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32安装redis:你关注孩子的性格教育了吗?【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0:53:38
花一天时间,写成了这篇关于孩子性格教育的文章,希望感兴趣的家长能参与讨论和思考。
无数家长在狠抓着孩子的成绩教育的时候,我却在狠抓着孩子的性格教育。
我何以要这样“与众不同”、“另辟蹊径”呢?一者,我认为对孩子性格的培养应比对成绩的追求更重要;二者,对性格养成的重视,也并非我的主观臆断,而是有着许多现实而深刻的经验和教训的。
成长教育专家指出:“由性格决定的行为,是自孩子一出生起你便能察觉到的,而这些行为将伴随孩子走过一生。”
爱因斯坦也指出:“优秀的性格和钢铁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智力的成熟,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性格的,这点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识。”
从无名的,到有名的,凡在人生、事业上有所成就者,无不客观、朴素地注意,并强调这一点:性格,往往是人生征程中最终决胜的法宝或利器。
对于性格的解释,许多著作各有不一,甚至有的把个性与性格完全混为一谈。
个性,是在一个人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包括性格、兴趣、爱好等在内的,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性格,是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一个人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发展和变化,表现在人的态度和行为方面的较稳定的,如寡断、刚强、懦弱等心理特征。个性与性格,从哲学和逻辑学的角度来说,是一种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说,是一种具有遗传特征与非遗传特征的关系。简单来理解,个性特征与生俱来,初始稳定;性格特征后天养成,相对稳定。个性是一种天性,是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必须科学发现与遵循的;性格是一种素养,是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必须科学认识并不断完善的。个性无好坏,但性格有好坏。
当然,我们既不可能人人都是哲学家,也不可能人人都成为教育家,或者思想家,因而,我们普通的家长,是没有必要强求对个性与性格的概念进行抽象的分类和区别的。我们只需明白,性格是可以改变的,而并不是如长期以来人们对“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所片面理解的那样:我就是这样的性格,你让我改,我怎么可能改得了!(何况,辩证地来看,这则千古名句所说的本性,也只是“难移”,并没有说“绝对不能移”。)
因此,我们一定要在教育中,高度重视孩子性格的养成,要顺应孩子的个性特征,努力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而切不可为了学习上一时分数、名次的得失,强求孩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性格培养,很容易被家长们忽视,却又是绝不容忽视的;否则,再如何美丽芬芳的花朵,也终只能成为昙花一现,让人不由不扼腕叹息,徒生悲情——
《伤仲永》,那是古代神童的故事,离我们太遥远了,而且说的是父亲不顾天才孩子后天的教育与培育,导致天分泯灭,虽然与孩子唯父是从的性格不无关系,但真否与性格缺失有关,唯有猜测,无从考证;我们还是拿一度媒传极盛的现代神童宁铂的故事来说吧:宁铂,江西赣州人,曾被誉为“第一神童”,2岁半可背诵30多首毛泽东诗词,3岁能数100个数,4岁学会400多汉字,5岁上学,6岁学习《中医学概论》和使用中草药,8岁能下围棋并熟读《水浒传》,12岁,经国务院领导特批录取到中国科技大学学习,19岁毕业留校任教,成为全国最年轻的讲师。当人人都以为宁铂必将有一个美好光明的未来,必然能为国家的建设事业发挥应有的作用、都为宁铂的父母培养了这样一个极有出息的孩子而羡慕不已时,由于只重学习,不重性格养成,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各种人生问题的累积,宁铂“神话”,最终“奇迹”般地破灭了。由于自幼教育上“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理念灌输,养成了虚荣和害怕失败的性格,自17岁开始,宁铂先后三次报考研究生,在很有优势条件的情况下,均因性格上的畏缩,而三次放弃考试。害怕失去神童的光环,反而失去了神童的光芒。此后,宁铂对自己的个人能力愈发开始怀疑,学习兴趣与个人性情也发生了极大改变,过起了极度消极与愤懑的的生活。最终,37岁的宁铂,不顾劝阻,选择了到五台山出家,从此与世隔绝,泯然,甚至不如众人矣。或许您早知道这个故事,或许您还是第一次了解到,但无论怎样,都不容否认的是,这个特殊的事例,是很让人感伤的,也很让人警醒!
当我们不停地催促孩子去学这学那时,当我们不停的向孩子伸手要分数、要名次时,当我们不停的让孩子跳级学习、超人培训时,我们是否想过,这样的教育,与我们孩子的个性是否相容,性格是否相称,且方法与目标又是否恰当呢?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人之常情,人之恒爱;但身为家长,错误之情、错误之爱,有时比无情、无爱更可怕,更可恨。
孩子不是生而知之的,必须后天努力学习,才能有所成就,才能应付对自然改造的需要,应对对未来创造的需要;但是,孩子还是有其生性特点的,从重视成长教育的角度来说,必须高度关注孩子的个性心理特征,除能力外,包括气质与性格,务必在客观尊重孩子个性固有因素的基础上,以不回避气质差异对学习能力确有影响的认同为前提,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才可保障后天的教育努力不至因忽略了性格的可塑性,而放任某型缺陷的潜在囿积与畸变放大,使孩子的命运最终沦为一场闹剧而枉然谢幕。
巴甫洛夫研究指出,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可分为四种类型: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和抑制型,并分别(相似)对应希波克拉底划分的四种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以及抑郁质。在他看来,胆汁质者,攻击性强,易兴奋、不易约束、不可抑制;多血质者,活泼好动、反应灵活、好交际;粘液质者,安静、坚定、迟缓、有节制、不好交际;抑郁质者,胆小畏缩、消极防御反应强。立足研究前提,对应这些个性特征,有的教育者,把孩子的生性类型,划分为勇猛暴躁型、积极探索型、安静从容型和谨小慎微型;有的简约概括为力量型、活泼型、和平型和完美型;有的使用更易于感性认知的颜色来区分,划分为红色性格、黄色性格、蓝色性格和绿色性格。还有的作了更细的划分。这些划分既有科学依据,当然也有其一定的道理。正如我们所知:
“米开朗其罗在雕塑大卫像之前,花了很多时间挑选大理石。因为他知道——他可以改变石头的外形,但无法改变石头本身的质地和纹理。”
针对这些或称个性种类也好、或称性格类型也好(本就交叉难辨,也不立志做哲学或文学上的思考,如不介意的话,估且仍如许多著作那样,混称就混称吧)的种种分类,做家长的,有必要了解一二,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知自己孩子的个体特性,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观察孩子的日常行为,对孩子一些匪夷所思的出格举动,或者让人迷惑难解的现实表现,从本源上去思考,也就更易于理解和认同了。不同类型的孩子,有不同的适用方法,这在许多教育家的著述中不难找到,我们只要对照着参考,总能有所斩获。做家长的,不凡手勤些、眼勤些,多搜搜、看看,不无裨益。这是我的建议,也是我积极思考与践行的体会。
事实上,这些个性心理特征上的人为划分,严格来说,是没有好坏之分的,任何一种类型,其未来,都是有可能成就不凡的事业的,而且,一个孩子,往往并不能单纯的归属于某一特定类型,而只是某一方面的倾向性或多或少而已。所以,这是我们会观察与识判的家长,首先要解决的一个教育思想误区。不要错误地庆幸我的孩子属于某一种看似有利的类型、或错误唉叹我的孩子不幸属于了某一种看似不利的类型,然后就照搬照套,苛刻地就把孩子宣告为“是学习这块料”或“不是学习这块料”,而因一些天性差异,就把孩子简单、粗暴地或捧入学习的“天堂”,或打入了学习的“地狱”,以致他们的未来,最终都因家长不实的幻想和孩子不安的努力而面临崩溃。
个性也好,性格也好,虽稳定,但终归是相对的。个性是天性的对称物,也是要通过社会实践逐渐发展成形的,起决定性的因子,就是:性格;性格是个性的重要组成,养成好坏,将极大决定个性发展与个人命运的最终成败。性格教育的目标就是:无论何种个性类型,始终要围绕“好性格”的方向,不懈肯定,不懈鼓励,不懈调整,不懈培育。
好性格,就是要努力克服各型个性特征的消极干扰面,大力拓展积极影响面,培优汰劣,补弱固强,最终形成自信、开朗、热情、勇敢、独立、诚实、勤奋、朴素、豁达、善良等这些稳定而宝贵的心理特征,使孩子真正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在未来各种命运机遇的不断挑战与考验中,综合发展,循序渐进,成长为最后的王者。
“一个人有着一种什么样的性格,就会有一双什么样的手,就会有一副能对付什么样事情的头脑”、“一个人的命运就在他的性格中。一个人一生是否有作为,是否成功,是否幸福,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往往是性格,而不是智力。”——这些哲人的话,都是对性格要素最权威的判断:性格,决定命运!
孩子的性格教育,首先要从家长抓起,要把立志改掉家长们不良的生活和教育态度,作为决胜的关键,彻底认清现实。
日本心理学家诧摩武俊曾对母亲的态度与子女性格的关系,做过一个研究,结果表明:如果母亲的态度是支配一切的,孩子容易形成顺从、无主动性、消极等性格特征;如果母亲的态度是过于严厉的,孩子容易形成幼稚、依赖、被动、胆怯等性格特征;如果母亲的态度是溺爱的,孩子容易形成任性、反抗、神经质等性格特征;如果母亲的态度是忽视的,孩子容易形成冷酷、攻击、情绪不安定等性格特征;如果母亲的态度是残酷、专制的,孩子容易形成执拗、躲避、叛逆、自我为中心等性格特征;如果母亲的态度是民主的,孩子则容易形成爽直、协作、亲切、善于社会交往、独立性强等性格特征。可见,家庭环境、家长作风和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性格特征有着多么巨大的影响。
善于营造宁静愉快、轻松和谐家庭气氛的家长,才是一个成功的家长;总是制造紧张不安、纷争压抑家庭气氛的家长,为了孩子的未来,您实在有必要从现在开始就好好地观察观察、思考思考了:您的孩子是否正变得越来越孤僻、越来越冷漠、越来越依赖或越来越叛逆了呢?
孩子的性格教育,不仅要求家长要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还要关心孩子的兴趣爱好,关心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各种情绪需求与困扰。
孩子做了一件好事或取得了一点进步,渴望您的及时肯定与表扬;孩子做了一件傻事或犯了某些错误,希望得到您的宽慰与谅解;孩子疲劳学习了一天,想玩一玩、休息休息,盼望得到您的准许与认可;孩子读到了一本好书或爱上了一项运动,奢望能与忙碌的您一起分享,或得到您参与的奖励;孩子不想参加令人讨厌的培训或辅导,而想参加自己喜欢的郊游或聚会,巴望着您的格外开恩、放过一马;孩子有无数的烦恼与问题,无时无刻不近乎无望地,期待着严肃而浮躁的您,或能帮助他们一一化解与解答……这些,您都能及时、耐心、欣然地做到吗?
百分百的家长,那肯定是不存在的;但只要我们每天都拿出一点时间,每天哪怕都只做出百分之一的努力,坚持下去,孩子的命运,距离百分的理想,不是每天又缩短了一分的差距吗?
孩子的性格教育,是一个庞大精密的系统,也是一个繁杂细碎的工程,是一项“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既考验家长意志,也展示家长雄心的丰功伟业。
“每天花半个小时和孩子交流、多听听孩子的声音、给孩子讲故事、从来不说孩子比别的孩子差、绝不用辱骂来惩罚孩子、不要当众批评和嘲笑孩子、不要过分夸奖孩子、严肃指出孩子的错误、不要总对孩子一本正经、不要对孩子过分严厉、不要暗示孩子做不良的事、让孩子正确树立心中的偶像、及时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不断寻找值得赞美的东西、让孩子做想做的事、让孩子自由选择自己的伙伴、认真对待孩子提出的正经问题和看法、不要让孩子要啥买啥、记得经常亲吻你的孩子、不要给孩子贴上'笨’的标签、鼓励孩子尽量不依赖成年人、给孩子一些私人空间、经常和孩子郊游、和孩子一起读书、和孩子一起看他喜欢的动画片、和孩子一起下棋、注意培养孩子的善心、每天思考一个关于孩子成长的问题、生活中的困难以及一些家庭的大事有时可以和孩子商量商量、快乐与孩子分享、让孩子笑着入睡……”等等等等,无不对孩子的性格养成起着极其有效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聪明的家长,细细对照一下,您是否每天都以此认真审视过和要求过自己呢?
归根结底,孩子的性格教育,就是要努力培养孩子高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孩子活跃的思维,鼓励孩子勇于探索,砥砺孩子耐挫的情志,帮助孩子勇敢跨越各种不良的性格障碍,形成始终朝气蓬勃、愉快向上的良好习惯与高雅情趣。要让孩子真正成为一个阳光儿童、阳光少年,让孩子永远拥有一个阳光的体魄,拥有一个阳光的性格,恒定着阳光的情绪,散射着阳光的活力,弥漫着阳光的芳香,保持着阳光的魅力!
“开朗的性格不仅可以使自己经常保持心情的愉快,而且可以感染你周围的人们,使他们也觉得人生充满了和谐与光明。”(罗兰语)——这,可算是我追求性格教育的最高境界。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