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缙为啥这样死:走近伟人:毛泽东的保健医生兼秘书的难忘回忆(全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3:10:24

初见毛泽东(1)

走近伟人:毛泽东的保健医生兼秘书的难忘回忆(全本) 独家解密毛泽东在红墙内的“私生活”

收藏本书 字号 - +

  “枪是可以杀人的!”“我们革命党人认识这个真理,代价是极其惨重的,花去了无数个革命志士的生命”。这是我第一次在伸手可及的距离中听到毛泽东讲的第一句话。在我的眼前,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领袖:魁伟的体魄、宽阔的前额、紧锁的眉头和深邃的眼神。

  1924年4月5日,我出生在河北省新安县白洋淀的东南角的北冯村。我家很穷,两间半低矮、昏暗的小土坯房,就在白洋淀湖边。父亲给人家当长工,母亲每天编织苇蓆,尽管很穷,父亲还是要让我念书,他认为自己苦了半辈子,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贺龙领导的八路军120师在我家乡一带打日本,很受老百姓的爱戴,我当了村里儿童团副团长,常常站岗放哨,这时毛泽东这个名字在我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根。1938年8月,我高小毕业就参加了抗日政府的工作,后被任命安新县秘书室的书记员。1940年10月考入了华北联大,1941年又转入白求恩学校学习,经考试编入高二期学习(相当大专班)。

  1943年的3月11日,晋察冀白求恩医校的大部分同学和部分教师,穿上刚刚发下来的绿色军装,以反扫荡的名义转移,最后经过约三个月的“长征”,西渡黄河到达陕北,经过两次考试,部分同学进入延安中国医科大学学习。想不到,我这一步迈出之后,便走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身边。

  未来延安之前,在华北联大时,我就学会了唱《延安颂》:“啊!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热血在你心中奔腾……”

  中国延安医科大学由原红军卫生学校发展改编成立的。校址在柳树店,坐落在延安城东约十五华里的延河南岸,与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隔河相望,与延安鲁迅文艺学院的驻地桥儿沟,也几乎直对着。

  延安中国医科大学算是当时解放区最高的医学之府了。为了长期抗战,办起了正规的医学院,学期5年,没有假期,对学生的文化水平要求高些。

  医大的师生们来自全国的四面八方,大家都有个共同的愿望——想要见到毛泽东。

  1943年的初秋,气爽天高,碧空晴朗。开学上课不久,一天下午,同学们正在窑洞里复习功课,一辆美式的吉普车驰进了柳树店的山沟,旋即停在延安中国医科大学的操场上,当车上的主人走下车来时,被附近的几位同学发觉了,他们立即欢呼起来:

  “毛主席来啦!”

  “毛主席来啦!”

  ……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毛泽东。

  寂静的小山沟,顿时沸腾了起来。在宿舍里自习的同学,听到了欢呼声,都奔出了窑洞,展开了双臂,欢呼雀跃着从东西两面的山坡上,飞奔而下,跑向学校的操场。

  “毛主席!”

  “毛主席!”

  “毛主席!”

  ……

  欢呼声震动着山谷,人流注入了沟底,顷刻之间,蜂拥而来的同学们把毛泽东围了起来……

  “!!!……”清脆悦耳的集合钟声响了起来,这口钟就挂在我们三大队的队部所在地。它代替了部队的号声。上下课、自习、睡眠、起床都由它调动。同学们可以从钟声的长短组合,急慢的配合来理解钟声的命令。同学们一听,就知道了是集合的钟声。

  校领导指示各大队集合,整队到大礼堂(老同学们自己动手造起来的)听毛泽东讲话。

  喜气洋洋的队伍迈着轻快的步子,走进了大礼堂,同学们席地而坐,礼堂被挤得满满的。老师和校领导们都挤在礼堂大门口内的东侧,紧靠着墙站立着,等于是站在了主席台上,需要侧过身来听毛泽东讲话了,同学们都翘首直腰看着门口,希冀着毛泽东尽快地出现。金色的阳光从礼堂的西侧窗口挤了进来,抚摸着兴奋的同学们,窗外柳树梢上的麻雀唧唧喳喳地欢叫着,增添了喜庆的气氛……

  喜出望外的同学们,兴高采烈地议论着。最早发现毛泽东到来的几位同学,更是眉飞色舞,提高了嗓门叙述着他们的发现,此刻他们觉得比其他同学更加幸福。

  同学们沉浸在兴奋、欢乐的气氛之中……

  这一天,真是我们延安中国医科大学的大喜日子!

  大礼堂北门的偏西侧,放了一张同学们上课用的书桌。毛泽东的随行卫士穿着一身灰色的军装,瘦小的个儿,精干利索。他从腰带上解下用布袋装着的军用白搪瓷茶缸,持着一侧的耳把,再从挎带的布口袋里拿出了一个无提手的小暖水瓶,倒了半杯水,然后,把茶缸放在桌面的西侧,我就坐在这张书桌西南桌腿的前面,因为我坐在第一排,伸手几乎能摸到桌子腿。

上手机凤凰网,随时随地阅读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