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行合一是什么意思:2011.06:2010年世界贸易运行情况及展望(高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7:13:34
来源:中国信息报 2011-06-29 16:12:20
2010年世界贸易运行情况及展望
世界贸易组织(WTO)近期发布了2010年世界贸易进出口的初步统计数据。数据结果显示,在经历了2009年的大幅回落后,2010年世界货物贸易量比上年增长14.5%(剔除物价和汇率变动因素,除表格外下同),创下1950年有该统计以来的最大增幅记录,大大高于世界经济同期增速,呈现出恢复性增长的态势。WTO预计,2011年世界货物贸易量增长率将放缓至6.5%,但仍将高于1990-2008年6.0%的平均增速。目前,世界贸易进出口仍面临着许多困难和不确定性因素,金融危机之后的贸易环境将更为艰难和复杂。
2010年世界贸易运行情况
1.世界贸易的强劲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主要推动力量
2010年,世界经济总体呈现复苏态势,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经济均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正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1年4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显示,2010年世界经济增长5%,其中发达国家增长3%,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增长7.3%。世界贸易的强劲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主要推动力量。WTO初步统计显示,2010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增长14.5%,创下1950年有该统计以来的最大增幅记录,大大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增速,呈现出恢复性增长的态势。
2.世界各地区贸易增长不平衡
2010年,世界各地区、各经济体增长力度不一,分化较为明显。从2010年年中开始,全球经济增速明显降低,众多不确定性因素逐渐显现,如各国货币政策博弈加深,实体经济增长乏力,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主权债务风险此起彼伏等。经济恢复的不平衡导致了贸易恢复的不平衡。2010年,发达国家出口增长12.9%,发展中国家和独联体国家出口增长16.7%;发达国家进口增长10.7%,发展中国家和独联体国家进口增长17.9%。美国和欧盟对外贸易增长缓慢,出口分别增长15.4%、11.4%,进口分别增长14.8%、9.2%;相比之下亚洲地区表现更为出色,出口增长23.1%,中国和日本的出口分别增长28%、28%,进口分别增长22.1%、10%。
3.发达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份额降至历史最低
2010年,由于初级产品价格高涨,以及亚洲等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发展中国家和独联体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份额提高到45%,高于以往任何一个时期;而发达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份额降低到55%,为历史最低水平。自然资源产品的出口主要来自非洲、独联体、中东、南美等发展中国家地区,进口方主要为中国和印度等高速发展的经济体,2010年初级产品贸易量虽然不高,但由于价格高涨,因此以美元标价和统计的贸易额高涨,这也是导致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份额提高的重要原因。
2010年世界前十位国家和地区货物贸易进出口额排行榜
单位:亿美元
位次
国家和地区
出口额
占世界份额(%)
比上年增长(%)
位次
国家和地区
进口额
占世界份额(%)
比上年增长(%)
1
中国
15780
10.4
31
1
美国
19880
12.8
23
2
美国
12780
8.4
21
2
中国
13950
9.1
39
3
德国
12690
8.3
13
3
德国
10870
6.9
15
4
日本
7700
5.1
33
4
日本
6930
4.5
25
5
荷兰
5720
3.8
15
5
法国
6060
3.9
8
6
法国
5210
3.4
7
6
英国
5580
3.6
15
7
韩国
4660
3.1
28
7
荷兰
5170
3.4
17
8
意大利
4480
2.9
10
8
意大利
4840
3.1
17
9
比利时
4110
2.7
11
9
中国香港
4420
2.9
25
10
英国
4050
2.6
15
10
韩国
4250
2.8
32
资料来源:世界贸易组织
2010年中国对外贸易运行情况
2010年,在世界经济逐步复苏、国际市场需求回暖和国内经济向好等有利环境下,中国对外贸易实现了快速增长,进出口已经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并再创历史新高。同时,贸易平衡状况继续改善,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贸易伙伴也更加趋向多元化。
1.进出口快速恢复至危机前水平
2010年,中国进出口29727.6亿美元,同比增长34.7%。其中出口15779.3亿美元,增长31.3%;进口13948.3亿美元,增长38.7%。进出口、出口、进口比2008年分别增长16%、10.3%和23.2%。
2.贸易顺差不断下降,进出口趋向于平衡
2010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顺差为1831.0亿美元,比2009年下降6.4%,比2008年下降38.6%。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国内经济快速发展产生的需求拉动进口增长;人民币不断升值使进口成本降低,企业进口的意愿增强;国际资源性产品进口价格全面上扬使进口额增加。
3.贸易方式和经营主体得到进一步优化
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出口和进口分别增长36.0%和43.7%,一般贸易增长明显快于加工贸易。从经营主体看,国有企业出口增长22.7%,进口增长34.3%;民营企业出口增长42.2%,进口增长56.6%,民营企业进出口规模和增速都超过了国有企业,显示出较强的活力。
4.与新兴市场国家贸易额快速上升
2010年,欧盟、美国、日本仍为中国前三大贸易伙伴,中欧、中美、中日贸易额分别为4797.1亿美元、3853.4亿美元、2977.7亿美元,同比增长31.8%、29.2%、30.2%;同期,中国与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东盟、巴西、印度、俄罗斯贸易额分别为2927.8亿美元、625.5亿美元、617.6亿美元、554.5亿美元,同比增长37.5%、47.5%、42.4%、43.1%。
世界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世界贸易进出口仍面临着许多困难和不确定性因素,金融危机之后的贸易环境将更为艰难和复杂。
1.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
在国际经济复苏前景不确定的背景下,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速度缓慢,国内经济矛盾凸显,政治压力增大,使其急于进一步将国内矛盾转嫁国外,贸易保护主义的浪潮更加汹涌。同时,许多国家更加重视通过出口缓解国内压力,自顾倾向明显,保护主义升温,世界贸易组织(WTO)多哈谈判陷入停滞,贸易摩擦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如美国商务部于2010年8月公布了带有明显的贸易保护主义色彩的强化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救济措施的一揽子建议,旨在加大反倾销和反补贴等政策的执行力度,对进口贸易不公平问题采取更为严厉的立场;欧盟则开始对产自中国的多种产品加收临时反倾销税;日本政府为了保持本国贸易顺差,也放松了反倾销裁定条件。
2.汇率争端再起,抑制贸易发展
在全球经济刚刚艰难地踏上复苏进程之时,全球汇率的混乱局势日益让人担忧。美元贬值导致许多国家货币相应地被升值,出口遭遇冲击,热钱持续涌入,这些国家被迫出台种种短期汇率干预措施,围绕汇率的紧张情绪一触即发。2010年,美国再启量化宽松政策,并提出“未来5年内出口翻番”的政策目标,这些都需要弱势美元的支持。汇率之争的背后,折射出美国将危机成本转移给世界的深层动机。
3.债务问题长期困扰经济贸易发展
为应对金融危机,发达经济体推出了规模巨大的刺激性财政政策,导致政府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不论是这次世界经济复苏,还是次贷危机之前发达国家经济的多年持续较高增长,都是建立在大规模对内对外负债基础之上的,是一种负债型经济增长。美欧日等国国债和财政赤字规模都达到了历史高点,欧盟更是成为主权债务危机的重灾区。2009年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开始显现,随后危机逐步向欧洲其他国家蔓延。即使是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也面临大量债务问题的困扰。目前,国际金融危机正在从私人银行危机转向主权债务危机,甚至向国际货币体系危机演变,各主要货币汇率竞争性贬值,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仍存在反复的可能,现有国际经济、金融秩序将再度受到严重影响。主权债务问题短期内难以平息,将长期困扰发达经济体的复苏脚步。
2011年世界贸易发展展望
WTO预计,2011年世界货物贸易出口增长率将放缓至6.5%,但仍将高于1990-2008年6.0%的平均增速。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长4.5%,发展中国家和独联体增长9.5%。做出上述预测的主要依据是:
1.世界经济复苏的进程并非一帆风顺,风险因素不断出现
金融危机深层次矛盾尚未有效解决,一些固有矛盾又有新发展,世界经济可持续复苏面临许多不确定性因素。根据IMF预测,2011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4.4%,较上年放慢0.6个百分点。其中,发达国家经济增长2.4%,较上年放慢0.6个百分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6.5%,较上年放慢0.8个百分点。
2.突发事件影响经济和贸易发展
国际上一系列突发事件也成为影响世界经济运行新的不确定因素,给经济复苏带来巨大阻力。2011年初起,西亚北非局势持续动荡,对全球原油供给造成了较大影响,推动国际油价大幅上涨。新兴市场经济体高涨的油价加剧了通胀压力,对经济增长将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3月份,日本大地震及其引发的核泄漏灾害,不仅对日本本国经济造成了沉重打击,还对世界经济复苏进程构成一定影响。由于全球供应链受到严重冲击,汽车、电子信息产品等相关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受到较大影响。
3.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实体经济复苏
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导致美元不断走低,巨额资金受投机因素和避险因素驱使,大量涌入大宗商品市场,再加上中东局势动荡和日本地震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整体上涨。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截至2011年1月底,国际食品价格指数比上年同期上涨29%,粮食价格已经逼近2008年的历史最高点。2010年国际市场油价震荡上行,年平均价格比2009年上涨28%左右。截至2011年4月底,国际原油价格今年以来再度上涨20%以上,逼近2008年10月以来新高。大宗商品价格高企增加了绝大多数工业产业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因此,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是确实存在的。
4.通胀压力上升加大全球经济复苏成本
大宗商品价格高涨在资本市场也引致了货币需求的飙升,并加大了通货膨胀风险。全球通胀水平不断升温,并正从新兴市场经济体逐步向发达经济体蔓延扩散。2011年2月,俄罗斯、印度、巴西、韩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分别上涨9.5%、8.3%、6%和4.5%,均创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美国2月份CPI同比上涨2.1%,环比已连续8个月上涨,其中食品和能源分别上涨2.3%和11%;欧元区3月份CPI达2.7%,英国2月份为4.4%。在此形势下,新兴经济体已经并将进一步采取紧缩政策,欧元区已经开始加息,美国可能提前退出刺激政策。如果通胀形势继续加剧,势必影响世界经济复苏进程。
需要我国关注的问题
从国内看,2011年经济还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中国外贸发展具有许多有利条件,但一些长期矛盾和短期问题叠加,外贸形势依然复杂,影响外贸进出口平稳发展的不确定因素还很多。一是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的带动,原材料价格持续攀升,外贸生产企业成本压力难以承受,挤占企业利润空间,中小企业面临的成本压力更大;二是劳动力工资继续提高,招工难和用工成本不断增长,困扰外贸企业正常经营;三是人民币升值压力较大,影响外贸企业生产经营;四是随着我国步入加息周期,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连续上调,外贸企业融资成本增加。概括来讲,困难主要源自于要素成本的集中上升,并与其他因素叠加在一起,对我国外贸进出口构成了较大不利影响。
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随着经济持续较快发展,要素成本上升是一个必然趋势,短期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企业生产经营和国际竞争力,影响到外贸平稳较快发展。同时也要看到,逐步理顺国内要素价格,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从中长期来看,有利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根本的出路还在于适应这种变化趋势,靠增强创新能力、调整产品结构、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化解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切实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变。
总之,世界经济缓慢复苏特别是新兴经济体较快增长将带来更大的需求空间,但也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预计2011年中国对外贸易将继续平稳发展,但增速比上年可能有所回落;在国内需求不断增加、扩大进口政策支持和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共同作用下,进口增长有望继续快于出口,贸易平衡状况将进一步改善。
(作者单位: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
上一条: 下一条: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