制造及试验的基本技术,为制造全尺寸屏蔽电动机打下了基础。1965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09工程会议上,哈尔滨电机厂代表汇报了 803模拟屏蔽电动机的研制成果,受到与会者的好评和部、局领导的表扬。

  二、09主泵屏蔽电动机

  1965年11 月一机部在北京召开09工程专业会议。会上,哈尔滨电机厂接受09主泵屏蔽电动机的研制任务。1966年3月根据一机部指示,成立09主泵联合设计组,由哈尔滨电机厂于令新负责屏蔽电动机设计,沈阳水泵厂李宝绪负责水泵设计,第一五研究所何雅音负责总体协调,一机部通用机械研究所王昌庆负责组织保障工作。

  根据技术任务书的要求,09主泵屏蔽电动机为三相立式异步屏蔽电动机。1966年5月完成技术设计,6月通过一机部审查,7月回厂开展施工设计。 1967年6月完成全部施工设计,8月投入试制。1968年9月出第一台全尺寸样机,经厂内空载试验后,便与沈阳水泵厂生产的泵组合,进行综合负载试验。最后一机部和09办公室决定在样机改进的基础上,重新赶制4台主泵屏蔽电动机用于首艇。电机厂在认真总结试制经验的基础上,对原设计作了较大改进。 1970年9月新制4台主泵屏蔽电动机全部完成。

  1971年3月4台09主泵屏蔽电动机装上第一艘核潜艇。在港口码头系泊试验时,发生了主密封泄漏的故障。主任设计师于令新、军代表褚祥乾等人奉命赶赴造船厂,检查排除故障。反应堆还在运行,必须马上进堆,弄清泄漏原因。褚祥乾第一个冲了进去,于令新、张振成、王昌彦三人紧跟着进了堆。他们关上堆门,摸到主泵前,蹲下身子从第一台主泵开始,逐台检查。回路里充满蒸汽,伸手不见五指,用手试着去摸泄漏点,并估算泄漏面积大小,然后划上记号。外边人催促他们时间不能太长,快出来吧!他们却坚持把泄漏点全部划好标记,彻底弄清问题后才出来,在放射污染环境中拼搏了半个多小时。经过检查分析,屏蔽电动机设计没有问题,是安装时主螺栓未能均匀旋紧,引起泄漏。经调整试验,故障很快排除了。进堆检查的人员尽管身体都受到一定的伤害,但他们却感到十分欣慰。

  产品经过试验和使用考核,证明质量优良。1973年9月哈尔滨电机厂召开 09主泵屏蔽电动机设计生产定型筹备会。1974年10月09主泵屏蔽电动机及泵定型会议在沈阳召开。海军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正式批准09主泵屏蔽电动机及泵设计生产定型。1971-1977年,哈尔滨电机厂共生产09主泵屏蔽电动机20台,用于后续艇。

  该机功率220千瓦,主泵扬程 85米水柱,设计使用寿命15年。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具有重量轻、体积小、结构紧凑、性能先进等优点。该机被海军部队誉为09工程最好的设备。1978 年获黑龙江省优秀科技成果奖。1980年获国防科委重大科技成果三等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该机生产总指挥李广儒、主任设计师于令新、主任工艺师张作儒、军工车间主任宋承喜,党支部书记吴香远、军代表褚祥乾等人受到局以上奖励。

  为神秘的09工程配套发电机组

  1966年8月,上柴厂受命为09工程设计研制450千瓦应急柴油发电机组。当时09工程非常保密,多年之后才撩开神秘的面纱,原来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首条核潜艇。

  核潜艇是我国海军重点战略研制项目,柴油发电机组是核潜艇的应急电源,在潜艇的核反应堆停止工作或发生故障时,它是潜艇唯一的电能供给设备。因此应急发电机组必须具有极高的工作可靠性,另外根据作战要求,柴油机必须在潜艇下沉10余米情况下能顺利起动和运行,这就更增加了研制技术难度,加上当时一般潜艇都不采用废气涡轮增压方式的柴油机,因此应急柴油发电机组研制工作更是无鉴可借。

  然而上柴厂的研制人员不畏艰难,富有开拓创新精神。从1967年到1969年通过反复试验摸索,有的经过上百次试验,终于攻克了所有技术难题,尤其是肖云龙、周耀华和张茂金付出了极大的精力和智慧。例如,潜水状态下柴油机的进气不足和排气不净问题、柴油机起动时排气管延伸管道中的海水排除问题、排气管海水倒灌问题,全面达到应急发电机组的技术要求。 1969年9月,第一套两台发电机组装艇做航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发电机组达到总体设计和舰艇使用要求。

  1970年至1974年,450千瓦发电机组进入第二阶段研制。通过技术攻关,柴油机功率增加10%;起动用雾化燃料由煤油改为柴油;海平面下的排气喷嘴位置加深到1.75米。1975年5月,经鉴定合格后,海军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批准该发电机组的设计和生产定型。

  从1970年至1979年上柴厂共生产了××台450千瓦直流柴油发电机组,装备了我国自行研制的核潜艇,为提升海军的作战能力做出了重大贡献;并且开创了废气涡轮增压器用于潜艇的先例,从而使我国的柴油机潜用技术跨入了当时国际先进行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授予上柴厂“09工程电缆电力系统研究” 合作完成成果奖。1980年国防科委授予上柴厂“09工程450千瓦柴油机发电机组”国防科研成果四等奖。

  上海二轻工业志

  第二节 铷原子钟

  1969年9月起,根据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大型远程无线电导航、陕西长波导航台和向太平洋发射远程运载火箭等配套需要,上海国荣灯具厂与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光机所)联合研制生产701型铷原子钟、09型铷原子钟和QR—1型铷原子钟。

  为导航、导弹系统提供标准时标的铷原子钟系铷原子频率标准。1969年9月下旬,根据人造地球卫星发射配套需要,第四机械工业部、中国科学院通过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革委会工交组和市手工业局将研制铷原子钟的任务下达给上海国荣灯具厂和光机所。上海市国防工业办公室从光机所抽调17名科技人员到上海国荣灯具厂联合研制铷原子钟。

  铷原子钟主要包括(频率倍增)、接受部分(伺服系统)、综合部分(分频系统)和电源部分等6个部分组成。其主要原理,在晶体部分输出本振信号,经过电子线路和微波腔倍频,送进原子泵体内,使微波信号达到原子跃迁频率,并与原子振荡频率进行比较,从而输出误差信号。经接受部分放大,用误差信号校正晶体本振的频率准确度,从而达到输出频率稳定在标准范围之内,并通过综合部分输出,供使用部门使用。承担军工配套任务的上海国荣灯具厂是只有300人、生产民用灯具和漆包线的小厂,只有3台电子管示波器和普通的测量电表,没有从事原子钟研究的专业人员。该厂和光机所一起集中 30多名技术人员组成物理组、晶振组、倍频组、综合组、接收组和电源组等6个小组,收集有关资料和数据,确定工作方距图,搭试出模拟电路,进行机械和电气结构设计。因陋就简自制原子钟相位对比仪、数字显示钟等专用设备,添置了高精度示波器、频率计、自动记录仪和频率分析仪等测量仪器。

  在上述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研制人员主要集中解决3个技术问题:一是捕捉原子信号。由晶振组、倍频组和接受组联合会战。初调时,信号不易守住。以后专门设计制作5MC隔离放大器放大信号,终于捕捉到理想的铷原子跃迁信号。二是信号转换。铷原子信号经放大后,需要通过谱线吸收。设计近10种转换方案均不理想,后在光谱灯和吸收泡之间放置1个滤光泡,滤光源中不需要的光谱成份,使吸收谱线的强度增大,从而达到理想的转换信号。三是频率比对。在晶振的振荡回路中与石英晶体串联1个变容两极管,控制电压加到两极管上,使晶体频率得到连续的修正。并通过铷原子的双共振及光探测方法,把微波频率F稳定在FRB37,达到压控晶振的频率输出信号比对保持在5MC的要求。

  经过研制人员共同努力,到1970年12月共研制成功3台701型铷原子钟样机,提供给人造地球卫星的无线电讯号发射系统,从而填补了中国国防科技领域的一项空白,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原子钟的历史。

  1970年,为配合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需要,上海国荣灯具厂和光机所的技术人员针对701型铷原子钟样机体积大、信号输出不稳定和对环境温度变化适应能力差的问题,决定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进,研制09型铷原子钟,当时半导体元件的出现也为改进设计提供了条件。按照核潜艇工程的要求,在设计09型铷原子钟时,体积比701型缩小1/2,机架结构层次清晰,便于易损件更换。经过几个月努力,09型铷原子频率的甚低频接收机、记录仪、比相仪、时间信号产生器、切换装置、匹配区分放大器、5MC隔离放大器和分线箱等初装完毕。通过对比测试,09型铷原子钟比701型铷原子钟在主要性能指标和使用精度上都有明显提高。但铷原子跃迁信号幅度仍未达到理想要求。

  为使铷原子跃迁信号幅度达到理想要求,该厂的3名科技人员到北京大学波谱专业工作访问1个多月,从理论和实践的手段进行比较。他们将原晶体振荡综合线路改成线路分隔、独立校验、联合调试,解决了各系统相互干扰的问题。经过全体研制人员3 年共同努力,1973年10月,3台09型铷原子钟研制成功。在室内测试,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国内最好水平。1975年5月,全国4家单位研制生产的铷原子钟在上海市计量局进行对比测试,上海国荣灯具厂送去的3台09型铷原子钟样机经过1个多月连续测试,获国内同类产品质量第一名。3台样机又送有关部队进行长距离空中飞行试验、火车运行试验和三级公路卡车跑车振动试验,并参加“向阳红五号”科学考察船在南太平洋的远洋考察试验,工作情况良好,使用性能稳定,得到试用部队认可。1975年10月,《人民日报》在头版作了报道,认为铷原子钟广泛应用于国防、科技领域,其作用和贡献是无法估量的。

  随着中国国防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要求铷原子钟进一步标准化、现代化和小型化。1976年,应陕西长波导航台、大型远程无线电导航系统和向太平洋发射远程运载火箭等项目的配套需要,又在09型铷原子钟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改进提高。QR—1型铷原子钟外型尺寸采用标准机架,内部元器件则大量使用集成电路。具体进行5方面改进提高:选用3层磁屏蔽保护装置,防止地球磁场对原子跃迁的影响,保证原子跃迁信号频率输出的稳定性;反复筛选、挑选精度高、质量好、频率输出准确的晶体元件,保证铷原子钟输出的精确性;在几个关键部件上,采用内、外部安装双层恒温保护措施,提高铷原子钟在各种气候环境中抗气候变化的能力;将铷原子钟同精度更高一级的氢原子频率标准进行对比时,使工作状态锁定并进行统一的守时状态;在时统仓室内,增添1台长波接收机,接受长波授时信号,可对主测量船和各测量点的铷原子钟进行校频、定时,使校频精度达到10-12量级,定时精度达到微秒量级,比原来提高一个数量级。

   1977年3月,第三代铷原子钟研制成功。1977年4~7月,全国铷原子钟的生产科研单位在上海举行铷原子钟比对会议,经过3个月测试比对,上海国荣灯具厂研制生产的QR—1型铷原子钟的主要技术指标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在短期稳定度和频率飘移率等方面接近和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1978年5 月,第四机械工业部批准QR—1型铷原子钟设计定型。

  1969~1983年,在上海国荣灯具厂和光机所共同努力下,先后研制成功701型铷原子钟样机3台,研制生产09型铷原子钟3台,QR—1型铷原子钟16台。

  1983年起,第四机械工业部调整产品生产布局,上海国荣灯具厂于当年年底停止铷原子钟生产。1985年8月,市手工业局同意撤销该厂的军工生产点。

  一代核牙的研制过程

  1968年11月23日,091首艇在431厂开工建造。1969年11月6日,上船台。1970年4月4日,试水。

  1969年7月,组建第一支核潜艇艇员队(十一艇员队)36人,艇长杨玺,政委崔桂江。

  1970年4月底,核潜艇陆上模式堆提前完工,质量优良。

  1970年5月1日,核潜艇陆上模式堆开始试车。

  1970年7月17日凌晨2时,核潜艇陆上模拟堆开始提升功率,7月30日,试验达到满功率,宣告陆上模拟堆正式建成。

  1970年10月,核潜艇基地部队组建。

  1970年12月26日,401艇下水。

  1971年4月1日-8月16日,401艇完成系泊试验。4月30日,完成艇上反应堆安装。6月,401艇第一次全艇联合试验开始进行,随后进行核潜艇水下启堆试验。7月1日,401艇首次以核能发电,进行了主机试车和动力装置联试的初步考核。

  1971年8月23日-1972年4月23日,401艇进行第一阶段航行试验。

  1972年8月20日-10月31日,401艇进行了扩大航行试验。

  1972年11月-1973年12月,401艇坞修。

  1974年1-4月,401艇进行了第三阶段检验性航行试验。在先后三个阶段的试验中401艇共出海试验26次,试验项目174个,反应堆共运行2705小时,累计航程6072海里。

  1974年8月1日,401艇入役,定名为“长征一号”。首任艇长杨玺。

  1975年2月,第一支核潜艇支队在北海舰队组建。

  1975年8月3日,401艇设计、生产定型。

  1980年12月30日,402艇入役。(1970年7月25日开工,1971年12月21日上船台,1973年12月25日试水,1977年12月20日下水,1978年5月5日系泊试验,1980年9月6日航行试验。)

  1981年11月18日, 401艇开始中修(401工程)。1987年1月17日下水, 12月8日交付海军.

  1981年11月16日-12月17日,402艇进行长航试验(814任务),共31天,航程6272.6海里, 其中累计水下航行25天。总指挥北海舰队副司令员曲振侔,艇长李金奎。

  1983年10-11月,402艇进行长航训练,共35天。

  1984年,鱼3型声自导深水反潜鱼雷定型

  1984年12月25日,403艇入役。(1971年10月27日开工,1972年12月26日上船台,1975年3月18日试水,1983年10月31日下水,1984年3月15日开始系泊试验,1984年8月28日开始航行试验)

  1985年11月20日-1986年2月18日,403艇进行了最大自持力考核试验,共90天,打破了美国潜艇“海神”号保持多年的世界纪录(84 天)。总指挥是核潜艇基地副司令员杨玺,艇长孙建国。在黄海、东海海域航程达23625海里,水下航行69天,航程18868海里,其中最长一次水下航行 25天。

  1987年10月27日,091定型首制艇404艇入役。(1975年9月10日开工,1977年8月20日上船台,1978年12月10日试水,1985年12月26日下水,1986年1月17日-1987年3月系泊试验,1987年5月17日开始航行试验。)

  1988年4月,404艇在南海海域成功进行深水试验(982任务)。4月21日第一航次180米预潜试验,实际潜至193米。4月29日第二航次深潜试验,潜至300m极限深度。5月12日第三航次水下全速试验(22节)。5月25日第四航次,大深度发射反潜鱼雷(鱼-3)试验。总指挥杨玺,艇长王福山。

  1988年,703所研制成功鱼-3甲反潜鱼雷。

  1990年4月8日,中央军委主席J·Z·M视察渤海造船厂,并参加405艇下水典礼。视察时,J·Z·M表示:“核潜艇不能断线。”

  1990年12月,405艇入役。(1977年9月19日开工,1978年11月30日上船台,1980年4月26日试水)

  1994年7月10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授予海军北海舰队潜艇基地第十一艇员队“水下先锋艇”荣誉称号。

  1994年10月27-29日,在黄海公海海域发生美国“小鹰”号航空母舰同403艇长达72小时的对峙事件。

  潜艇基地的题词:“加强核潜艇部队建设,壮我国威,壮我军威。”

  2000年,401艇退役。

  

  

  091汉级攻击型核潜艇401号首制艇下水仪式

  

  

  091汉级攻击型核潜艇402号

  

  091汉级攻击型核潜艇403号

  

  091汉级攻击型核潜艇404号

  

  091汉级攻击型核潜艇405号下水典礼

  

  

  上面两图都是091改(091G)

  下图看看091,091G,093的对比图:

  

  有点离题了! 本贴子重点谈的内容是094和096, 093的大致轮廓大家已了解差不多了.下面看看美国的"贼眼"拍下的092/094卫星图,哪一个是092,哪一个是094,大家自己看吧:

  

  

  

  

  

  

  

  

  

  

  

  上面有两张图很有意思,它证明了中国的战略核潜艇不仅仅只有406艇一个.但图片不好分清到底是092还是094.

  

  上图为网络上流传091改进型潜艇(091G)

  再加上另一张核潜艇的压水堆图:

  

  其它的图片,不知道是不是核潜艇:

  

  

  

  下图为033型351号艇,看到它的背部了吗? 令人暇想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