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置路由器后不能上网:非鬼而祭(论语风云系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6:15:47

【原文】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传统解释】

  孔子说:“不是自己族里的鬼神也去祭祀,就是献媚。遇见合乎道义的事却不去做,就是懦弱无勇啊。”

【简论】

  有相当一部分知识分子都会觉得中国的文化思想颇为混沌、凌乱,还夹杂着丝丝的酸腐味儿,但又搞不明白问题出在哪儿。我认为主要原因就是来自对古代经书的误解。日久月累,集小偏、小差终成大错啊!就上述这样的理解,孔老夫子在天有灵的话,鼻子非得气歪不可!人们把“其”理解为所有格的“他的”,而实际上它在此的用法儿应该是宾格的“他”。试问:“鬼”是什么?都是有谁在祭拜鬼的?又有谁会把自己的列祖列宗或新近逝去的亲人称作鬼的?“鬼”是古人想象出来的一种从死人尸体上脱离的似人非人的魂魄的形象。它带有明显的恐惧、厌烦、不屑、蔑视等情绪,是不能称谓自己的祖辈先辈、亲人近人的。“非其鬼”不是说“不是自己的鬼”,而是说“他还不是鬼”。它是由“其非鬼”的“非”字前置变化过来的,以加重对“非”字的重视语气。个人崇拜的极端就是为尚在人世的生者建“生祠”,进行“活人祭”。

  为生者建“生祠”,可以说是古已早有。据清·赵翼《陔馀丛考·生祠》考证:“《庄子》:庚桑子所居,人皆尸祝之。盖已开其端。《史记》:栾布为燕相,燕齐之间皆为立祠,号曰栾公社;石庆为齐相,齐人为立石相祠。此生祠之始也。”

  生祠并非一律为坏人所建,而是有忠有奸。位于江苏靖江市生祠镇的“生祠堂”就是为纪念民族英雄岳飞而建。据有关资料记载,南宋建炎四年,抗金英雄岳飞退军江阴军沙途中,安顿江淮流民于此,并派兵呵护。百姓感其恩德,集资兴建祠堂,以供人们祭祀敬仰。因为于岳飞生前所建,故名“生祠堂”。全称“岳忠武穆生祠堂”或“岳忠武穆王生祠堂”,俗称“岳王庙”。

  明朝时,山东藤县百姓为纪念在当地为官清廉而即将去燕京赴任的赵邦清,为他建造了生祠。“黄童白叟,罗而拜之。”

  建生祠,还数权奸最烈。《明实录》记载:明熹宗天启年间,权阉司礼监秉笔太监魏忠贤擅自把持朝政,权倾天下。许多谄媚之徒或畏惧其气焰者纷纷为其建造生祠,竟达两千多座。迫于阉党淫威,边关大将袁崇焕和兵部尚书阎鸣泰上奏朝廷,称颂魏忠贤的功德,并要求在宁远、前屯两地为魏忠贤修建生祠。明末清初大学者顾炎武《日知录·生碑》感慨道:“今代无官不建生祠,然有去任未几,而毁其像、易其主者。”

【释字】

  1、鬼:《说文》:“鬼,人所归为鬼。从人,像鬼头。”

  2、祭:《说文》:“祭,祭祀也。从示,右手持肉。”段注:“祭祀也,统言则祭、祀不别也。从示,右手持肉。此合三字会意也。”近人解释其古文字形说:左边是牲肉,右边是“又”即“手”。下面是祭桌。表示以手持肉祭祀神灵。古人杀生,一是为自己吃,再就是常把牲肉放在祭台上。“祭”字就是有酒有肉的祭祀。

  我认为:今人理解古文字,应象古人造字一样,既要严守大路上的章法,又要懂得细节方面的变通。我们来看甲骨文的“祭”字,它的左边月牙和水,右边是个“又”字。如此挑选、搭配字符之后,可以兼顾地表达两种祭祀方式。一是祭洒,一是祭供。当把它看作是手持酒器、以酒洒地的时候,表示的就是祭酒;当把它看作是用筷子或木棒支撑着湿淋淋的熟肉的时候,表示的就是祭供。到了金文,就变成了“月、又、示”。此时的“月”表示以肉为主的祭品,“又”表示各类祭品的支架,“示”表示祭台。古时候,各类祭祀活动非常频繁,它本身又具有精神情感层面和礼仪形式层面的双重性。既要形式上的丰盛隆重,又要兼顾价值上的不过于靡费铺张。因而,常常离不了利用各种支架的辅助、支撑。

【重新解释】

  孔子说:“一个人还没有死就去祭拜他,就是献媚。遇见不平的事却不去制止它,就是懦弱无勇啊!”

【赏析】

  按旧的理解法,子曰之“非其鬼而祭之,谄也。”与“见义不为,无勇也。”放在一起,就看不出有什么瓜葛来。按我的理解,就会发现它们是关联而递进的关系。对于擅权弄事的奸佞之徒,不仅不去献媚他、巴结他,还应该大义凛然地去制止他、反对他!

您可能也喜欢:
  • 【原创】攻乎异端(论语风云系列)
  • 【原创】先行其言(论语风云系列)
  • 【原创】周而不比(论语风云系列)
  • 【原创】思无邪(论语风云系列)
  • 【原创】君子不器(论语风云系列)
  • 【原创】慎终追远(论语风云系列)
  • 【原创】不重不威(论语风云系列)
  • 【原创】贤贤易色(论语风云系列)
  • 【原创】巧言令色(论语风云系列)
  • 【原创】《论语》需要再认识
  • 【原创】学而时习之(论语风云系列)
  • 【原创】举善而教(论语风云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