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观后感:打造走向世界的国际型工程公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14:07:38

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院长唐红键: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邹锡兰 ★陈文娟 苏邹滔子 《 中国经济周刊 》(2008年第45期)

    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挑战,也让众多企业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的阵阵寒意。而这样一场危机在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下称“广东院”)看来,是“危”,更是“机”。伫立于产业链高端的广东院,不仅没有感觉到“冷”,反而迎来了新的发展春天。继营业收入由2002年1.6亿跃升至2007年9.4亿实现五年跨越式发展之后,2008年上半年,该院又完成产值近6亿,签订合同额近30亿,全年总产值预计突破12亿。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的形势和政策环境。”广东院院长唐红键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广东院的快速发展,归根结底在于我们抓住了四个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一是抓住南方电网和广东电网建设大发展的良好机遇;二是抓住国家‘节能减排’大政策下百万千瓦等级超超临界发电工程大发展的机遇;三是抓住了国家‘积极发展核电’、广东建设‘核电特区’的机遇;四是抓住了南方电网‘走出去’战略的机遇。” 

    唐红键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在当前金融危机影响下,国家“扩大内需,加大投资力度”的政策,对于广东院来说又将是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主攻电力高端市场 

    “改革开放三十年,对于发电行业来说,最大的成就是发电效率的提高。当前我国占比重最大的仍是火电,因此发电效率的核心指标即为每度电的煤耗。”唐红键说,“以前,我国每度电耗煤400克,随着单机容量越来越大,工艺、设计水平越来越高,单度电的煤耗也大幅下降。” 

    唐红键告诉记者,在600MW亚临界技术阶段,主力机组的单度电煤耗为290克,而采用超超临界这一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则只需271克,降幅为7%左右。 

    7%,是个什么概念?唐红键解释到,“目前广东每年的电煤消耗总量约为4000万吨,‘十一五’后达到上亿吨,煤耗下降7%,意味着每年可以节省约300万吨煤,超过了广东省所有小煤窑200万吨的总产量。” 

    大型超超临界机组是提高机组热效率、节约燃料、减少污染排放、改善环境状况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看准了这一发展趋势,2004年,广东院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发电机组工程设计在一片质疑声中开始了艰苦的技术攻关。 

    “2005年7月,我们在国内率先引进了日本东京电力设计株式会社的1000MW超超临界技术,并自主完成了48个专题研究,成为了国内第一个引进、消化并成功应用超超临界技术的企业。”唐红键说。 

    2005年底,广东院一举拿下了省内首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发电机组工程——华能海门电厂的勘测设计任务。“这一战,着实打响了我们的名气,一时间,华能海门电厂、大唐三百门电厂、广西贵港电厂二期等省内外共11个1000MW级超超临界发电工程项目,共计21台机组的设计合同纷至沓来。”唐红键回忆到。 

    而在代表当今电力最新发展方向的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领域,则包含着广东院的另一个“百万”目标——百万伏特高压输电研究。据唐红键介绍,该院已逐步掌握了直流输电工程设计的核心技术,跨入了换流站成套设计阶段,2007年,该院承担了云南至广东“±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云广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设计。 

    凭借技术优势,广东院一步步占据了电力建设的高端市场。今年初,该院以“壮士断腕”的气魄做出决定:放弃所有低参数、小容量的工程设计项目。送到嘴边的“肉”不吃,不可惜吗?面对记者的疑惑,唐红键一脸淡定地说:“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重拳出击,集全院之力开拓电力高端市场。” 

    “其实这也是一种策略,事实上,与高端市场相比,低端市场不仅利润微薄,而且竞争更复杂。能进入高端市场的企业只是少数,我们掌握了别人没有的技术,其实是最具谈判资本的。”从唐红键这里,记者着实感受到了什么叫“市场眼光”。 

    在全国核电设计领域先走一步 

    面对越来越严峻的能源形势,今年7月,广东省提出要建设“核电特区”。“随之而来必定会掀起批量化、大规模建设核电站的热潮,这对我们来说是难得的机遇。”核电市场,在别人那里是难啃的“硬骨头”,到了唐红键这却着实是块“香饽饽”。 

    不过,要真正吃到这块“香饽饽”,却也并非易事。长期以来,由于技术瓶颈的制约,我国的核电工程如大亚湾核电站、广东岭澳核电站一期工程的设计,一直是由外方主导,作为我国最早涉足核电设计领域的广东院,虽有参与,却也只是“跑跑龙套”。要从那些高技术、深资历的外国设计院嘴里“抢食”,谈何容易。 

    但广东院的决心却异常坚定,“不懂,我们就搞懂它!”在唐红键“引进再创新”的思路指导下,广东院投入1000多万,在业内率先开展了1000MW级核电技术的引进消化,派出61名各专业骨干分批赴法国阿尔斯通公司学习,成功实现了技术引进到消化吸收的本土化过程。 

    2005年,广东院承担了广东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常规岛的施工图设计及技术服务工作。“这是我国第一个百万千瓦级核电站自主设计项目!”唐红键自豪地告诉记者。 

    “凭借这个项目,我们在全国核电设计领域先走一步,技术领先。2005年10月,我院与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共同出资组建了国内首家专业核电设计公司。”据唐红键介绍,作为国内目前唯一具有CPR1000常规岛施工图设计经验和全面掌握“二代加”核电设计技术的设计单位,广东院目前已开展百万千瓦级核电常规岛设计项目共18台机组,装机容量约占全国当前核电开工项目的65%。 

    2008年7月8日,在广东院建院五十周年当天,该院与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就辽宁红沿河核电厂、福建宁德核电厂、广东台山核电厂签署了三项CPR1000、EPR核电设计合同,设计费用高达6亿元。“6亿的合同额,这在中国电力设计发展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唐红键说。 

    打造“国际型工程公司” 

    历经多年的发展,已是国家一流电力设计企业的广东院所获得的荣誉称号数不胜数。然而,他们的梦想并未就此打住。 

    唐红键告诉记者,广东院的战略发展目标是要成为“立足广东,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国际型工程公司”。 

    “‘国际型工程公司’这一概念,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要达到国际水平,技术世界领先;二是要抓住南方电网‘走出去’的战略机遇,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唐红键解释说。 

    随着南方电网“走出去”战略的头号工程、越南最大规模的火电项目于2006年底落户越南南部永兴市,广东院也吹响了进军国际市场的号角,目前已与越南、缅甸、老挝、朝鲜、印度和孟加拉六国签订了设计合同,为国际业主提供勘测、咨询、设计、监理和总承包等多元化的服务。 

    “工程设计的本质是为投资方提供技术咨询服务,位于产业结构的高端,是国家、广东省大力扶持的现代服务业的主要内容之一,具备良好的发展环境。在当前金融危机影响下,国家提出扩大内需,加大投资力度,这对我们来说又将是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唐红键表示,“当然,机遇是大家的,企业能不能实现快速发展,关键在于能不能提前看到机遇,以及在机遇到来时,能不能及时把握。做得早加上做得好,才能赢得市场竞争。” 

    采访结束时,已经是晚上九点,记者放眼望去,初冬的广州科学城已进入沉沉夜色,而广东院的三栋办公大楼依然灯火通明。就在这里,有超过1500名高素质的技术人员为了他们“国际型工程公司”的目标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