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星期天新闻:大刀孙荪:少林功夫苏州传人[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7:31:35

  

  孙荪和他的大刀成为三十余年来苏州公园的一景。

  

  大冷的天,孙荪光着膀子,扎着马步,四支红缨枪顶在腹部,另一支刺在咽喉,背上还扛着一个结实的胖小子,引来围观与喝彩。 □记者姚永强摄

  □见习记者 赵 焱

  【开栏的话】

  苏州有悠久的体育传统。时至今日,在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下,一些民间体育项目正濒临失传或悄无声息地萎缩,开展情况不容乐观。但生命之树渴望常青,体育运动无处不在。在民间沃壤中,还有着这样一群人:30年不间断晨练的“武痴”、80岁还跑马拉松的“老骥”……他们以健康向上的生命动力给人们新的期盼,他们把人们的目光从金牌拉回到体育的源头:强身健体,愉悦游戏,由此提醒人们重新思考和审视今天的体育事业。

  本报今起开辟【苏州民间体育达人榜】专栏,欢迎您将身边的民间体育人物和民间体育故事,写成稿件或提供线索至邮箱:zhaoy-an20042003@126.com。

  期待您的支持和帮助。

  三十余载,苏州公园几易容颜,但一位身着唐装、绑着黑腰带的武者,却带着他的大刀从未离去。上世纪70年代末,孙荪第一次在大公园内耍起了大刀,如今,多少当年围观的十岁少年都已过不惑之年。

  旁人说他是“武痴”,因为三十多年来,孙荪只计算一个“概念”:那就是自己增长了多少功力。为了修炼童子功,他迄今未婚;为了钻研纯正的少林武功,他全身心收集拳谱。他说,自己的“另一半”是武术,是一把大刀、五支银枪和一百余部拳谱。
硬气功

  扛136斤胖小子身顶5支红缨枪

  早晨8点,在大公园石球旁,孙荪光着膀子,摆出一个马步的姿势,身体前倾,将四支红缨枪顶在腹部,另一支刺在咽喉,背上还扛着一个结实的胖小子。足足过了2分钟,这个名为“红缨枪封喉刺腹”的功夫表演才结束。

  “我有136斤”,这个被扛起的大小子笑着说,完全没有围观市民的惊讶和担心。而孙荪的身上,除了留下5个红印,毫发无损。

  其实,这只是他30年来每天训练的常规内容,只要你清早往大公园走上一圈,肯定能看到这个现场“达人秀”。去年,孙荪正是凭借这个表演,拿到了“中国达人秀”苏州选拔赛的第三名。

  除此,“关羽三十六刀”、“朝天一炷香”、“青龙探水”、“青龙回头”、“一字开”、“罗汉撞钟”等功夫,也是孙荪最拿手的。

  30多年来,场地中央的石球周围已经成为了孙荪的“地盘”。每天早晨6点,无论风雨,他都会准时出现在这,先练1个小时的基本功,再耍1个小时大刀,练习旋风腿、硬气功,晨练至少持续3个小时。
 童子功

  每天练武超过9个小时

  孙荪从小在苏州长大,家中有5个兄弟姐妹,唯独他一生痴情于刀枪棍鞭的世界。父亲曾是一位八路军战士,当过民兵大队的武术教练。5岁开始,父亲就在院子里,从马步、搁腿、劈叉、打拳等基本功教他练习,孙荪由此走上习武之路。

  23岁时,孙荪的少林童子功和气功已日渐娴熟。婚嫁之年,父母也开始托人为他牵线说媒,但孙荪为了保持功力,不顾家人反对,先后回绝了家里帮他介绍的五六个对象。

  提起这段往事,孙荪告诉记者,“童子功是从拳谱上学习的,如果结婚,将延缓功力积累的速度,使元气受损。”为了学武,他先后来到山东、山西等地寻觅刀谱、少林拳谱等,现在家中除了父亲传下的十余本,已有了一百余部。

  习武重积累,也重时律,孙荪告诉记者,他现在每天只需休息3个小时,而花在练武上的时间超过9个小时。每天,凌晨0点至1点修炼气功,4点就自然醒,其余大部分时间都有相应的练武安排。
 觅传人

  希望有肯吃苦的孩子

  62岁了,孙荪习武已五十七年,他最大的遗憾之一,就是至今没有一个能真正传承衣钵的弟子。

  几千年来,苏州从一个尚武之地变成了崇文城市,更让孙荪无奈的是“现在的年轻人都吃不了苦”。据了解,曾经有不少年轻人喜欢看他练武,还有几位萌发了学武的愿望,不过只学了几天,一套动作还没学全,人就无影无踪了,最后连看也不来看了。

  目前,已40多岁的韩师傅可以算是孙荪唯一的弟子,他也从小喜欢武术,学过不少拳法,一直希望拜师学习器械,以填补习武的空白。2年前,当韩师傅看见孙荪表演“关羽三十六刀”后,就“投入门下”,会每隔几天跟他在大公园内学习耍大刀。

  不过,在孙荪看来,要想传承自己的全套武术,一定要从小练习,年龄不宜大于8岁。

  “武术的第一目的是健身”,孙荪认为,功夫健身是武术与健身融合的切入点,习武并不是为了打打杀杀,而是强身健体。

  “希望找个传人”,他又重复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