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黑电源滤波隔离插座:仲景汗法探析及临床运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04:02:07
仲景汗法探析及临床运用作者:曹灵勇    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 杭州 310053  

【摘要】  通过综合分析《伤寒论》、《金匮要略》有关汗法的条文,从适应症、禁忌症、法度,以及与他法合用四个方面对仲景汗法进行了归纳探析,以期临床能更好的运用汗法。

【关键词】  张仲景;汗法;适应症;禁忌症;伤寒论;金匮要略
仲景八法,汗法居其首。汗法,是指服用有发汗作用的药物,通过发汗,解除表邪的一种治法[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府,其次治五藏。治五藏者,半死半生也。”“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素问·热论》:“三阳经络,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藏者,故可汗而已。”足见从《内经》起就对汗法很重视。《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汗法应用得非常广泛,并不仅仅局限于表证,而是用来治疗多种疾病,二书涉及汗法的方剂就有45首之多,《伤寒论》397条原文中,与汗法有关的就有140多条。笔者试从仲景汗法的适应症、法度、禁忌症,还有汗法与其他诸法的合用等角度,探析仲景汗法及其临床运用。

  1 仲景汗法的适应症

  1.1 发热 “太阳中风,……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发热”是仲景汗法的主要适应症,发热、恶寒、脉浮三症一起出现,多属于太阳表证。伴有无汗、身疼痛、脉浮紧的为伤寒表实证,伴有汗出、脉浮缓的为中风表虚证。这都是由于风寒邪气袭表,人体正气起而抗邪所致,此时用汗法,能鼓舞正气,祛邪外出,一汗而解。临床多种感染性疾病的初期阶段,都可以灵活运用汗法。运用的关键是发热的同时,伴有恶寒、脉浮等症。

  1.2 咳喘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咳喘”治疗用汗法,立论于“肺主皮毛”,发汗则魄门开,肺气得宣,咳喘自平,况且多数咳喘患者也伴有表证,发汗后,外邪得祛,咳喘缓解。咳喘伴有发热、汗出、口渴、舌红脉浮数等里热壅盛的证候,仲景往往以麻黄配石膏内清外宣,如麻杏石甘汤、越婢加半夏汤。咳喘伴有咳吐大量清稀泡沫痰、背部恶寒、舌淡黯苔白腻脉弦等痰饮内盛的症候,仲景则配以干姜、生姜、细辛、半夏等温化痰饮之品,如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厚朴麻黄汤等。临床各种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均可运用。

  1.3 水肿 “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师曰: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而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里水,越婢加术汤主之;甘草麻黄汤亦主之。”“水之为病……发其汗即已。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浮者宜杏子汤”《素问·汤液醪醴论》即有“开鬼门、洁净府”的论述,仲景明确提出“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可见汗法是治疗水肿的重要方法。汗法主要用于风水,皮水,其证多兼表证,表现为浮肿,按之没指,身重而酸,恶风,脉浮,或见骨节疼痛,发热,口渴,汗出等。风水兼内热用越婢汤发越水气兼清里热。皮水夹热,证见面目红肿,脉沉,小便不利,则用越婢加术汤。皮水,内无热者,则用甘草麻黄汤发汗行水。如果正水要用汗法,须温经助阳发汗为宜,用麻黄附子汤。临床各种急慢性肾病、心脏病等表现为水肿的均可辨证取用。

  1.4 疼痛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曹灵勇: 仲景汗法探析及临床运用

  “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烦疼,……桂枝附子汤主之。”“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汗法所治之“疼痛”,多属于头身、关节肌肉的疼痛,内脏的疼痛一般不用汗法。此种疼痛,多由于风、寒、湿等邪气客于肌肉血脉,导致气滞血瘀,不通则痛,发汗祛除邪气后,气血条畅,通则不痛。风寒束表卫闭营郁用麻黄汤,寒湿在表用麻黄加术汤,风湿在表有化热倾向的用麻杏苡甘汤,风湿兼阳虚用桂枝附子汤,风湿历节兼有化热伤阴用桂枝芍药知母汤。临床上多种风湿病可辨证取用。

  汗法的适应症还有如黄疸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下利兼表逆流挽舟用葛根汤,营卫不和自汗用桂枝汤复发其汗,膀胱气化不利下焦蓄水的小便不利、消渴用五苓散通阳化气、外疏内利等。

  2 仲景汗法之法度

  “凡发汗,欲令手足俱周,时出似然,一时间许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温覆令一时许,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从以上原文可知,仲景发汗要求是:第一必须周身汗出;第二必须是微汗,即使峻汗如大青龙汤,也要求微汗,汗出多着,当以温粉扑之;第三时间是两个小时左右。如此则可充分祛除表邪而又不伤正气。

  3 仲景汗法的禁忌症

  3.1 里实热证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太阳病,二日反躁,凡熨其背,而大汗出,大热入胃,胃中水竭,躁烦必发谵语。”“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躁,心愦愦反谵语。”从以上条文不难看出,凡发热,不恶寒,口渴烦躁,说明热已入里,不在表,不论在里之热邪是无形的虚热,还是有形的实热,都不能再用发汗解表,而应清热泄实为法。此时如用辛温发汗,只会更助里热,犯了“实其实”之忌。

  3.2 里虚证 “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必便血。”“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痓。”“衄家,不可发汗”。“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栗而振。”

  “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与禹余粮丸。”“病人有寒,复发汗,胃中冷,必吐蛔。”“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以上九条后世称为麻黄九禁,反应的是阴阳气血不足者,当慎用或禁用汗法。因为“汗可伤阴亡血”“汗可亡阳脱气”。因此素体已呈“阴血虚”,如表现为咽喉干燥、淋家、疮家、衄家、亡血家、尺中迟等;或素体已呈“阳气虚”者,如表现为汗家、病人有寒、身重、心悸等,此时再应用“汗法”就可能导致亡阴、亡阳等严重后果,犯“虚其虚”之忌。

  4 仲景汗法与他法合用

  4.1 与下法合用 “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里实热证是禁用汗法的,但是临床却有太阳病未罢,阳明里实热已成,如此仲景示我们以“厚朴七物”之法,解表通里合用。

  4.2 与清法合用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宜桂枝二越婢一汤。”寒邪闭表,郁而化火,表有寒,里有热,非辛温发汗不足以祛表寒,非寒凉不足以清里热。仲景示我们以“大青龙汤”“桂枝二越婢一”之法,解表清里。

  4.3 与和法合用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此为少阳枢机不利,而太阳表证仍在,治当和解少阳,兼以解表。

  4.4 与温法合用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共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里阳虚证当慎用或禁用汗法,然临床上里阳虚者,卫外不固,更易外感风寒邪气,导致表里同病。如里阳虚严重者,当先回阳,如里阳虚不甚,则可表里同治,用温经发汗之法。

  4.5 与补法合用 “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虚人外感当扶正祛邪并用。从以上论述可知,仲景汗法能治疗多种症候,但多应兼有恶寒发热、脉浮等表证,不适用于里证(包括里实热证和里虚证)。其汗法的运用有严格的法度,临床上针对复杂的疾病,汗法可与八法中其余诸法合用。

【参考文献】
  [1] 中医研究院.中医名词术语选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