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黄灌汤包:【上海的高度】 之 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04:14:22

 

   -- 老外滩,左中右经典VIEW --
去陆家嘴玩,最好的节目就是到滨江路看对岸的老外滩咯!滨江路,其实是围着陆家嘴的黄浦江沿岸,现已开发成滨江公园,看介绍说分北中南三段。俺常去的是,挨着东方明珠直到正大广场方向的南段——“南滨江公园”,它因与老外滩隔岸相望,所以被称为“新外滩”,景观价值很高呀!这1.5公里长的浦江沿岸,被设计成了多层次“亲水平台”,与对岸老外滩挑高式平台不同,涨潮浪大的时候,江水会翻卷袭来、直扑游客脚边。呵呵,走过路过,可要小心别“湿身”了喔! 

 


滨江路看老外滩 --  入口--   滨江路“新外滩”保留了一段70多年立新老船厂的旧码头。mm在这里拍拍写真臭美照,呵呵,挺有味道的喔     
  繁忙的浦江。拖船拖走的是长长的浦江历史...... 游船载来的,不仅仅是游客,还有更明亮的未来......      对岸老外滩的建筑“标准照”,各位都已看着眼熟了吧。那一幢幢老旧弥坚的“高楼”,给老上海留下了抹之不去的繁华印记。-- 左侧老外滩 --    正是这些“高楼”:字林西报大楼、汇丰银行大楼、海关大楼、沙逊大厦(今和平饭店)、百老汇大厦(今上海大厦)……一栋栋像走马灯似的名字,曾纷纷出现在“申城第一高”的记录上,成为老上海海派建筑的代表作。     据统计,从1929年到1938年的短短10年间,老上海建成的10层以上高层建筑有31座,为什么在这段时间内,有这么多高楼拔地而起?当时建筑的最高高度又是怎样被屡屡刷新的呢?      老上海的高楼热潮,在20世纪20年代的中晚期就已经开始了,那时上海是紧跟着纽约的。当时的纽约,有一些目光敏锐的地产商,觉得要开发现代的公寓高楼往高空发展。于是,1931年,远在大洋彼岸的纽约帝国大厦建成,高381米成为世界第一摩天高楼。这时远东的上海可一点也不逊色,欧洲有些城市比如巴黎,不太愿意造高层建筑,所以实际上当时高层建筑比较集中的是伦敦、纽约、上海。(那会儿东京、香港还排不上边儿呢)。就这样,几乎与世界建筑的发展同步,高层建筑也来到了远东大都会老上海。    资金背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繁华的上海令淘金者纷至沓来,土地价格也随着城市的发展变得越来越昂贵,比如以南京路外滩这一块地价最高的地方,在30年代初期的时候,它已经达到了每亩30万两白银。而上海开埠时,英国人美国人西方商人跑到上海向当地农民租地的时候,每亩的地价才只有1500文。    就在地价上涨之时,世界建筑的变革之风也吹到了黄浦江岸,钢结构等高层建筑的核心技术从西方传到了上海。1924年,10层楼以上的高楼开始在老上海拔地而起。    上海最早的10层以上大楼可以说是“字林西报大楼”,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还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高层建筑,因为它上面有很多装饰的塔楼加在一块才变高的。      再回头说一下最早的“申城第一高”,非龙华古塔莫属。建于北宋初期公元977年的龙华古塔,在长达930多年的悠悠岁月中,一直以其高40.55米、共7层的雄姿,稳居“申城第一高”的宝座。这一纪录一直到1916年,才被位于广东路外滩总高度达到45.75米的有利大楼所打破。 --  汇丰大楼 & 海关钟楼 --         1929年正式开张的“沙逊大厦”(现在的和平饭店)13层,是一个真正的高层建筑。    首屈一指的地产商英籍犹太人沙逊,也想到了要建造高楼,否则他就无法在上海这么一座大城市里开发房地产。 投资了560万银两,沙逊用了三年不到的时间,在外滩建造了这座70多米高的大楼。而事实也证明他成功了,沙逊成为二、三十年代以及抗战以前上海最大的房地产商。-- 和平饭店(绿色锥顶)--    从1927年沙逊大厦施工现场老照片中可以看到,由于工地位于闹市区,建造者专门在马路边设置了围墙相隔,围墙上安装了射灯,以讲求广告效应。设计师是国外的,投资商是国内外的,但是施工的这支队伍,基本上就是上海人,当时大部分来自上海川沙南汇(本帮)、还有浙江宁绍帮(宁波和绍兴),再就是江苏一片。中国的工人在锻炼当中,也是不断地成熟起来了,形成了一些非常有势力的中国营造商。 那时在高楼施工过程中,工人们一般都没有工作服,只是简单的农民装束,身上也没有安全设施,为了招到合适的工人,建筑商们还颇费了一番脑筋,专门到舟山群岛附近招了一批船工,因为船工能爬桅杆,有了这种攀登的本领再到上海造大楼,从设施安全来讲就简单得多了。    当时老上海国际化程度很高,沙逊大厦也参与到了西方世界很多社会活动文化活动当中,自然会有一些国际会议会选择在老上海。沙逊大厦是当时最好的宾馆,很多设施都是当时最先进的。沙逊大厦高13层,更称得上是当年上海滩上最豪华的建筑之一,社会名流们常常光顾于此。在一段旧影像资料上可以看到,赫赫有名的“飞虎队”队长陈纳德将军也出现在了沙逊大厦宴会的现场,而在他的旁边,正站着一位年轻女士......     -- 右侧北外滩 --    沙逊大厦建成没几年,它的高度就受到了挑战。    1934年,当时的中国银行出于业务发展的需要,决定建造一幢高楼,地址紧挨沙逊大厦。一张当年的设计图纸清楚地显示出,中国银行的高度远远超过了旁边的沙逊大厦,但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两幢大厦,高度却相差不多。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最终是“工部局”不同意中国银行造高楼造得太高(据说工部局代表着英国人的利益,不愿意中国民族的资本超过英国的资本,所以在高度上做了限制),最终结果就像现在看到的:中国银行高度跟和平饭店差不多一样高。可见,此时的上海滩上,外商和中国本土商人在投资建造高楼上已经展开了激烈的较量。  --  老外滩和北外滩的连接处 --    两段分别在1929年和1935年拍摄的影像资料表明,高楼的迅速崛起很快改变了城市的面貌。据资料统计,仅仅在1933年到1935年三年间,上海就有15座10层以上的大楼拔地而起,纷纷争夺申城第一楼的桂冠。    而最终夺冠的国际饭店完全是由中国人投资和建造的“国际饭店”。1931年,国际饭店由四行储蓄会出资建造,设计师是匈牙利著名建筑师邬达克。当时是由四个中国的民营资本的银行合伙形成一个集团,它想要表达自己的一个实力,而这个实力实际上又是有限的:它不可能到外滩买地皮,外滩的价格太高。后来他们就选择在跑马场的边上买了一块地方,紧邻大光明,这里相对来说还不太贵。经过历时3年的建造,1934年,国际饭店落成开张。在一本“上海四行储蓄会二十二层大厦工程纪念册”中,有对国际饭店夸张的描述,它称:饭店之中的客人可以“既忘车马之喧扰,且疑羽化而登仙”......远东第一高楼“国际饭店”也因此声名远扬。 (国际饭店,俺将在下一篇介绍哈) --  纪念碑 & 上海大厦 --   南滨江公园的亲水平台,散步真好!(不过请注意避开大客流):      在这里可以做的事情:之一,临江的景观餐厅bar里喝饮料、兼避晒 之二,在岸边发呆&等日落  之三,看书!享受江风习习!(嗯,这个老外的阅读习惯实在是值得夸赞,无论走到世界哪个角落,只要是好风景的地方,总能看到他们潜心阅读的身影......)  好咯,从这个口子上去,滨江公园就算转完啦    小知识:   外滩对面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有一条绿色的滨江大道,它绵延数公里,犹如一条彩带镶嵌在浦江东岸,给申城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是一个集观光、绿化、交通、防汛和服务设施为一体,着眼于城市生态环境和功能的沿江景观工程。    滨江大道工程是由防汛墙体、亲水平台、音乐喷泉、坡地绿地、江边观光大道和游艇码头等组成。今日滨江大道分为三段,南起富都广场至陆家嘴路原轮渡站口;中段自轮流站口至丰和路;从丰和路到泰东路轮渡口为北段。    夜晚,漫步滨江大道,浦江两岸华灯齐放,幢幢大厦晶莹剔透,五彩缤纷,江中巨轮引船高歌,令人赏心悦目……
陆家嘴看外滩建筑物  一览图:
夜晚璀璨的外滩图:        正大の好风水呵呵,现在你会是什么状态呢?走过陆家嘴,脖子仰得发酸,游完滨江公园,脚板走得发硬,那么可以去正大广场兜一转,找个合适的餐馆填饱肚子放松腿脚。正大广场位置很好,就在滨江公园边上喔。 正门口是正对着东方明珠的,当中隔着环形景观天桥。瞧!泰国人早就请来了著名的泰国四面佛,很聚财喔   正大广场灰常大,构造上层层错叠回廊周转,空间感极佳    只可惜,如今的正大广场很颓败的,已经人挤得如同菜市场了,装饰也很粗糙   直走到最后头的片区,才略为清净了,可是面对人潮,早没了胃口。(所以俺也就没再多逗留,本想次次好次哒,也作罢鸟~~)   当年落户上海的时候(下面老照片),巨大的shopping mall真让人眼睛一亮,格局气场完全不同,很惊艳呐      小知识正大广场,是大型国际化都会购物中心,泰国正大集团旗下在中国最大的投资项目之一。    总建筑面积接近25万平方米,地上10层、地下3层。经过多年悉心调整经营,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华东地区最具规模的“现代家庭娱乐及购物中心”(是大陆目前最大的SHOPPING MALL购物中心,其规模在亚洲目前可名列第8),并拥有大批忠实的家庭消费者。日常的日均人流量达18万人次,周末高峰期的日人流量更可达26万人次。    正大广场在其宽敞完备的空间里,除了为消费者提供超过70家具国际水准的特色餐饮场所和令业内人士称羡的多元化娱乐和休闲场地外,并已在2007年第一季度之前完成引进超过一百家国际著名的优质时尚品牌,以“时尚之都”的面貌来迎接消费者。拥有着诸多美食餐厅的正大广场,已让越来越多的热爱美食的年青人所喜爱。      
最后奉献俺作的地图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