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道祖师txt全文下载:《柔性谋略——以弱胜强的博弈律》第三章:以弱胜强的柔性谋略(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09:00:30
    4、以弱胜强的条件性
  世界的发展是有唯物的。人的主观意志必须适应客观的物质世界,然后才能有效的改造世界。同样,以弱胜强也是如此。弱者要战胜强者,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也不是无条件的。弱者要战胜强者,就需要尽量创造这些必要的条件。
  其实,这个道理很好理解。这就如同矛盾的相互转化必须一定的条件一样,弱者要战胜强者,同样离不开一定的条件。比如,鸡蛋要变成小鸡,离开了一定的温度,就不能完成这个转变;种子要变成稻田,离开了施肥浇水这些条件,也不可能完成这个转变。同样,在博弈中,居于力量上的弱势的一方,要想实现由弱到强的转化,并最终战胜强大的对手,也得需要一定的条件。
  现在,我们来谈谈这些条件    第一,需要一定的客观实力。弱小者要打败强大者,就必须要有一定的力量才行。没有一定的力量条件做基础,就无法完成以力抗力的过程。这是因为,批判的武器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离开了必要的客观力量,以弱胜强就成了一句空话。
  下面来看一个例子。东汉年间,大将军梁冀掌握大权,飞扬跋扈,无所不为。汉桓帝担心这样下去会自己会被废黜掉,因此,就暗中召人来问:“我身边和梁家不合的人有谁呀?”回答说:“太监单超等人经常私下里抱怨外戚们骄横放纵,只是他们不敢公开说。”
  于是,汉桓帝就把单超等人叫到内室,对他们说:“梁冀兄弟专权,胁迫朝廷内外,公卿都得顺从他们的意思。我现在想要诛杀他们俩,你们二位意见如何?”
单超等人本来就对梁冀有意见,看到最高指示下来了,急忙说:“他们确实是国家的奸贼,早就该诛杀。但是,我们现在力量微弱,也不知陛下您的打算如何。”单超表示,他们愿意同梁冀开打,但是,力量比较弱,还需要皇帝的支持。
  桓帝马上表示:“我当然同意你们的意见。就请你们策划一下吧。”
  单超追了一句:“策划这事倒不难,就是怕陛下你决心不坚定。”单超这顾虑其实是很有道理的。他们虽然看不惯梁冀等人,但是现在自己还有碗饭吃;皇帝让他们反对梁冀,加入临阵之时皇帝丢车保帅,自己不仅会丢掉饭碗,而且连吃饭的家伙都可能丢掉的。所以,必须要探明白皇帝的决心如何。
  汉桓帝这次决心很大。他说:“奸臣梁冀挟持国家,这就应当定罪,还有什么可以犹豫的?”于是,又召来徐璜等人,凑够五个,一起商定计划。恒帝咬破了单超(注意不是他自己的)胳膊,歃血为盟。单超说:“陛下既然下定决心,就不要再对别人提起。”自古以来,谋以密成,以泄败。单超怕桓帝口风不严,所以特地叮嘱一句。
这样,以桓帝为首,手下几人尽心竭力,三下五除二,就把梁冀给灭了。梁冀和他的妻子当天就自杀,梁氏宗族全部被杀,和梁冀有牵连的大臣也被杀了好几十人。就这样,桓帝赢得了这场以弱胜强的斗争。
  在上面的例子中,桓帝没有单超几个誓死为其效忠的人是不行的,没有得到人心也是不行的。由此看来,弱者要想战胜强者,就必须得有一定的实力做基础。
具体来分析,弱者的力量条件,必须符合如下情况:其一,弱者力量因素中其他因子的强大。影响博弈结果的,往往不仅仅取决于一种力量,而是取决于多个力量。比如,决定一场战争胜负的,既有军事力量因子,也有政治力量和经济力量因子。再比如,要想赢得一场商战的胜利,就不仅取决于资本的力量大小,而且取决于政治环境、社会条件等许多其他的因素。弱者要想在博弈中战胜对手,就必须具有一定的力量。在上面的故事中,梁冀手握大权,掌握兵马,这是他的优势,桓帝比不了。但是,桓帝暗中发动谋划,网罗了几个仇视梁冀的力量,这就形成了自己的实力。所以说,弱者如果在博弈中主要力量弱于对手,但是其他方面的因子强于对手,那么,弱者可以有效发挥这些力量的功能,来弥补主要力量的不足。其二,局部的强大。在决定一场博弈胜负的主导力量中,如果强弱双方形成了实力悬殊的态势,那么,弱者则无法实现由弱变强。这是因为,博弈全局上的以弱胜强,必须依靠局部上的以强胜弱来达到。这就是说,弱者要实现以弱胜强,就必须在整体力量弱中具备局部强的客观条件,利用局部力量的强势来取得局部上的胜利。弱者如果不具备局部上的强势,那么,弱者就无法取得局部上的胜利,这样,则弱者败、劣者亡的局面将是不可避免的。当年,楚汉相争,刘邦虽然总体上兵力比较弱,但是,他的后方基地非常稳固。萧何代为筹兵措响,源源不断地给刘邦输送兵员和物资,这使得刘邦在总体力量对比中形成了弱中有强的局面。而且,刘邦手下人心齐,甘愿给刘邦卖命,这也是他局部上的优势所在。    第二,需要正确的主观指导。弱者要战胜强者,离开了正确的运筹和谋划,简直就是不可能的。只有靠正确的主观指导,弱者才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并抓住对手的弱点将其打败。弱者如果没有正确的主观指导而贸然动手,就很可能会碰到强者的长处,那时,就要狠狠地碰个钉子。
  王莽新朝时,刘秀起兵反王莽。当时,王莽派了王邑和王寻两人带领兵马攻打义军。
  当时,朝廷的军队远远强过义军,义军将领们看到对手强盛,都逃回昆阳城,并准备逃回各自的地盘去。刘秀跟他们说:“现在我们的兵力粮草很少,敌人却很强大。如果我们合力抵抗的话,或许还能建功立业;如果我们解散了,分头逃走的话,那么就一定没办法保全了。如果昆阳一旦被对手占领,一天都用不了,各路军队就都完蛋了。现在怎么能不齐心协力共举大业,反倒是老想着自己的妻子儿女财物呢?”将领们都很生气,说:“刘秀你怎么这么说话。”刘秀也不争辩。此时,探子报告敌人已经围上来了,将领们着急了,就让刘秀为他们策划。刘秀为他们分析了成败,制定了计划,大家都很赞同。
  此时,城里大约就八九千人。刘秀让王凤等人守城,自己带着十三人出去招兵。当时,王莽的军队已经达到十万人,刘秀他们差点跑不出来。
  不久,王邑、王寻开始率军攻城。敌人太强大了,负责守城的义军将领王凤抵抗了一段事件,就请求投降,结果没有被接受。王莽的将领们大概还打算攻破城池后回去请赏呢。
  再说刘秀。刘秀带着人到定陵一带搬救兵,但将士们贪恋财物,想派一部分士兵留守,刘秀说:“现在如果打败敌人,就会有几万倍的珍宝;如果被敌人打败,大家的脑袋就都要搬家了,要财宝还有什么用处?”于此可见,刘秀的胸襟果然比众人博大,看得也长远得多。
  刘秀把救兵带回来,他带兵冲锋在前,击杀了几十个敌人。将领们看到刘秀这么勇敢,都说:“刘将军从前看到小股敌人都害怕,现在遭到强敌反而英勇起来,真是奇怪了。他冲在前面,我们一起去帮助他吧。”这样,刘秀的表现感动了大家。刘秀带着三千敢死队,朝着王邑、王寻的大营冲过去。
 当时,王邑、王寻自以为兵力强大,所以看不起义军。命令别的营不许动,自己要单独和义军交战。此时,刘秀仅有几千人,而王邑、王寻那里有一万多人,周围还有部下九万人。这样看来,双方的力量完全是一边倒的。
  但是,刘秀带领的几千人士气高昂,胆气雄壮,人人当先,以一当百。结果,把王邑、王寻军队打得大败。王邑、王寻手下其他部队又没有接到救援的命令,也不敢上前。最后,王寻被杀死。
  刘秀率兵接着冲击,王莽军队开始溃败。正好刮起了大风,天降大雨,霹雳雷霆,河水暴涨,王莽军淹死在河里的人数多达上万。这样,刘秀获得了昆阳大捷,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奇迹。
  在这个故事里,刘秀之所以能打败强敌,不仅靠的是力量,更靠自己的勇猛,靠高明的谋划。这个道理,在第一章“智胜勇、勇胜力”中已经讲得很明白了。弱者要胜过强者,没有过人的胆识和智慧,是绝对不可能战胜对手的。
   第三,需要有正确的策略。弱者要战胜强者,就需要策略对头。力量是客观的,指导是主观的,客观力量和主观指导的正确结合,这就是策略,也叫谋略、战略。策略对头,就能够引导弱者战胜对手;策略不对头,则会导致弱者更弱直至败亡。 东汉明帝时期,楚王谋反,后来自杀。皇帝抓住这个案子不放,所以牵连甚广。当时,一个叫耿建的大臣,本来无罪,但是却被牵连进去。别人都不敢对明帝申诉,生怕明帝一发怒自己掉脑袋。
  一个大臣叫()朗地进谏说:“耿建等本来没有罪过,是被别人攀咬的。我怀疑天下无辜而又被判罪的人,像他一样的有很多。
  明帝问:“如果是这样,那么别人为什么要牵连耿建他们呢?”
  他说:“因为有人犯了大逆不道的罪过,为了表白自己的忠心,所以才牵连道耿建。”
  明帝说:“既然是这样,你为什么不早说啊?”
  他回答:“我担心天下还真有人能揭发出耿建等人的阴谋来。”
明帝生气了,说:“你这个墙头草!”派人把他拉下去打。原来,()朗知道明帝对谋反一事很敏感,所以不会直来直去地进谏。他说自己担心真有人揭发耿建的阴谋,其实这个阴谋是不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坐实耿建无罪。他把自己扮成一个小人,然皇帝去做君子,目的是为了让皇帝下一步心安理得地给耿建洗刷冤情。
  侍卫刚要把()朗拉下去,他说:“等一等,我还有话说,说完再死。”明帝问:“谁和你一起串通写奏章的?”他回答:“我知道自己肯定会被灭族,所以只有我一个人参与这事。”
  明帝奇怪问:你怎么知道我要灭你的族啊?
蹇朗早就等着明帝问他这话。他听见皇帝问,就说:“皇帝派我查这个案子,我没有查处他们的阴谋,反而为他们申冤,所以应该被灭族。但是,即使这样,我也要上奏,这是为了让陛下警醒。如今审案,审讯一个人就能牵扯出十个,审讯十个就能牵扯出一百个。没有人不知道这里的冤屈,但是却没有人敢忤逆陛下您说实话。我今天说了这话,即使死,也没什么好遗憾的了。” 明帝听他说的有些道理,慢慢地怒气就消了,于是下令释放蹇朗。过了两天,明帝亲自审查囚犯,被释放了一千多人。这表明,明帝已经慢慢醒悟了。
  在这个故事中,蹇朗要进谏皇帝。大家都知道,皇帝是至刚至强的人物,稍微一触犯,就会立即招来杀身之祸。《管子》中说,“国君擅生杀,制群臣,富天下,威势尊显”,可见国君是最强的角色。蹇朗处于弱势地位,要挑战皇帝一把,就必须策略对头。他不惜自己扮出墙头草的角色,为的就是自己做恶人,让皇帝做好人;他说大臣们都知道这个冤屈,却没有去给敢诉冤,为的就是让告诉皇帝,他可以当救世主。明帝当然听明白了他的意思,而且自己当然也知道许多人是被深文罗织构陷进来的。于是,就听从了蹇朗的建议,把无辜人等都给放了。
据载,当时正值大旱。明帝释放囚犯之后,天上就下起了大雨。
  以弱胜强有许多谋略,我们在这里简单举出几个来。比如,当力量虚弱的时候,可以故意摆出强大的样子来吓阻对手,让对方害怕自己因而不敢有所异动。这个办法,就是《三十六计》中的“树上开花”的谋略。比如,《三国演义》中记载的张飞喝断长坂坡之战,他提前就让人在树林里扬起阵阵烟尘,造成自己兵力众多之势,使得曹军误认为张飞兵强马壮,从而不敢肆意攻击。这就是“弱而示强”的方法。另外,也可以“弱而示弱”,将自己虚弱的一面展示给对方,误导对手产生错误判断,从而促使形势超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比如,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就是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通过虚而虚之的方法,将自己的弱点展示给对手,使得对手摸不清自己的真正实力和真实意图而不敢有所异动。
这就是说,弱者,一方面可以刻意制造自己强大的假象来迷惑对手,另一方面还可以故意暴露出自己的弱点,使对手疑而不前,吓阻对手。当然,弱者也要识破强者运用的强而示弱、强而示强等计谋。不然,就有可能像刘邦那样,中了匈奴“强而示弱”的诡计而差点丢掉老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