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僵尸百度云:漫谈海军(七.1):解放军的海军— 从无到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05:25:10
(1)人民海军的诞生


 


1949年04月23日,解放军强渡长江,一举占领了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在南京解放的当天,华东野战军(也就是第三野战军,简称「三野」)根据中央指示在江苏泰州白马庙乡宣布成立海军,当时的名称叫「华东军区海军」,人民海军由此诞生。


 


海军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有船和有人。人民海军的船与人从哪里来?


答案是:国军海军第二舰队司令林遵率领起义投共的三十艘舰艇与1271名官兵。


 


林遵将军为什么会率领舰艇起义投共呢?我们长话短说。


 


(2)海军部长陈绍宽


 


抗战爆发时,中华民国海军的总吨位只有六万多吨,全部投入战争。由于装备落伍、建制也不统一,主力舰艇全被日本飞机炸沉,一部分自沉在长江阻挡日军深入,只有极少几艘浅水炮艇退守到三峡得以保全。


 


那时候中国有一个海军部,部长是陈绍宽。 


  


 

中国海军部长陈绍宽


 


这是陈绍宽身着海军上将(admiral)大礼服的照片(袖口一道宽金边代表将军,再加上三道细金边代表上将)。别看中国海军没什么大军舰,海军军服倒是非常华丽又气派。这是因为中国海军是跟随英国海军的制度和传统。 


  


 


海军部长旗 


  


 
海军上将旗


 


旗帜在海军是非常重要的,什么官阶的人上了军舰,该军舰的桅杆就要升什么样的旗帜,这是海军的传统,绝对不能马虎,也绝对不能弄错,否则会出乱子。在后面我们谈到国军第2舰队起义的时候会说明这一点。


 


(3)陈绍宽对海军的贡献


 


陈绍宽(1889-1969)福建闽侯县人,地道海军出身,17岁考进南京的江南水师学堂,1908年从航海科毕业,从见习生、二副、大副、做到艇长。 1916年派赴国外考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曾经参加英国战列舰与潜艇对德国海军作战,获英国政府颁发的勋章。 1919年陈绍宽就任驻英国海军武官,1920年奉召返国就任「通济」舰舰长。 1927年陈绍宽任第二舰队司令参加国民政府北伐,他率领舰队歼灭了已经抢渡长江的孙传芳的部队。


 


1932年1月,陈绍宽就任海军部长,成为中华民国海军的头号人物。在这个重要职位上,陈绍宽为国家争回版图、测量权、引水权并且造就了大批海军人才,为中国作出重大贡献。 1932年,陈绍宽晋升上将。


1937年爆发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打响,这时候陈绍宽正在欧洲考察海军,立即返国指挥海军备战,8月亲临江阴,一夜之间建立了举世闻名的江阴封锁线。陈绍宽主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长期抗战来赢得胜利。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陈绍宽积极组织海军敌后布雷游击队,用水雷长期打击敌人,配合全国各战场作战。


 


陈绍宽的爱国精神与专业才能都没有话说。尤其陈绍宽为官廉洁,在国民党的将领中属于凤毛麟角,着实不容易。


 


(4)陈绍宽在海军制造的矛盾


 


陈绍宽虽然打仗很能干,同时对中国海军的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他搞派系也很能干。陈绍宽是福建人,部长任内决定在福州海军学校每年定期招生,聘请英国海军教官到校任教,培养出数百名毕业生,并且数度派遣福州海军学校的毕业生赴海外留学,为中国海军培育了一批骨干力量。陈绍宽重用福建人士,排斥异己,深深影响了海军的健康发展。


 


中国海军内部一直有严重的权力斗争。国军一位海军军官曾对我谈起当时海军的派系。国军的海军当时主要有两大派,一个是福建派,以马尾海军学堂为代表;另一个是山东派,以青岛海军学堂为代表。海军内部戏称福建派为法国人,山东派为德国人。两派斗得很厉害,不过以福建派占优势。


 


(5)陈绍宽与蒋介石的冲突


 


抗战胜利后,中国海军接收了一部分日军舰艇,加上美国与英国为了保持对中国的影响力赠送了一批军舰,开始有点规模,但是除了「重庆号」这一艘轻巡洋舰之外都是一些小型舰艇。


 


抗战胜利时中国的海军总司令是陈绍宽。 1945年11月,蒋介石命令陈绍宽率领舰队到中国渤海拦截解放军从山东横渡到东北的部队。陈绍宽对打内战缺乏热情,于是推托军舰需要修理就率「长治」舰去了台湾左营视察。蒋介石对此大为不满,于是在12月解除了陈绍宽海军老总的职务。陈绍宽骨头也很硬,立即通电辞职,搬到南京扬子江饭店当寓公。后来蒋介石觉得这件事处理不妥,要召见陈绍宽,陈绍宽避而不见,干脆搬回老家福州隐居。


 


其实在国共内战发生以前陈绍宽就与蒋介石意见不合,说来也有趣,是为了中国要不要航空母舰。


 


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认为中国是战胜的大国应该有胜利大国的威仪,而航空母舰最能代表国家的威仪,于是美国有意赠送中国一艘航空母舰。但是美国航空母舰太大,维持费很高,对中国未必合适,就和英国商量,由英国赠送一艘小型航空母舰给中国。英国同意美国的建议。


 


英国随即跟陈绍宽接触,正式向中国海军部提出赠送一艘护航航空母舰的建议。但是这个提议被当时的海军总司令陈绍宽否定了。陈绍宽认为中国不需要航空母舰,如果英国政府希望中国建立一支现代化的海军并且乐意协助的话,希望英国能够赠予中国几艘潜艇,这样更适合中国海军的需要。


 


蒋介石对陈绍宽的决定大为光火,蒋介石认为与潜艇相比航空母舰更能体现中国大国的地位,对陈绍宽舍航母而就潜艇的作法非常震怒,埋下了免除陈绍宽职务的种子。陈绍宽的意见是基于作战考量,也是专业考量;蒋介石的意见是基于面子考量,也是政治考量。专业考量当然不敌政治考量。我们都知道由政治考量所引发的冲突是无解的,因此陈绍宽的下台是迟早的事。后来陈绍宽不肯在海上拦截中共赶赴东北的解放军终于触发蒋介石的决心把陈绍宽免职。


 


(6)海军内部失和埋下中共策反的契机


 


福建派的陈绍宽一离开海军,海军的权力斗争终于到达了最高的领导阶层。


 


1946年03月,蒋介石任命陈诚为海军总司令、桂永清为海军副总司令。桂永清在9月就任代总司令,1948年8月正式成为海军总司令。陈、桂二人都是蒋介石的亲信,深得蒋的信任,蒋介石认为换上自己的亲信做老总就可以紧紧地掌握海军,其实大谬不然。问题出在这两个人都是陆军出身,而海军是个高技术的军种,又是阵前换将,蒋介石如此安排是一定会出大纰漏的。


 


桂永清上台后就利用海军雷电学校与青岛海军学校的毕业生来打击陈绍宽培植多年的闽系。到了1947年05月,才短短的一年两个月,海军总司令部的军官福建人的比重从陈绍宽时代的将近80%下降到18%。我们很容易想像,闽系的海军军官对这位陆军出身的海军总司令肯定是怨声载道。


 


中共一向重视对国民党军队的策反活动,如今国民党海军内部起了严重的矛盾,这就给中共的策反活动带来了契机。


 


(7)林遵率领海防第2舰队投奔中共


 


闽系的海军军官有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那就是林遵,是国军第二海防舰队的少将司令。


 


1949年01月10日,历时55天的淮海战役在大雪纷飞的苏北结束,中共控制了全部长江以北的土地。 1月底,傅作义接受中共改编,北平和平解放。这时候中共已经占领了中国的半壁江山,蒋介石的军队倚靠长江天险守住另外的半壁江山。但是解放军渡江已是箭在弦上,国共和谈不过是个幌子,双方都在积极备战。这个时候负责长江防卫的国军海军就变得非常关键了,因为中共没有海军。


 


海军总司令桂永清把延绵数百公里的长江的防务划分为五个防区,除了长江口的第一防区由海军上海基地和海防第1舰队管辖外,其余四个防区都归海防第2舰队指挥。第2舰队的指挥官就是林遵。


 


前面说过中共没有海军,长江又宽又深,解放军渡江唯一的工具就是征集附近的民船。这些民船都是无武装的木造船只,没有可能抵挡国军军舰的炮击。所以林遵将军肩负的就是中华民国半壁江山的重任,成为中共统一大陆的关键对手,也是中共策反工作最重要的对象。


 


1948年09月,中共上海情报机构的负责人吴克坚派遣林亨元(福州人)透过国民党海军上校郭寿生(福州人)与林遵(福州人)取得联系,进行策反活动。林遵本来就感到在桂永清的外行领导下难有作为,便表示有心起义并且指定了一位亲信,舰队轮机长阙晓钟,作为联络人。


 


1949年02月,林亨元在阙晓钟的陪同下与林遵见了面。南京附近镇江的一家冷清的小面馆,三个人的福州方言一下子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林亨元向林遵提出了三点要求:


1.如果率领舰队起义办不到,中共盼望林遵个人能够离开国民党,投奔中共;


2.提供长江江防的情报;


3.分析解放军渡江的最佳地点,并且协助解放军渡江。


 


林遵的回答非常清楚:


1.肯定舰队起义的原则,尽可能控制舰队留在长江不走,但是如何起义、何时起义要根据时机来掌握;


2.有关江防的情报提供,十分乐意;


3.安庆的防守最弱,作为渡江的突破口最为有利,所辖海军对解放军渡江绝不开炮。


 


中共对林遵是多管齐下,解放军第3野战军派出师政委孙克骥(福建人)透过阙晓钟向林遵进行游说,告之不可对和谈有任何幻想,第2舰队的唯一出路就是起义。孙克骥并且在南京找到担任永绥号舰长的表兄邵仓,说动邵仓起义。


 


1949年04月20日,国共和平谈判破裂。 21日,毛泽东与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的文告,解放军西起湖口东至江阴在长达五百多公里的战线上开始强渡长江,江阴炮台当日易手。第2舰队没有向解放军开炮。


 


22日午夜,桂永清下令林遵集中南京附近所有的舰艇全部安全带到上海,并且当面许下诺言:完成任务即可晋升海军中将副总司令,并获得青天白日勋章。


 


由于战事逆转很快,怕死的桂永清随即匆匆飞离南京。林遵没有遵照桂永清的命令,而是宣布“不走”把舰队留下来投效中共。只有「永嘉」号舰长陈庆堃率领其他六艘军舰冲向长江口,其中五艘成功抵达上海,两艘被共军的岸炮击沉。陈庆堃晋升一级并且获得本来要颁发给林遵的青天白日勋章。


 


所以说,中共建国以来不断吹嘘“百万雄师过大江”(毛泽东的诗),其实解放军能够成功渡江全靠政工人员的策反工作,国军第二舰队的三十几艘军舰未发一炮,否则只凭着大批小木船解放军是过不了长江的。陆军再凶悍,在四面水茫茫的小船上也只能任由军舰的炮火宰割,解放军有可能全军覆没,至少是伤亡惨重。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赤壁之战曹操是怎么惨败的。


 


林遵这三十艘船(有些后来被国府的空军炸沉)与1271名官兵再加上「重庆号」的几百名官兵就是人民海军成立时所有的家当和人员。


 


(8)海军的舰艇与人才


 


1949年08月28日,毛泽东在中南海接见林遵的时候说,“我们空军还很年轻,海军还基本没有,就因此对于原国民党海军的起义和归顺,我们很欢迎。一些舰艇被炸了,同志们很难过,这种感情是好的。但是不要紧,只要有了人,问题就能解决,中国地大物博,我们一定能够把海军建设起来。”


 


是的,海军是高科技的军种,建设海军最重要的是人才。想想看,中国在马关条约赔给日本的白花花的银子就足以建造一个强大的日本帝国海军舰队,林遵这几艘破旧的、没有一艘超过一千吨的军舰算什么?中国地大物博,只要有了人,就能克服困难,把海军建设起来。


 


 


(9)评论


 


1. 国军的海军派系


 


国民政府的海军派系非常鲜明,有四个派系:闽系、青岛系、广东系、与电雷系。这其中闽系是海军最大和最重要的派系。闽系最大是因为它的资格最老,闽系是从北洋水师传下来的,以福建人为主,严复就是福建人,是北洋水师的泰斗。闽系最重要因为它的人才最多,懂军舰的绝大多数是闽系军官。


 


蒋介石虽然想扶植自己的电雷系,但是不懂海军的相关技术也没办法,所以老蒋对这个说福建话的小圈子既反感也不能不用。但是陈绍宽不肯“打共匪”终于到了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时候,蒋介石不但把陈绍宽免职,同时把闽系的圈子打散。后来四个系统到了台湾才融合成一个体系,就是左营的海军官校。


 


2. 1949年以后,闽系一分为二,海峡两岸各为其主。


 


3. 梁序昭在台湾做了海军总司令


 


闽系的台湾掌门人是梁序昭,1948年的时候是海防第1舰队司令。蒋介石虽然讨厌这批福建帮,但是在危急存亡之秋终于不得不重新重用福建军官出任海军老总。不管怎么说,海军这一门军事专业以福建人最能干,蒋介石在1947年任用外行的亲信桂永清当家,结果跑了重庆舰,又跑了第二舰队,如果再不用闽系大将主持海军是会亡国的。


 


1954年,梁序昭升任海军总司令,1955年晋升海军上将。 


  


 

国府海军总司令梁序昭身着海军上将大礼服


 


YST 对梁序昭这身海军上将大礼服没什么意见,不过这顶帽子真难看,确切一点说,其实不是难看而是funny。


 


4. 林遵当不上中共的海军司令


 


闽系的大陆掌门人是林遵,但是他的官运没有梁序昭这么好。 1949年5月,中共成立华东军区海军,林遵只是副司令,司令是中共的陆军将领张爱萍。华东军区海军是中共当时唯一的海军,基本上就是林遵原来领导的海防第2舰队,但是林遵只是副司令,而外行的张爱萍做了海军司令,林遵心中当然不服。


 


林遵在1955年被授予海军少将的官阶,而当年与他同级的梁序昭已经穿上海军上将的礼服,做了国军的海军总司令。 


  


 


林遵将军身着解放军少将军服


 


论学历,林遵马尾海军学校毕业,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毕业,又在德国学习潜艇,海军专业知识无人能及;论血统,林遵是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姪孙;论战功,抗战期间在缺乏器材的情况下,身先士卒,游水渡河进行布雷,屡建战功,“林遵布雷队”是日军悬赏捉拿的对象,其活跃和令日军头痛的程度可想而知;论经历,1946年赴美接舰担任指挥官,08月率领八艘军舰返国,10月赴西沙群岛与南沙群岛为各岛命名并竖立的主权碑;论对中共建国的功劳,没有什么比第2舰队未发一炮让解放军渡江更大的功劳了。


 


但是为什么林遵当不上中共的海军司令呢?


YST 认为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林遵在其起义时当断未断,错失最佳良机。


 


1949年04月23日,林遵在永嘉舰与第二舰队的舰长们开会讨论“走”还是“不走”时态度不够主动与积极,造成冗长又没有结果的讨论。 「起义」这种事情作为领导人必须先慷慨陈词表明自己的态度,而不是通过冗长的讨论来决定。林遵既然已经决定起义就要冒这个险,不能先征询大家的意见。


想想看,林遵身为舰队司令自己没有坚决表态,下面的舰长怎么拿主意?


林遵的起义缺乏决心,最后弄成由舰队参谋长建议以不记名投票的方式来决定去留获得众舰长的一致同意。 16位舰长(艇长没有投票权)的投票结果是,8票赞成留下,2票反对留下,6票弃权。林遵这才宣布「不走」。整个过程拖泥带水,做得有点窝囊。


 


中共高层肯定把这个过程看在眼里,认为林遵的胆识不够。


想想看,解放军里面多少骄兵悍将,能这么带部队吗?如果是「三野」的刘伯承做第2舰队司令,我敢担保没有一个舰长敢跑否则会当场被他毙掉。


 


第二个原因是林遵犯下战术性的严重错误。


 


林遵宣布「不走」以后,各舰长返回自己的军舰,林遵在离开永嘉舰时因为疏忽没有降下司令旗,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


永嘉舰舰长陈庆堃是反对起义的,并且和永修舰舰长秘密改变了通讯频道以便互相支援。陈庆堃在桅杆上升起“紧急起锚,准备开航”的旗帜,并且用信号灯和其他军舰展开通讯,于是顿时浓烟冲天,众舰艇生火等待出航。


永嘉舰首先起锚向下游疾驶并且在桅杆上升起“跟我来”的旗帜。这是英国海军的传统,如果某舰挂上司令旗就是旗舰,旗舰升起“跟我来”(Follow Me)的旗帜就是军令,舰队必须跟随。所以本来只有永嘉、永修两舰反对留下来的,结果变成有11艘军舰往下游冲。


 


第2舰队的16艘军舰走了11艘,而林遵的座舰「惠安」不在其中,太原舰舰长陈务笃觉得事有蹊跷,连忙乘小艇急速来「惠安」见林遵询问情况,只见林遵司令无奈又尴尬,他无可奈何地说:“想走就让他们走吧,起义是不能勉强的。”


陈务笃不以为然,当即指出林遵等人离开永嘉舰时没有降下司令旗,而回到惠安??舰时又没有升起司令旗,断定必有军舰误会盲从而下。这时舰队参谋想出用报话机呼叫,果然不久就有四艘军舰返回。


 


林遵虽然有学问,但是做事不够机灵,我想这也许是他当不上中共海军司令第二重要的原因。


同样的,陈庆堃做事机灵,脑筋动得快,所以多带了几艘军舰到上海,证明他有随机应变的统御才能,这才获得蒋介石的青睐,否则永嘉舰单舰冲出封锁线是拿不到青天白日勋章的。


 


林遵这个错误太明显,中共的领导不可能不知道。


 


第三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林遵的政治性不够。


 


这一点我们从毛泽东的谈话就可以清楚感觉到。毛泽东的讲话非常厉害,话中有话。


 


1949年08月28日,毛泽东在中南海接见林遵。


一开始毛泽东就面带微笑地问,“你们是国民党员吧?”


林遵还摸不着头脑的时候,毛泽东就接着说:“要说国民党党员,你们谁也没有我的资格老。1924年国民党的一大,我就是候补中央委员,在孙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下国共两党实行了第一次合作。”


这是下马威,谁不知道中共是党指挥枪。老毛先声夺人,林遵哪敢吭气?


 


后来毛泽东又说:“你们原海军人员懂得科学知识,有技术。新海军要向你们学习。人民解放军的同志有优良政治工作制度和战斗作风,你们也要向新海军学习。新老同志要团结,互相学习,共同为建设人民海军而奋斗。”


 


毛泽东的话多么厉害,国民党从英国海军学来的那一套传统叫“原海军”,我老毛要的是“新海军”,“新海军”是“人民海军”。毛泽东把“两个海军”划分得清清楚楚。


 


什么是老毛口中的“人民海军”?


老毛的“新海军”就是要求有解放军的精神和纪律的海军,要能够“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要做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要不怕装备差“有什么武器打什么仗”、要不怕困??难“有条件就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要能顽强作战到底“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丢你的原子弹,我丢我的手榴弹”. . . .才能成为“人民海军”。


 


呵呵呵!土共相信他们的政治信念与战斗作风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海军不能特立独行。林遵科学知识再多、技术层级再高还是需要多多学习,才能融入解放军的大家庭。


 


林遵自以为文化高,瞧不起土共;但是土共除了要向“原海军”学习科学知识也瞧不起“原海军”的那一套传统。


想想看,土共也有他的道理,军队打仗靠的是部队为自己塑造的传统精神,新兵一入部队首先被教导的就是该部队的光荣历史,因为没有荣誉传统的部队是打不了胜仗的。土共从两万五千里长征到国共内战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军事传统,海军不能例外。


 


林遵想凭科学技术就做上中共的海军司令是不可能的!


 


林遵的才能已经被定性了,1951年他调到军事学院担任海军教授会主任,1957年担任南京海军学院副院长,1957年参加【辞海】军事条目编写工作。


 


1974年林遵担任东海舰队副司令,1977年林遵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72岁的高??龄终于获得政治肯定。


 


林遵无论如何是好样的,他把后半生全部奉献给“人民海军”,1979年07月16日在上海病逝,享年七十四岁。他临终遗言:“我一生爱海军、爱海洋,又是东海舰队副司令,埋骨东海,正是死得其所。”


家人遵守他的遗嘱,将骨灰洒在东海。


 


5. 解放军的海军就这样从无到有,「人民海军」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