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勐海班章王:悟透导学案,方可为师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00:35:34
2012-01-18 17:46:23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u/565f618e0102e340 [查看原文]

采用篇

 

@广东汤宪友

高效课堂谱新篇,学海无涯觅渡船。众里寻舟千百度,导学案为天下先。编制使用有妙招,师生观念先转变。学情调查是起点,立足教材显关键。学法指导贯其中,互动交流风采展。生活情景巧引入,平面知识立体现。自主学习求真知,师生携手克难关。修改保存整理毕,盘点反思乐开颜。

 

@安徽肖学堂

导学,导是目标,导是方向,导是线索。学是有的之矢,学是摩肩之市,学是流动之水。案是精彩纷呈的剧场,商品云集的超市,云卷云舒的天宇。教学并济,纲举目张,珠联璧合的导学案才能形成“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山东秦艳华

导学案是引领学生课前延伸、课内探究、课后提升的航标。导学案是对教材的再度开发,是对文本的有效拓展,是对资源的综合利用。导学案的编写,了解学生是前提,利用学生、发展学生是目的。导学案的使用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根本,让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得到有效发展,情感得到不断升华,生命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河北桑伟花

导学案的编制要融入教师的智慧,要遵循低起点、小坡度的认知规律,尽量缩小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跨度,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和互动。

 

@湖北钱世钧

导学案设计要抓住重点,凸显“难点”,破解“疑点”;做好 导趣、导法、导思、导行;引导学生学会、会学、想学、要学、乐学、创学。

 

@湖南熊振鸿

导学案要切实发挥高效课堂“路线图”的功能,要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要让听、说、读、写、论、测、评、演、唱、跳在课堂上真正落地,让课堂成为一方生机盎然的池塘。

 

@四川王丽君

作用:导学案,引领学生前行的航标,点燃学生探索热情的导火线,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材文本、掌握学习方法和要领的路线图与战略图,激励学生努力攀越的加油站。精编:以生为本,注重学情,分层设置,因材施教,巧引妙导。使用:课前促预习,课中重互动生成,疑难时精讲点拨,课后及时整理反馈。

 

@吉林朱雪寒

导学案与教学的关系,就像风筝线之于风筝,缰绳之于野马,河床之于河水,并非约束,而是成全。

 

@山东陈少燕 

导学案不是知识点的肢解,而是探究文本的路径;不是寻找固化的答案,而是发散思维的启迪。

 

入围篇

 

@甘肃李军会

导学案,是教师对课本内容、学生的学法和教师教法结合为一体的精要教学案,注重学生的“乐学”和教师的“巧导”。目的在于激活课堂,还学生自主权,教师在导学案设计时有了更多的思考空间,只有精心策划,合理统筹,课堂才会有的放矢,而导学案的设计,则是对教师更高素养要求之一。

 

@江苏李修成

导学案是学习自主学习的路线图,在使用和编制中要把握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即坚持以学生为本这个中心,围绕教学三维目标和重难点这两个点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湖北甘志勇

在使用导学案时应当有弹性,教师学生可以根据课堂生成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能力,不能机械的生搬硬套导学案。课后师生共同反思。教师反思导学案的编写、使用、学生的课堂调动,学生也要反思自己运用导学案自主学习情况,师生交流共同提高。

 

@山东马玉顺

“导学案”既不是教师教案的翻版,也不是同步练习题的集结,“导学案”重在一个“导”字,应在准确把握教情、学情的基础上,通过巧妙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引领学生大胆思考,多方探究,真正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和创新精神。好的“导学案”必是学生喜欢的,每次下发“导学案”,学生都欢呼雀跃,才是真正好的“导学案”。

 

@山东玄杰

导学案的设计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切忌把导学案简单的弱化为一套达标练习或者反思作业。

 

@湖北吴仙

导学案应起到以导促研、以导促学的作用。教师通过编写导学案研透教材,巧设教法,以保课堂的高效。学生利用导学案,乐划轻舟畅知海,能穿密林寻根源,善拨云雾见真知。

 

@河南刘会美

导学案是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的成功模式,它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然这也给我们的编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符合学生的接受特点,学生会乐于接受,反之,则可能事与愿违。

 

@陕西赵广宇

编:重启发。问题设置忌碎、难;抓重难点、找着力点、激兴奋点。问:重促动。不看书不行,不思考不行。习:重预习。明目标;交任务;定时间;论疑难;查结果。用:有个性。能入得进、跳得出,回得去。当讲则讲,讲易混点,易错点,易漏点,讲在精彩疑难处。

 

@河北张昆

一份成功的导学案必然出现三个东西:学法的指导和知识的提示、学习资源的编排和开发、评价的方法和使用。

 

@安徽杜全发

导学案的编制不可缺少学生因素,它应该与试题区分开,它所面向的应该是特定班级群体,因而应当有着很强的个性。一份理想的导学案应该是有城乡、校校,甚至是班班区别的。

 

@黑龙江马丽

导学案,重在一个“导”字,同时还突出一个“学”字。优秀教师知道怎样通过“导”激发学生的“学”,将“导”文本化,让它成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发散思维等多种能力的有效方法。

 

 @甘肃施泽玉

导学案要切实,需以生为本,旨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及学科素养,提高学习力。因课而宜,让其在预习课中成为学习任务前置的把手,在讲授课中成为发挥师生共同作用的桥梁,在探究课中成为学生体会探究知识乐趣的平台,在讨论课中成为学生交流互动的话题,在复习课中成为学生巩固知识保持学习兴趣的载体。

 

@甘肃杨宏杰

导学案不该成为试题的演练场,开篇预习,中篇例题,末篇达标测试;导学案不该本末倒置,用“案”代“本”,导学案不该忽视“怎么学”,过分强调“学什么”;导学案不该忽视学生差异,以部分代整体。

 

评论篇

 

注:我将大部分来稿汇集起来,请黑龙江徐永晨、安徽庄华涛、广东汤宪友帮我定夺。下面的来稿,我逐一点评。

 

@安徽陈明

要想让学生快速适应导学案,早日实现全员参与、主动思考,落实高效课堂,教学必须要导、学、练相结合:针对问题,巧妙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和思考兴趣;针对交流展示,深入文本,指导朗读,落实读写;针对拓展阅读,以放代扶,触类旁通,学以致用。

恕俭回复:知易行难,教学很简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河北曹红格

导学案,以语文为例:问题的设置要有探究性,从文中能直接找到答案的PASS掉;问题设置的数量要精简,每课不超过两个,避免加重课业负担;问题的提示要有指导性,给中等以下的学生提供一根拐杖。

恕俭回复:“拐杖”只是手段,会学才是目的。

 

@湖北杨富昌

在“导学案”这三字的背后,我看到的是:教师的先行、教师的限制、教师的预设;学生的按图索骥、学生的鼻子被牵、学生的无奈……这个名字本身包含教师的强势,学生的弱势;先不说它的内容,它的名字似乎就没把学生放在第一的尊重。我觉得需要给它重新命名,已经有过课本、读本、作业本、练习册、试卷等,不如叫它“学习本”,将教师的教的意图藏匿之又藏匿,将学生的学的主动放大再放大。

恕俭回复:真正有思想的人是你,欣赏你的观点!

 

@河南齐书喜

导学案在课堂上的操作使用,不能是枯燥无味的习题处理,而是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的阶梯,把课文研读和导学案的处理巧妙地结合起来,带动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形成一种能力。

恕俭回复:说得太完美了,无可挑剔。

 

@重庆刘丹会

导学案本身没有错,关键是学生将要学习的问题由谁提出。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自学产生问题并自己学懂,他们将学会怎样学习;只是老师吃透教材提出问题并牵引着学生学懂,离了老师这根拐杖,学生将不会学习。

恕俭回复:是的,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匿名教师

缺点是,要编出一份合适的好学案,工作量很大;学案选题的难度、编排的体例顺序,难以改编,一是本身未必适合所有的学生、老师。二是限制了教学的模式、思路,培养了部分老师的“惰”性,拿着学案就上课的不乏人在,也不考虑教学对象、教学流程。三是教学模式、教学思想根深蒂固的情况下,导学案只是习题训练的重复。

恕俭回复:我喜欢听真话,您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心声,谢谢!

 

@河北张昆

导学案必然出现三个东西:学法的指导和知识的提示、学习资源的编排和开发、评价的方法和使用。

恕俭回复:天机谁能道破?“学”的就是“法”呀!

 

@湖北常忠锐

导学案,“导”是手段,主体是师;“学”是目的,主体是生。教师导之有方,则学生学之有效。教师之“导”重在学法指导,重在问题设计,前者确保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法”可依,后者确保学生的自主学习有“路”可走,导学案即是学法指导与问题设计的完美结合。

恕俭回复:越读越觉得,所有的来稿,没有优劣,全值得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