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道祖师修改版百度云:《柔性谋略——以弱胜强的博弈律》第三章:以弱胜强的柔性谋略(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1:32:37
    2、以弱胜强的必要性
  在社会博弈中,任何人、任何一个团体,都不可能永远处于强势地位,而是总有落于弱势的可能。在处于弱势的时候,如果不想任人宰割,束手就擒,就必须奋起反抗。因此,能否实现以弱胜强,这对于弱势一方而言就非常重要了。
  三国时期,曾发生过历史上一场有名的战争,即曹操和袁绍展开的官渡之战。官渡之战起因是袁绍带兵进攻许都,而曹操进军官渡进行抵抗。当时,袁绍势大,因而采取的是攻势;曹操势弱,因此采取的是守势。
   当时,袁绍的重要谋士沮授建议说:“我军数量多,这是我们的优势,但是曹军比较精锐;曹军粮草不足,这是他们的劣势,我们要抓住对手的劣势。曹操储备不足,所以速战速决有利于曹操;我们则适合打持久战,应当做长期相持的打算,用时间来拖垮敌人。”本来,沮授的建议很正确,分析了强弱双方各自的特点,他的谋略也很有水平,如果袁绍听从,曹操很可能就会完蛋。可惜,袁绍是那种“见小利而忘义,干大事而惜身”之人,目光短浅,觉得自己实力强大,可以将曹操一鼓而荡之,所以不听沮授的意见。曹操和袁绍开始交战之后,没有讨到什么便宜,于是就龟缩在营了不出来。袁绍进攻,想尽各种方法,但一直也没有把曹营攻破。时间一长,曹操的兵力缺乏,粮食又快吃光了,士兵疲惫不堪,许多人都背叛了曹操。曹操见快要撑不下去了,非常担忧,就想撤退回许都,放袁绍进来。他把这个情况写信告诉他的一个重要谋士,谋士回信说:“袁绍将所有的军队都派到官渡,准备和您一决死战。袁绍强大而您弱小,您以弱抗强,如果不能制敌,势必将为敌人所制,这个时候,正是决定天下的关键时刻。其实,袁绍不过是布衣中的英雄罢了(色厉而内荏),能招揽人才却不能放手使用他们。而以您的英明神武,加上尊天子以令不臣,我们以顺讨逆,又有什么不成功的呢?”
  这就是说,曹操以弱抗强,如果不能战胜强敌,就势必会遭遇被动,甚至可能一败涂地。严重点,恐怕连丢掉性命的可能性都有。所以,谋士告诉曹操,千万不能放弃,不能自己倒台,而需要坚持斗争到底。
 接着,他说:“如今虽然粮食少,但是也还远没有到楚汉相争时两军在荥阳、成皋对峙的情形,当时,刘邦虽弱也不肯先撤退,项羽强大,但是攻不下来也不肯先撤退。当时的情势是,谁先撤退,形势就会对谁不利。现在,您以袁绍十分之一的兵力对抗,拉开兵力同袁绍对峙,凭借险要顽强抵抗,袁绍已经被阻挡了半年了。目前,战争的僵局马上就要到尽头了,双方都精疲力竭之时,情况就必定要发生变化。这正是出奇制胜的时候,一定要坚持,不能错失这个机会。”这就是说,曹操虽然很疲惫,但是袁绍的处境也不妙。此时,谁先放弃,谁就完蛋。所以,建议曹操一定要坚持住,再苦再难也得挺住。自己能撑过这段最难的时期,而等待对方发生变化,那时,就可以以弱胜强了。果然,曹操收到回信之后,坚定了自己以弱胜强的信念。他安抚运粮的人说:“你们放心,啊?顶多再过十五天,我就为你们击败袁绍。”
  曹操以弱抗强,虽然面临不利局势,但始终坚持不放弃,果然等来了转机。袁绍的谋士许攸从袁绍那里跑来投奔曹操,提醒曹操放火烧掉袁绍的粮草,曹操照办,这样一来,袁绍全军溃退。袁绍自己戴着头巾骑着快马,领着八百起兵逃跑了,而他的辎重、图书、珍宝等全部被曹操缴获。这样,曹操取得了以弱抗强的胜利,安然渡过了一个重要的政治危机和军事危机,并为今后他扫平诸侯奠定了基础。
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弱者掌握以弱胜强的智慧,这对于弱者的生存和发展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弱者不能以弱胜强,就很可能被强者所制,果真如此,则其下场就不太妙了。
  刚才说到曹操和袁绍官渡大战的故事。在历史上,曹操是个著名的奸雄。他挟持汉献帝,作威作福半辈子。他死后不久,他的儿子曹丕就篡位称帝。哪知道,天理循环,报应不爽。魏国刚刚传位到第三任曹芳的时候,大权就被司马懿给掌握了。就如同当年曹操挟持汉献帝一样,司马懿同样挟持魏帝。等到司马懿死后,他的儿子司马师就废掉曹芳,另立十四岁的曹髦当皇帝。
曹髦是东海定王曹霖之子,他被扶立,司马哥俩纯粹是看他小,想拿他当聋子的耳朵,摆设摆设而已。但是,曹髦看却不明白这些幕后的东西。他自己虽然当了皇帝,但是觉得自己这个皇帝不过是个傀儡玩物,眼见大权旁落,自己又无力掌控大局,就非常郁闷,写下了一首抱怨诗:
  “伤哉龙受困,不能跃深渊。上不飞天汉,下不见于田。蟠居于井底,鳅鳝舞其前。藏牙伏爪牙,嗟我亦如然。” 曹氏一家多有文采,其诗被后人评为“建安风骨”,引导一时潮流。曹髦虽然年纪小,却很有乃祖曹操的优良作风,会拿龙来说事儿,而且文采斐然。他这诗的意思是:可怜啊,龙被困住以后,飞也飞不上天,入也入不了地。只能蟠居井里,被泥鳅鱼鳝之类的戏弄。龙被困住只好藏起爪牙不能飞腾,我如今也是一样啊。
  曹髦自比真龙,说实话,观其诗句,倒也真是个有抱负敢作为之人。可惜,他碰到的是历史上有名的奸雄司马昭。司马昭听到这诗之后,气冲冲冲进宫里,把曹髦给尅了一顿。然后,丢下目瞪口呆的曹髦转身扬长而去。
等到清醒过来,曹髦觉得司马昭无礼之极,实在气愤不过,就把心腹之人叫来,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迟早要夺我曹家江山。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大干一场,也胜过被他废了。”
  当时,一个叫王经的大臣劝他说:“古时候,鲁昭公因为不能忍受季氏专权,贸然讨伐,结果兵败,自己也丢掉了国家,被天下人耻笑。如今,陛下天下的权柄被司马家掌握,这已经很久了。朝廷内在都是他的人,而不管什么效忠不效忠的问题,这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了。而宫中宿卫听话的很少,武器盔甲也不够,陛下您凭什么讨伐呢?而且您一旦这样做,岂不是要想治病,结果病没治好,却把病搞得更厉害了吗?所以,福祸实在难以预测,应该等待更好的时机啊。”我们分析这句话的意思。王经分明指出,司马一家力大无比,你一个刚登基的小皇帝,想拿鸡蛋碰石头跟人家硬磕,只有死路一条。所以,还不如先暂且忍耐,等待时机有利时再行发动。
然而,曹髦根本不听,他似乎已经被气愤冲昏了头脑,狠狠地把黄绢诏书扔在地上,发怒说:“我已经决定了。死了就死了,有啥可怕的?何况,谁死还不一定呢。”说完,就进宫去禀告太后。然后,拔出剑,登上辇车,率领着稀稀拉拉几个侍卫,跟演戏一样呼叫着冲出来。
打着打着,贾充对一个叫成济的说:“司马公养活你们这些人,就是要让你们为他效命的。”成济听了,于是持着刀戈来了个百米冲刺,上去就把曹髦给杀死在辇车上了。
  于是乎,曹髦想灭司马昭不成,结果自己反而被司马昭的手下给杀死了。当然,他死得很壮烈,但是也方式却很愚蠢。因为王经已经告诉他,他完全可以慢慢积蓄力量,等待有利时机再发起行动;或者可以暗中蓄养死士,等到司马昭觐见之时将其抓起来。但是,曹髦年轻气盛,不顾后果,贸然说什么“不一定能死”,他知道不一定能死,却不知道如果死的可能变成了现实,就再也没翻盘的机会了。所以说,曹髦其实是很愚蠢的。他虽然不甘于做傀儡,但是却又没有什么好办法。面对强大的对手,曹髦选择了自杀式袭击,结果死得很惨。
今天,我们看这段历史,大家能够很分明地看到,曹髦虽然有心,但实无力。果真要以弱胜强,则先需要隐忍不发,慢慢等待时机。时机不到,不能走刚强路线。以鸡蛋碰石头,怎么能不碎呢?其实,历史上有许多皇帝除掉权臣的例子。汉霍氏家族被灭,梁冀被皇帝杀头,都是先例。可惜,曹髦学问不够,智慧不高,徒有勇力,而无方略。结果,事变爆发。曹髦死的时候,刚刚才19岁。
   这个故事从反面告诉人们,弱者,如果战胜不了强者,或者激化了同强者的矛盾,等待弱者的,虽不一定是必然死灭,但一定会是很凄凉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