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胆枪手survive秘籍:中国拒绝美制裁伊朗要求:白宫对中国展开报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0:34:36

   中方未回应美停购伊朗石油要求 美制裁一中国企业

  美国国务院于12日表示,由于中国、新加坡和阿联酋三家公司与伊朗能源领域有“业务来往”,美国已对这三家公司实施制裁。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1月13日报道称,美国国务院称,在上述三家受到制裁的公司中,有一家是中国的珠海振戎公司(Zhuhai Zhenrong co.)。该公司是伊朗最大的成品油供应商。

   报道称,根据美国制裁伊朗法案(Iran Sanctions Act)新出台的制裁措施,这几家公司将无法获得美国出口牌照、美国进出口银行的融资以及来自美国金融机构超过1000万美元的贷款。

  另外两家遭到制裁的公司包括新加坡的Kuo Oil Pte.以及阿联酋的FAL Oil Co. Ltd.。

   外媒:美制裁伊朗建议未获中方回应  中国不会停购伊朗石油

  【新加坡《联合早报》1月12日报道】题:中国未公开回应制裁伊朗问题

  前天飞抵北京的美国财长盖特纳在与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会谈后,昨天又先后会见了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盖特纳已就美国对伊朗的制裁措施向中国领导人作了介绍。

   盖特纳与中国领导人昨天表示,将进一步深化中美之间的经贸合作,但在制裁伊朗问题上,中方没有公开给予正面回应。

   为迫使伊朗放弃核计划,美国上个月出台新的制裁措施,要惩罚与伊朗央行有业务往来的金融机构。由于伊朗央行为大部分石油贸易提供结算服务,因此该措施将影响从伊朗进口石油的企业,而盖特纳此次访华的一大重点就是游说中国减少进口伊朗石油。

  中国目前是伊朗最大的石油出口对象,而中国从海外进口的石油中,有11%来自伊朗。

  中国此前曾多次表明不支持单边制裁,并指防止武器扩散和正常的经贸与能源合作是不同性质的问题,不该混为一谈。

  【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1月11日报道】美国财长盖特纳周三在北京未得到中国关于减少从伊朗进口石油的任何具体保证。

  中国官员一直不愿意将与伊朗的经济关系与核问题联系起来,公开表示这两个问题不应混为一谈。在与中国高层领导人会晤后,盖特纳得到了将继续在更广泛的全球经济问题上进行合作的承诺,但没有获得减少从伊朗进口石油的承诺。

  美国一位高级官员说,盖特纳此行是美国说服亚洲国家减少对伊朗能源依赖这一艰巨任务的开端。盖特纳本周还将访问日本,也是这一目的。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1月12日报道】中国政府智囊周四公开表示,中国不可能停止购买伊朗石油。这明显是针对美国希望中国配合其加强对伊朗制裁意图的回应。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在《人民日报》海外版撰文指出,中国没有任何理由盲目追随美国发起对伊朗的经济制裁,特别是不可能禁买伊朗石油。他表示,参与对伊朗经济制裁严重损害中国的经济、战略等各方面利益。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同许多其他国家一样,中国同伊朗开展的经贸和能源合作是正常、公开和透明的,不违反安理会有关决议,不影响中方在防扩散问题上的立场,不应受到影响。
   反对对伊朗“单方面”制裁

  【《日本经济新闻》l月12日报道】有关如何应对伊朗涉嫌开发核武器的问题,美欧鲜明地作出加快构筑包围网的姿态,进一步对伊朗采取制裁措施。美国财长盖特纳要求伊朗石油的最大买主中国提供合作。不过,中国和俄罗斯表示反对制裁伊朗。伊朗与拉丁美洲的反美国家加强合作,表现出对抗姿态。国际社会的“对伊朗包围网”将收紧至何种程度?主要国家之间展开了日益激烈的外交较量。


  盖特纳11日在北京与中国领导人举行了会谈。他指出,美中两国对世界的安全稳定和经济复苏负有重要责任,希望中国方面配合美欧对伊朗采取的追加制裁措施,包括减少从伊朗进口石油等。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援引美国高官的话称“中国方面倾听了意见”,不过中方似乎对进一步制裁伊朗表现出谨慎态度。

  从伊朗进口石油最多的是中国,欧盟进口量居第二位,第三位是日本。欧盟已就对伊朗实施石油禁运达成一致,不过如果日中两国不采取相同行动,则无法完全切断伊朗的资金来源。

  【日本《朝日新闻》1月12日报道】美国财长盖特纳11日在北京与中国领导人举行会谈。盖特纳要求中国提高人民币汇率并在制裁伊朗的问题上给予合作。双方毫不掩饰在伊朗问题上的分歧。

  此次会谈中,美国方面重视的是制裁伊朗的问题。盖特纳要求中国在此问题上提供合作。美国政府从去年末开始加强对伊朗的制裁,财政部希望在制裁伊朗央行的问题上得到各国的支持。 

  不过,无论是人民币问题,还是制裁伊朗问题,中国都不希望看到美中之间摩擦加剧。

  中方将盖特纳此次访问定位在商讨“经贸问题”上。中方表示,伊朗的核武器问题无法通过制裁解决,与美国存在很大分歧。据美国高官透露,盖特纳要求中国在制裁问题上提供合作。不过,中国官方媒体在报道中并未提到这一问题。

  中国是伊朗原油的最大买主。中方表示,反对对伊朗采取制裁和施压的手段,并强调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对石油有着合理的需求。

   致力于石油供应多元化

  【西班牙《国家报》1月11日报道】中国总理温家宝将于本周末开始对沙特、阿联酋和卡塔尔进行为期6天的访问,以加强与这些国家的关系。这三个国家满足了中国的绝大部分油气需求。伊朗是中国的合作伙伴,中国进口石油的约11%来自伊朗。

  美国试图通过在美国市场制裁那些与伊朗央行交易的外国金融机构来限制伊朗的石油出口收入。中国已经多次反对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实行“单方面”制裁,但也不愿被指责为伊朗政府的挡箭牌。

  不过北京最大的愿望是稳定局势,以便使自己的发展不受任何事和任何人的阻碍。中方表示,伊朗是中国石油的主要供应国之一,希望中国的石油进口不会受到影响,因为中国经济发展需要石油。

  沙特是中国进口石油的主要供应者。中国的其他主要石油供应者还包括安哥拉、伊朗等。去年前11个月,沙特向中国出口的原油比2010年同期增长12.9%。卡塔尔是中国液化天然气的主要供应者。

  北京对联合国安理会要求德黑兰停止铀浓缩活动的决议表示支持,但批评华盛顿和欧盟实行额外的制裁措施。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1月11日报道】高盛公司的分析人士今天表示,一旦关于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和波斯湾战争的叫嚣偃旗息鼓,对伊朗实施更严厉制裁的结果或许只是欧洲和中国之间的石油大交换。

  高盛方面称,欧盟国家会抛弃伊朗而从沙特购买更多石油。中国则将低价从伊朗获取更多石油来补充其战略石油储备。这或许看起来对除伊朗以外的各方都有利,伊朗将因为低价向中国出售石油而损失一定金钱。

  据高盛公司称,禁运付诸实施后,伊朗仍将能够在东方为其石油找到市场,“(中国)可以吸纳额外的原油,用来补充其战略石油储备”。

  这并不是说伊朗不会受到任何惩罚。围绕中国的出价,双方已经陷入争执,欧盟的禁运将削弱伊朗的谈判地位。高盛方面称,中国将吸纳伊朗的过剩原油,“前提是谈妥对它非常有利的条件”。 
  人民日报:中国不可能停买伊朗石油 赤裸裸的挺波斯兄弟啊!

  中国不可能停买伊朗石油

  有消息说美国想让中国配合其收紧对伊朗制裁,停止购买伊朗石油。然而,无论是从哪个方面出发,中国都没有任何理由盲目追随美国发起的对伊朗经济制裁,特别是不可能禁买伊朗石油。

  首先,伊朗遭受的经济制裁是美国发起的,并不是联合国决议发起并监督执行的制裁,美国不等于国际社会。1979—1981年制裁伊朗结束不久,美国又于1984年再度发起对伊朗全面经济制裁,一直延续至今。中国是一个独立主权国家,不可能盲目追随美国的步调,除非在此问题上形成了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中国与伊朗之间的一切经贸往来都是在国际规范基础之上的合法交易,并无违法问题。 

  其次,中国对外政策着眼于追求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希望维护世界和平,为本国和世界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而对伊朗收紧经济制裁只能加剧海湾地区本已十分紧张的局势,推动战乱风险急剧升高,给正笼罩在美欧主权债务危机和新兴市场经济体风险阴影下的世界经济增添不确定性。作为国际社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不应也不会采取这种危险的决策。

  作为20世纪以来全世界使用经济制裁手段最多的国家,美国需要深刻反思本国是否过于滥用经济制裁手段。在1914—1990年间的116起国际经济制裁中,美国主导的就有77起;在冷战结束后至2007年新增的80多起制裁案例中,美国参与的就超过60起,涉及全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冷战结束后短短16年时间,新增制裁案例就达到1914—1990年76年间国际经济制裁案例的大约七成。

  第三,参与对伊朗经济制裁严重损害中国本国经济、战略等各方面利益。仅就经济利益而言,伊朗是中国重要的石油进口来源,也是中国消费品、资本设备出口和海外工程承包的重要市场。2010年中伊贸易294亿美元,2011年1—11月已达410亿美元,增长55.8%。 

  伊朗在中国石油进口来源中的地位尤其重要。假如中国停止从伊朗进口原油,面对由此造成的巨大原油缺口,中国该从何处寻求货源弥补?即使其他国家、其他石油公司可以提供替代油源,由此造成的国际石油市场垄断加强、油价上涨等结果也非中国所乐见。

  第四,事实早已证明,美国发起的众多经济制裁常常无助于实现其所宣称要达到的目的,反而会制造严重人道主义灾难。上文已经提及,美国是20世纪以来全世界使用经济制裁手段最多的国家,但其效果如何,殊堪质疑。冷战后最典型者莫过于美国主导、联合国通过决议实施的1991—2003年对伊拉克经济制裁,伊拉克人民则在这场经济制裁中蒙受了深重的人道主义灾难:这个1989年人均收入4000美元的国家到2000年下降为不足300美元;实施30多年的免费教育于2000年9月被迫结束;

  173.2万人因缺医少药和营养不良而死亡,其中半数以上为儿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新中国建立伊始,美国就对中国实施了全面贸易禁运,直至1972年尼克松访华方才宣布取消,对于制裁造成的人道主义苦难,中国人民感同身受,不可能同意将同样的苦难强加于无辜的他国人民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