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2013郑嘉颖版36:林黛玉、史湘云原型祖籍是昌邑?—访寿光红学研究者王纯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7 07:11:30

怀疑冯其庸等专家的“解读”

 

王纯忠曾做过教师,后从事行政工作,同时也是一个痴迷“红学”的研究者。十几年来,王纯忠不知读了多少遍《红楼梦》,至今他仍痴迷其中。

 

王纯忠上中学时便开始读《红楼梦》了,后来从一些资料中看到很多专家的不同“解读”让他产生了疑惑。

 

“胡适等人说这是一本‘情书’,冯其庸则将其定义为‘书写奴隶的反抗精神’,而文革中很多专家则认定书中充满了‘政治斗争’。” 这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小说?作者为什么要写这部小说?抱着这样的疑惑,王纯忠将他所能见到的《红楼梦》版本都买全了,他一点一点地对照着读,他想从中发现《红楼梦》的创作之谜、主题之谜及评注者脂砚斋之谜。

 

后来,央视《百家讲坛》播出的刘心武解读《红楼梦》也引起了他的注意,他本以为能听到一些新的见解,但最后他彻底失望了:“刘心武也是承袭前人的衣钵,存在谬误的地方太多了。”

 

为增加与其他热爱红学的人的交流,让自己的观点引起更多人的关注,王纯忠从2004年开始在网上贴出自己所写的文章,现已写出三四十篇,达10多万字,点击率居高不下。

 

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教授周思源看过他写的文章后,为其题写了:“把大文章分成小文章写,把小文章按大文章的标准写”。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红学会副会长李希凡教授在读过后也勉励他把研究进行下去。

 

 

从《红楼梦》中挖掘“潍坊元素”

 

这些年来,王纯忠在读《红楼梦》的过程中,发现很多人物说的话完全是“山东方言”,有的甚至是潍坊周边一带的方言。但这些方言在以前并没有引起红学专家的留意,他们甚至将这些方言进行了“误读”与修订。

 

“像《红楼梦》第67回写赵姨娘得了宝钗给的南方土物,‘叠叠歇歇的去王夫人那里’想显摆买好儿,这个‘叠叠歇歇的’就是我们山东的一个方言词,是形容一个人不稳重,举止轻浮做作的样子。”

 

另外,书中还有大量的像“缠磨他”、“说岔了”等等都是典型的山东方言。而“干(擀)的爆仗”中的干(擀)是做爆竹的一种工艺,是在潍坊地区较流行的一个词。

 

“像这些方言,周汝昌等红学专家并不了解,在修订时往往将其改成另外的意思。”他说,像“擤鼻子”是擤鼻涕的方言说法,周汝昌却将它改成了“醒鼻子”。而“干(擀)的爆仗”周老干脆将其改作“焊的爆仗”。熙凤要“搛(读ji )菜”给刘姥姥吃,周老却将它改成了“拣菜”。王纯忠说,这样的方言错误在周汝昌的修订本中有三四十处之多。

 

“目前,以江浙籍学者为主体的红学家队伍不懂这些“俚语村言”,周汝昌是天津人,属于京津语言区,刘心武是成都人,还有霍国玲等人在这些方言的解读方面错误很多。”

 

《红楼梦》中为什么会出现大量的山东乃至潍坊的方言?王纯忠通过这两年查阅资料,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许多红学家看出前八十回之中有第六十四、六十七、七十九、八十回文字不像芹笔。而他反复阅读分析后认为,其中使用的大量方言就是潍坊北部方言,与脂砚斋批注中使用的方言是一致的,因此他推测其中有一部分是脂砚斋所写,从其“批注”所透露的信息中,王纯忠断定:脂砚斋是曹雪芹的表哥,而且他的祖籍便是潍北的昌邑。

 

 

《红楼梦》与昌邑姜氏家族的联系

 

王纯忠不仅认为脂砚斋与潍坊的昌邑有联系,而且昌邑姜氏家族与《红楼梦》有着异常密切的关系。

 

“《红楼梦》一书中很多素材和情节取自李煦家族这一点已经是红学各派的公认事实。”他说,李煦的父亲李士桢便是昌邑人,但他最初并不姓李,而是姓姜。

 

李士桢是昌邑县城里东隅村人士,原姓姜,兄弟五人。据《李公士桢墓志铭》载:“公本姜姓,世居东莱之都昌。”明崇祯壬午年(公元1642年),清兵破长城东犯,攻陷昌邑时,姜士桢的哥哥与父亲战死,姜士桢被清兵掳去,时年二十三岁。后正白旗佐领李西泉见姜士桢颇懂书礼,便收其为义子,迫与朝代更替,天下易主,姜士桢改姓李,入旗籍。《昌邑县志》中有对他这段经历的记载:“继正白旗佐领李西泉为子,即以李为氏。”

 

据《昌邑姜氏族谱》记载,李士桢在清顺治四年,八旗抡才,以第十六名中选,授长芦运判、浙江布政使,江西、广东巡抚等职。李士桢一生共有6个儿子,3个女儿,长子李煦官至苏州织府织造。

 

李士桢、李煦父子对故乡昌邑有着特殊的感情。父子二人多次回昌邑省亲。李煦在任苏州织造期间,与家乡更是来往甚密。“昌邑柳疃一带的丝绸业兴起也是因为李煦的缘故呢。” 王纯忠说,李熙与其妹将苏杭织府绸的工艺传到故乡。从此,昌邑柳疃一带的丝绸业揭开了繁荣的历史。

 

现在昌邑还发现了不少李氏父子在昌邑留下的“踪迹”:同治版和宣统版《昌邑姜氏族谱》记载了清朝各代皇帝给姜家的敕命、诰命;李士桢的宗训和序言;李煦的序言等,并有李士桢、李煦父子上承下接的宗族关系记述。

 

 

林黛玉、史湘云原型都是昌邑人?

 

根据王纯忠的研究推测,林黛玉、史湘云原型都是昌邑人。

 

“在《红楼梦》的众多人物中,地位最重要的莫过于林黛玉,这与曹雪芹对该人物的重彩渲染及倾情刻画是分不开的。”他说,《红楼梦》创作的背景,曾蕴含着一段刻骨铭心的情缘:林黛玉的原型人物就是曹雪芹青梅竹马的恋人,她的名字叫李香玉,也就是李煦的孙女、李鼎的女儿。

 

“李煦任苏州织造时,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任江宁织造。”他说,曹、李两家同是康熙皇帝的肱股近臣,共同的政治利益,加之门第相当、荣辱与共的关系,使曹、李两家的联姻成了一种很自然的事。”他说,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李士桢的一个女儿许配曹寅为妻,这便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母。

 

王纯忠根据自己的研究还原了这样一段故事:曹雪芹的祖母李氏对雪芹十分疼爱,每年到苏州探望年近90的文氏太夫人时,必携其前往,常寄居于李鼎家。由此,李鼎之女香玉与雪芹自幼就时常相聚,在一起读书与玩耍。康熙末年,李鼎夫妇先后染病辞世。香玉遭此不幸,日日恸哭。曹雪芹的祖母甚怜香玉,时时将其接至江宁织造府,与曹雪芹相伴共读,两人耳鬓厮磨,感情日深。当时的情景,曹雪芹在《红楼梦》七十二回中曾有生动记述:“咱们从小耳鬓厮磨,你不曾拿我当外人看,我也不敢怠慢了你。”两人感情之深,由此可见。

 

但好景不长,雪芹家遭受抄家厄运,家业荡然。1728年,曹氏全家迁京,香玉随之。在京城,香玉自感寄人篱下,不免郁郁寡欢,加之生来多愁善感,虽有雪芹温存宽慰,然忧思难平,没有几年,竟香销玉殒。王纯忠由此推断,林黛玉原型乃李香玉,她的祖籍便是昌邑。

 

谈起对史湘云的考证,王纯忠介绍,在《红楼梦》第二回关于贾母史老太君原是“金陵史侯家的小姐”的介绍中,有一句脂砚斋的批语:“记真!湘云祖姑史氏太君也。”由此王纯忠推断,史湘云是“金陵史侯家的小姐”,联系其考证的资料,这个史湘云的人物原型同样出自苏州织造李煦家族,因此,他认为史湘云原型祖籍同样是昌邑。

 

林黛玉的原型到底是不是李香玉,她与史湘云的祖籍到底是不是昌邑,王纯忠的观点引起了部分红学专家及学者的争议。王纯忠说,他将来有机会要到北京等地查阅更多相关资料,搜集更多论据,让答案早日水落石出。( 刘铁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