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7电脑dhcp怎么开启:中小企业发展问题与发展方式转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9:34:43

[摘要]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既是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更是国内经济社会转型导致企业经营成本上升而产生的。中小企业只有转变发展方式,才能从根本上摆脱这种困境。本文对于完善相应政策法规,促进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中经评论·北京)一、当前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
  

  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来自国外和国内两方面:一方面,是因国际金融危机而产生的,另一方面,是因中国经济社会转型而推动的企业经营成本上升而产生的。2009年国家审计署组织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影响”专项审计调查显示,当前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订单减少、销售下降、效益下滑、企业库存增加、资金周转困难、项目被停建或缓建、企业贷款难融资难等问题。这是因为,中小企业最先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且持续时间较长。大企业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在危机初期可以采取转嫁成本、延长应付款账期、调动更多自有资金等方式化解风险。但随着经济不景气的持续,大企业也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局面。中小企业的倒闭、停产或半停产,缩小了大企业转嫁风险的空间,压低了市场需求,越来越大的压力开始蔓延到大企业身上.其经营开始遇到困难。大企业经营困难会对中小企业造成更大的打击。如果说2008年年底之前国际金融危机主要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出口导向型的中小企业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那么2009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造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大企业身上,但中小企业并不能置身事外,处境更加严峻,出现了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蔓延的趋势。从国内因素分析,当前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是因成本上升而导致的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倒闭的问题。企业经营成本上升是由多种原因叠加引起的:
  
  (一)劳动力工资上升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价上涨,劳动者对提高劳动工资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突出表现为最低劳动工资标准的提高。如,2008年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都较大幅度地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北京市从730元提高到800元,上海市从840元到960元,深圳市特区内从850元提高到1000元,特区外也从750元提高到900元,劳动力工资上升幅度一般在10%~20%之间。尽管国际金融危机蔓延,企业经营困难,但这充其量只能是暂缓进一步提高最低劳动工资标准的一个理由,却不能降低已经出台的最低劳动工资标准。与此同时,《劳动合同法》加大了劳动者权益保护力度,法律实施会从三个方面影响劳动力成本:裁员的经济补偿、缴纳社会保险的费用以及违法成本。《劳动合同法》的实施首先将会沉重打击那些靠侵害劳动者权益才能生存的中小企业,其次对其他合法用工的中小企业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有人估计,该法的实施将使劳动力成本增加30%~40%左右。
  
  (二)能源、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
  
  
近年来,特别是2007年以来,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一路攀升,在2008年年中达到创纪录的最高点。尽管与此同时,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也有所上升,但与前者相比,差距巨大。考虑到广大中小企业属于产业链下游的工业品制造商、商品零售商,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给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造成很大困难。2008年8月之后,能源、原材料价格“高台跳水”,从长期看,对中小企业降低经营成本是有帮助的,但从短期看,却并非如此。据调查,许多中小企业此前因害怕能源、原材料进一步涨价,在能源、原材料高价位时大量“进货”,有的库存甚至可供一两年使用,之后由于国际金融危机来袭,产品销售不畅,消化这些能源、原材料库存的速度明显减缓,中小企业并没有因能源、原材料价格下降而得到实际的好处,反而因产品价格也呈急剧下降的态势而深受其害。
  
  (三)贷款难融资难问题
  
  
在2008年一年之内,我国财政货币政策实现了从“双紧”到“双松”的转变。2007~2008年上半年我国实行紧缩型货币政策时期,中小企业面临着两方面压力:一是资金成本上升,增加企业的经营压力:二是贷不到款,面临资金链断裂而倒闭的危险。但是.2008年下半年开始实行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也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融资难问题。据央行对2009年第一季度的货币政策分析,目前中小企业有效贷款需求和融资能力有所下降;加之由于贷款成本、承担的风险和责任等方面存在差异,商业银行更倾向于将贷款投向大型项目或大型企业。
  
  (四)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困难和汇兑损失
  
  
人民币升值是在近年来我国外贸持续顺差和外汇储备持续增加以及受到来自国际社会巨大压力的背景下,国家采取的一项重大的战略措施。2005年7月21日中国宣布进行汇率改革,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自此,人民币汇率进入了升值的区间。从2005年7月21日到2008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由1美元兑换8.11人民币元升值到1美元兑换6.8271人民币元,累计升值幅度达18.8%:之后人民币汇率升值速度放缓,但仍存上升态势,目前升值到1美元兑换6.8201人民币元(2009年5月5日)。人民币升值有利也有弊,但对现阶段的中国企业来讲,人民币升值主要体现为不利影响。原因是我国出口大于进口,而现阶段出口主要以美元计算,在付款周期上处于不利地位。我国中小出口企业与外商议价能力弱,转嫁成本的空间很小,造成相当数量出口企业的亏损。
  
  (五)环保政策的实施对中小企业经营产生的影响
  
  
随着国家节能减排实施力度不断加大,促使企业生产环境成本外部化向内部化转变,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特别是国家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以来,一些地区在上新项目时新增污染物总量必须通过老企业等量减排才予以审批,迫使中小企业必须安装必要的环保设施和实行清洁生产,否则将面临被关闭的命运。
  
  二、中小企业摆脱困境的根本出路
  

  对于当前中小企业的困难处境,有人认为是短期的,完全是由国际金融危机引起的,只要“挺”过这一阶段,一旦经济形势好转,问题自然也就解决了。但笔者认为,问题没有这么简单。当前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实际上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实现转型的必然反映,国际金融危机只是使这个问题突然激化更加严峻而已。经济转型需要付出一定的经济社会成本,中小企业首先要承担这个成本。由于经济社会转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而中小企业目前面临的问题具有长期性。
  第一,经济社会转型的一个标志是劳动力成本上升。随着我国<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一批涉及劳动者权益的法律法规出台和实施,我国“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正在落到实处,这就必然要求民营企业在工资水平确定与及时发放、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落实、安全生产和劳动卫生等方面进一步加以改善,以促进企业劳动关系和谐。这就增加了中小企业在劳动力成本方面的支出,而这个支出是刚性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方面的支出只能是逐步增加而不可能减少。
  第二,经济社会转型的另一个标志是资源环境标准提高带来的资源环境成本上升。随着我国工业化进入重化工业阶段,对能源和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大增,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这就要求必须提高能源和资源的使用效率,否则工业化进程就难以持续推进。提高能源和资源的使用效率要求提高资源环境标准,并促进能源和资源产品价格的上升。以煤炭资源为例,过去几年由于资源税费的完善和大幅度提高、安全成本增加、煤炭资源的有偿使用等,使得煤炭价格大幅度上升。其他能源和资源性产品价格的上升也大体如此。工业经济社会是建立在能源和资源消耗基础之上的社会,能源和资源产品在开采、运输、使用、消费等环节由于环境资源标准的提高而导致的成本和价格上升,最终会导致企业成本上升和消费者购买价格的提高。但中小企业一般处于充分竞争状态,很难将这部分成本直接转嫁到消费者头上,并导致一部分中小企业难以适应这种变化。
  第三,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我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这在国际贸易和汇率领域也必然有所反映,突出表现在人民币不断升值上。人民币升值有利也有弊,如果在短期升值太快,在当前国际贸易主要以美元计价的情况下,就会导致我国企业生产的产品“太贵”,出现出口不畅的问题。当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有相当部分的中小企业属于“两头在外”的加工装配型企业,人民币短期内快速升值导致这部分企业难以适应。并且,从长期看,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人民币升值依然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可见,当前中小企业遇到的问题,只是长期要面对的问题的“序幕”。应对这些长期问题,惟有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奏效,即中小企业从资源消耗型企业向资源节约型企业转变,从主要依靠出口和海外市场向主要依靠内需和国内市场转变,从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促进企业增长向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企业发展转变,从主要依靠资金和物质要素投入促进企业增长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带动企业发展转变。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需要长期努力的方向,是摆脱困境的根本出路。
  为此,今后中小企业需要重点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的产业升级路径
  
  
发展方式转变要求中小企业在适当的时候进行产业升级,究竟是选择产业内升级还是产业间升级,没有统一答案,只能由各个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决定。产业内升级即企业通过自主创新、自创品牌、建立营销网络等,从产业链低端如加工制造逐步向产业链高端如产品设计、控制营销网络等方向演进,即所谓的沿着“微笑曲线”进行升级。从长期看,产业内升级是企业应当选择的升级方向。产业间升级,即企业从A产业转行从事B产业,这与多元化发展相类似。大量研究表明,产业内实现从OEA(委托组装)、OEM(委托加工、贴牌生产)到ODM(自主设计和加工),特别是OBM(自主品牌生产)升级,其难度并不低于实现跨产业升级,如汽车行业要在产业内实现OEA到ODM,特别是OBM升级,其难度远远大于从汽车行业的OEA到电子行业的OEA。产业内升级之所以困难,是因为产业内升级往往是线性的,企业越升级到高端,离产品质量前沿就越近,其成长性越差,且受到在位企业的阻力也越大。但是,产业间升级路线也并非没有约束,这种战略必须面对信息不足的问题。许多中小企业就是因为盲目进入一些陌生行业而导致经营危机的。所以,对于试图通过产业间升级实现转型的企业而言,一定要在自身核心能力基础上拓展新的业务领域,通过逐步介入某个行业的办法,通过“干中学”等方式掌握所进军行业的信息和默涵知识,以弥补信息不足的问题,同时,要有好的管理团队,及时控制转行的经营风险。
  
  (二)在稳定国际市场的同时,积极拓展国内市场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已从美国蔓延至全世界,日本、欧盟、东欧转型国家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出现了衰退,极大地限制了中国开辟国际市场的空间,使企业难以通过调整出口目的地的空间结构应对国际市场需求的下降。因此,一方面,中小企业要千方百计地稳定和开拓国际市场,另一方面,要大力开拓国内市场。中小企业应通过创新营销方式、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积极组团参加国内大型展览展销会,加快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积极参与国内重大区域开发等方式方法实现企业“出口转内销”的战略性转变。
  
  (三)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
  
  
长期以来,民营中小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来自于体制优势。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民营中小企业原有的体制优势不再。民营中小企业要继续赢得市场竞争,很大程度上要靠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狠抓内部管理来实现。民营中小企业要更加重视企业产品质量管理、环境管理、企业职工安全健康卫生管理,有条件的企业要考虑通过IS09000.IS014000.OHSAS18000管理体系的认证,获得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为创造知名品牌、知名企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长期以来,民营中小企业主要采取低成本战略谋求竞争优势,但这种低成本战略的运用是有限度的,一是与其他类型企业相比,其内部生产成本优势将下降,如企业员工工资福利待遇将逐步上升:二是过去许多具有外部性的行为将“内部化”增加企业的成本,如必须治理环境污染,必须保证职工的健康安全卫生(一段时期曾不在企业承担的责任范围内)等。未来民营中小企业谋求竞争优势将偏重采取差异化战略,这就要求加强企业研发力量,不断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五)重视企业人力资源开发
  
  
中小企业发展到今天,人才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近年来全国工商联的调查反映,人才短缺问题始终排在制约中小企业发展因素的前列,其重要性甚至超过了融资问题。整体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和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应是中小企业今后一段时期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要注重吸引和培养技术创新型人才,生产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三、完善政策法规,促进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
  

  一是制定完善与《中小企业促进法》、《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号)、《就业促进法》等法律法规相配套的政策,对中小企业实施援助计划。新的劳动工资政策对中小企业影响较大。为使这种负面冲击减到最小,各级政府有必要采取措施扶持中小企业逐步适应《劳动合同法》有关规定和最低工资标准的提升。特别是要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号)以及《就业促进法》,这些法律法规中在资金支持、创业扶持、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社会服务,以及消除体制性障碍、放宽市场准入、创造公平竞争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等方面对扶持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作出了有益的规定,关键是要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并创造条件予以落实。研究制定《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着力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对中小企业实施援助计划。
  二是发挥财税政策导向作用,促进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今后,要加大财政资金对中小企业在开拓市场、产品质量认证、政府采购、技术进步、贷款贴息、贷款信用担保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帮助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政府有关部门应积极帮助中小企业申报国家专项资金。到目前为止,国家已经设立了六个专门面向中小企业的专项资金,包括设立于1999年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设立于2000年的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设立于2001年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设立于2003年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专项补助资金、设立于2004年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设立于2004年的中小企业平台式服务体系专项补助资金。国家应进一步加大这些专项资金的投入。与此同时,应研究设立中小企业产业转移资金或基金,大力推动中小企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借鉴广东、浙江等地的经验,设立中小企业开拓国内市场专项资金,切实帮助中小企业开拓市场。积极落实国家财政部、商务部相关文件精神,做好对家电下乡、农机下乡实行财政补助专项工作,帮助中小企业开拓农村市场。要在切实杜绝对中小企业不合理的“乱收费”、公平大中小企业税负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实行税收优惠。比如,对于中小企业招收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应与城镇下岗职工、城镇待业人员同等对待,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为促使中小企业加大职工培训的力度,应将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职工教育经费由不超过计税工资总额2.5%的比例,提高到至少10%,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对中小企业的促进作用。支持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技术开发、建立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等方面享受相应优惠政策,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对符合国家环保、节能等标准的中小企业,不仅应减免所得税,也应减免流转税。与此同时,对于专营中小企业贷款的金融机构或者内设于大银行的小企业信贷部,应给予相应的所得税减免、返还等优惠政策,鼓励其向中小企业贷款。鉴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比较落后,应对中小企业从事生产性服务业给予特别税收优惠。
  三是坚持人民币汇率改革方向的同时,暂缓人民币升值步伐。人民币汇率改革是深化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我们必须要坚持并不断努力的方向。但是,在中国企业面临着太多的外部和内部压力、经营成本急剧上升的情况下,如果人民币升值过快,对中小企业来讲,打击可能是致命的,而这些倒闭的企业可能并不一定是我们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应该淘汰的企业,而是一些需要保护和扶植的幼稚民族企业。因此,国家应当通过对外汇市场的干预,把握好人民币升值的节奏,放缓人民币升值的步伐,给企业足够的时间消化前期人民币升值和其他因素造成企业经营成本上升的影响。待世界市场逐渐趋于好转,其他因素造成的经营压力减轻以后,再考虑加快人民币升值的步伐。
  四是推进金融体制改革,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金融体制改革与创新要充分考虑为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提供必要的服务问题。在金融创新上,各类银行要把中小企业作为重要服务对象,在金融产品和服务、金融工具和技术、金融监管方式和方法上进行创新,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必要的金融信贷服务。大中型银行内部应设立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单独考核、核算和定价,朝着“专人、专业、专注”的方向发展。在银行改革上,国有银行在加强与境外战略投资者深度合作的同时,也要积极开展与民营资本的合作,允许其作为战略投资者参股国有银行。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发展金融业,设立多种形式的中小金融企业和建立社区银行,这类金融机构以民营资本为主。在贷款考核方面,应借鉴浙江等地商业银行创造出来的给中小企业贷款重点关注“三品”(人品、产品、抵押品)和“三表”(水表、电表、“海关表”),而不仅是财务报表。在发展直接融资方面,积极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设立进入门槛较低的区域性柜台交易市场,并在条件成熟时促进与沪、深两市的对接。与此同时,贯彻落实《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90号).积极扶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建设,促进中小企业融资难和担保难问题的解决。
  五是优化发展环境,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组织社会资源,重点推动建立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创业辅导、技术创新、融资担保等重点服务。加大中小企业培训工作力度,逐步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多内容的中小企业培训体系。大力开展企业管理咨询服务工作,推动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指导企业正确把握经济走势,为企业购并、转型提供即时信息服务。进一步推动中小企业信息网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政策咨询等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