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吊顶安装:让阅读成为学生愉悦的生活方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5:33:05
记者:近年,“大阅读”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关键词之一,全国各地不少学校都在根据自身的特点开展“大阅读”,活动。你校的“大阅读”有什么特点?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
李林山:“大阅读”的“大”在我校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大文化”。学校以新安文化为底蕴,,校园建成新安文化的“立体教科书”,比如“新安十景”廊:由师生共绘“新安十景”,悬挂在教学楼廊内;新安文化展示室分“浙江人的祖先”、  “新安名人荟萃”、“灿烂新安诗文”、“奇特新安民俗”、“锦峰秀岭,山水之乡”五大板块展现新安文化的全貌;还有新安文化碑廊,李白、孟浩然、范仲淹等人的诗词用碑刻的形式呈现,显得古朴高雅。两侧廊柱镌刻对联“雨露不滋无本草,风云须化有鳞鱼”,点化了文化相承、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学生驻足长廊或小坐石凳,耳濡目染新安文化之风,是一种更大意义上的阅读。
二是“大课程”。我们从课程重构的角度,以“阅读活动成为愉悦的生活方式”为旨归,从读物推荐、主题导读、活动推进、环境建设和阅读评价等方面重构学生课外阅读体系。
三是“大体系”。我们不仅在校内开展书香学生、书香教师和书香班级、书香办公室的评选,还开展书香家庭和书香家长的评选。使“大阅读”成为师、生、家长共同参与,家、校、社会紧密结合的结构体系。
记者:“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课外阅读体系重构的实践研究”是学校围绕“大阅读”展开的课题研究,能谈谈你们的具体做法吗?
李林山:首先,在浓厚的书香氛围中促进学生快乐阅读。我们按照“教室是简易阅览室,教学楼是简易图书楼,学校是读书乐园”的指导思想来改造校园。教室后的黑板改造成阅读交流的园地,下方设有大型的书柜及图书展台。教学楼的廊墙上张贴一些读书名言,用名言激励学生。学校还成立了“图书银行”总行,整理和补充藏书,特别增加了新近学生宜读图书,使图书总量达到了近五万册。各班级还成立了“班级图书银行”,号召学生用零花钱买书存入银行,享受“存两本看百本”  (只要存进两本书就能阅读到一百本书)的待遇。
第二,在享受阅读活动中促进快乐阅读。开设有好书推荐课、读书指导课、读书交流课和自主阅读课等。在读书指导课中,充分发挥教师特长,要求他们根据自己的阅读爱好、特长,备好一节精致的阅读指导课,为平行班或其他年级轮流作指导,资源共享。如:同主题阅读、同作者系列作品阅读、古典名著导读。大力倡导师生同读共背经典、同读名著、同作摘记、共同编报,特别关注对阅读后进生的“强制性”阅读诱导,使全体师生在共同读书中一起成长。学校成立“学生宜读书目”研究小组,列出学生课外阅读序列,还定期推荐新近出版的学生宜读书目。
第三,在享受阅读评价中促进快乐阅读。我们开展的阅读评价有:1.读书晋级:一、二年级古诗晋级,三年级成语晋级,四年级谚语、歇后语晋级,五年级格言晋级,六年级宋词、文言文晋级。一、二年级口试,请五、六年级学生当裁判,当场考查。三至六年级笔试,教务处组织考试,按成绩评定金、银、铜钥匙三个级别,“六一”节统一发放相应证书。2.读书“学位”评定:每学期进行一次评定,并授予相应的学位称号,阅读达标者为“小书迷”,成绩优秀者为“读书小硕士”,特别突出者为“读书小博士”。3.开展系列读书评比活动:读书摘记卡评比,读书心得评比,编手抄报比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一般而言,每个学生在阅读活动中,都会享受到不同程度的成功和愉悦。
记者:前面您提到,学校对学生课外阅读内容作了系统性的梳理和选择,编写了一整套的《小学生课外阅读内容序列》,详尽地编排了学生课外阅读要求、数量、推荐的书目。您能给我们简要介绍一下吗?
李林山:《小学生课外阅读内容序列》是阅读体系重构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旨在解决小学生“读什么”的问题。“序列”分低、中、高三个年段:低年级以注重童话、寓言、儿歌童谣为主,兼顾科学小故事小知识等;中年级以童话、儿童小说、科幻作品、浅显的历史读物、科普读物为主;高年级有现代、当代文学作品、科普读物、民间故事、名家名篇,历史、地理、天文书籍和有代表性中长小说等文学作品。又把每个年段书目核定为“背诵诗文书目”、“精读书目”、“略读书目”。“精读”书目中分教师指导阅读和学生自读,“略读”也分指定阅读,挑选阅读。以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步达到:趣味阅读、积累性阅读、理解性阅读、欣赏性阅读、创造性阅读。
有了“序列”,学生可以进行计划性的课外阅读。学生、教师随时都可以了解上一个年级阅读情况,明确下一个年级阅读目标,可有针对性进行导读和阅读。教师可以它为参考,也不必完全照用,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阅读兴趣,适合的选用,不合适就删除,也可以根据本年级,本班学生的阅读差异,及时调整内容。
让课堂流淌涓涓诗韵
林慧英
多年来,笔者坚持童诗教学实践,以潜移默化为基本准则组织教学,以吟诵感悟为主要  的教法,在诵读品味引导中自然理解童诗的内涵,让琅琅书声和浓浓趣味贯穿课堂,思维训  练和语言学习交融。
一、身临其境诵读,打造活力课堂
1.反复吟诵,踩着鼓点声声。
童诗中经常会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起到表达强烈情感的作用。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的建筑美。如:《山路上的蚂蚁》——
蚂蚁蚂蚁蚂蚁蚂蚁蚂蚁
蝗虫的大腿
蚂蚁蚂蚁蚂蚁蚂蚁蚂蚁
蜻蜓的眼睛
蚂蚁蚂蚁蚂蚁蚂蚁蚂蚁
蝴蝶的翅膀
蚂蚁蚂蚁蚂蚁蚂蚁蚂蚁
《山路上的蚂蚁》是一首韵味儿十足的童诗,孩子们初读这首童诗,感觉很啰唆,我引导他们想象:蚂蚁们抬着它们的战利品,心里会怎么想?让学生感受蚂蚁骄傲的样子,觉得蚂蚁们很威武,很神气。再读这首童诗时,孩子们读得一高一低,一起一伏,很有节奏。我接着引导他们敲着鼓点来读:咚咚一咚咚咚,感觉蚂蚁就像一群凯旋而归的勇士。在孩子们的诵渎声中,童诗节奏似铿锵的鼓点,一起一伏地跳跃。
2.摹声描绘,听取蛙声阵阵。
摹声是很多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作者恰当地运用摹声,不仅增加了语言的生动和形  象性,而且使读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如:《青蛙》——
青蛙只会唱一首歌
从头到尾都是
呱呱呱!呱呱呱......
呱呱呱!呱呱呱......
整个夏天晚上的田野
都是他们的歌声
呱呱呱!呱呱呱……
呱呱呱!呱呱呱.....
像很多孩子在教室里
大声讲话,大声讲话……
《青蛙》这首诗中,作者运用摹声,把青蛙演绎得生动有趣。因此,我在引导学生吟诵时,以开“演唱会”的形式,一次次地把这首诗的诵读推向高潮。我让孩子们回想:“青蛙平 时会怎么歌唱?”孩子们的青蛙之歌很有创意,用不同的旋律唱出了单调的“呱呱呱……”声。接着读诗,孩子们读得很投入,《青蛙》一诗的情趣之美尽出。
二、视通神接悟读,分享诗情诗韵
1.以情悟读,感受童诗的灵动之美。
“以“情悟读”的“情”,是融合了思想、智慧、体验、想象、灵性的情,是充满了生命活力的情,是求真、向善、爱美的情。以情带读,带出的是饱含深情地读、是全神贯注地读、是个性飞扬地读。如:《云》—
云就是一个魔术师
变!车子出现了!
变!狮子出现了!
变!飞机出现了!
下次会是什么东西呢?
在导读时,我并没有刻意地要求孩子把声调加快加强,而是让孩子们在欣赏别人的朗读中,来感受“怎样才是一位优秀的魔术师”,一方面增加孩子们学会倾听的能力,另一方面在学习别人的朗读中提高自己的语言感悟能力。所以等到自己朗读的时候,就有了孩子们自己感悟出来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在“闭上眼睛,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的引导想象中,在孩子们的心中,一朵朵神奇的云出现了,在吟诵他们自己组合的《云》时,那份喜悦溢于言表。
2.想象朗读,感悟童诗的意蕴之美。
联想和想象是品味诗歌情意的基本手段,是领悟诗歌思想内容的基本方法。在童诗诵读中,以联想和想象为基本抓手,以情带读,读中悟情,将会引导儿童由逐字逐句的认读向充满情味的诵读转变。如:《云》——
云是
走动的鞋子
走过高山
走过大海
走过很多地方
轻飘飘的鞋子
走过的路
一点痕迹也没有
教学这首诗,我启发学生从“云”发散开去,“云呀,走过那么多地方,还会走过哪些地方呢?”(果园、学校、田野、公园……)“你觉得这是一朵怎样的云?”(快乐的、悠闲的、自由的、可爱的……)“你想成为一朵这样的云吗?”这样不仅丰富了对“云”的理解,而且有机地进行了口语训练。
(作者单位:浙江省建德市新安江第二小学)
小小读书卡  书海酣畅游
黄月芬
为了激励学生的阅读持续发展,学校给不同年级学生提供参考的阅读量、参考的书目和评定条件。每学年进行一次“读书学位”评定,并授予相应的学位称号,阅读达标者为“小书迷”,成绩优秀者授予“小硕士”,颁发奖状;特别突出者授予“小博士”称号,并制成展板展出。这其中,“读书卡”的作用功不可没。一张小小的“读书卡”,是读书学位评定的“金钥匙”,也是学生阅读持续发展的动力。
“读书学位”的评定有量和质的要求。按照由浅人深、由易到难的原则,我们首先在读书量的要求上制作了读书卡。每人发一张“读书篇目记录卡”,及时记录下自己阅读的书名,看完后与家长简单交流,由家长在后面签字,每月上交检查反馈。教师提出建议,然后每学期进行一次班级汇总,在一学年晋级时作为读书量的参考。
但仅仅是要求数量,会让学生陷入一个误区:以为书只要读得越多越好,就会对其优劣不加甄别。于是,在这张共性的读书卡的基础上,我们又设计了个性化的读书卡,它考查学生的读书质量。
“书签卡”——让好书与我为伴
学校在创建“书香校园”时,本着“借两本看百本”的原则设立了“图书银行”,各班也都有自己的班级“图书银行”。学生出借给班级“图书银行”的书首先经过老师的筛选,但它是否同样受到学生的欢迎还是个未知数。另外,家长心疼昂贵的新书,因此出借的书都比较陈旧。在这种情况下,“书签卡”应运而生。“书签卡”由学生自制,略小于书的版面,节日贺卡是最好的材料,正面是漂亮的图案,反面绘制一张表格,写着阅读者的姓名和阅读时间。每次阅读一本书,都要在这张“书签卡”,上如实填写。每月由书的主人进行一次统计,借阅人数最多的几本书,由班级“图书银行”行长颁发给主人“最受欢迎的荐书奖”。当然,教师要首先浏览这些书,并对其中的好书进行推荐和导读。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不会一味地停留在趣味、新奇上。这样操作之后,家长们也很支持,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把一本本好书、新书带到学校。班级“图书银行”的藏书质量得到了充分的保障。
“摘记卡”——让好书留下印痕
“不动笔墨不读书”,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我们教会学生做各种读书卡片。首先是一种记录卡: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阅读时间:______________
记录时间:读物名称:字数:
读物类别:□童话寓言□世界名著□历史地理□科幻小说□卡通故事□自然科学
□ 学习辅导材料□其他
家长签名:
课外阅读,就其形式来讲,绝大部分时间是在校外读书,因此与家长配合是很有必要的。教师请家长按照学生要求为学生提供读物,建议家长给孩子一定的课外阅读时间,请家长向教师及时反馈学生读书的情况。让家长在相应栏内填上学生课外阅读的书名、阅读时间、进展情况等。形成班级、校园、家庭课外阅读的网络,让学生时时处于读书的氛围中。这种读书卡适用于选读和略读书籍,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填写。
其次是摘录卡。学生在习作中运用的一些好词好句,大部分从读书中来。市面上单纯的好词好句工具书很多,让学生做这样的摘录,只会是生搬硬套而已。我们要求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善于发现、欣赏作者的经典语言,及时积累好词好句,并积极地运用在自己的习作中。
再次是心得卡。看完一本书,特别是一本精读的书,我们建议学生写下心得体会。可以是全书的,也可以是一个章节的,甚至是一个片断的,或者是对书中的人物进行评析等。
这几种读书卡会在每年的“六一”和“元旦”展出,届时学校会评选出“优秀摘记卡”,并颁发奖状。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不但在内容上精益求精,而且对读书卡的制作也要求精美,图文并茂,有的还编成小报的形式。同时这些摘记卡也是“读书学位评定”的条件之一。对这样的好事,学生们何乐而不为呢?
“荐书卡”——让好书广为流传
学校有完整的读书书目序列,涉及面广,内容丰富。但现在的图书市场更新很快,好书、新书层出不穷。学生购书、借书、看书的渠道也五花八门。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及早看到新书、好书呢?我们推出了“荐书卡”。向别人推荐好书,不仅自己要认真地看,还要抓住书的特点和优点整理成推荐理由。每两周班级中会进行一次“好书推荐会”,胜出者在每月的年级“好书推荐会”上介绍,优胜者的“荐书卡”张贴在学校的读书栏中,并把他推荐的好书及时地收录到学校的读书书目序列中。
(作者单位:浙江省建德市新安江第二小学)
让“美”沁人心脾
童晓翔
读一本好书,就是一次享受美的过程;读一本好书,就是提升语言素养的过程。曹文轩的《草房子》是一股清新的、自然的、和美的风,是一道精神的大餐,给孩子带来了无限的享受。
一、从故事中欣赏美
《草房子》是曹文轩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品写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虽然时代久远,但因是写儿童时代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当拿到这样的书时,我让学生先凭着自己的兴趣去读。这是第一层次的阅读。萨特曾说过:“阅读是自由的梦。”学生只有在轻松、自由的阅读环境下才能创造奇迹,才能体会到书本中故事的美。接着进行第二层次的阅读,带着“哪个故事让你最感动?”这样的问题去细读故事。再一次的阅读活动把学生引领进了故事,走近故事中的人物。在这种阅读感受的熏陶下,学生不会认为桑桑把蚊帐裁掉当渔网捕鱼是一种淘气,不会认为他把碗柜拆掉当鸟笼是一种捣蛋。从一个一个故事中学生读懂了了少男少女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美;不幸少年与厄运相拼时的悲怆美;残疾男孩对尊严的执著美、坚定美……接下来进行第三层次的阅读,学生欣赏到了这么多感人的故事,这么多美的画面,让学生把最深刻的感受写下来,通过写读后感,让作品深深地印在学生的心里。
二、从语言中感悟美
一个个精彩感人的故事就是一幅幅美妙无比的画,向学生展示着童年的美好。作者精美  的语言给这幅画加上了翅膀,让它遨游在自由的天地中。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我没有  直接把那些优美的句子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去找,哪些句子吸引着你。在第一层次阅读的时候,学生找的是类似于“姐姐十五我十六,妈生姐姐我煮粥…记得外公娶外婆,我在轿前放爆竹”这样的语句,而且对这样的句子情有独钟。我反复让学生读这样句子,从中感悟桑桑虽然淘气却非常可爱,随后让学生继续找类似童趣美的句子,学生在读这样的句子时,仿佛自己就是那些可爱的、淘气的……小主人公,仿佛自己就置身于那个美好的环境之中,感受到了童年的美妙。学生还找到了这样的句子:“秃鹤的秃是很地道的。他用长长的好看的脖子,支起那么一颗光溜溜的脑袋。这颗脑袋绝无一丝癍痕,光滑得竟然那么均匀。阳光下这颗脑袋像打了蜡一般亮,让他的同学想起夜他也会亮的。由于秃成这样,孩子们就会常常出神地去看,并会在心里产生出要用手指头蘸一点唾沫轻轻摩挲它一下的欲望。”在这样的句子中,秃鹤的“秃”不是一种耻辱,而是一种光荣,是一种自豪。这样的语言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从内涵中理解美
作者曹文轩在《追随永恒》中写道:“能感动孩子们的东西无非也还是那些东西——生死离别、游驻聚散、悲悯情怀、厄运中的相扶、困境中的相助、孤独中的理解、冷漠中的脉脉温馨和殷殷情爱……” “感动孩子们的,应是道义的力量、情感的力量、智慧的力量和美的力量,而这一切是永在的。”这些都在书中有所体现,都是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需要追寻的永恒的内涵。学生在阅读过程往往比较难发现这些内涵,如,秃鹤所表现的自尊和倔强,细马的乡愁和坚毅,杜小康与桑桑在困境中的相扶,白雀和蒋一轮对爱情的追求与幽怨,许多人对纸月的悲悯情怀,以及桑桑和温幼菊对生死的体验等等。教师可提示学生就一个主题进行讨论,比如杜小康和桑桑在困境中的相互扶持,他们是怎样从竞争对手最后成为好朋友的?面对灾难,杜小康是怎样和困难作斗争的?在这样的讨论中,让学生一步步深人体会。
正如曹文轩所说的“美的力量绝不亚于思想的力量。一个再深刻的思想都能变为常识,只有一个东西永不衰老,那就是美。”我们不会中断学生对美的欣赏,对美的感悟,对美的理解,学生只有在美的陪伴下才能更好的成长。让美的阅读,美的感受伴其一生。
(作者单位:浙江省建德市新安江第二小学)
架起文本解读与古典名著阅读的桥梁
谢志鸿
一、巧借标题激阅读
中国四大名著是每个中国人都应看的书。但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喜欢看有关的电视连续剧,而不愿去看原著。针对这一情况,我在思考:如何才能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何让学生能更好更快地读懂这些书籍?在对四大名著进行反复地对比后,我的眼前一亮:小说每一回的标题不是很好的桥梁吗?
1、架“桥梁”。在执教《草船借箭》一课,学完整篇课文后,我启发学生把这个故事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于是学生纷纷动起了脑筋,“诸葛亮借箭”、“诸葛亮巧计借箭”、“诸葛亮造箭”等高度概括故事内容的小标题被学生创造出来了。我趁热打铁:想不想知道作者是怎么概括这个故事的。于是出示了原著的标题“用奇谋孔明借箭”。指导学生体味这个标题不仅指出了故事的主要人物,还概括了事件,更重要的是点明了人物的特点:神机妙算。学借助原著的标题加深了对教材文本的理解。
2.巧过渡。在明确了原著标题的作用后,出示了《三国演义》第46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让学生借助于标题“献密计黄盖受刑”猜测故事的大概内容,猜测完后指导学生去具体读这个故事。读完后,很多学生惊喜地发现自己的猜测与书本上写的内容差不了多少,喜悦之情无以言表,对进一步读懂、理解这个故事就更有信心了。
3.激兴趣。为了充分地激发起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笔者指导学生借助原著所有的标题,来读整本书。首先指导学生尝试把所有的标题通读一遍,知道了所有的标题连接在一起,就是整本《三国演义》的故事大概。然后组织学生借助原著标题说故事。说故事时学生可以加入自己的语言和理解,甚至还可以是学生自己对人物、事件等方面的评价,把书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在这样的方法指导下,学生一步一步地走近了古典名著,慢慢地消除了生疏感,产生了亲切感。
二、巧用形式促阅读
小时候通过广播听单田芳的评书,听得如痴如醉,茶饭不香,尤其不能忘的是,单大师开头的一句“话说……”,让人听了按捺不住内心的那份渴望与喜悦。而说到关键之处,一句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把听书人的胃口吊足。受说书的启发,我借助说书的形式  激发起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1.文本引路。在执教《草船借箭》这一课时,我指导学生把这一个故事分成三部分:“立军状”、“借兵船”、“借战箭”。每一部分改编成说书的形式,除了采取开头的“话说……”和结尾的“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外,在说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故事内容加入适当的动作。开始说书了,学生不仅注意了形式,插入的动作合情合理,而且说书的语气、神情可以说是惟妙惟肖,其他学生听得有滋有味。可以这么说,在说和听的过程中,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刻了。
2.原著拓展。课堂上练习说书,课下我则要求学生读完一个故事,就以说书的形式说给同学、父母、老师听,并且尽量用原著的话语来说。
这一要求有点高,但正是这高要求,促使学生能认真地去阅读原著、揣摩原著、消化原著。
三、巧析人物广阅读
古典名著中最擅长的是对人物的描写。通过一件件生动有趣的事件,对人物的语言、动  作、神态、心理活动进行细腻的描写,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不管是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文本,还是阅读古典原著,我们都要引导学生去揣摩人物、品析人物。
1.读文本走近人物。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本人物都是比较典型的,因而利用好文本,有助于学生走近人物。如在执教《景阳冈》这一课时,启发学生通过武松在酒店喝酒和赤手空拳打死老虎这两件事,体会到武松是怎样一个人?学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在揣摩描写武松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的句子中,一个豪爽、武艺高强的武松形象悄然走近了学生。但如何对武松这一人物形象有更深的了解,使武松的形象在学生的心中扎根,还得借助于古典原著。
2.读原著走近人物。学习了《景阳冈》一课后,笔者作了这样的引导:《水浒传》中除了描写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外,还描写了武松另外两个比较典型的故事:“痛杀西门庆”和“醉打蒋门神”。课后同学们借助学习《景阳冈》的方法去阅读原著中这两个故事,进一步感受武松是怎么样的一个人物。由于阅读目的明确,再加上有恰当的阅读方法,所以学生在阅读原著中两个故事时很投入,也很深入。
(作者单位:浙江省建德市新安江第二小学)
打开个性化作文的窗扉
王裕珍
作文,是心灵的舞蹈,只有内心有了独特体验后,才能舞得婆娑,舞得翩跹;作文,也是心灵的歌唱,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只要走进生活,去感受,就会有独特的体验,或一份情感,或一份思考,或一份想象,把这种独特的个性体验表达出来,即个性作文。
一、设计对比引导,发现个性语言
小学语文课本选人的作品文质兼美,作品中所表现的丰富内涵、巧妙构思、精彩语言为学生阅读积累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学中,笔者有意识地展示两段话,其一大众化表达,其二个性化表达。通过对比、引导,学生对表达独特有了进一步认识,从而感受个性作文之美。(见下表)
大众化表达
个性化表达
摘录片断
雨点打在屋顶的瓦片上,溅起了一片片的小水花。雨水流了下来,开始像珠子坠落,后来连成一条线,直冲而下。
听着雨欢快地唱,便伸手抓雨,却什么也没有,扑了个空,我那只手可能是个特别的漏斗,过滤了心急的雨滴,留下了略带冰凉的小水滴。
教师点评
朴实,但只是描写雨的情形,缺乏人的体验,语言表达缺乏个性。
描写清新别致,富有鲜明的个性、独特的体验。
教师引导
此例表明:个性化表达《雨》,不仅在于作者对雨有深刻体验;更在于其个性化的思维,运用联想,刻画了三个可爱的形象:如漏斗般的小手,心急的雨滴和调皮的小雨滴。试想,倘若他没有亲自体验,作者能表达出这样富有个性的文字吗?独特的体验来自心底生命的律动,不敢正视个人的隐私,不敢喊出爱与恨,不敢真实地表达,是写不出个性作文的。同学们,今后你写作文怎样表达你个性化的言语,让你的个性神采飞扬呢?
二、巧用借鉴迁移,发展个性语言
引导学生阅读大量形神兼备的优秀儿童作品,不仅能为学生实现素材的积累,情感的迁移,更是发展了学生个性语言。学生阅读儿童文学时既会感到亲切、熟悉,又会眼前一亮,就在他们眼睛闪亮的一瞬间,他们一定是找到了某种灵感。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作文也一样! “文如其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发现《我的烦恼》一文中这样写道:“今天又是一个讨厌的‘数学日’。一上课,我们的脑袋就被数学老师搬了家,一会儿搬到应用题工地,一会儿又搬到计算器厂家,一会儿又搬到录音机车间……唉,什么时候我的脑袋才能搬到游戏机厂呢!”学生非常喜欢这段独特的语言。教师针对学生独特的个性化语言,引导他们感悟,对小学生大胆使用这些极富个性的词句,及时给予肯定,因为这不起眼的词句,正是学生创新的源泉,个性发展的摇篮。
学生观看了“奥运会”,就引导他们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作文来表达。学生在《2008奥运》中写道:“那是女子体操团体赛决赛,中国队队员程菲凭着顽强的毅力,把一向最有信心的项目——跳马,发挥得淋漓尽致。更值得一提的是,有人为她写了一首歌——《程菲在跳》,多么贴切的歌词,多么动听的旋律啊!写出了中国人对于‘程菲跳’的自豪与对运动员努力的赞扬!”这些文句不仅展示了学生阅读知识的积累,表达了自由的心声,更发展了学生个性语言。
三、发挥学生个性,创新个性语言
叶圣陶先生说:“只有从儿童心底流出的命题,儿童才会以极大的兴趣对待它。”宽容学生的个性,作文才能多姿多彩,才有灵性。在阅读基础上进行作文教学就应当让儿童最大限度地展开羽翼,载着童真、童趣、童言自由飞翔。学生自拟《鸡可不好惹》,文句极富个性:“我姐姐想去亲密接触它,它乐了,礼尚往来,吻了我的手。可我没领情,拿起石头砸它。于是,公鸡怒发冲冠,狠狠地啄我们,它还专门啄我的屁股,我痛得‘哇哇’大哭。姐姐的小腿也被啄了好多次,不过她很幸运地逃脱了。可我怎么也逃脱不了,因为那只公鸡挡着我的去路,死也不放。……后来,路上来了一个大人,总算‘抢救’了我。”这些内容来自生活,有感而发,个性得以充分张扬。再看,写“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学生自拟题:《吃花》、《斗蚂蚁》、《鸡可不好惹》、《卖棒冰》、《玩雪》等,个性语言淋漓尽致。因此,尊重学生的真实感受,尊重个体创造的智慧,既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知识的积累,又创新学生个性语言。
(作者单位:浙江省建德市新安江第二小学)
一个家庭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子。
——约翰森
家,孩子阅读的宁静港湾
朱月红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目前书香家庭构建的现状不容乐观,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家庭藏书  量参差不齐,普遍偏少;家庭藏书良莠不分,缺少指导;“亲子阅读”较难做到……
为此,我在自己的班级强化了书香家庭建设的指导。
一、走访与展示,给书香家庭构建以导向与激励
走访每个家庭,采撷精彩瞬间,汇编成文。在走访的过程中,我一直在记录,记下每个家庭做得好的点点滴滴,以便推荐给其他家庭,给大家一些启发与思考。
1.拍下每个家庭的书桌、书架、书房或渲染家庭读书氛围的照片。
瞧,下面就是一些孩子充满着书香气息的小书房的照片:
在这样的氛围里读书、学习何尝不是一种享受?
2.系统统计家庭藏书数量及具体的书目。
孩子姓名
家庭藏书数量
藏书分类
蒋舒婷
300本左右
文学类、科普类、工具书
徐玉琪
260本左右
儿童文学、中外名著、科普、工具书
……
……
……
这些孩子的藏书量在班级孩子的藏书中是比较多的。我们的家庭藏书量是指适合孩子阅读的书而言。
3.记录“亲子阅读”的情况。走访中了解到一些家庭的做法很值得推广。
孩子姓名
亲子阅读的具体做法
蒋舒婷
妈妈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妈妈读一段,孩子读一段,她们用这种方式读完了《细米》,读完了《骆驼样子》,读完了《红楼梦》……
徐玉琪
大声读《论语》。从很小开始,妈妈就坚持大声地读《论语》给孩子听,读完了《论语》,读《庄子》、《老子》、《易经》
……
……
4.记录阅读方式。
现在的书好贵,少则十几元,几十元,成套的一般上百元,这对一个普通家庭来说确实是一项很大的支出。下面的这些家庭的做法也许会给我们启发:
孩子姓名
金点子
钱乐寅
每天晚饭后去书城看书。
邓廷涵
办理“建德图书馆借书证”。
张怀远
在网络的海洋中饱览群书,还创建了自己的博客,每每读有所感,便记下点点滴滴。
……
……
当同班其他孩子的真实例子展现在面前时,很多家长看到自己的差距,很自觉地决定要改变家庭阅读现状。
二、推荐与协作,给书香家庭构建以方法与指导
家长、之间的相互推荐、相互启发固然很好,但它是比较凌乱的,所以在家长有了兴趣和愿望的基础上,教师正确和适时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
1.精彩校刊封面,学期推荐阅读书目。
每个学期开始,我都会借助学校校刊封面发给学生一份本学期的阅读书目,其中有必读书目,还有选读书目,之后我还会用短信方式通知家长,希望家长能给孩子配齐这些书。
2.随文推荐阅读书目。
一次性投资给孩子买很多书,有些家长会舍不得,但是经常买几本书,时间长了,便会有很多书。因此每学完一些课文,我就向孩子推荐几本书,并用短信的方式推荐家长购买。
三、互动与启发,给书香家庭构建以助推与优化
“假日串门阅读”是指组织居住地址很近的孩子在假日集中到某一个孩子的家里进行阅读,可以几个孩子共读一本书,也可以几个孩子分别读自己感兴趣的书。
1. 根据住址分成“假日串门阅读”活动小组。
组别
地址
组员
负责家长
1
程周坞附近
徐从余、章帅奇、李世豪、陈韫妍、徐玉琪、汪稀卉
本次串门阅读活动在谁家进行,就由这位家长负责孩子的安全,其他家长协助进行。
2
新安明珠附近
胡昊文、张怀远、邓廷涵、徐泽晟、俞晓、汪艺
……
……
……
2.坚持进行“假日串门阅读”活动,孩子之间相互启迪,家长之间相互交流启发。
这个活动进行了一段时间后,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孩子们觉得周末变精彩了,读书有伴了,更喜欢读书了。
(作者单位:浙江省建德市新安江第二小学)
在剪报中成长
张晓玲
顺水推舟,唤起孩子们剪报的兴趣
2005年10月12日下午最后一节课,科学课老师有事,临时调课,上语文。
走到教室门口,便听到教室内有说话声。我走进教室,议论声并没有停下来。班长可能看出了我有点生气,站起来,小声说:“老师,同学们在议论‘神舟六号’的事情。”
班长这一提醒,同学们的议论声更响了。看样子,同学们的情绪是一时半会儿平息不下来的。有的同学还亮出了从家中带来的有关“神舟六号”的报纸。
看到报纸,我脑海里忽然闪现了一个念头,何不顺水推舟,让学生回家以后,搜集有关“神六”的资料,并指导孩子们进行一次学做剪报活动呢?
想到这,我说:“同学们刚才讨论的内容,老师也非常感兴趣,这节课咱们就来说说“神舟六号”,不过老师有个条件,今天回家以后,要搜集有关“神六”的资料,明天课上,咱们要做剪报比赛…”
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同学们争先恐后,畅所欲言。
第二天课上,孩子们先了解了做专题剪报的一般步骤,便纷纷拿出自己的资料(有报纸,有网上下载的打印材料),开始剪剪贴贴  起来。孩子们做得很认真,剪贴好以后,还富有创意地添加了一些标题和插图。课后,孩子们交上来的作品真可谓精彩纷呈。
这一次剪报作品展评活动,从孩子们那得意的、颇有成就感的神情中,我惊喜地发现孩  子们的心开始被“剪报”打动。之后,我便因势利导,专门在班里上了一节以《学做剪报》为题的语文活动课,目的就是让“剪报”真正渗入学生的生活,为孩子们的语文课外阅读活动锦上添花。
《学做剪报》活动指导方案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好几份剪报。
2. 学生准备:①收集近期的各种报纸杂志,特别是少儿类和科普类的。②剪刀、胶水、笔记本、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提问:“报纸、杂志和书有什么不一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出版时间、形式、  内容、新闻性等方面展开讨论,让学生明确报纸、杂志的特点和功能。
2.全班交流:我家订了什么报纸或我看过哪些报纸?我最喜欢的报纸是什么?哪些信息  是从报纸上获得的?报纸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哪些帮助?
3.教师示范:我们平时在阅读报纸、杂志时,常常会发现有许多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或优  美的语言、图片等。但是,时间一长,当我们需要用到它们时,却很难再找到。那么怎么办呢?为了避免此类事情的出现,很多人自制了剪报。你们看,这就是老师做的剪报。展示几份教师的剪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做剪报是一种学习和积累知识的好方式。
二、细心指导,教给方法
1.弄清积累材料的方法
(1)平时我们应该怎样去收集、积累剪报材料呢?
(2)四人小组讨论,得到答案。  (①报刊若是自己的,可以把所需资料剪下来;②报刊若是借来的,则要把所需资料复印下来。)
2.动手制作。
(1)学生从报刊中平整地剪下所需资料(3—5份),并分类叠好。
(2)在教师指导下贴剪报。
①本子的第一、二页不贴资料,用来写目录。
②把同一类的资料分别摆放在本子的同一页或相邻页面上,看大小是否合适。
③师巡视检查。
④把摆好的资料粘贴好。
3.美化、完善剪报。
(1)你所收集的是哪方面的资料?你能给它们取个合适的标题吗?  (动物世界、奇妙的眼睛、好词佳句、植物王国……)
(2)把取好的名字写在资料的空白处。
(3)用彩笔给剪报画上美丽的装饰画。
(4)给每一页剪报标上页码。
(5)按顺序把剪报标题及页码写在本子的第一、二页上,做成目录。
三、展示作品,激发兴趣
1.每组选出一份剪报放在多媒体投影仪上展示,大家评一评谁的最好。
2.师总结。
重视学生的读报活动,老师既是引导者,又是参与者。作为引导者,我经常把一些优秀的报刊推荐给学生,在班中为学生开辟一个读报角,让学生在浩瀚的报海中采撷。作为参与者,班级剪报活动启动之际,我和学生约定,要进一步丰满我的剪报本,和学生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