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讨论小问题大影响:《千古才情万古对》之梁启超妙对才丰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4:32:34

梁启超妙对才丰赡


    近代资产阶级改良运动领袖、清末维新派首领、学者、文学家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别号沧江,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茶村坑人,举人出身。1891年,梁启超拜康有为为师。1895 年他赴京会试,时值甲午战败,议和已成,乃助康有为联合18 省赴京应试举子1400多人发动“公车上书”,主张革新变法,之后又组织强学会。1896年为上海《时务报》主笔,发表《变法通义》等,编纂《西政丛书》等。后奉旨入京,赏六品衔,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编译学堂。戊戌政变后,逃亡日本,主编《清议报》,后又办《新民丛报》,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对知识界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晚年讲学于清华大学。精联语,尤其擅长集句,有《饮冰室全集》等多种著作传世。
    梁启超出生在茶坑村一个小财主家庭里,自幼聪敏过人,加上勤思苦学,博闻强记,因而童年时代就擅长作诗著文,属联斗对,且才华出众,有“神童”之称,名传乡里,受人赞佩。
    有一天,有客来访,他一看,见来客是位很有学问的人,就赶忙奉命上前奉茶。客人早就听说他是当地有名的“神童”,又见他这么有礼貌,心里十分欢喜,便想试试他的才学,随口吟上联道:
    饮茶龙上水。
    梁启超听了,放下手中的茶杯,眼珠儿一转,望着客人,用清脆的声音,应声而对:
    写字狗扒田。
    不但对得十分工整,而且切合身份,十分风趣,均系用新会当地民间俗语成对,妙趣天成。客人听后不住地点头称妙,连夸“奇才!”并说:“瞧这孩子,脑子多灵活!人称小神童,果然名不虚传!”
    10岁那年,梁启超随父亲到新会县应童子试,在父亲的好友李兆镜家中借住。这天早晨,梁启超在院中玩耍,见盛开的桃花鲜艳可爱,便顺手摘了一小枝桃花,坐在石凳上独自赏玩。正巧父亲和李兆镜此时朝他走了过来,他因赏玩桃花过于专心,见李兆镜与父亲并肩走来,怕受到责备,赶忙把桃花藏在袖筒里。但他的一举一动还是让父亲看到了,便出一比上联要他答对,并说要是对不出来就要一并受罚。父亲的出句是:
    袖里笼花,小子暗藏春色。
    梁启超略一思索,应声对道:
    堂前悬镜,大人明察秋毫。
    ①关于此联来历,民间传说颇多,且联语词句也不尽相同。有说是唐初四川神童朱晓利对某太守出句。所对联为:书生袖内携花,暗藏春色;太守堂前秉烛,明察秋毫。有说是金圣叹之子应试时对主考官出句。联作:小童子暗藏春色;老宗师明察秋毫。有说是年仅8 岁的康有为某日随父亲去一位老夫子家做客,康有为在庭院玩耍时,不小心将一枝花碰折了。老夫子见康有为将碰折的花枝往衣下藏,便说:“你能对出我的联句,就饶了你。”康有为答应了。老夫子出句道:小童子暗藏春色。康有为对道:老先生明察秋毫。亦传为蔡锷13岁应试时对考官出句。联作:小学生暗藏春色;大主考明察秋毫。还有传说认为这个小童未留下姓名。
    李兆镜听罢,甚觉惊异,也出句考他:推车出小陌。
    梁启超立即对道:策马入长安。
    李兆镜又是惊奇,又是高兴,连声称赞,并夸老朋友教子有方,说:“启超这孩子反应这样灵敏,从小看大,将来定能超过你我,成为一个很有才气的人,前程远大啊!”
    有一次,梁启超按照老师的吩咐,作了一篇洋洋洒洒的文章,交给老师看。老师看罢,非常满意,便出联句让他对:
    东篱客赏陶潜菊。
    梁启超听了,知道这比出句是由陶渊明《归园田居》中诗句演变而成的,原诗句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想,老师以“东”字为句首,我为何不可以“南”字来对?想到此,他采取“用典格”修辞手法组句为对:
    南国人思召伯棠。
    “召伯棠”是新会地方的一种树,当地人称为“召棠”。相传周朝时有个人名叫召伯,他在朝廷里当官,为人清正开明,从不做侵害老百姓的事。有一次,他奉命到南方巡视时,曾在一棵甘棠树下休息,百姓们都很尊敬他,就互相转告,不要砍、伤这棵树,并称这棵树为“召棠树”,以表达敬仰纪念的心情。梁启超所对的下联,运用了这个典故,工对了出句,十分巧妙,老师也从联句中看出,他才志不凡,将来必有大出息。
    果然,梁启超17岁考中举人后,不仅成长为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学者,而且成为开启民众心智的思想家。他知识渊博,才情丰赡,文笔遒劲,诗词文赋无所不精,加上文笔犀利,摧枯拉朽,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就连他自称为“痛苦中的小玩意儿”的对联,他也颇有造诣,每每信笔挥洒,也无不精妙;随口吟诵,无不铿锵有声。
    有一年夏天,梁启超遵照老师康有为的嘱咐,途经武汉时拜见张之洞,到张之洞府衙门口,梁启超先递上投刺(类似于今天的名片),落款是“愚弟梁启超顿首”。张之洞一看投刺尤其是落款,大为恼火,在投刺上题半联向张之洞“发难”:
    授一品衣,抱九仙骨,狂生无礼称愚弟。
    并托门吏转给在门外等候的梁启超。好个梁启超,接过纸条一看,挥笔对以: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侠士有志傲王侯。
    再托门吏递入。张之洞看罢对语,赞佩不已,亲自出衙迎接梁启超进府深谈。梁启超尤其擅长集句为联,生前曾撰制集句联数百副,题为《痛苦中的小玩意儿》。如他集宋人词句赠其得意门生、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一联云:
    临流可奈清癯,第四桥边,呼棹过环碧;
    此意平生飞动,海棠花下,吹笛到天明。

    ②沈德潜《说诗语》评此联曰:“胸有洪炉,金银铅锡,皆归熔铸。”此联原由陈从周教授珍藏,后移赠浙江博物馆。
    上下联各集了3 位宋代词人的作品。依次为陆壑《高阳台》、姜夔《点绛唇》、陈允平《秋雾·平湖秋月》、李祁《西江月·云观三山清露》、王之道《青玉案·送无为守张文伯还朝》、陈与义《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相传徐志摩陪印度大诗人泰戈尔游杭州西湖时,心悦神怡,诗兴勃发,竟在一棵海棠树下作诗通宵达旦。另一次是在北京法源寺通宵达旦地作诗,梁启超此联即分记这两个故事,并认为此联很能代表徐志摩的性格。
    梁启超的另一副得意之作,是他赠好友蹇季常的。蹇季常好酒,无日不醉,故梁启超集句成联赠之曰:
    最有味,是无能,但醉来还醒,醒来还醉;本不住,怎生去,笑归处如客,客处如归。
    上联出自朱希真的《江城子》和张梅臣的《水龙吟》;下联集自刘须溪的《贺新郎》和柴仲山的《齐天乐》。据说蹇季常的朋友们见了此联,无不拍案叫绝,称赞此联将蹇季常的神态活灵活现地逼真地描绘了出来,虽为集句成对,浑如天成,非大手笔莫为。
    正因为梁启超自幼苦学,胸中有诗词无数,所以才能融汇贯通,每每信手拈来,便如神来之笔,且语言一气呵成,句句缘事而出。没有对诗词的娴熟精通,没有驾驭集联艺术的高超技巧,真是谈何容易!
    辛亥革命后,梁启超与自己的尊师康有为的政见产生了分歧,师生之间渐生龃龉,到张勋复辟时,二人的关系终成决裂。康有为当时是张勋复辟的谋主,而梁启超则是坚决反对复辟的主将。张勋复辟时,梁启超辅佐段祺瑞起兵讨伐,很快就粉碎了张勋的复辟阴谋。师生对立到这种地步,以至康有为将梁启超斥为“枭”,要将他“逐出师门”。但是,尽管在政见上分歧很大,裂痕甚深,梁启超作为学生,对自己的这位有“圣人”之称的老师仍然是十分尊敬的。
    1927年,康有为不幸病逝于青岛,梁启超撰联痛悼:
    祝宗祈死,老眼久枯,翻幸生也有涯,卒免睹全国陆沉鱼烂之惨;
    西狩获麟,微言遽绝,正恐天之将丧,不仅动吾党山颓木坏之悲。

    直将自己的老师比作孔子,推崇备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