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体验馆设计方案:杂志的公司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10:27:23
一本杂志就是一本思想史,一本杂志就是一本观念与知识的集合。它的主要功能就是传递资讯与信息。所以,内容是最重要的。以广州的《新周刊》为例,这本杂志是当今最懂经营的杂志。最近他们打出自己的广告口号是:观点供应商、视觉开发商、资讯整合商、传媒运营商。从这几个宣传语来看他们的经营意识是很强的。观点、视觉、资讯、传媒分别对应的是内容、版式、信息、与经营。这说明《新周刊》早己把杂志作为一个公司来经营了。在全国的期刊中,说自己是传媒运营商应该是最早的。《新周刊》不是针对某个行业的专业期刊,但它的内容却濒猎面很广:经济、文化、时尚、娱乐、政治、社会、体育完全是这个社会观察家。有高度也有深度,观点绝对时尚,思想绝对超前,还能不断制造概念、也能不断生发新的思想。在选题方面,无论什么领域,什么敏感的话题都收入其中,却也谈的头头是道,让专业刊物都为之折服。

  《新周刊》以做专题为最,无论是“大盘点”还是“第四城”,都成为了今日传媒的学习的榜样。“十六年之痒”、(1999年1月),“砸烂电视”,“中国电视节目榜”; “冷眼看财富”(1999年10月); “不得带入21世纪的111种行为”(2000年1月)等,成为专题的榜样。

  新周刊的“新周专题”把国外杂志流行的Topic(主题)概念玩的青出于蓝更胜于蓝,只以四年功夫,就办成了中国最时尚的新锐周刊。而且《新周刊》在版式上的与众不同也在中国的杂志市场上纵横独步。

  还有《时尚》杂志,强调时尚比吃饭重要,花钱比挣钱重要。《世界时装之苑》长期占据中国时尚市场,以赏心悦目的美丽内容吸引它的读者。《读者》杂志一直是古典精神的宣扬者。《女友》是女性杂志的代表,伴随诸多的女孩子圆了女人梦,近来更趋于时尚,而且又发展出更多的子刊。《母语》由纯文学刊物改版为另类杂志,但另类不成自己倒先死,早己停刊好几期了。这是内容定位误区的代表。光有人叫好没有人出钱,这样的杂志不可能长久。如果说到销售,这种定位只能卖一次。《南风窗》以时政论述为主,近年来,又开始关注营销,它一方面鼓吹成功但又批判社会时政,在国内刊物中还不多见。就这一点有人认为甚至超过了《南方周末》。

  《文学自由谈》以文学批评为主,以“骂人”见长,培养出了一大批的酷评家。

  杂志鲜明个性建立,是依赖于内容的。除了出售杂志本身,还可以卖给广告商,也就是第二次销售。而且现在的杂志主要是卖给广告商的。如《读者》、《故事会》这样发行海量的杂志,卖的主要是杂志。而一些特别专业的杂志主要卖的是广告。如像《东方航空》这样的杂志,不过是一份机上读物,却被国际期刊联盟奉为广告合作伙伴,一年下来广告进账达一个亿。还有一份《中国民用航空》杂志被一家广告公司买断经营,一年也有500万的广告收入。专业化趋势越分越细,定位越来越精致, 例如《高尔夫》、《搏》、《运动休闲》、《运动精品》、《时尚高尔夫》等,就体育杂志就可分为很多,而且个个都活的都不错。这就是走广告路线的结果。

  湖南的《足球周刊》甫一创刊就做20万的发行量,势头很猛。在白领丽刊和时尚生活类期刊方面,《风韵》、《品位》、《出色》、《风尚》都着眼于都市男女,而《新娘》更是定位婚庆市场,死走专业化之路。

  中国的期刊市场,也有点像电脑市场上,几个大户吃下大半江山,其余一些小虾咪只能苦苦渡日。20%的刊物,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和知名度,就是一个重要的现实。所以各类杂志每天都寻思着变脸。

  《三联生活周刊》今年开始由原来的半月刊改为真正的周刊,增加即时新闻的比重,并争取向《时代》和《明镜》的风格靠近。"增强刊物的时效性,是各期刊缩短周期的最主要原因也是刊物全面改版的一个主流趋势。据有关资料统计,2001年由双月刊缩至月刊的在10种以内,由月刊缩至半月刊的有10余种。

  生活类杂志大多则以扩大读者面为目标,或增设新栏目,或分刊。

  《知音》为拓展视野,新近创办了《打工》杂志,向读者提供创业信息,相信应该能吸引一批新的目光。

  《读者》不但由月刊改为半月刊,更进一步改版,分为城市版和农村版。增加精彩文章的连载和言论栏目,以扩大读者层面。还将创办全彩画报式“豪华”新刊《读者欣赏》,开拓精品市场。

  《女友》杂志已早在去年分为上、下半月出刊。上半月退出时尚行列,以年轻动感为主走平民路线。下半月则成熟化一些,贴近白领生活,并增加互动、公益、资讯类内容。此外,《女友》杂志能从年龄段上的明确区分拓展更大的市场。《环球》杂志也将在今年推出自己的姐妹篇。

  时尚类杂志今年的动静相对其它类期刊而言不算大,大多都没有什么伤筋动骨的“手术”,但追求精品化是他们共同的目标。

   《新周刊》表示会在新千年里有一些新的考虑,并逐步在今后的杂志中体现出来,而其文章的质量会有一个大的提高,并更注重理性思考和对大的社会文化现象的关注。

  “非名家不发”的《收获》杂志,今年将更加注重推新人新作,拟出两期“新人”专号。希望借此给文坛带来些新鲜力量,并吸引更多40岁以下的读者,此外杂志将新增余光中“乡愁”和贾平凹“重走丝路”个人专栏以及阿城、陈村“轮流坐庄”的对话栏目。《钟山》也将更多关注文学新星。《作家》则新增设有格非“小说讲稿”、“人文清华”、“源与流”等新栏目。显示出文学杂志的变革心态。

  广告行业的杂志是专业性极强的一个分类,它是广告的广告,服务于广告业的高端阶层,为广告读者提供核心服务。广告人心中什么是最重要的是创意,策划,整合营销、方方面面,杂志要做的是如何快速的提供相应的资讯和创新思想与技巧。

  现在全国的广告杂志说多也不是很多,总共才5、6本,远远还未满足其市场的需要。一些大一点的广告公司都有自己的内部刊物,说明大家还是有许多的资讯要发布,而市场上最活跃的广告杂志并没有提供相应的平台。从一些公司内部刊物来看,对内部资讯的报道比较多,不具备普遍意义,这是广告杂志面对的难题,一些文章的功利性太强。具有专业意义的文章不多,这是广告杂志的主要现状。

  《21世纪视觉》、《母语》、《新潮》算得上是另类杂志。这三本杂志都够乱的。它们在设计上还都有讲究,但在内容上很不稳定,《母语》停了,《新潮》杂志也停了。这两本杂志基本没有什么广告,不知道是怎么活的。

  都说艺术杂志不景气,这几年还是一下子冒出了不少。除了老牌的《美术》、《世界美术》、《美术研究》、《美术观察》。现在又出现了《艺术状态》、《东方艺术》、《边缘》、《今日先锋》。从思想上来说,都有可看之处,有想法,但实际操作能力过弱,仔细一看什么也没有。设计方面要好的多,技术介绍与观念介绍都有体现。如《包装与设计》、《艺术与设计》一直是这个圈子里的先锋。钱景看样子还不错。

  这些杂志倒不一定是为了吸引广告商,获得丰厚的利润。但至少为我们的阅读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所以杂志的内容打造是非常重要的。现在通观杂志内容的打造方式,一种是经销商式的,一种是制造商式的,也有先经销再制造,也有专门卖别人的东西,再贴上自己的商标。

  具体做法是:以自由来稿为主的。这种情况会有两种极端,要么非常好,要么非常坏。非常好是因为它的活跃,非常差的是容易流于大路货。这种自由来稿型的杂志,你看不到这个杂志记者所写的文章,有点像拼凑的感觉。它的弊端是主动性差,缺乏生动。这种型态有一点像是文学杂志的工作流程,完全是靠作者来稿支撑。从这样的杂志你只能看到一个水平,而看不到编者的对这本杂志的更多参与,有时候你看的仅仅是一种组合。

  另一种做法是:以记者的采写为主。这种杂志的编辑成本较高,需要有一大批优秀的记者,按主编的选题进行不同方向的讨论。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较好的把握市场的信息或者说是读者的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策划选题实施,使每一期杂志的话语权都撑握在自己手中。

  比方说《三联生活周刊》。几乎每一期的内容都是由记者们采写完成。这样的杂志其实效性与生动性是别的杂志没法相比的,它的内容是最鲜活的,只留极小的一部分给读者来进行填空。

  把这两者进行一下比较。前者是,来什么稿用什么稿,主要就是选择一下?而后者是自己生产自己卖。从其它行业的生产规律也可以看出,制造商的主动性显然是大的多。虽然,成本是高了一点。

  一种做法是;有一两个记者,写上几个报道。有几个编辑看看稿子,编一半写一半。有时候你会看到“本报特稿”,这就像是一个小的专题,给你一点鲜活性。这种做法,有其生动性也有其被动性,属于不太累的那种。

  一种做法是;全是约稿,每天和作者跟要帐似的,很难保证一定的水准。但给一些好的写手下题目,出来的东西也很不错。来稿多了,编辑们就可以忙里偷闲,轻松一下。来的少了,就要紧张很久。总之,编辑们天天为找好的稿子去忙活。  好的做法是,是自己有一批优秀的记者编辑,能为自己的内容做主。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杂志的结构:

  其实一个杂志的结构并不复杂。你要讲求它的起伏变化,讲求它的起承转合和读者的情绪变化。这样一个感觉就要进行它的结构设计。

  专题;

  一个好的专题是成就一期杂志的生命。一期杂志也就一个话题,这个话题谈的好不好,是在其思想性的开掘,深到什么程度,取决于作者们的角度与水平。专题是要一个大一点的文章与若干篇小一点的文章组成的,这些文章有深广的大而全的,也有细而微的,还有一些是晴蜓点水的东西。这样出来的专题就会有一定的节奏感,读者看起来会有一股气势和流畅。另外,专题还要有一定的故事性,这样才可能好看。

  行业分类:

  以新闻为主的杂志当以最快的速度反映出国内外的重大新闻事件。

  以研究为主的杂志当以最深的厚度显示出这对一个行业指导意义。

  以资讯为主的杂志当以最全的消息展现出当恰所发生的全部过程。

  其它几个板块可分为,沟通:如读者来信、编往读来,这是一个通气的口。论坛:这是一个正式的会议,专门讲一些专业上的重要论述。人物:一本杂志的活动部分,是活跃读者思想吸引别人关注的部分。文化:是杂志的小菜,它让读者感到很可口有味。

  杂志的包装:

  好的内容是杂志成功的基石。但杂志的包装同样非常重要。有一些杂志的内容还可以,但其版式设计陈旧的就不能看,还和以前政工干部编的文化小报一样,充满着俗不可耐。而图片就是填空没有一点感觉,字体的选择也是五十年前的一个样,它怎么可能提升起这个杂志的灵魂。

  一个好杂志的品味是靠包装出来的,这种味道表现在每一个版式的字号大小,用什么字体、什么颜色、版式的留白等等,从这些细节中才能感受到杂志的性格。这就像看一幅中国画一样,好的内容以外,好的落款与印章都是不可或缺的。

  好的杂志至少可以在这样几个方面进行包装。

  目录:目录是杂志的第一张脸,看目录可以看到整个杂志的心气。必需认真对待,一些杂志的目录有一页,有些有两页,有些以文字为主有些以图片和文字相结合。但总的感觉要清新,一目了然。要善于与主题服务。目录一定要有作者的名字,很多杂志居然没有,而有些杂志的作者名还在文章的前面,这两种完全不同的作法。一般的读者,可能说我从不看作者的名字,我说,凡是不太注意作者的读者,对文章的关注度是不够的。他们的阅读方式是来去匆匆,并不在乎这是不是名店,只看东西而是不看生产厂家,老实说,这不是一个杂志的高消费群体中的一员。常客会有品牌意识。新闻性强一点的杂志多不属名,因为人们主要看新闻。而文化性强一点的属名就多一些。目录中的图片是点睛之笔,会决定这期杂志的成交与否,可以选择的用。

资讯页:

  这是杂志较为活跃的部分,切忌乱和死。有些杂志这个页码做的满篇乱七八糟,而有些又做的和报告一样,皆是没有设计之故。

  栏眉:

  这也是杂志的点睛之处,好的栏眉可以改变整个杂志的风格气质,它还真是杂志的眉毛,一横一坚,红黄蓝绿,显示出的表情是绝对不一样的。这个部位要像画家一样珍惜笔墨,让它显示出精神来。

  跨页:

  一本杂志没有利用好跨页进行版式的调节,这应该是不成功的版式。一般好的杂志会把跨页送给一期的重要文章。好像一个大的房间,给人以开阔的感觉。是一本杂志在阅读进行中的一个小的高潮,也可以说是一本杂志的节奏调节器。一定要善用使其发挥功效。

  图片:

  图片是杂志的眼睛,好不好看就看它的了。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最出名的是它的图片,它遍布全世界的摄影师是它最大的卖点。据说他们的摄影师是从三百张图片中选项一张图片的概率,认真的之态让人忘其项背。在国内,《新周刊》是最注重图片的了,它的图片是它的卖点之一,其它新闻杂志用的图片,全是自己摄影师所拍,这样的杂志才真的具有一种现场感,才可能有一种鲜活感。可惜大部份的中国杂志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用一些图片公司的图片较多,根本没有一点什么原创性。没有自己图片的杂志始终是一个难看。

  字体:

  字体是杂志表情,字号大少,字型模样,可以看见这种表情的夸张还是含羞。用什么字体还可以看出这本杂志是新潮还是陈旧,是高雅还是俗套,可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字体表情,如果一本杂志选用字体像一个书法家创作作品一样讲求风格的话,杂志不好看都难。现在大标宋和超粗黑是最容易出彩的字体了,一本杂志中的字体最多不能超过三种,不然就会有很乱的感觉。

  色彩:

  杂志每个版面的颜色选择也很重要,娱乐杂志又花又乱,学术杂志又是一水的白开,可能都不能这样极端。一本杂志中有三四种色就足够了,目的是给阅读的人以视觉上的休整。

  切不可用的是那种又鲜又欠的粉色,还有渐变是不能用的。

  这些都是杂志的细节,往往是这些细节才显示出杂志的品格。做杂志要从细节做起,那怕是一个页码。

  漫画:有时杂志中放一二个漫画会成为杂志的符号,时不时需要来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