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台账怎么做:朋友 知音 知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3:21:00

 

 

 

 

朋友 知音 知己

 

 

 

 

朋友、知音、知己,是处世论交的言辞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三个词。它们经常混用却又有着微妙的实质区别。

 

《辞海》和《现代汉语词典》对知音、知己的诠释大致相同,说知音都源自于俞伯牙钟子期的故事演绎为,了解自己特长的人和知己朋友;说知己是彼此相互了解而情谊深切的人。

 

从历史看,知音远比知己出现得早:知音源出于春秋故事,《荀子·劝学篇》就有“伯牙鼓琴,六马仰秣。”的记载。那就是形容伯牙琴声优美,连马都抬起头来边听音乐边吃草(看来我们的老祖宗几千年前就懂得音乐能增进家禽家畜食欲的科学道理了)。到明代,文学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把它演绎为《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说善解音律的钟子期能从俞伯牙抑扬顿挫的琴声中听出洋洋乎意在高山、汤汤乎志在流水。后来钟子期因故听不到俞伯牙的琴声而抑郁致死,俞伯牙也因失去知音而摔碎瑶琴不再弹。于是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就美名扬天下。

 

到近代以云南反袁世凯的名将蔡锷与京师名妓小凤仙的爱情故事拍成的电影《知音》和那首优美缠绵的插曲,更使知音一词披上了浪漫情调。而知己一词我们最早见于唐代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二者发源相距上千年。

 

从字面上看,同一知字,是知道晓得之意。知音、知己都是动宾结构的名词,都表示相互理解感情深厚。但是知音偏重于听,能听懂我的本心本意,听出潜台词和弦外之音;而知己则偏重于了解知情,就像春秋时的管仲鲍叔牙那样的相互了解。

 

知己、知音都用作褒义,作为名词,当朋友讲,相互之间不是经常挂在嘴上的口头禅,也不是抱团结伙的铁哥们,不必为哥们两肋插刀。而知音知己间相互比较理智,是跌倒时可以扶你起来,欢乐时与你分享,困窘时雪中送炭的挚友;是精神的驿站,心灵的港湾,可以敞开心扉叙说,作高山流水的交谈;是那种结缘时相见恨晚,说再见时依依不舍,分别后天各一方时不必悲伤的那种君子之交。

 

和朋友有男朋友女朋友一样,知己也有红颜知己蓝颜知己,只是知音却没有像这样的专门词语,但看来都没有性别之分,都是指心灵相通、心心相印、惺惺相惜。

 

知音并不等于知己。比如一场音乐会,演奏者与众多听众皆可互为知音,但未必知己。再比如网络,就像我的博名,网友知道有个古怪的博名叫悲绳墨,也可以从我的《卷首语》中知道博名源由,还可以从我的博文中情感观点和文化修养,对诸多观点形成共识,这样的博友可算知音了,但是他们并不知道我的身世经历,不识庐山真面目,不能算是知己。

 

于是我们知道,朋友—知音—知己之间在情感交往上存在一种递进关系,或者说,知音知己是朋友中的挚友。这正所谓朋友遍天下,知音有几人;千古难得一知音,鲁迅更是感慨人生得知己足矣!

 

知己知音也不是水晶心玻璃球绝对公开透明,也应保持适当距离,相互间也会有隐私。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一隅死角,自己走不出来,别人也走不进去,想让对方抖出全部隐私来共产,那必然要失去朋友和知音知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