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wrt pdf:中国社会非常具有争议性的话题之一 ------样板戏(奇袭白虎团)第六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3:41:32
八个样板戏一个作家 浩然是那个作家
文革时期中国的文学艺术百花凋零,当时的局面是“八亿人民八个样板戏,浩然走在金光大道上”,因此,在谈论文革文化的时候,就不能绕开一个人,那就是浩然。在文革时期,浩然这个16岁入党,32岁写出长篇小说《艳阳天》、只上过三年小学的农民子弟,创造了中国文坛的“奇迹,亘古未出现过的奇迹”(浩然语)。
十年“文革”中的浩然,大致上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前六年(1966-1972),浩然出于对共产党、毛泽东的感情,拥护“文革”,并“出于自己创作的冲动和激情”(浩然语),先后写出了长篇小说《金光大道》、《艳阳天》和一些短篇小说。
第二阶段为后四年(1973-1976),由于《艳阳天》和《金光大道》受到了“四人帮”特别是江青的青睐,浩然本人也在天桥剧场、钓鱼台、大寨、人民大会堂等地多次得到江青的接见。《艳阳天》在文艺极度萧条时还被改编为同名电影(长春电影制片厂1973年出品,导演林农,主演张连文、郭振清、张明子、马精武)。
浩然此后平步青云,由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作家一跃而成为江青的大红人、拟议中的文化部副部长,也是江青的座上常客和“钦差大臣”。
1974年,浩然被江青“亲自委派”到西沙群岛前线视察,一路风光,回京后写出了《西沙儿女》(诗体小说)。后又奉江青之命视察大寨并写成《大地的翅膀》(报告文学)。
浩然还参加了中共第十届全国代表大会和第四届全国人大。1976年9月,成为文学界唯一参加毛泽东治丧委员会的代表。常以“文学工作者”、“文化界人士”名义参加外事接待、见诸报端,还曾出访日本。
这一阶段,浩然对“四人帮”贡献巨大,可以说是一位“得天独厚”的“帮闲文人”。
“四人帮”倒台以后,浩然受到审查,被解除了职务。官方做出的最后审查结论是:浩然“不是帮派分子,在文革中摔了跤,但没有完全陷进去”。还有人肯定他“没有借此踹别人”,“还能把握住自己”,“是个好人”。他在感情上不能接受文革是“浩劫”的论定,“不能像大多数人那样反思”。茅盾遂以“八个样板戏一个作家”称之。
浩然于1977年离开北京下了乡。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曾出版了长篇小说《山水情》(又名《男婚女嫁》)、《晚霞在燃烧》、《乡俗三部曲》(《乐土》、《活泉》、《圆梦》)和十五部中篇小说,1985年出版了三卷本《浩然选集》(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被认为“擅长刻画安分守己、吃苦耐劳的农民”,“作品充满民间文化的泥土气息”。
1998年秋浩然在答记者问时,谈到准备写自传,要“说清楚”自己“不是蟊贼,不是爬虫,而是一个普通的文艺战士,一个有所贡献、受了伤的文艺战士”。其中对昔日辉煌的留念(小说发行350万册),对《艳阳天》、《金光大道》的肯定性评价(称“真实记录了那时的社会和人,那时人们的思想情绪”),引起了广泛的批评。2000年出版《浩然口述自传》(华艺出版社)。
相关链接:
浩然(1932~)  当代作家。原名梁金广,笔名白雪、盘山。祖籍河北宝坻,生于唐山赵各庄煤矿。少时读了三年小学。1949年起从事青年团工作。1954年起任《河北日报》记者、北京俄文《友好报》记者、《红旗》杂志编辑。1964年到北京市文联从事专业创作,后任作协北京分会主席。浩然于1956年开始发表小说,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喜鹊登枝》、《苹果要熟了》、《珍珠》、《蜜月》、《杏花雨》、《老支书的传闻》,短篇选集《彩霞集》,散文集《北京街头》。1965年出版了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艳阳天》(三卷本),被改编摄制成同名电影。1972年出版了另一长篇《金光大道》。1974年发表了宣扬“文革”思想的中篇《西沙儿女》和《百花川》。
“四人帮”倒台后,出版有短篇集《花朵集》、《姑娘大了要出嫁》、《高高的黄花岭》,长篇小说《山水情》(又名《男婚女嫁》)、《苍生》(获1990年中国大众文学学会颁发的中国大众文学特等奖,被改编为同名电视剧播出),以及《浩然选集》等。他还出版了多种儿童文学集。浩然是生活在农民中间、为农民而写作的作家,作品充满了民间文化的泥土气息。
浩然2006年谈文革时的经历
文革开始,正是我的创作走向成熟时期。现在我对那时的处境无可奈何地总结一句话:没有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就没有我,如果革命不如此干,我比现在好。我会得到更大的进步,我会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优越条件,发挥我的天赋、热情,艺术上会有更高的升华。然而,当时我整日处于矛盾状态中,我被歪曲、被利用,还要常常自发地在自我头脑中闹革命!但尽管如此,我认为在文革期间,我对社会、对人民是有积极贡献的。
第一,我的两部作品坚持写生活写人物,写人情世态,对当时流行的创作之风——《虹南作战史》、《牛田洋》等“小说样板”是个迎头痛击。第二,他们推行“样板戏”的创作经验,我当时没有认识到是阴谋,总觉得有些人对毛泽东思想有片面的歪曲。比如“三突出”,光强调写作时的“三突出”不全面、不正确,应当从深入生活开始就强调“三突出”。所以我到处讲深入生活,几百场谈深入生活的体验,写上百篇谈深入生活的文章。在那时的文坛上,这形成了另一种声音,一种新鲜的、与众不同的声音。这种声音对当时的文艺界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力。
在当时的形势下,我没有利用我在社会上的影响,搞任何整人的勾当,没搞任何歪门邪道,没有顺应一些样板的路子,顺水推舟地把他们开出的路子往前推进,而是本着自己的理解,尽力地坚持正确的方向。
在中国展开对极左路线进行揭批清理之初,国际上一次讨论中国文学现状的会上,有一位外国评论家说:那时只有浩然的小说创作是沙漠中的一片绿洲。
在中国到处是一片彻底否定我的浪潮中,听到这样的声音,我是很欣慰的。想到我们国内,最了解中国当时情形的中国人,对这些却视而不见,实在可悲!
“无论多少年后想起,农业合作化运动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件
',1)">
现代革命样板戏 -----《奇袭白虎团》上
',2)">
现代革命样板戏 -----《奇袭白虎团》下
奇袭白虎团
《奇袭白虎团》是中国在20世纪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一个京剧剧目,被列为样板戏、红色经典之一。
目录
1 历史
2 故事情节
3 流行唱段
4 其他艺术形式
5 外部链接
历史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1953年金城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8军第203师穿插营在直木洞以南地区,袭击大韩民国首都师第1团(白虎团)的团部并缴获李承晚授予该团的荣誉团旗。故事发生在金城安平山,位于今大韩民国中部大田广域市。在2小时40分内,穿插营穿插前进9公里,战斗10余次,直捣白虎团团部,对师主力全歼白虎团起了重要的配合作用。而“白虎团”在这次战役之后因丢失军旗被韩国当局解散。
中国人民志愿军京剧团方荣翔等人根据这个事件创作排练了京剧《奇袭白虎团》。1958年志愿军全部回国后,中国人民志愿军京剧团整体转业成了山东省京剧团。1964年京剧《奇袭白虎团》参加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主演为宋玉庆(武生严伟才)、方荣翔(花脸王团长)等。江青对《奇袭白虎团》的改动不多。
故事情节
1953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侦察排排长严伟才接受团首长的指示,穿插到安平山另一侧袭击韩军白虎团团部。在朝鲜人民军某部侦察排副排长韩大年和当地群众崔大娘、崔大嫂等人的帮助下,严伟才的侦察排捣毁白虎团团部,然后等大部队来了之后俘获了白虎团团长和美军顾问。
流行唱段
打败美帝野心狼(同志们一番辩论心明亮)
趁夜晚出奇兵(决不让美李匪帮一人逃窜)
其他艺术形式
彩色舞台艺术影片《奇袭白虎团》1972年长春电影制片厂
快板书《奇袭白虎团》
多次各种邮票以此为主题。
多种小人书以此为主题。
外部链接
《奇袭白虎团》京剧剧本
putong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