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示教育存在问题:不可不知的古代文学典故(1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9:25:33
1.智差三十里:晋裴启《语林》:“曹操至江南,读曹娥碑文,背上别有八字,其辞云:‘黄绢幼妇,外孙蒜臼。’曹公见之不解,而谓德祖(杨修):‘卿知之否?’德祖曰:‘知之。’曹公曰:‘卿且勿言,待我思之。’行卅里,曹公始得,令祖先说。祖曰:‘黄绢色丝,“绝”字也;幼妇少女,“妙”字也;外孙女子,“好”字也;蒜臼受辛,“辞”字也。谓“绝妙好辞”。’曹公笑曰:‘实如孤意。’”曹娥碑上的八字暗语,杨修见之立即能解,曹操行了三十里才悟出,后遂用“智差三十里”谓才智相差很大。

  2.才高八斗:出自《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曹子建,乃曹植也。南朝宋国有谢灵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山水诗作家。他的诗,大都描写会稽、永嘉、庐山等地的山水名胜,善于刻划自然景物,开创了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 他写的诗艺术性很强,尤其注意形式美,很受文人雅士的喜爱。诗篇一传出来,人们就竞相抄录,流传很广。宋文帝很赏识他的文学才能,特地将他召回京都任职,并把他的诗作和书法称为“二宝”,常常要他边侍宴,边写诗作文。 一直自命不凡的谢灵运受到这种礼遇后,更加狂妄自大。有一次,他一边喝酒一边自夸道:“魏晋以来,天下的文学之才共有一石(一种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其中曹子建(即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的人共分一斗。”

3. 笔扫千军:【出自】唐·杜甫《醉歌行》诗:“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横扫千人军。” 形容笔力雄健,如同有横扫千军万马的气势。

4.“夺席才”:  东汉戴凭精通儒家经典,说经道义众人不及。在一次朝会上,光武帝命群臣相互考问经书,讲理不通的就把席位让给辩胜者。戴凭最后夺得五十多个席位,被誉为“解经不穷戴侍中”。后以“夺席才”称誉人才识渊博,无与伦比。 

 又:宋朝寇准天资聪颖,七岁时,客人让他在酒宴上以《华山》为题赋诗助兴,寇准迈出三步,就吟出五绝:“只有天在下,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后以“三步才”称誉人才学高超。

 5.“夺锦才”:公元700年春天,武则天游览洛阳龙门,看足了佛像与春色,在龙门东山香山寺歇驾,命众官作诗颂扬,并下诏说,谁诗先写好,就赐他锦袍。左史东方虬先作好了诗,武则天随即颁赐锦袍,可东方虬刚坐下,宋之问就把诗献上了。宋之问虽是个诗人,却很会阿附权贵,他的一生的努力就是投靠别人,当个走狗。再加上宋之问诗词造诣颇深,他写的诗一下子就打动了武则天。武则天大为高兴,从东方虬手中夺回锦袍改赐宋之问。(见《新唐书·宋之问》传)后以“夺锦才”“夺袍才”称誉人文采出众。如“割愁何处有并刀,倾座谁能夺锦袍”。(宋朝陆游《赠邢刍甫》) 从这个故事里,人们总结了成语“夺锦才”,形容才学超群。例如:高启的诗歌《谢赐衣》:“被泽徒深厚,惭无夺锦才。”其实,宋之问的一生的努力就是投靠别人,当个走狗。因口臭而没成为武则天的男宠,他便伤心不已,转而巴结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竟给张易之捧尿盆。张易之倒台,他又巴结太平公主,见太平公主势力要败,又投奔安乐公主。那结果是,两边没落好,又被流放了。

6.倚马可待:【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掇笔,俄得七纸,殊可观。”倚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比喻袁虎文思敏捷,文章写得快,下笔成章。

7.七步成诗:指曹子建七步成诗的故事。话说曹操死后,大儿子曹丕将他的尸体葬在邯郡高陵,便继承了王位,改建安二十五年为延康元年。同时,封贾诩为太尉,华歆为相国,王朗为御史大夫,开始理政朝纲,大小宫僚尽皆升贺,一片欢腾。

    忽一日,华歆上殿来奏说:“鄢陵侯曹彰已交割军马,赴本国去了;临淄侯曹植、肖怀侯曹熊两人竟不来奔丧,理当问罪!”曹丕听奏,立即分别派了两位使者前往临淄和肖怀问罪。不一日,肖怀使者回来说:“肖怀侯曹熊恐怕问罪,自己上吊死了。”曹丕听了,命令用厚礼埋葬,并下令诏赠曹熊为肖怀王。又过了一日,临淄使者来报说:“临淄侯曹植整天与丁仪丁廙两兄弟饮酒作乐,傲慢无礼,听说使者到了连地都不下,端坐不动”;那个丁仪还破口大骂,说:“过去先王本打算立我主为世子(继承人),结果被奸臣所阻,现在先王刚死不久,就来问罪于同生骨肉,这是为什么?”那个叫丁廙的也说:“我主聪明冠世,自然应当继承王位,现在反而不得立为王,你们那些大臣不识人才怎么到了这种程度呢?”后来临淄王竟一怒之下叫出武士将臣乱棒打将出来。听到这里,曹丕大怒,马上命令许褚率领虎工军三千,火速到临淄擒拿曹植等一干人来。许褚奉命带兵来到临淄,守将阻拦,许褚立刻将其斩首,然后直入城中到了曹植的府堂。只见曹植与丁仪丁廙等都喝得大醉,有的倚在墙上,有的卧伏桌边。许褚下令说:“都给我绑起来!”兵士听令了下子都上来了,把他们一个个地捆起来,押入了兵车;府下的大小官员也都拿将起来,随曹植一同解往邯郡,听候曹丕处理。到了邯郡,曹丕先下令杀了丁仪丁廙等。

    却说曹丕的母亲卞氏,听到曹熊吊死,心里甚是悲伤;这回又听说曹植被抓起来,朋友丁仪哥俩被杀,更是吃惊,所以急忙上殿去见曹丕。曹丕见母亲上殿,急忙下拜。卞氏哭着对曹丕说:“你的弟弟曹植平生好酒轻狂,是因为他自己仗着胸中之才,所以放纵。你应该念同胞之情留他的性命。这样,我就是到了九泉之下也就瞑目了。”

曹丕对母亲说:“我也是深爱他的才学,怎么能害他呢,今天我是要教训他改变自己的性子,母亲不必担心!”

卞氏去后,华歆问道:“方才是不是太后来劝你不要杀子建?”曹丕说:“是!”华歆说:“子建有才有智,终将对你不利。假如不早把他除掉,必定成为后患。” 曹丕说:“母亲的意思不可违背。”华歆说:“人都说曹子建出口成章,臣我不信,主上可以召见,以才试之。假如不能就杀掉他,假如能就贬谪他,以堵住文人之口。”曹丕忙说:“就这么办!”

过了一会儿,曹植上殿来见。只见他惶恐地跪在地上请罪。曹丕说:“我和你按情理说是兄弟,按礼仪说是君臣,你怎么敢仗着你的才学蔑视礼法呢?过去父王在世的时候,你常以文章在人前夸耀自己,我怀疑你是用别人代笔而作。现在限你于七步之中吟诗一首,你如果能做出来,就免你一死;你如果做不出来,就加重治罪,决不宽恕。”曹植听了说:“请出题目吧!”

这时候,曹丕看殿上挂着一幅水墨画,画有两只牛在大墙之下顶架,一头牛坠井而死。于是他就指着这幅画说:“就以这幅画为题吧,诗中不许犯‘二牛斗墙下,一牛坠井死’的字样。”说完,只见曹植在殿上走了七步,脱口吟诗一首:“两肉齐道行,头上带凹骨。相遇块山下,欲起相搪突。二敌不俱刚,一肉卧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气不泄毕。”曹丕和众人听后都很惊讶。这时候,曹丕又说:“七步成诗,我感觉还是慢,你能够应声而作一首吗?”曹植说:“愿马上出题。”曹丕说:“我和你是兄弟,就以这个为题不许犯着‘兄弟’二字。”曹植不假思索地应声吟出一首:“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听了以后流下泪来。于是饶了曹植的性命,贬他为安乡侯。

 8. 八叉成诗:晚唐诗人温庭筠,词澡艳丽,与李商隐齐名,世称“温李”。唐代科举重视诗赋津对,温庭筠每入试作赋,只须叉手(两手相拱)沉思八次,即可吟成八韵,故而人呼“温八叉”。另说温庭筠应试时,从不起草,往往双手笼袖凭几,一吟即成一韵,故称“温八吟”。后人遂以“八叉”喻才思敏捷。明解缙《赠虞生》文章倚马待,诗句八叉成”即用此典。(典见《北蒙琐言》、《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9. 击钵催诗:南朝齐竟陵王萧子良,虽为皇室亲贵,却礼才好士,常在夜间邀集才人学士欢聚,饮酒赋诗,刻腊烛限时成篇,规定烛燃一寸,诗成四韵。时萧文琰、丘令楷、江洪等人在座。萧文琰以为烧寸烛吟四韵并非难事,就与丘、江二人改为击铜钵催诗。钵声一止,诗即吟成。后因以“击钵催诗”喻诗思敏捷。宋陈师道有“登高能赋属吾侪,不用传杯击钵催”句,即用此典。(典见《南史?王僧儒传》)

10.长安居大不易:白居易是唐代卓越的大诗人,他年青时期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为了找名人揄扬、引荐,曾经携诗卷,拜谒前辈诗人顾况。顾况见名刺,上书“白居易”,蹙眉作谐语道:“长安百物昂贵,居大不易。”旋展读诗卷,其第一首为《赋得古原草送别》,起四句为:“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句质而不俚,形象鲜明,富于哲理。顾况不禁大为赞许,笑道:“有句如此,居天下有甚难!老夫前言戏之耳。”从此大为推荐延誉,白居易因之声名大振,不久考取了进士。(典见 《幽闲鼓吹》、《唐摭言》、《唐才子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