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喜剧人2季第8排名:以协作创新推动中国经济的成功转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0 10:10:14

  中国正在进行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金融危机之后人类重建全球经济秩序当中最重要、最可敬的努力,其成败对于未来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取得了辉煌的发展成就,有目共睹,然而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跃升,原有经济发展模式“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严重性也越来越突出。在这三个“不”当中,最根本的问题是“不可持续”。中国经济增长的效率低下,代价沉重,对于能源、环境、自然和人力资源的消耗之巨,远超可持续发展所能承受的水平。如果不能以极大的决心转型,那么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将可能遇到资源环境硬约束,同时面对国内增长停滞和国际环境恶化的双重困扰。

  幸运的是,中国的领导核心对这一问题有着清醒认识,并且通过“十二五”规划对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做出了全面的部署。“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公布后,赢得了一致好评,就在于它很准确地把握了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正确的解决框架,不但体现了中国自身发展的战略利益,而且也有利于世界经济秩序向和谐共赢的方向重构。得道多助,中国实实在在地做好经济转型这篇大文章,将不但获得国内人民的热烈拥护,也将赢得包括跨国企业在内的国际各方的真诚支持。

  转型不易,绝不可低估转型的艰巨程度。自古至今,大至一国一区,小至一家一业,转型从来都是困难重重,成少败多。究其原因,是因为转型是一个除旧立新的过程,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新旧两种模式之间的力量对比必然是不利于前者的。正因为如此,要获得转型的成功,就更需要充分调动和发挥一切有利的资源和力量,促进创新力量之间的协作和整合。

  创新是经济转型成功的关键动力

  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落点有两个,一是生产,二是分配。在生产方面,企业是主体,必须实现中国主要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升企业竞争力,使得中国能够以比较小的资源环境成本创造比较多的财富。而在分配方面,政府是主体,必须对企业进行更有力的引导和监管,为民众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社会长治和谐。要把这两件事情做好,都需要依靠科技和制度的创新。

  在产业层面,正如吴敬琏先生指出,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内容,仍然是从粗放到集约,其实质仍然是提高经济效益,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在这两个方面,创新都是成功的关键。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一个重大特点,是充分发挥政府统筹资源的能力,以资源的高投入获得经济发展的高速度,而这种模式最核心的问题是资源高投入的不可持续性。不仅仅是石油等资源的紧张,包括铜、银、锡、铀、铅等在内的若干重要战略资源都可能在数十年内耗尽,煤、铁、铝、淡水等资源也面临紧张,如果不迅速实施转型,那么这给中国经济所带来的问题就不仅仅是发展速度的问题,而是现有发展水平能否保持的问题。最有希望的解决之道,就是通过科技和体制创新,一方面寻找可替代的新材料、新能源,另一方面开发资源节约及回收利用的科技和产业体系,并建立节能环保的绿色社会规范。例如,IBM的实践表明,运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可以使油井的有效开采量从20%-30%提升到50%左右,而通过智能交通系统,又可以使城市交通的燃料消耗和碳排放总水平下降15%—18%,这样一增一减,就能大大缓解石油消耗增长过快的问题。最近中国成功掌握核电站乏燃料循环利用技术,使中国核燃料资源可用年限从50到70年一下延长到3000年,也很好地体现了创新对于解决此类重大问题的作用。

  在政府层面,创新为政府领导和统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目前全世界的主要经济体所实行的都是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混合经济模式,政府在管理、指导和监管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可取代的重要角色,中国也不例外。政府要把经济管理好,就需要迅速全面掌握真实信息,从全局出发制定策略、调配资源,并且有效监控执行情况,这一切离开信息、通讯、交通、物流等领域的创新是不可能实现的。

  因此,中国要走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路,就必须进行思想、体制、技术、管理和文化的全面创新。

  新一轮科技创新浪潮为中国经济转型创造机遇和动力

  在各方面的创新当中,科技创新具有格外重要的地位,漫长的人类发展历史表明,往往是先有科技创新提供了手段、工具和想象空间,人们才能想到去进行制度的、管理的创新,进而带来思想和文化的创新。例如,人类学的研究表明,1.2万年前冰河期结束之后,正是因为欧亚大陆上某些人类群落碰巧在农耕种植、大型动物驯化领域首先取得了技术进步,才引发了工具制造、人口增加、专业分工、商业和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从而取得了领先的文明地位。19世纪中后期,美国率先推动了电气化,使电力、电报、电话、汽车、飞机等划时代的科技创新在美国首先出现或产业化,从而实现了美国大变革、大赶超。中国近30多年来的发展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执行了开放的技术引进政策,从而在比较短的时间里,以比较低的成本全面引进、学习和吸收了国际先进的科技成果。也正是因为中国各领域的全面技术进步,才保障了改革的顺利进行。

  然而,随着中国科技应用水平的进步和问题复杂性的增长,中国将进入必须主动进行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引导体制创新的新时期。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方面。

  幸运的是,我们正面临科技新一波创新的浪潮,在多个领域都面临着突破性的进展。以新一代信息科技为例,IBM公司每年进行一次“全球科技展望”,力图通过调查研究把握信息科技领域的发展趋势。经过长时间的跟踪总结,我们确实发现信息科技和信息产业各主要分支多年来相对独立的进步,到今天开始融合汇聚,形成一场巨大的、革命性的潮流。例如,无线通信与传感器、移动终端技术的汇聚使得物联网的大规模应用成为可能,而软硬件协同的工作负载优化系统的进步使云计算和超级计算机进展迅猛,而后者又可以成为物联网“大脑”的基础设施。同时,在软件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突破又使得这个“大脑”可以具备前所未有的“智慧”。拿人工智能来说,IBM新研制的“Watson”计算机能够以前所未有的准确度理解人类语言,进行精确的分析推理归纳,并回答人类所提出的问题。这台计算机很快将在电视知识竞赛中与人类同台竞技,挑战人工智能的新高度。所有这些进展恰好在这个时间点上交叉整合,汇聚成为信息科技的一场新的革命。同样,在新能源、环保、电动汽车、先进制造等其他领域也面临划时代的创新,而且这些领域的创新之间又能够彼此交叉整合,相互促进,并激发更大的创新。

  中国本身是新科技应用的最佳市场之一,如果能够把握住新一轮的科技创新机遇,它将为中国经济转型提供难得的动力。中国的领导核心对此有着非常具有前瞻性的认识,早在几年前就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金融危机之后,中国领导人又高度重视国际科技的前沿趋势,提出建设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并通过“十二五”规划进行了部署,这都是非常具有战略眼光的决策。在这方面,中国已经走到了世界的前列。那么下面的关键,就是如何通过到位的执行,将这科技创新机遇切实转变为中国经济转型的动力。

  1.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央文明办主办
  2. 新华通讯社协办  新华网承办
  3. 中国文明网 ?版权所有
  4. 京ICP备03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