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欲不爱2古镇奇遇电影:《静静的顿河》坎坷命运与肖洛霍夫剽窃说——中国文学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21:39:59

《静静的顿河》坎坷命运与肖洛霍夫剽窃说

杨开显

《静静的顿河》于1928—1940年问世后,给肖洛霍夫带来了极大的声誉。截止苏联解体时,肖洛霍夫的作品已用90余种语言出版了1千多次,总印数达1亿多册。他本人获得斯大林奖金、列宁奖金、苏联国家奖金、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5枚列宁勋章、2枚镰与锤金质奖章、诺贝尔文学奖金及其他许多苏联国内外的奖章和勋章;此外还为他建立了半身铜像。他是苏联科学院院士和苏联作家协会负责人,是苏共中央委员和最高苏维埃代表。

但是,在发表和出版《静静的顿河》的背后,也流传着作品不是出自肖洛霍夫之手的说法。肖洛霍夫在走向辉煌的同时,也被谴责为剽窃者,他尝够了人世间的酸、涩、苦、辣,作品也遭受坎坷命运。

肖洛霍夫1926年开始写作《静静的顿河》。1927年他将《静静的顿河》第1部的手稿寄给由法捷耶夫主持的《十月》杂志编辑部。稿件被搁置下来,理由是第1部描写的是战前哥萨克的旧时生活,没有现实政治意义,思想倾向有问题。后来,由于绥拉菲摩维奇和高尔基的干预,《十月》杂志才于1928年1—4月发表了第1部,5—10月发表了第2部,1929年1—3月发表了第3部前12章。此后,作者及其作品处于毁誉交加之中。批评的一方认为,肖洛霍夫是“动摇的农民作家”,“同路人作家”,站在富农和白军的立场为顿河哥萨克暴动进行辩护;甚至说他是“无产阶级文学中的异己分子”,“哥萨克富农和外国贵族的思想家”,“富农和反苏维埃分子的同谋”;《静静的顿河》是一部“与无产阶级格格不入的和敌对的作品”等等。同时,传来了肖洛霍夫是剽窃者的说法。

肖洛霍夫一面在杂志上发表文章予以驳斥,一面请组织出面调查,澄清事实。同时,他于1929年3月中旬来到莫斯科,提着一箱子亲笔手稿交给《真理报》社常务书记乌里扬诺娃——列宁的妹妹,请组织鉴定,以批驳剽窃一说。

尽管如此,《静静的顿河》在20年代末30年代初还是未得到斯大林和高尔基的全面肯定。斯大林1929年夏在写给费里克斯·康的信中顺便说到:“当代名作家肖洛霍夫同志在他的《静静的顿河》中写了一些极为错误的东西,……做了简直是不确实的介绍,但是难道由此应当得出结论说《静静的顿河》是一本毫无用处的书,应该禁止出售吗?”20年后,肖洛霍夫从《斯大林全集》第12卷中第一次知道对自己的批评时,就给斯大林写了一封信,要求他具体地指出“极为错误的东西”和“不确实的介绍”的实质。但斯大林没有回信。据说,当时斯大林偏听了对顿河哥萨克采取或支持采取过火政策的人的话,因此对《静静的顿河》的评价有失偏颇。不过他仍然高度赞扬了作品的艺术成就,并同意其发表。1931年6月3日,高尔基在致法捷耶夫的信中说道,“《静静的顿河》第3部是一部具有很高价值的作品”,“肖洛霍夫非常有才能”,但是“作者有时不能将自己的立场同书中主人公葛利高里·麦列霍夫的立场明确地区分开”。高尔基为什么会说这些话呢?原因是肖洛霍夫在《静静的顿河》中揭露了苏维埃政权对顿河哥萨克采取的极左路线,并以官逼民反的激烈形式来表现苏维埃政权对哥萨克的过火政策的后果。肖洛霍夫在1931年6月6日(?)给高尔基的信中进一步陈述了他对《静静的顿河》第3部所描写的顿河哥萨克暴动的看法,并批驳《十月》杂志编辑部对第3部提出的意见。他说:“发生暴动是由于对待中农哥萨克采取过火行为的结果。……如在米古林斯克镇不经审判就枪毙了62名哥萨克老头,又如在喀山斯克镇和舒米林斯克镇在6天当中枪毙哥萨克的数目十分可观,竟达400余人之多。……商人、神父、磨房主,只缴纳军款就算完事,而常常出身于社会底层的哥萨克却要挨枪崩。”

由于《静静的顿河》真实而无情地再现了顿河哥萨克的暴动,揭示了葛利高里·麦列霍夫的悲剧,提出了对中农应采取什么态度的问题,因而第3部受到猛烈批评,发表受阻。但是,高尔基和斯大林最终还是帮助了肖洛霍夫。1931年7月,肖洛霍夫应约前往高尔基在莫斯科近郊的别墅同斯大林见面。斯大林从《静静的顿河》的第2部谈起……,然后问肖洛霍夫关于俄罗斯共产党(布)顿河委员会的过火行为和1919年顿河上游革命军事法庭的过火作法的材料是从哪里来的。肖洛霍夫一一予以回答……。最后斯大林果断地说:“我们发表《静静的顿河》第3部!”

于是,《十月》杂志于1932年1—10月继续发表《静静的顿河》第3部。1937年11月,《新世界》杂志发表《静静的顿河》第4部第7卷;1940年2—3月,《新世界》杂志发表《静静的顿河》第4部第8卷(即最后1卷)。自此,《静静的顿河》才结束了它艰难问世的坎坷命运。

尽管肖洛霍夫后来得到苏联作家协会负责人绥拉菲摩维奇和高尔基等人的支持,最终更得到斯大林的支持和帮助,但从1928年开始流传的肖洛霍夫剽窃《静静的顿河》的说法未有丝毫收敛,种种传言和推测历半个多世纪而不衰,这是为什么呢?其一是肖洛霍夫文化程度很低,而且他开始创作《静静的顿河》时才21岁,他不可能有那么多阅历、那么多思想、那么多知识和才能;其二是人们对肖洛霍夫的文学素养知之甚少,对《静静的顿河》的材料来源更是一无所知;其三是只有对白军生活非常熟悉的人才写得出那样的内容;其四是肖洛霍夫在写《静静的顿河》之前和之后并没有与之媲美或相差不多的作品。于是,关于《静静的顿河》的作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在众多说法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几位有名有姓的人被说成是《静静的顿河》的作者。一位是作家、政论家罗季奥诺夫。他出生于哥萨克,熟悉顿河流域哥萨克的生活,读过大学,具有丰富的生活阅历。他著有《我们的罪过》等长篇小说。小说受到列夫·托尔斯泰的积极评价,并在1909—1913年连年再版。他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6年战斗间歇期间的一天,他向他身边的一个战友德尼普罗夫斯基朗诵了自己战前就开始写的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的片段。德尼普罗夫斯基是一位乌克兰作家,他感到小说带有列夫·托尔斯泰的风格。12年后,他在《十月》杂志上读到《静静的顿河》的第1—2部,他感到与罗季奥诺夫的小说似曾相识,主题也差不多,可是署名却是肖洛霍夫。他觉得奇怪,就写信到莫斯科等地问肖洛霍夫是什么人以及小说的创作情况等。可得到的回答是警告他不得有任何有损于肖洛霍夫的言行。1934年,他因病逝世,弄清《静静的顿河》及其作者一事就中断了。但是他在日记里留下了这些疑问。另一位是作家、白军军官克留科夫。他生长在哥萨克地区,经历与《静静的顿河》中的主人公葛利高里·麦列霍夫一样。他长期写作,手稿装了一箱子。他1920年死后,装有他的手稿的铁皮箱就遗失了。有人说,这些手稿被肖洛霍夫偷去了。此外,还有职业革命家莫施卡洛夫和作家、画家、艺术评论家哥洛乌舍夫等人也被猜测成是《静静的顿河》的作者。肖洛霍夫窃取手稿的说法在俄罗斯和西方流传较广。支持这种说法的有不少名人和权威人士,如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索尔仁尼琴和斯大林的女儿斯维特兰娜·阿利卢叶娃等。

有没有那样一只铁皮箱呢?如果有,里面装没装有《静静的顿河》的手稿呢?这是没有人能回答得了的问题。《静静的顿河》的作者到底是谁,似乎还是一桩无头公案。

看来,唯一的线索就是只有找到并查看《静静的顿河》的手稿了。但是,没有一个研究者见过《静静的顿河》的所有手稿;看过前两部手稿的人也寥寥无几。于是,当笔者见到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家访问莫斯科听取《静静的顿河》手稿的介绍和因故未看到手稿的有关报道后,就致函有关部门,请介绍《静静的顿河》手稿。不久,有关《静静的顿河》的手稿的史料就被披露出来。

1942年,德国飞机轰炸肖洛霍夫的家乡时,《静静的顿河》的手稿失散了。一位坦克兵旅长在镇上看到无数纸张被风吹得到处都是,他捡起几张看了看,是手写的和打印的稿纸,他立即意识到这些稿纸是有价值的,就把其他稿纸也捡起来,随身带着。后来,经过辨认,确定了这些稿纸上的笔迹是肖洛霍夫的。1945年秋,他把稿纸还给了肖洛霍夫。这些稿纸就是《静静的顿河》的部分手稿。这些残余手稿是放在一只破旧的橙黄色纸壳夹子中的,上面有肖洛霍夫亲笔写的“《静静的顿河》草稿”字样。纸壳夹子内有手写稿143页,打字稿110页,稿纸已经发黄,有揉皱的痕迹,字迹密密麻麻,且有多处修改,笔迹有蓝色、紫色、红色和黑色,也有用铅笔写的。《静静的顿河》的这些残余手稿从1975年6月起,被送至俄罗斯文学研究所(普希金之家)永久保存。

而在此之前,挪威教授盖尔·海索用计算机分析了肖洛霍夫的全部作品,得出结论:《静静的顿河》全系肖洛霍夫创作。在此之后,希耶特萨教授也用计算机研究了肖洛霍夫的作品,确认了《静静的顿河》的作者是肖洛霍夫,而不是克留科夫等人。这些研究成果在受到人们认可的同时,也被人怀疑方法有问题。1991年7月,塔斯社报道了肖洛霍夫的手稿又为莫斯科一记者发现的消息,手稿经科学鉴定,认定是肖洛霍夫的笔迹。不过这仍未使所有的人相信肖洛霍夫是《静静的顿河》的作者,有关《静静的顿河》的著作权的争议仍在进行。

但是,学术界应取的态度是:在拿出相反的证据之前,肖洛霍夫是《静静的顿河》的作者是不应该否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