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兰佳人梨园店:乱世善求生 救急不救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1:54:16
搜狐博客 > 金岩石 > 日志 > 理财周刊

2008-12-22 | 乱世善求生 救急不救穷

乱世善求生 救急不救穷

    本文首发于《理财周报》2008年12月22日。

    宏观调控的方向越来越明确了,保增长保就业,以拉动内需对抗出口萎缩,但是在执行层面上,可能已经出现了四个错位:1,时间错位。经济的加速下滑是未来6-9个月的趋势,而目前启动的项目却多半是未来3-5年才能生效的;2,重心错位。拉动内需替代外需,重心应该是消费主导,而目前看到的却多半是投资主导的政策;3,主体错位。内需的主流消费群体是城镇居民,而目前看到的政策却多半是在拉动政府消费;4,行业错位。保增长保就业的行业应该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民营经济占主导的行业,而目前看到的重大项目却多半是国企主导的资本密集型产业投资。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错位几乎都是在所谓民生经济的旗号下,投资于扶贫环保和教育卫生等欠账多年的领域,所以我在上海证券报的专栏文章(12月8日)中提到:乱世善求生,救急不救穷。却意外地被我在哈佛进修时期的朋友邹恒甫教授驳斥为是“为资本辩护的胡说”,理由是一条经济学的常识:穷人的边际消费倾向是一,乘数无穷大,所以政府应该把钱直接给穷人。

    首先,我们谈的是“四万亿”投资的主攻方向,不是开仓济贫,投资的乘数效应和消费的乘数效应是一回事吗?资本的回报周期和扶贫的无偿捐赠是一回事吗?其次,穷人消费不等于投资扶贫,扶贫“产业”多年的实践证明了另外一条经济社会的常识:“扶”的人可能会富,而“贫”却越“扶”越多。邹恒甫多年供职的世界银行是当代最大的扶贫机构,请邹恒甫学弟想想世界银行的扶贫业绩吧!邹恒甫现任中非基金的首席经济学家,闲来也可以谈谈我国中非基金扶贫投资的乘数效应。经济学的常识不是经济社会的常识,因为经济学是在假设的时空环境下推理的,如果穷人消费的乘数效应真的是无穷大,那岂不是给乞丐一块钱就拯救了全世界!同在哈佛大学度过的时光是我们非常珍惜的,金岩石学会了为资本辩护的“胡说”,邹恒甫学会了在高等学府的“胡骂”,我想这世界还应该多些胡说,少些胡骂。

    言归正传,用所谓民生经济的投资在此时拉动内需是一个伪命题,这些领域之所以会形成多年欠账,正是因为在这些领域的投资过去没有产生经济效益,在经济繁荣时期都没有解决的问题,怎么可能在经济衰退时期解决!适逢百年一遇的经济乱世,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宏观经济的决策者必须坚持乱世善求生,救急不救穷。那么所救之急在那些领域?如何选择行之有效的政策和立竿见影的投资呢?

    在我看来,当前的中国经济有五“急”:其一是农民工返乡。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农村离乡务工的总人口高达两万多亿,其中三分之二在城镇,多数是在工程建筑业和餐饮服务业,这两个行业是经济下滑的直接受害者,预计在春节前后将出现农民工的返乡潮。如果返乡的农民工不能安居乐业,就可能成为社会不安定的隐忧,而至今没有出台针对农民工返乡群体的“送红包”补贴政策。再延伸一步,国家对两亿多人的生活和工作早就应该有所关注,如今只是亡羊补牢而已;其二是民营企业的停业。年关将至,许多民营企业正处于停与不停的摇摆之中,向左走还是向右走,政策扶一把就会改变一个企业的命运,而活着一个企业就会解决几十上百个就业机会。上半年的统计数字说明,已停业的5.7万家,新开工的9.2万家,但是停业的平均就业五百人,新开的平均就业5-10人,所以要尽快采取措施阻止民营企业的停业,其就业效应远高于启动一个大项目,停掉中央政府一个大项目的投资就可以救活许多民营企业;其三是股市的“大小非”。作为股权分置改革的阶段性后果,“大小非”股票在弱市之中集中减持犹如“落井下石”,几乎必然产生股市的信心危机。及时推出平准基金注入流动性,将两年集中减持转化为五年分期减持,所需资金仅两千余亿。因为,若把代表的控制权的股票按50%计算,实际进入流通的“大小非”股票将不到20%。目前中国股市的总市值已经从高峰时前的34万亿下降到12-13万亿,20%即2.5万亿,平准基金接盘10%以内,市场资金就会由于信心恢复而自行消化其余90%以上;其四是房市的流动性危机。据易居中国一份研究报告的统计,74家房地产上市公司在第三季度末的负债高达3119亿元,比去年同期高出54.1%,即使年末降价销售,年关之际也难以避免被银行追债,所以应及时采取措施提高房地产企业的承债和融资能力,帮助该行业尽快消化过剩的住宅存量和土地储备;其五是地方政府的财政危机。过去十年的房市繁荣大大刺激了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土地财政驱动的高成长是过去多年中国经济高增长的原因之一,房市熄火的直接后果是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收入断流,由此将引发地方政府在建工程的烂尾,所以应及时为地方政府工程降温减负,自上而下注入流动性,避免发生恶性的地方政府财政危机。

    上述“五急”是2009年中国经济加速下滑中的主要忧虑,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迅速解决。刚刚从反过热的“盛夏”进入反萧条的“寒冬”,人们容易低估2009年的经济困难,容易低估经济严寒的冷酷和漫长,甚至有很多人还沉浸在持续多年高成长的乐观情绪之中,没有意识到未来一到两年的中国经济将会是一个漫长的寒冬。

2008-12-17于上海