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管理知识重点:女儿的名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20:22:05
                                                                                                女儿的名字 
                                                                                                    李德珊     女儿叫李瑞珏。“李”是姓,“瑞”是辈,“珏”是名。    一天晚上,她已坐到床上,忽然要看巴金的《家》。我连忙从书柜里找出。有时父母也讨孩子的好。由于功课学习紧张,她只囫囵吞枣地翻了一下。后来我才恍然大悟,她想了解《家》中的“李瑞珏”的情况。我把名字叫重了。好在“李瑞珏”是一个通情达理、美丽善良的女性,而不是坏人。后又知,她虽晓得觉新的错爱和“李瑞珏”的悲惨结局,但只是搁在心里。
    这是女儿第三次对自己的名字向我提出质疑。第一次是上幼儿班的时候,她眨着眼睛,噘起小嘴对我说:“如果叫个‘李一’多好!”“一”字简单、好写。第二次已上小学,怪自己的名字不好听,“珏”的兴化方言读起来与麻雀的“雀”字方言同音,与女孩子确实不和谐。现在已上初二,提出的问题令我惭愧,又喜悦。惭愧的是自己无知,喜悦的是女儿懂的知识越来越多。
    女儿的名字,与岳母的一句笑话有关。岳母在上海长大,从小识字。一次她对我戏谑:“你是一个王,我们爱琴两个王呢。”当时,我就产生联想,将来生个孩子叫李瑞珏,无论是男是女,希望长大超过爸爸妈妈——比两个王更强一点,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乃人之常情!那时还没有看过巴金的《家》;后来知道,悔恨后也就淡忘了。上下数千年,纵横千万里,世上同名同姓的人太多了。著名作家王蒙,就和元代画家王蒙同名同姓;乾隆年间有个宰相叫刘墉,现在也有一个出了好多书的刘墉;杰出的漫画家张乐平笔下有个”三毛”,台湾有个女作家也叫三毛。不久前我尊敬的一位老师送我一本岳麓书社出版的《名趣录》,上面就有很多笑话。但现在仔细想来确实感到脸红,《家》毕竟是当代名著,二十多岁还未读过《家》的中国人,实属孤陋寡闻之类。
    这使我想起我的文章第一次变成铅字所用的笔名“吴知”,那篇文章是当兵时于1982年发表在《青岛日报》上,人大概总是嘲笑、否定过去的“我”,不满意现在的“我”,塑造、追求将来的“我”。而现在的“我”,将来又成了过去的“我”。现实生活中,还真难发现“自我满足”的人,否则人类既不会有悲剧,也不会有多大进步;社会就是平平静静,不会像现在这样绚丽多姿,五彩斑斓,错综复杂;人人就会安分守己,个个也就是现实生活中真正的自己。“无知”是永恒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书读得越多,越觉得自己无知;生活阅历越深,越感到以前的自己滑稽可笑。巴金先生73岁时就承认27岁时写的《家》“当然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并坦率地说:“我反封建反得不彻底,我没有抓住要害的问题,我没有揭露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剥削,我对自己批判的人物给了过多的同情,有时我因为个人的感情改变了生活的真实。”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文化积淀才会更丰富,才能不断产生“豁然开朗”之感。宋朝词人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便是感慨人生的写照。“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人的不幸,往往是不清楚“现在”的自己,还自以为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记得刚给孩子起名时,非常得意,觉得超凡脱俗,而现在却感到遗憾了,竟然取了一个与当代名著中的人物相同的名字。不过这也好,她是一面镜子,时常照照自己的无知。                                                                                                                                                                                                                                                                                                                                    二00一年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