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工作者考察报告:幸福是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5:15:55
幸福是什么

  什么是幸福?简言之,幸福就是满足,就是你的欲求得到实现时的快感和愉悦。要得到幸福,你就要产生欲求,然后就想方设法地去实现欲求。实现了,你就会感到幸福;失败了,你就会痛苦和悲哀。幸福有大小多少之分,你的欲求越强烈,实现后的幸福感就越强;相反,欲求愈弱,兑现后的幸福感也就愈弱。欲求的成功常常并不完全,会出现兑现90%、70%、50%、30%乃至10%等等的状况,于是幸福感就会随着成功的比例做出相应的变动;反之亦然,失败也并非总是100%,于是不同比例的失败也就导致了不同程度的痛苦。

  有人说,幸福的家庭都是一个样的,不幸的家庭却各不相同。这种说法其实有待商榷,从理论上讲应该有多少种幸福就会有多少种痛苦,幸福与痛苦是一对孪生姐妹,她们是硬币的正反面。幸福与痛苦根植于欲望,没有欲望,也就无所谓痛苦与幸福。人的欲望是很多的,人所追逐的幸福自然也就很多。追逐情色者,因为情色的满足而幸福;追逐权力者,因为孜孜以求的权位的获得而春光满面、意兴盎然;追逐名望者,因为名声日益显赫而飘然陶醉;喜欢美食者,因为享受到美味而大呼过瘾;喜欢游戏或比赛者,因为胜利的到来而疯狂嚎叫;喜欢战争者,因为打败了敌手而感到英雄豪迈……幸福的种类太多了,与之对应的痛苦类别自然一样多。任何一个家庭,随着人生定位的不同,其幸福状况也就千差万别。夫妻均为教授的家庭和均为农民的家庭,其幸福的方向和程度自然不会一样;官员家庭与工人家庭,其幸福的感受也会大异其趣;即便生活在同一圈子里的家庭,也会因为家庭内部成员性情搭配的不同,对幸福的理解和感受也就色彩斑斓……因此,幸福的家庭也是千差万别的,就象世界上痛苦的家庭没有雷同的一样,幸福的家庭也没有重样的。

  尽管理论上幸福与痛苦的种类、数量相同,但现实中的痛苦仍然多于幸福。从个体来看,现在的人越来越贪婪了,欲望总是在不停的滋生和膨胀。于是,每满足一个欲望后,幸福感还未驻留多久,在新的欲望的推动下,又陷入了新一轮的博弈、焦虑和等待之中。如此循环的结果,就是总感到难以满足,因而便总感到悲伤、叹气、哀愁。这些欲望并非个个都能实现,不仅如此,事实应该是多数欲望根本就难以实现。对于难以实现的欲望,有的萌生后便旋又放弃,因而痛苦也就极其微弱;有的尝试一番,挣扎一下,才会放弃,其痛苦的感受就稍强一些;有的誓死拼争,苦战到底,而欲求却始终无法满足,其痛苦自然就极强而特烈,因此而忧郁成疾、绝望轻生乃至疯狂犯罪的不在少数……唉,人心不足蛇吞象,人们总是难以测度自己欲求成功的几率,更难以预知最终成败的结局。如此还放纵欲望的滋生和疯狂,岂有不自寻苦恼之理?古人云:知足者常乐。对于永不知足的人们,痛苦也就永远相随!

  有人可能会说,你散播“知足者常乐”,不怕阻碍社会进步?不怕延迟祖国发展?大家都知足了,谁还会去奋斗?人人都知足了,谁还会去创新?知足常乐成风了,我们国家岂不就止步不前了?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吃落后的亏已经太多了,难道在你眼里落后还有理不成?对此,百草止水只能说,反驳得好,批判得有理!但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需要从社会的角度探索一下幸福。

  知足者常乐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它流行了几千年依然能够方兴未艾,说明它有着极其合理的内核。在过去,在极其漫长的农业社会里,人类所能创造的财富是有限的,有多少的地力,就意味着有多少的产出,再加上天气无常,财富的生产也就更加无常。面对这样的社会、这样的时代,人类无法疯狂,也无法贪婪。任何贪心的萌动,面对的常常是痛苦的结局。难耐痛苦的人自然就会去害人害己,这样的人多了,社会就会大乱,人类的命运就会朝不保夕。所以古圣人在教化国人时,不断要求人们“去欲、去奢、去泰”,因为欲望少了、欲望弱了、对欲望不去过份执著了,人们的痛苦也就随之减弱,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也就大大减少。同时,人的欲望少了,简单了,实现的可能性也就大了,得到满足也就比较容易,幸福感也就强而持久。所以,古代的中国社会,勤俭持家、朴素和气、乐天知命等等也就成了华夏心态的主流,中华文明或者说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而不绝,其奥妙就在于此!

  细数中国历史,每一次社会动荡都不是缘起于普罗大众。恰恰是统治者的欲望越来越强、越来越疯狂了,对普罗大众的危害也越来越大了,使得老百姓连知足常乐都维持不下去了,整个社会才会痛苦焦虑,才会动荡难安。痛苦难耐的草民们于是铤而走险,社会终于大乱,改朝换代的序幕也就随之拉开。新王朝一旦确立,便会吸取前朝的教训,统治者常常会自觉自律,尽量做到“克己复仁”。于是,社会的创伤就慢慢弥合,安心生产的百姓不仅感到越来越满足,而且朝廷从百姓手中收缴上来的财富也就越来越多。正所谓:饱暖思淫欲,富贵生奢泰。歌舞升平久了,统治者也就慢慢放松了心弦,贪婪之念频生,尽情享受之风蔓延,疯狂于是渐成习惯。当统治者的疯狂欲念开始透支社会的祥和与安定时,新一轮的改朝换代就又开始了……

  现在人类早已步入工业社会甚至信息社会,社会财富也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而不断滋长,娱乐渠道的多元化也使人类享受欢乐的渠道增多,人类的欲望于是随之膨胀,膨胀到大自然都快承受不了了。人类对财富的疯狂追求令大自然极其痛苦,痛苦的大自然不断向人类发出警告乃至反抗,结果就是天气愈发异常、疾疫层出不穷地流行、环境污染严重、自然灾难频仍……可见,人类科技再进步,智商再伟大,也难脱离大自然的怀抱。这就意味着,人类的科技水平总会有一个极限,人类创造财富的能力也总会有一个限度。那么,人类再放纵自己欲望的膨胀,甚至高喊出“人定胜天”乃至“与天斗其乐无穷”的豪言壮语,请问意欲何为?想引导人类走向灭亡吗?

  扯远了,我们还是回到国家与社会的主体上。现在世界,竞争十分激烈,不仅个人与个人、企业与企业间竞争,国与国、民族与民族间的竞争也异常猛烈,有时甚至猛烈到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地步。自晚清以降,中国因为落后于世界文明的步伐,而惨遭迅速强大起来的列强们的蹂躏和欺辱。列强们的蹂躏和欺辱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知足常乐的社会体系,人民因此陷于彷徨和痛苦,痛苦最终激发出反击和抗争。终于,列强被击退了,主权与和平重新回到中国人的手里。但是,中国人依然痛苦,因为我们尽管军事上击败了列强,但经济上依然被他们贪婪地操纵着,列强依然在用经济上、科技上乃至军事上的优势侵夺着我们的利益。其中最疯狂的领头者自然就是美国。

  历经两次世界大战和漫长的冷战后,美国在列强中脱颖而出,成为了独步天下的超级大国。国家的强盛助长了国家的欲望,美国总梦想着通过自己的实力称霸全球、统领世界。但是任何国家都不会心甘情愿地出让自己的尊严和利益,于是美国便软硬兼施,以迫使世界各国归顺到自己的旗下。尽管有几个国家自愿追随,但全世界大多数国家还是怒目相向。即便那几个自愿追随者,也不过是希图从美国霸权中分一杯羹而已,一旦美国霸业底定,这些国家便立马变成美国掠夺的对象。所以说,美国争取霸权的过程,就是一个极其残暴的旅程,这一旅程注定不会顺风顺水,而是跌宏起伏、动荡不定。

  事实上,美国独霸世界是难以成功的。尽管美国是世界最富最强的国家,它的家底还远不够它争取霸权的开销,也就是说美国在追逐着一个自己力所不逮的空洞目标,这一目标是竭尽美国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所不达的。如果美国放下了身段,争取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事务的领导权,它会很容易实现。霸权就不行了,想让所有国家都俯首帖耳,不仅要拥有极其强大的军事实力,还要拥有超级巨大的经济力量。军事方面美国或可勉力支撑,经济方面美国在全世界的份量却在不断下降,甚至光不断联合中的欧盟就能与它旗鼓相当,试问山姆大叔拿什么来支撑霸权?况且,你强暴了别的国家的尊严和利益,别的国家就会激烈地反抗,由此你就要做出更多的付出。长此下去,美国的家底用不了多久就会透支精光。所以说,美国的霸权之路不仅带给他国及其人民痛苦和灾难,对本国人来说,也将是一个从天堂跌入地狱的过程。

  对中国来说,为了民族的生存和国家的富强,我们不仅要努力创新,努力发展,还要不断地壮大我们的军事以抵御外侮。只有这样才能减轻中华族群的痛苦和不安,才能不断满足这一族群中所有人的相关经济和安全的欲求。但是,人的欲求闸门一旦打开,就会无有穷尽,一个族群或国家自然也是如此。假如中国富强了,所有的外侮都彻底摆脱了,一个如此强盛的中国将想些什么?会不会学美国一样来个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而萌生霸权念头?这一点对国人来说也许遥远,但对周边邻国乃至其他国家来说却是战战兢兢、诚惶诚恐。中国威胁论为何层出不穷?这就是原因之一!为何中央一再诉说要和平崛起不称霸?这也是原由之一!

  是的,谈上述话题对国人来说的确遥远,那就现实点,谈谈眼前。对经济飞速发展来说,物欲横流、追逐财富和金钱无疑是好事一桩。在贪欲的推动下,人们会竭尽全力地追逐财富,结果就是社会财富的疯长和壮大,体现在国家上就是GDP的急速膨胀。但是,有钱了,生活优越了,人们不会因此而满足的,其他的相关的欲望也会被带动起来。饱暖思淫欲,就象在金钱上人们喜欢多贪多占一样,在色欲上人们也是如此。一夫一妻制的稳定社会结构因此岌岌可危,性犯罪性堕落开始泛滥成灾!有钱了,人们对名声和权位的争夺也会激烈起来,很多人会越来越不满足于一党专政,要求轮流坐庄、要求公平分配权力的呼声就会日益高涨,民主的市场就会在率先富裕并不断壮大的人群中生根发芽成长茁壮,现行的权力格局就会面临着愈来愈强大的挑战。长此下去,现存的政治学说、理论、架构到底能够持续多久呢?

  当一个人在趾高气昂地吃肉喝汤时,你不可能指望坐在你身边的人会心平气和地吃糠咽菜!那么,怎样解决人们对财富、名望和权位日益滋长的欲望呢?压制显然不行,被压制的欲望很容易滋生痛苦和仇恨,进而成为社会革命的火源。不压制就只能默认或纵容,如此一来就是整个社会的和平演变,既得利益集团最终仍要完全丧失权益独享的优势。但是人们的欲望得到了最大程度上的满足,革命的火焰就此消失,社会因此而避免了剧烈动荡与破坏。在民主社会里,国家将给每人提供最为公平合理的生活环境,政府将赋予你自由并保障你的自由。与过去封建专制独裁下的知足常乐社会不同,民主社会是一个顺其自然的自由竞争的共和社会,个人任何过分欲求所带来的痛苦只能自己承受,社会将对这些过度的欲望不再承担责任,人们只能经过痛苦挣扎后学会自行调度欲望的方法和经验,整个社会的和谐度、稳定度、幸福度因此大大增加!

  [百草止水作于2006年1月25日]

沾衣欲湿杏花雨,道是无情却有情,原来如此,果然如此……在人生十字路口上,要做出许多让人有些意想不到的抉择?做出的种种选择时,也是对我们人生态度的考验,对我们人生心灵的洗涤,对我们人生幸福的领悟……犹豫不决、举棋不定、彷徨徘徊、亦或完全不知所措、不知所云、不知所思、不知所想,甚或迷失人生方向……而或被假象所替代、或掩饰、或蒙蔽,也许是为了找到一丝慰藉、一丝安慰、一丝宽慰……但为了最终心里的初衷,毅然坚持走自己的所想,不悔*追寻自己认定的幸福之路,不怨*
  
  幸福是什么?是否有标准答案?是否有参考答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对其的深刻认识……追逐自己心里的那份答案……
  
  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我们忙碌于事业,家庭的和谐共荣,却常常忽略自身的幸福,以牺牲自身幸福换来的成功,只有悦纳了自己,才能悦纳别人。幸福是什么?幸福的方法又是什么?它将像一盏明灯,照亮那些在生活的黑夜中行走的人们,就如同照亮我的心灵一样。每个行走在路上的人都需要这束光芒!
  
  安妮。弗兰克云:生活本身的目的就是获得幸福;追求幸福让众生殊途同归。是的,任何时代、任何地方,所有人都在不断地追求幸福。时过境迁,虽然在离校后我们的目标改变了(比如以前是追求好的成绩,现在是追求高薪和提升),我们的生活态度却丝毫没有改变。就好像我们已经认定到了一点,那就是要成功就必须一经历痛苦作为代价。难道真如梭罗所观察到的大部分人在“寂静的绝望”中生活。就算如此,我也绝不会认为这种令人悲观的情况是生活的常态。于是提出下面的问题,如何既成功又快乐?怎样去协调抱负和幸福?以及是否可能打破“无苦无获”的传统观念呢?
  
  后来明白了许多,要想得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必须先理解幸福到底是什么。它是一种情绪?就像快乐一样?还是没有痛苦?还是好运气?快乐、运气、狂喜、满足这些字眼经常被作为幸福的代名词,但是它们都不符合我对幸福的理解。这些情绪上的东西会像时间一样飞逝,没错,它们感觉很好,但是它们无法成为衡量幸福的标准,更不能成为幸福的支柱。真正的幸福不应该是绝对没有不良的情绪,而且经得起困难和挫折的考验。
  
  要找到合适的定义是最难的。人们都会讨论幸福,都感觉得到幸福,但却缺少一个完美的定义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它。英文“幸福”一词(Happiness)的来源为冰岛语言里的Happ,其意思为运气或是机会,Happ同时也是“偶然”这个字的来源。我可不想凭着运气去获得幸福,因此我要寻找并理解它的真意。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无可回避的痛苦,同时也会有很多内在与外来的,影响我们获得幸福的障碍。怎样判断自己是否幸福?我在什么时候才能变得幸福?是否有关于“幸福”的统一标准?如果有,它是什么呢?如果说我们的幸福取决于与他人的比较的话,那么我们周围的人究竟有多幸福呢?其实,这些问题很难有确切的答案,即使有,这些答案本身对提升我们的幸福感也没有什么帮助。
  
  “我是否幸福?”这个问题本身就暗示着对幸福的两极看法。我们要么幸福,要么不幸。在这种理解中,幸福成为一个终点,我们一旦达到,对幸福的追求就结束了。但实际上,这个终点并不存在,对这一误解的执着只能导致不满和挫败感。
  
  我们永远都可以更幸福;没有人总是处于完美的生活状态而无欲无求。与其问自己是否幸福,勿宁去探求一个更有帮助的问题:“我怎样才能更幸福?”这个问题,不但吻合了幸福的本意,还表明了幸福是一个长期追求,永不间断的过程的某一段。比如,我现在要比五年前更幸福;我也希望,五年后的今天我能比现在更幸福。
  
  与其因为还没有达到幸福的境界而感到垂头丧气,与其浪费力气去冥思苦想自己到底有多幸福,不如认真去体味和挖掘幸福这一无穷无尽的宝藏,同时去争取得到更多。要记得,追求幸福应该是我们终生的目标。
  
  在《幸福的方法》这本书里描述了四种不同的人生态度和行为模式,却用了四种汉堡模式淋漓尽致、惟妙惟肖、入木三分生动形象的呈现在我们的眼前。第一种类型的汉堡,它虽然口味诱人,但却是标准的“垃圾食物”。吃它等于去享受眼前的快乐,但同时也埋下了未来的痛苦。
  
  及时享受而出卖未来幸福的人生,可以成为“享乐主义型”。“享乐主义型”的格言就是“及时行乐,逃避痛苦”;他们注重的是眼前的快乐,却不为任何可能发生的负面后果而担忧。
  
  第二种汉堡口味很差,里面全是蔬菜和有机食物,食用这类汉堡的确可以确保日后的健康,但却吃得很痛苦。这类人与“享乐主义型”相反,他们牺牲眼前的幸福,为的是追求未来的目标。称这类人为“忙碌奔波型”。
  
  第三种汉堡最糟糕,既不好吃也不健康:如果吃了它,不但现在无法享受美味,日后还会影响健康。与此类似,有一种对生命已经丧失了希望和欲望,他们既不享受眼前的食物,也对未来没有任何期望。称其为“虚无主义型”。
  
  上述三种类型并不是我们全部的选择。会不会还有一种汉堡,与第一种一样好吃,和第二种一样健康呢?一个平衡了即时和长久益处的汉堡?
  
  最后这一种汉堡就叫做“幸福型汉堡”。生活幸福的人,享受当下所从事的事情,而且通过目前的行为他们可以获得更加满意的未来。
  
  幸福是生命的意义和目的,是人类生存的终极目标。是的,我们现在的付出,只愿自己能获得幸福,体验到自己所追寻的幸福感。
  
  无论我们正处于何种生命状态——遭遇不幸,经历变迁;或追求卓越、名利双收’也无论对人生正经历困惑、求索或领悟,我们对生命都要负一个重要的责任——“让自己更幸福”。正如泰勒博士在《幸福的方法》中所说:“人类的终极目标只是一个——幸福!”
  
  幸福,也是一种能力!幸福,是可以学会的!
  
  你幸福吗?什么是幸福?怎样才能获得幸福?
  
  有的人只追求眼前的享乐,不关心未来的幸福;
  
  有的人历经坎坷,抱怨世态炎凉,放弃了寻找幸福;
  
  有的人拥有财富、地位和名望,但内心仍然感受不到幸福;
  
  有的人奔波劳碌,把快乐寄予未来,却无法享受当下的幸福。
  
  在奋斗的特权里,寻找自己的幸福……坚持不懈、坚强不息、坚贞不渝、坚持到底……
  
  幸福是什么?答案握在手、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