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墙 开源:李大光:隐蔽战线上的较量为何中共获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3 06:24:56
2011年02月28日 10:54:44  来源: 新华军事 【字号大小】【收藏】【打印】【关闭】



《潜伏》原班人马打造谍战剧《借枪》。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知彼知已,百战不殆”是《孙子兵法》阐述的战争基本准则。从1927年国共破裂直至1949年解放战争在大陆胜利,中国共产党人同国民党在争夺政权斗争中,除了在公开战场较量,还在隐蔽战线进行了激烈交锋。
为抵制流氓习气,周恩来提出“三大任务一不许”
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起,由于在反动军阀镇压下没有合法活动条件,长期处于地下活动状态,只是在1924-1927年间,在国民党当局辖区内才有合法地位。
1925年8月,主张联共的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被右派刺杀,刺客陈顺交待,下一步还要暗杀共产党,由周恩来、陈延年领导的两广区委就此感到有必要建立侦察保卫组织。
当时,周恩来安排在黄埔军校任职的陈赓等人掌握一些武装保卫力量,并开始在国民党内建立一些内线,就此开始了中共最早的情侦工作,不过组织还不健全。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前,虽然被中共中央事先得到内线零星报告,却因为缺乏其核心层的决策情报,临机又缺乏决心,致使上海、广州等地的党组织都遭到突然袭击,大批干部和群众骨干因未转移而遭捕杀。
1927年5月,从上海脱险的周恩来到达当时的中共中央所在地武汉,吸取之前的教训,为保卫中央安全建立了“特务股”(后称“特科”),在各处建立内线,并组织了精干的武装保卫人员和秘密交通网。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共的专职情报机构的建立倒要早于国民党。
1927年11月,周恩来从广东回沪后,重组了中央特科。此时,特科成员中有一些带有江湖流氓习气的人,如顾顺章等,热衷于打打杀杀。周恩来针对这些不良倾向,亲自为特科规定了“三大任务一不许”——“三大任务”是搞情报、惩处叛徒和执行各种特殊任务,“一不许”是不许在党内相互侦察。周恩来提出的“一不许”原则,对保障中共后来正常的党内生活极为重要。
中共从事隐蔽战线斗争时,从来不许搞暗杀一类的恐怖袭击。中共中央特科虽消灭过少量叛徒,却只限于向敌出卖机密,并马上会招致组织破坏的特例。中共中央特科最早开展的除奸工作,主要是1928年4月政治局常委、组织局主任罗亦农在上海因叛徒出卖被捕遇害案。
特科的内线关系很快查明,这是因担任中央秘书和接待的何家兴、贺芝华夫妇告了密。他们利用接待之机,偷记下上百名领导人住址,随后到租界巡捕房表示,愿以5万美元和出国护照为交换条件,出售此名单,并先说出罗亦农的地址,待捕捉验证确实后,再做下一步交易。
中共中央负责人闻知此讯后紧急搬家,红队又以放鞭炮作掩护,冲进这对叛徒住所,开枪将何家兴击毙,贺芝华头上也中枪负重伤,从而斩断了继续叛变的线索。
1929年8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彭湃、军委负责人杨殷等5人在上海沪西区开会时被逮捕,周恩来因临时有事未到而幸免。仅过了6天,彭湃等4人便在位于龙华的淞沪警备司令部内被杀害。
中央特科通过内线查明,告密者是军委秘书白鑫。此人在海陆丰红军中当团长时,便怕死弃职跑到上海,为追求荣华富贵而秘密自首,充当了内奸。
根据周恩来指示,同年11月11日夜,特科在法租界霞飞路(今淮海路)设伏,连开90余枪,击毙白鑫及特务保镖共5人。“霞飞路上的枪声”轰动上海,使叛徒特务一时丧胆,中央在沪安全也得到一定的保障。
红队在上海滩有了威名后,周恩来又专门强调:只能消灭危害党的叛徒和暗藏的特务内奸,对反动统治阶级头面人物,包括公开的特务头子都不要打,否则会偏离政治斗争的正确方向,并脱离群众。
有一次,特科负责人顾顺章得知有二三十个警探和“包打听”要在一品香饭店聚会,打算运去几皮箱炸药引爆。周恩来得知后,马上制止,认为这会把饭店炸成废墟并伤及无辜,将在社会上造成极坏影响。
在此后的革命斗争中,共产党人除了打击敌军事目标外,从不对反动营垒头面人物采取暗杀,从而防止了恐怖主义倾向,并且与国民党特务那种“下三烂”手段划清了界限,这也是争取人心成功的原因之一。
在当年的隐蔽战线斗争中,中共地下组织不仅把反对奢侈当做防止自身成员腐化的重要一环,同时出于经费所限和避免暴露,一般也不允许成员过豪华生活。正如西方情报界所言,“不像间谍的人是最好的间谍”。
然而,顾顺章却不顾周恩来的告诫,染有流氓习气。他很早参加工人运动,勇于冲锋,并担任过上海工人纠察队队长。他担任特科负责人后,借口工作特殊,经常拿走中央半数以上活动经费,且开销不受监督,还嫖娼、吸毒。这种道德上的堕落同党的原则和要求格格不入,顾顺章便心怀不满,筹划投敌。
1931年4月,他在武汉被捕后,马上叛变,并提出愿出卖中共中央机关全部住址。幸亏潜入敌特机关内的钱壮飞译出了武汉方面的来电,由李克农提前在上海报警,才使中共中央几十个机关、几百人连夜转移,免除了覆没性灾难。(《环球视野》第350期,摘自2011年2月1日《中国国防报》)
搜索更多 type= 的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