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网络开启无线广播:《张猛龙》笔法分析 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2:26:13
 
 

DSC09798.jpg (93.23 KB)

 

DSC09799.jpg (118.41 KB)

 

DSC09800.jpg (112.14 KB)

 

   

 

 

   6、

    原碑钩的各种形态:



1.jpg (8.35 KB)

 

2.jpg (17.56 KB)

 

3.jpg (10.5 KB)

 

4.jpg (22.99 KB)

 

5.jpg (17.31 KB)

 

6.jpg (17.94 KB)

 

7.jpg (11.5 KB)

 

8.jpg (6.36 KB)

 

9.jpg (16.6 KB)

 

10.jpg (18.05 KB)

 

11.jpg (9.6 KB)

 

12.jpg (10.17 KB)

 

13.jpg (11.64 KB)

 

14.jpg (15.05 KB)

 

15.jpg (10.32 KB)

 

     

钩的部位是一个很清晰的三角点,只是角度和位置的不同而已。这一笔应该是魏楷笔法中最具难度的一笔,道理是,难在它都是处于笔画的末端,它前面有很长笔画,需要连续准确的运笔技巧才能完成(竖弯钩一笔最难)。


它的难点是:侧锋转中锋,中锋再转侧锋,这样用笔的转换,并且,在转换的最后还要刻画关键的笔形。此外,再加上竖弯钩一笔中还有运笔方向的问题,所以,是很不好驾驭的。其中,关键技巧是用副毫刻画钩脚的方笔,必须要反复地揣摩和练习,甚至要以强攻的姿态专攻此笔。

此笔是最有魏楷笔形特点的一笔,笔法技巧最难的一笔,同时它还是绝对的主笔,因此,必须掌握,并确保书写的准确性与稳定性。另外,对钩的各种各样的变化更需悉心揣摩临拟,要达到写任何形状的钩都能信手才行。
【中国书法超市专卖】 回复 引用

TOP

   
 

复件 1.jpg (9.37 KB)

 

复件 8.jpg (6.76 KB)

 

复件 11.jpg (7.55 KB)

 

复件 15.jpg (10.61 KB)

 

       
 

1.jpg (101.68 KB)

 

2.jpg (111.56 KB)

 

3.jpg (120.16 KB)

 

4.jpg (163.45 KB)

 

5.jpg (158.69 KB)

 

       
    竖钩的写法前一段与写悬针是一样的,只是写道钩的位置向左上翻锋,如同写点一样,出钩。这里,由于是连续的用笔,前面的笔法准确与否是关键,如果不准确,笔的形态没有调整到位,最后写钩是非常困难的。这一笔要求“入、行、收”三个用笔环节都必须准确到位,同时,动作还必须干净利索,否则,钩的部位写不出来。


       
    再看抛钩的实际书写:

1.jpg (80.98 KB)

 

2.jpg (96.65 KB)

 

3.jpg (91.9 KB)

 

4.jpg (69.94 KB)

 

5.jpg (100.25 KB)

 

3.jpg (91.9 KB)

 

4.jpg (69.94 KB)

 

5.jpg (100.25 KB)

 

       

这一笔应该是《张猛龙》最难的一笔了。


其道理也同竖钩一样,连续的运笔,必须保持每一个环节都准确到位,才能写得出来。由于斜向的行笔,角度也是需要把握准确的。出钩的时候,笔是向左上翻锋,一般情况下,初写时比较别扭,我们必须适应这样的斜向翻锋,否则,往往写不准确。这一笔更需要反复地强化训练,一定要做到书写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我们在以后深入的学习中,还会遇到钩的各种各样变化问题,这样的钩如果写不准确熟练稳定的话,写变化的钩是比较困难的。因此,需要一定的功夫专题攻克这一难点。
       

二、非典型性笔画的分析

魏楷标志性的方笔属于共性特征,绝大多数的北魏书法带有这一特征,所以,我们称之为典型性与标志性的笔法特征。典型性的笔法特征是构成魏碑楷书特殊风格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但是,魏楷体系中绝对完全的方笔与绝对完全的圆笔作品,所占的比例不是非常大的,绝大多数的作品都属于“混合型”的,笔法形态是多样化的。《张猛龙》就是这种“混合型”的代表性作品。假如我们一味地强化方笔,把其它造型的点画都写成棱角分明的话,就和《始平公造像》一类混淆了,《张猛龙》笔法的丰富性就给弱化了。更重要的是,单一的笔法会导致作品表现力的空泛,使技巧语言匮乏。因此,我们绝不能忽略所谓非典型性笔法的存在和作用,还需对非典型性的笔画作细微的考察研究和临拟训练。(因篇幅所限此话题从略
       
    三、值得注意的倾向


    《张猛龙》虽是经典,但我们还不能过于迷信,它所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忽视。我们看到,有不少学习此碑日久者,曾染有习性。特点是,笔画一味右上斜,造成字形字势的倚侧。

    (注:笔画斜与字势斜还不完全是一个概念,笔画右上斜是楷书共性特征,斜应该是有度的,我们不能过分夸大它,更不能一斜再斜,斜而无度。字形左低右高,耸肩低头,重心失衡。字势斜是一种中轴摆动的技巧,是左右都有摆动,如果只一味左摆则属习性。习性,就是有模式有规律的不良的习惯性的手法。)

    细细究察,原碑就有这类现象,且有些个别字斜势严重,它应该是不可为法的东西。我们不能把它当作特点更不能当作优点,它应该属于笔病。凡是染此病者,就是不知不觉,忽略了这一点。因为它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所以,我们在这里提出,以示注意


    这些例字就是《张猛龙》典型的斜画笔性的习性所在,我们临习此碑时须力避之,或者,可以进行必要的修正。在这一点上完全可以不必求“精准”了。


8.jpg (22.27 KB)

 

16.jpg (12.25 KB)

 

20.jpg (11.32 KB)

 

21.jpg (14.82 KB)

 

25.jpg (24.35 KB)

 

32.jpg (25.29 KB)

 

37.jpg (25.37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